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野玫瑰的香味 > 第41章 后天教育与先天天赋

野玫瑰的香味 第41章 后天教育与先天天赋

    “你让她回家,找家里人练啊。”

    毕秋听他这么说,脑子才转过来,“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都怪最近太忙了,脑子成了浆糊。

    不管怎么说,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周若颦的手法终于过关,可以上岗了。

    后来,毕秋又陆续招了几个有经验的女孩子,省了很多功夫。

    因为预约回头客有提成,女孩们都很卖力。

    每天的营业额都很可观。

    店里隐隐有兴旺之相。

    芊芊放寒假时,辛成愉说他爸妈想芊芊了,趁着学校放假,带芊芊回京,看一看二老。

    毕秋要看店,不能与他们同行。

    只得收拾了两大箱行李,叮嘱了一番,送父女俩上了飞机。

    芊芊不在,家里冷冷清清的。

    毕秋便一天到晚都待在店里。

    这一天,天空黑沉沉的,雪下得很大。

    路上行人都没几个,更没有客人上门。

    几个女孩便坐在前厅一起聊天。

    吐槽奇葩客人。

    毕秋道:“你们不要吐槽客人,要是被人听到,咱们就不用做生意了。”

    几个女孩便换了话题,说些衣服化妆品,打算着过年去哪里玩。

    “我想到南方去,咱们这也太冷了,去哪都不方便,听说南方有些地方冬天都穿短袖。”

    “那也不一定,应该也有冷的时候。”

    “秋姐就是南方人,你们问她不就行了。”

    女孩们便齐齐看着毕秋。

    毕秋笑道:“我们那边冬天还是冷的,没有穿短袖的时候,可能要更南边才行。”

    “哎。我这么怕冷的人,怎么就生到北方了呢。”

    周若颦说。

    听的大家都笑了,“你可以去南方找工作啊,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哪里都可以随便去。”

    “不行,我不想离开家。”周若颦上了一段时间的班,身上的青涩褪去许多,学生气没那么重了。

    “是啊,去哪都没家里好。”

    这些女孩大都是家中独女,父母疼爱着长大。

    虽然在舟城工资没有外面高,却比外面舒服许多。

    “去年才是真的冷,雪都没到人大腿了,那段日子,我都没有出门,差点没给我憋死。”

    “可以开车出去溜溜啊,老待家里,人都要憋出病来。”

    “谁说不是。”

    “秋姐,你来舟城习惯吗?会不会觉得很冷?”

    女孩们一直想把毕秋拉入闲聊。

    “还好,”毕秋心思早飘到上京去了,也不知芊芊习不习惯。

    她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自己这么久,不知会不会哭鼻子。

    “秋姐不怕冷的,去年她为了找我们小区的老太太,大雪天在外头跑,贴传单。”周若颦笑呵呵道。

    “找老太太?她失踪了吗?”

    “是啊,失踪了,今年才发现,原来她早就在我们小区后面的小公园上吊自杀了。”

    猝不及防听到宋婆婆的事,毕秋愣了一下。

    随即竖起耳朵。

    “原来是你们那边的。”有一个叫爱红的女孩惊叹,宋婆婆自杀的新闻,在舟市引起过小范围的轰动。

    有传闻说是子女不孝,老太太活着没有希望,才选择自杀。

    毕秋以前也以为是这样,可是后来她看到苏韵,又动摇了想法。

    苏韵这么美的人,反而没有一点美人的自信,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肯定发生了什么。

    没想到,周若颦却为苏韵辩解:“我妈说,她年轻的时候虐待孩子,所以现在老了,孩子也不管她,所以才自杀的。”

    “不会吧?为什么要虐待孩子?”有人问。

    现在谁家都只有一个孩子,疼还来不及,谁舍得虐待?

    “孩子不是她的吗?她是后妈?”

    “不是,亲生的。”

    “那为什么要虐待?”

    “我妈说,她有点这个,”周若颦用手指了指脑袋,意思宋婆婆脑子有病。

    “她是精神病?”

    “不知道,反正很多人都说她有点不正常。你们说,哪有人会逼着刚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写小学的数学题的?”周若颦撇撇嘴,眼里满是嫌恶。

    “不会吧?她为什么要让孩子写小学的数学题?”众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毕秋也很震惊。

    周若颦倒是知道蛮多苏韵的事,因为她爸爸妈妈跟苏韵差不多的年纪。

    那时候,小区里家家都几乎没有秘密,更何况,苏韵家在小区里出了名的。

    宋婆婆对孩子苛刻,其实原因很简单,苏韵出生时,正是新闻上,各种神童层出不穷的时候。

    这个十四岁上大学,那个三岁能背五千首古诗。

    还有五岁小孩就能倒背出师表。

    那时候,宋婆婆还不是婆婆,大家都叫她宋秀怡。

    说:“别人的孩子能当科学家,舞蹈家,作家,我的孩子也能。”

    有人说,这些各种行业的大家,都是有一定的天赋的。

    咱们普通孩子,好好活着,能养活自己就行了,不能跟他们比。

    宋秀怡不信,说:“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比先天天赋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