聊斋狐妖传 第356章 菱角
胡大成是楚地人,他娘信佛信得虔诚。大成在私塾念书,每天上学都得经过一座观音祠。他娘反复叮嘱,让他路过时务必进去拜拜观音菩萨。
有一回,大成像往常一样走进观音祠。刚一进去,就瞧见一个小姑娘正拉着个小孩在里头玩呢。这小姑娘头发不长,刚到脖子那儿,可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透着股说不出的灵秀劲儿,一下子就把大成吸引住了。
那时候大成十四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心里头对这小姑娘喜欢得不行。他鼓起勇气走上前,问道:“你叫啥名字呀?是哪家的姑娘?”小姑娘抬起头,嘴角一弯,笑着说:“我爹是祠堂西边的焦画工,我叫菱角。你问这个干啥呀?”
大成挠挠头,又追问:“那你定亲了没?”菱角一听,脸“唰”地红了,轻声说:“还没呢。”大成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脱口而出:“那让我当你丈夫,行不?”菱角害羞得不行,低下头说:“这事儿我自个儿可做不了主。”话虽这么说,可她还是抬眼偷偷打量大成,眼里满是倾慕。
大成心里美滋滋地离开祠堂,没走多远,就听见后面有人喊他。回头一瞧,是菱角追出来了。菱角站在不远处,朝他喊道:“崔尔诚是我爹的好朋友,你要是请他来做媒,这事儿准能成!”大成忙不迭地点头:“行嘞,我记下了!”一边走一边想,这菱角又聪明又有情义,自己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一回到家,大成把事儿一五一十地跟母亲说了。他娘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向来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舍得违逆他的心思呀。没两天,就请了崔尔诚去焦家说媒。
焦画工一听说聘礼,直皱眉头,嫌太铺张浪费,当场就想拒绝。好在崔尔诚能说会道,一个劲儿地夸大成出身好、学问高,将来肯定有大出息。焦画工这才松了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本以为好事将近,可谁能想到,意外说来就来。大成有个伯父,在湖北当教书先生,年纪大了还没个孩子。伯母在任上去世了,大成他娘赶紧打发大成去奔丧。大成到了湖北,忙前忙后地料理完伯母的后事,眼瞅着能回家了,伯父又病倒了。没撑多久,也撒手人寰。
大成这下走不了了,只能留在湖北处理伯父的身后事。这一耽搁就是好几个月,偏偏又赶上湖南那边闹贼寇,到处兵荒马乱的。道路不通,消息也断了,大成和家里彻底没了联系。一个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心里别提多慌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艰难度日。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快五十岁的老妇人,从早到晚在村里晃悠,太阳都快下山了还没走。有人好奇,上前问她:“大娘,您这是打哪儿来,要上哪儿去呀?”老妇人叹了口气,说:“兵荒马乱的,家也没了,我想卖了自己,找条活路。”又有人问:“那您要多少身价?”老妇人却摇摇头说:“我可不想去当奴仆,也不愿给人做老婆。只要有个能把我当亲娘孝顺的,我就跟他走,钱不钱的,无所谓。”大伙听了,都觉得这要求挺稀奇,忍不住笑了起来 。
胡大成看见老妇人,心里猛地一动,赶忙上前去瞧。这一瞧,发现老妇人眉眼间竟有几分像自己亲妈,心里头那股难过劲儿“唰”地就涌上来了。
他一个人在这世上孤孤单单,衣服破了没人缝,脏了没人洗。想着想着,鼻子一酸,就对老妇人说:“您跟我回家吧,我把您当亲妈一样伺候。”老妇人一听,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老妇人每天忙着给胡大成做饭,还编草鞋,里里外外操持着,真跟亲妈没两样。胡大成有时候心情不好,还冲老妇人发脾气,可他要是生个小病,老妇人照顾得那叫一个细致,亲生母亲都比不上。
这天,老妇人突然对胡大成说:“这儿现在还算太平,你也别太操心。可你年纪也不小了,就算在外面漂泊,终身大事也不能拖着。过个两三天,我给你张罗娶媳妇的事儿。”
胡大成一听,“哇”地就哭了出来,说:“娘,我已经有媳妇了,就是这该死的南北战乱,把我俩分开了,到现在都没她的消息。”
老妇人劝他:“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啥事儿都变得快,你可不能在这儿干等着。”
胡大成边哭边说:“别说我和媳妇发过誓,生死都不分开,就说我现在漂泊不定的,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我呀?”
老妇人也不搭话,转身就去忙乎了。没几天,门帘、帐幔、被褥、枕头啥的,全都备齐了,也不知道她从哪儿弄来的。
一天傍晚,老妇人嘱咐胡大成:“你点着蜡烛坐着,别睡,我去瞅瞅新媳妇到没到。”说完就出门了。
三更都过了,老妇人还没回来,胡大成心里直犯嘀咕。正想着呢,就听见门外吵吵嚷嚷的。他赶紧出去看,只见一个女子坐在院子里,头发乱蓬蓬的,正呜呜地哭呢。
胡大成惊讶地问:“你是谁啊?”女子也不吭声,过了好半天才说:“被嫁到这儿来,我这命肯定好不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胡大成吓了一跳,忙问咋回事。女子说:“我从小就许配给胡大成了,谁知道他去了湖北后,就没了音信。我爹娘硬逼着我嫁给你家。我的人能被送来,可我的心不会变!”
胡大成一听,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哭着说:“我就是胡大成啊!你是菱角吗?”女子一下止住了哭声,满脸震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两人一起走进屋,借着灯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女子喃喃地说:“这该不会是在做梦吧?”说完,破涕为笑,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这些年的离别之苦 。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仗打完后,湖南那一片儿,方圆百里内,老百姓几乎都没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焦画工带着家里人一路跑到长沙东边,想着给女儿菱角寻个好归宿,就把她许配给了周生。
可这兵荒马乱的,哪能好好办婚礼啊,两家就约好,这天晚上把菱角送到周家去。菱角心里可不愿意了,她心里还惦记着之前许配的胡大成呢,哭着连头都不梳,脸也不洗。家里人可不管这些,硬把她塞进车里。
半路上,菱角瞅准机会,“扑通”一声就从车上跳了下来。正狼狈着呢,突然来了四个人,抬着个轿子,说是周家来迎亲的,二话不说,就把菱角扶上轿子,撒腿就跑。跑啊跑,一直跑到这儿才停下。
一个老妇人把菱角拽进了门,跟她说:“这儿就是你婆家,进去可别再哭哭啼啼的了,你婆婆一会儿就到。”说完,老妇人就走了。
这边胡大成和菱角相认之后,听菱角把这些事儿一五一十地说完,这才明白,之前那个老妇人肯定不是一般人,说不定是神仙呢。夫妻二人赶紧点上一炷香,一起跪在地上,诚心诚意地祈祷,就盼着能和胡大成的母亲再团聚。
再说胡大成的母亲,自从战乱开始,到处戒严,她就跟着一群妇人躲到山涧峡谷里,每天提心吊胆的。有一天夜里,突然有人大喊:“贼寇来了!”大伙吓得魂飞魄散,慌慌张张地四处躲藏。
这时候,一个童子牵着一匹马走到胡母面前,把缰绳往她手里一塞,啥也没说。胡母这时候也顾不上问东问西了,伸手扶着马肩,一抬腿就骑了上去。这匹马可神了,跑得又快又轻巧,眨眼间就到了湖边。更奇怪的是,马蹄踩在水面上,水面一点波澜都没有,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
没多会儿,童子扶着胡母下了马,指着前面一户人家说:“您就住这儿吧。”胡母刚想开口谢谢童子,一回头,好家伙,那匹马居然变成了一只一丈多高的金毛犼,童子“嗖”地一下跳上兽背,眨眼就没影了。
胡母又惊又奇,走到那户人家门口敲门。门“吱呀”一声就开了,有人出来问她是谁。胡母一听这声音,咋这么耳熟呢,再仔细一瞧,哎呀妈呀,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胡大成!
母子俩一见面,啥话都说不出来,抱着就哭。这哭声把菱角也给惊醒了,她跑出来一看,这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一家人又惊又喜,屋里屋外都沸腾了起来。
这下,他们心里都犯起了嘀咕,之前那个老妇人,说不定就是观音大士显灵来搭救他们的。从那以后,一家人诵读观音经咒的时候,比以前更加诚心诚意了。后来,他们就在湖北定居下来,买了田地,盖了房子,日子过得平平稳稳,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
有一回,大成像往常一样走进观音祠。刚一进去,就瞧见一个小姑娘正拉着个小孩在里头玩呢。这小姑娘头发不长,刚到脖子那儿,可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透着股说不出的灵秀劲儿,一下子就把大成吸引住了。
那时候大成十四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心里头对这小姑娘喜欢得不行。他鼓起勇气走上前,问道:“你叫啥名字呀?是哪家的姑娘?”小姑娘抬起头,嘴角一弯,笑着说:“我爹是祠堂西边的焦画工,我叫菱角。你问这个干啥呀?”
大成挠挠头,又追问:“那你定亲了没?”菱角一听,脸“唰”地红了,轻声说:“还没呢。”大成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脱口而出:“那让我当你丈夫,行不?”菱角害羞得不行,低下头说:“这事儿我自个儿可做不了主。”话虽这么说,可她还是抬眼偷偷打量大成,眼里满是倾慕。
大成心里美滋滋地离开祠堂,没走多远,就听见后面有人喊他。回头一瞧,是菱角追出来了。菱角站在不远处,朝他喊道:“崔尔诚是我爹的好朋友,你要是请他来做媒,这事儿准能成!”大成忙不迭地点头:“行嘞,我记下了!”一边走一边想,这菱角又聪明又有情义,自己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一回到家,大成把事儿一五一十地跟母亲说了。他娘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向来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舍得违逆他的心思呀。没两天,就请了崔尔诚去焦家说媒。
焦画工一听说聘礼,直皱眉头,嫌太铺张浪费,当场就想拒绝。好在崔尔诚能说会道,一个劲儿地夸大成出身好、学问高,将来肯定有大出息。焦画工这才松了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本以为好事将近,可谁能想到,意外说来就来。大成有个伯父,在湖北当教书先生,年纪大了还没个孩子。伯母在任上去世了,大成他娘赶紧打发大成去奔丧。大成到了湖北,忙前忙后地料理完伯母的后事,眼瞅着能回家了,伯父又病倒了。没撑多久,也撒手人寰。
大成这下走不了了,只能留在湖北处理伯父的身后事。这一耽搁就是好几个月,偏偏又赶上湖南那边闹贼寇,到处兵荒马乱的。道路不通,消息也断了,大成和家里彻底没了联系。一个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心里别提多慌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艰难度日。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快五十岁的老妇人,从早到晚在村里晃悠,太阳都快下山了还没走。有人好奇,上前问她:“大娘,您这是打哪儿来,要上哪儿去呀?”老妇人叹了口气,说:“兵荒马乱的,家也没了,我想卖了自己,找条活路。”又有人问:“那您要多少身价?”老妇人却摇摇头说:“我可不想去当奴仆,也不愿给人做老婆。只要有个能把我当亲娘孝顺的,我就跟他走,钱不钱的,无所谓。”大伙听了,都觉得这要求挺稀奇,忍不住笑了起来 。
胡大成看见老妇人,心里猛地一动,赶忙上前去瞧。这一瞧,发现老妇人眉眼间竟有几分像自己亲妈,心里头那股难过劲儿“唰”地就涌上来了。
他一个人在这世上孤孤单单,衣服破了没人缝,脏了没人洗。想着想着,鼻子一酸,就对老妇人说:“您跟我回家吧,我把您当亲妈一样伺候。”老妇人一听,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老妇人每天忙着给胡大成做饭,还编草鞋,里里外外操持着,真跟亲妈没两样。胡大成有时候心情不好,还冲老妇人发脾气,可他要是生个小病,老妇人照顾得那叫一个细致,亲生母亲都比不上。
这天,老妇人突然对胡大成说:“这儿现在还算太平,你也别太操心。可你年纪也不小了,就算在外面漂泊,终身大事也不能拖着。过个两三天,我给你张罗娶媳妇的事儿。”
胡大成一听,“哇”地就哭了出来,说:“娘,我已经有媳妇了,就是这该死的南北战乱,把我俩分开了,到现在都没她的消息。”
老妇人劝他:“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啥事儿都变得快,你可不能在这儿干等着。”
胡大成边哭边说:“别说我和媳妇发过誓,生死都不分开,就说我现在漂泊不定的,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我呀?”
老妇人也不搭话,转身就去忙乎了。没几天,门帘、帐幔、被褥、枕头啥的,全都备齐了,也不知道她从哪儿弄来的。
一天傍晚,老妇人嘱咐胡大成:“你点着蜡烛坐着,别睡,我去瞅瞅新媳妇到没到。”说完就出门了。
三更都过了,老妇人还没回来,胡大成心里直犯嘀咕。正想着呢,就听见门外吵吵嚷嚷的。他赶紧出去看,只见一个女子坐在院子里,头发乱蓬蓬的,正呜呜地哭呢。
胡大成惊讶地问:“你是谁啊?”女子也不吭声,过了好半天才说:“被嫁到这儿来,我这命肯定好不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胡大成吓了一跳,忙问咋回事。女子说:“我从小就许配给胡大成了,谁知道他去了湖北后,就没了音信。我爹娘硬逼着我嫁给你家。我的人能被送来,可我的心不会变!”
胡大成一听,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哭着说:“我就是胡大成啊!你是菱角吗?”女子一下止住了哭声,满脸震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两人一起走进屋,借着灯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女子喃喃地说:“这该不会是在做梦吧?”说完,破涕为笑,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这些年的离别之苦 。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仗打完后,湖南那一片儿,方圆百里内,老百姓几乎都没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焦画工带着家里人一路跑到长沙东边,想着给女儿菱角寻个好归宿,就把她许配给了周生。
可这兵荒马乱的,哪能好好办婚礼啊,两家就约好,这天晚上把菱角送到周家去。菱角心里可不愿意了,她心里还惦记着之前许配的胡大成呢,哭着连头都不梳,脸也不洗。家里人可不管这些,硬把她塞进车里。
半路上,菱角瞅准机会,“扑通”一声就从车上跳了下来。正狼狈着呢,突然来了四个人,抬着个轿子,说是周家来迎亲的,二话不说,就把菱角扶上轿子,撒腿就跑。跑啊跑,一直跑到这儿才停下。
一个老妇人把菱角拽进了门,跟她说:“这儿就是你婆家,进去可别再哭哭啼啼的了,你婆婆一会儿就到。”说完,老妇人就走了。
这边胡大成和菱角相认之后,听菱角把这些事儿一五一十地说完,这才明白,之前那个老妇人肯定不是一般人,说不定是神仙呢。夫妻二人赶紧点上一炷香,一起跪在地上,诚心诚意地祈祷,就盼着能和胡大成的母亲再团聚。
再说胡大成的母亲,自从战乱开始,到处戒严,她就跟着一群妇人躲到山涧峡谷里,每天提心吊胆的。有一天夜里,突然有人大喊:“贼寇来了!”大伙吓得魂飞魄散,慌慌张张地四处躲藏。
这时候,一个童子牵着一匹马走到胡母面前,把缰绳往她手里一塞,啥也没说。胡母这时候也顾不上问东问西了,伸手扶着马肩,一抬腿就骑了上去。这匹马可神了,跑得又快又轻巧,眨眼间就到了湖边。更奇怪的是,马蹄踩在水面上,水面一点波澜都没有,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
没多会儿,童子扶着胡母下了马,指着前面一户人家说:“您就住这儿吧。”胡母刚想开口谢谢童子,一回头,好家伙,那匹马居然变成了一只一丈多高的金毛犼,童子“嗖”地一下跳上兽背,眨眼就没影了。
胡母又惊又奇,走到那户人家门口敲门。门“吱呀”一声就开了,有人出来问她是谁。胡母一听这声音,咋这么耳熟呢,再仔细一瞧,哎呀妈呀,竟然是自己的儿子胡大成!
母子俩一见面,啥话都说不出来,抱着就哭。这哭声把菱角也给惊醒了,她跑出来一看,这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一家人又惊又喜,屋里屋外都沸腾了起来。
这下,他们心里都犯起了嘀咕,之前那个老妇人,说不定就是观音大士显灵来搭救他们的。从那以后,一家人诵读观音经咒的时候,比以前更加诚心诚意了。后来,他们就在湖北定居下来,买了田地,盖了房子,日子过得平平稳稳,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