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宋朝造电机 > 第20章 京城多险阻,智勇破难关

我在宋朝造电机 第20章 京城多险阻,智勇破难关

    杨启和郭婉在京城中四处探寻,试图了解京城的情况。

    他们发现京城虽然繁华,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巍峨的城墙下,街道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但每一处热闹的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不可言说的阴谋与算计。

    杨启的眉头渐渐皱紧,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周围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氛围,仿佛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未知的陷阱。

    他们来到一处热闹的市场,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买家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郭婉挽着杨启的胳膊,轻声说道:“这里看起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杨启点了点头,目光扫视四周,他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自己的发明事业。

    “听说京城的官员们对新奇的事物都很好奇,我们可以试试去找他们展示你的电动机。”郭婉提议道。

    杨启微微一笑,点头赞同,但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

    他们首先来到了一处官府,希望能见到负责科技事务的官员。

    然而,守门的衙役却一脸冷笑,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可不是随便可以进来的地方。”衙役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说道,仿佛眼前的两人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民。

    杨启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说道:“我是杨启,从外地来,带来了一项可以改变宋朝生产方式的发明。我希望可以见见负责科技事务的官员,展示我的成果。”

    衙役不屑地哼了一声,转头与其他衙役低声交谈。

    片刻后,他转过身,冷笑道:“你们这些外乡人,也敢跑到这里来吹嘘自己的发明。你们就等着吧,官员们是不会见你们的。”他挥了挥手,示意几名衙役将他们赶走。

    杨启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转向郭婉,轻声说道:“我们不能这么轻易放弃,总会有办法的。”

    郭婉鼓励地拍了拍他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他们继续在京城中寻找机会,终于找到一位看似较为开明的官员。

    这位官员名叫赵明,据说对科技创新颇有兴趣。

    他们怀着一丝希望,再次前去求见。

    然而,即使面对开明的官员,他们的请求依然遇到了阻碍。

    赵明一听说他们是外乡人,“你们这么容易就能跑到京城来,难道不觉得有些奇怪吗?外乡人带来的东西,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

    杨启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冷静:“大人,我手中的电动机是真实的,它的原理我可以向您解释,它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对国家的繁荣大有裨益。”

    赵明冷笑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们这些外乡人,总喜欢夸大其词。我们宋朝自古以来就是科技发达的国家,轮到你们来教我们?”他挥手示意侍从将他们驱逐出去。

    杨启和郭婉被侍从粗鲁地推搡着离开,郭婉忍不住站出来为杨启辩护:“大人,您怎么能这么武断?杨启先生的发明是真实的,我们愿意接受任何考验。”

    赵明却毫不在意,冷冷地说道:“考验?你们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还想让我相信你们?走吧,别再来烦我。”

    杨启紧咬牙关,心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但他还是强忍了下来。

    他转过身,拉着郭婉离开了官府。

    他们走出几步,杨启忽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官府的大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越是这样刁难,我们就越要证明给他们看。郭婉,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杨启绝不是等闲之辈。”

    郭婉用力点了点头。

    他们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新的决心和希望。

    然而,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未知,杨启的请求被一次次拒绝的命运,仿佛已经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

    杨启的请求一次次被拒绝,如同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内心。

    他开始怀疑,自己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的决定是否正确。

    看着郭婉跟在自己身边,奔波劳碌,却屡屡碰壁,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映照在两人疲惫的身影上,更添了几分落寞。

    郭婉察觉到杨启的情绪低落,她伸出手,轻轻握住杨启的掌心。

    她的手温暖而有力,仿佛能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杨启,别灰心。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的。”她轻声安慰,声音如清泉般温润。

    然而,此刻的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压抑感,仿佛连风也失去了活力,静默地停留在原地。

    杨启深吸一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我没事,只是觉得有些对不起你,让你跟着我受苦。”他看着郭婉,郭婉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只要和你在一起,无论在哪里我都不会觉得辛苦。”

    杨启心中一动,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

    与其在这些权贵身上浪费时间,不如换个思路。

    他想到,科技的进步最终受益的是百姓,如果能让百姓接受,或许能改变现在被动的局面。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计划浮现出来。

    第二天,杨启和郭婉来到了京城最大的集市。

    他们找了一处空地,架起一个简易的木台,将一个小型电动机摆放在上面。

    杨启在木台周围拉起一圈绳子,防止人群拥挤。

    周围的商贩和百姓都被这新奇的景象吸引了过来,纷纷驻足围观。

    “这是什么?”一个老者好奇地问道,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杨启微微一笑,拿起一根细小的木棍,插在电动机的轴上,然后开启了开关。

    只听见“嗡嗡”的低鸣声,电动机开始转动起来,带动着木棍也旋转起来。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声,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东西。

    “这个小东西竟然自己会动?”一个年轻的后生惊叹道。

    杨启耐心地向百姓们解释了电动机的原理和用途,并展示了一些简单的功能,比如用电动机带动小风扇。

    人们对这个神奇的“铁疙瘩”充满了好奇,纷纷议论起来。

    杨启的这一举动,出乎了那些权贵的意料,在他们看来,杨启此举无疑是自取其辱,却没想到引起了百姓们如此大的兴趣。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而杨启却丝毫不在意。

    他看着那些百姓眼中闪烁的好奇和渴望,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你这东西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杨启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绸缎的中年人正站在人群边缘,脸上带着不屑的表情。

    杨启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随着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消息逐渐传开。

    一些有见识的商人开始对杨启的发明感兴趣,他们主动找到杨启,表示愿意支持他。

    其中一位名叫李逢的商人,身穿丝绸长袍,面带笑容地走到杨启面前:“杨先生,我听说你带来了可以改变生产方式的发明,不知能否详细说说?我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杨启点了点头,感激地说道:“多谢李先生,我正需要像您这样有见识的人支持。”他详细地向李逢解释了电动机的原理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李逢听后眼睛一亮,拍手称赞:“妙啊,这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大发明!我愿意支持你,一起推动这项科技的进步。”

    得到商业上的支持,杨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望着周围那些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百姓,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他站在木台上,更大声地向众人介绍电动机的用途,用生动的例子吸引大家的兴趣。

    人群中的议论声愈加热烈,不少百姓纷纷点头称赞,甚至有人当场表示愿意购买杨启的发明。

    那些曾经刁难杨启的权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们本以为杨启的发明不过是闹剧一场,没想到竟然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在官府大门口,赵明的脸上阴晴不定,手下低声报告:“大人,那个杨启的发明受到了百姓的欢迎,还有一些商人愿意支持他。”

    赵明冷哼一声,一个外乡人,竟敢在京城大放厥词!”

    郭婉看到杨启重新振作,心中满是欣慰。

    她为杨启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桌上的菜肴香气四溢,热气腾腾。

    她在杨启身边坐下,轻声说道:“你今天的表现真棒,那些权贵们再也不能小看你了。”

    杨启露出了温暖的笑容,感受着郭婉的温柔。

    他夹起一块肉,轻轻夹到郭婉的碗中:“谢谢你,郭婉。有你在身边,我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两人相视而笑,温馨的氛围充满了整个房间。

    然而,就在这一片和煦的气氛中,杨启的心中忽然感到一丝不安。

    他意识到,自己的发明事业刚刚起步,那些保守派或许不会轻易放过他。

    他在工作室里继续研究,手指在图纸上划动,眉头紧锁。

    窗外,夜色渐渐深沉,静谧中隐约传来一阵低沉的呢喃,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祥的征兆。

    “郭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杨启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接下来的路,可能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