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宋朝造电机 > 第22章 电机肇造艰,众惑志犹坚

我在宋朝造电机 第22章 电机肇造艰,众惑志犹坚

    杨启和郭婉手牵手,快步回到了小镇。

    小镇依旧安宁,街道上行人稀少,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泛起一片金黄色的光辉。

    杨启的心中却无暇欣赏这份宁静,他的脑海中满是电动机的构造图。

    回到工作室,杨启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桌上摆放着各种材料,铁片、铜线、木板,甚至是几块废旧的瓷器碎片。

    杨启的手指灵巧地在这些材料间穿梭,仿佛在编织着一个未来的梦想。

    郭婉则在一旁默默帮忙,她的眼神中既有心疼,也有支持。

    她轻轻拭去杨启额头上的汗珠,温柔地说道:“启哥,别太累着自己,记得休息。”

    杨启抬起头,看着郭婉,他轻笑道:“婉儿,谢谢你。有你在,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郭婉点点头,微笑着继续帮忙。

    然而,制造电动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杨启在工作室里忙碌了数日,尽管他有现代电气知识,但在宋朝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他需要找到合适的材料,设计出合理的结构,还要克服工艺上的难题。

    每一次失败,都像一把无形的刀,割在杨启的心上。

    终于,杨启决定寻求帮助。

    他找到了钱工匠,一个年轻的工匠,对他的发明有些兴趣。

    钱工匠虽然愿意帮忙,但对杨启口中的电力概念却是一头雾水。

    他疑惑地看着杨启,问道:“你说的电力,究竟是什么东西?”

    杨启耐心地解释道:“电力就是一种能量,可以驱动机器,就像水可以推动水车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电力,就能让生活变得方便许多。”

    然而,其他工匠听闻此事,纷纷围了过来,嘲笑声此起彼伏。

    一个老工匠笑着说:“这位小弟,你这是在妖言惑众吧?电力能推动机器?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郭婉忍不住插话道:“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杨公子?他是在为大家谋福利,你们应该多听他解释,而不是嘲笑。”

    但周围的工匠并不买账,他们的嘲讽和冷言冷语像利箭一样刺向杨启。

    杨启感到一阵阵无力感袭来,但他没有放弃。

    他坚定地看向钱工匠,说道:“钱兄弟,我知道这很难”

    钱工匠看着杨启那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他点点头,说道:“好,我帮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愿意试试。”

    杨启紧握着钱工匠的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转头看向郭婉,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年纪稍小的书童探头进来,慌张地说道:“杨公子,赵先生请您去书院……”

    杨启的眉头微微一皱,但他没有犹豫,转身对郭婉和钱工匠说道:“婉儿,钱兄弟,我先去一趟书院,回来继续我们的工作。”

    说完,杨启果断地走出工作室,心中充满了决心。

    远方的未知危险或许正在悄然逼近,但他不会被打败。

    他的脚步坚定,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郭婉看着杨启远去的背影,心中既有担忧,也有希望。

    她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们都会一起走下去。

    杨启带着初步的电机设计图,快步走向书院。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拉长了他的身影,却无法驱散他心头弥漫的阴霾。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

    果不其然,书院的先生们,尤其是赵先生,对他的“奇思妙想”嗤之以鼻。

    赵先生手捻胡须,眼神里满是不屑:“杨启啊,你这图纸上画的都是些什么?歪歪扭扭,如同孩童涂鸦。你所说的‘电力’,更是闻所未闻。老夫钻研学问数十年,从未听过如此荒谬之说!”

    周围的先生们也纷纷附和,摇头叹息,议论纷纷。

    有人说他异想天开,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更有人说他妖言惑众。

    各种质疑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将杨启淹没其中。

    他试图解释,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蝇,根本无法穿透这堵由偏见和无知筑成的厚墙。

    他感觉自己像个小丑,在一个充满嘲讽的舞台上表演着无人理解的戏码。

    空气中弥漫着墨水的香气,但这香气此刻却让他感到窒息。

    失落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杨启默默地卷起图纸,转身离开了书院。

    落日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更长,更显落寞。

    回到工作室,杨启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工作室里弥漫着木屑和铁锈的气味。

    他将图纸摊在桌上,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些线条,仿佛在抚摸着自己的梦想。

    失败的滋味如同苦涩的药汁,在他的口中蔓延。

    然而,杨启并没有放弃。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烦躁。

    他拿起图纸,借着昏暗的灯光,再次审视自己的设计。

    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现代电气知识,将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推敲。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工作室里静得只能听到他翻动图纸的声音。

    突然,他的眼神一亮,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他找到了!

    他找到了一个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方法!

    这个想法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他兴奋地跳了起来,抓起工具就开始动手修改。

    工作室里原本压抑的气氛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活力。

    “成了……”杨启喃喃自语,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郭婉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托盘。

    饭菜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工作室里铁锈的冰冷,带来了家的温馨。

    她将托盘放在桌上,上面是几样精致的小菜,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

    她看着杨启疲惫的脸庞,心疼地说道:“启哥,先吃饭吧,你看你都瘦了。”

    杨启抬头,看到郭婉温柔的笑容,心中一暖。

    他走到桌前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

    菜肴的味道鲜美,带着郭婉独有的味道。

    他狼吞虎咽地吃着,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都咽下去。

    郭婉坐在对面,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爱意与信任。

    “启哥,你做的这些事情,也许别人都不理解”她轻声说道,声音如同春风般抚慰着杨启疲惫的心。

    杨启抬起头,看着郭婉,笑了。

    这笑容里,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工作室里,弥漫着温馨而甜蜜的气息。

    饭后,杨启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随着制造的深入,新的技术难题接踵而至。

    电动机的结构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每一个零件都需要精确的尺寸,每一个连接都需要严丝合缝。

    杨启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迷宫,找不到出口。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这个时代。

    杨启焦躁地在工作室里来回踱步,鞋底摩擦着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的眉头紧锁,双手不时地揉捏着太阳穴,想要把脑中的杂念驱散。

    但每当他想要放弃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郭婉温柔的笑容和坚定的话语。

    杨启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烦躁。

    他重新拿起图纸,仔细地研究每一个细节。

    又拿起工具,敲敲打打,不断地尝试着新的方法。

    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在图纸上,晕开了墨迹。

    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坚定。

    经过一番努力,杨启终于解决了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虽然电动机的雏形依旧粗糙,但已经隐约有了电动机的模样。

    就在他感到一丝欣慰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工作室的宁静。

    一个急促的声音传来:“杨公子,不好了,有人去官府举报你妖言惑众!”

    杨启和郭婉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担忧。

    一种紧张的气氛再次笼罩着整个工作室,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起来。

    杨启紧紧地握住拳头,郭婉则默默地走到杨启身边,握住了他的手。

    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他们知道,新的挑战已经降临,暴风雨,或许即将来临。

    “官府的人,怕是要来了。” 郭婉轻声说道,打破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