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宋朝造电机 > 第49章 离京归故地,筹备新征程

我在宋朝造电机 第49章 离京归故地,筹备新征程

    一阵尘土飞扬,一骑快马疾驰而来,在杨启的马车旁勒住缰绳。

    马上骑士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禀报道:“大人,前方道路被山匪堵塞,恐难以通行!”

    杨启与郭婉对视一眼,皆是一惊。

    山匪?

    他们离开京城的消息如此隐秘,怎会走漏风声?

    杨启掀开车帘,凝视着远方隐约可见的山峦,心中疑虑丛生。

    “绕路需要多久?”杨启沉声问道。

    骑士略一沉吟,答道:“需绕行百里,至少耽搁两日。”

    两日?

    杨启心中暗自盘算,时间紧迫,耽搁不得。

    他果断说道:“不必绕路,我们直接穿过!”

    郭婉秀眉微蹙,担忧道:“启哥,山匪凶险,不可冒险!”

    杨启握住郭婉的手,给她一个安心的眼神,说道:“放心,我自有办法。”

    他转头对车夫吩咐道:“继续前行!”

    马车继续向前,朝着那片险峻的山峦驶去。

    杨启和郭婉回到阔别已久的小镇,本以为会受到热烈欢迎,却发现迎接他们的并非预想中的欢呼雀跃。

    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和疑惑,甚至夹杂着些许的抵触。

    窃窃私语的声音在人群中传播,像涟漪般荡漾开来。

    “这杨大人,怎么又回来了?”

    “听说在京城混不下去了,被赶回来的。”

    “唉,也不知道他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能给咱们带来什么好处?”

    这些话语虽然细碎,却清晰地传入了杨启的耳中,让他心中泛起一丝苦涩。

    他原本满腔热情,想要将先进的技术带回故乡,造福一方百姓,却没想到会遭遇这样的冷遇。

    傍晚时分,杨启独自一人站在客栈的窗前,望着小镇上空逐渐暗淡的暮色,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本以为,自己为百姓带来了福祉,定会受到拥戴,却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质疑和观望。

    他轻轻叹了口气,正准备转身离开,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嘈杂的争吵声。

    他走到窗边向下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客栈门口,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似乎在与什么人争执。

    “我们不欢迎你!你快离开这里!”

    “你的那些古怪玩意儿,只会扰乱我们的生活!”

    杨启心中一沉他推开窗户,朗声问道:“发生何事?”

    人群中,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指着杨启,大声喊道:“杨启,你休想在这里胡作非为!我们不会让你得逞的!”

    杨启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怒火。

    他正欲开口反驳,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住口!”来人正是郭婉,她目光凌厉地扫视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你们凭什么阻拦杨大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好!”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了郭婉身上。

    郭婉走到杨启身边,拉住他的手,柔声说道:“启哥,别跟他们一般见识。我们走!”

    杨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点了点头。

    他转身对客栈老板说道:“掌柜的,结账!”

    老板一脸为难地走过来,低声道:“杨大人,您看这……”

    杨启明白他的意思,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道:“不必多言,我们这就走。”

    说罢,他拉着郭婉的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客栈。

    夜色笼罩着小镇,街道上空无一人。

    杨启和郭婉并肩走在寂静的小路上,谁也没有说话。

    “启哥,”郭婉打破了沉默,“我们现在去哪儿?”

    杨启停下脚步,抬头望向星空,

    “我……我也不知道。”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穿过小镇狭窄的巷道,卷起地上的落叶和尘土,发出尖锐的呜咽声。

    杨启裹紧了身上的棉袍,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哈出一口白气。

    他走过一家又一家店铺,却一次又一次地吃了闭门羹。

    那些地主老财们,一听说他要租场地建什么“工作室”,立刻换上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要么借口场地已租出,要么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启哥,别灰心,我们再找找。”郭婉握紧杨启的手,试图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他冰冷的手指。

    她心疼地看着杨启脸上渐渐浮现的疲惫和无奈,心中像被针扎一样难受。

    周围人冷漠的目光像一把把尖刀,刺痛着他们的心。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街道两旁的店铺陆续关门打烊。

    昏黄的灯光洒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更显得冷清萧瑟。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杨启不禁打了个寒颤。

    郭婉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找那些人理论她拉着杨启的手,来到小镇边缘一处低矮的茅草屋前。

    “婉儿,我们来这里做什么?”杨启疑惑地问道。

    郭婉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叩响了木门。

    “吱呀——”一声,木门缓缓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出现在门口。

    她满脸皱纹,眼神却格外慈祥。

    “王婆婆,您好,我是郭婉。”郭婉微笑着说道。

    老妇人眯起眼睛,仔细打量了郭婉一番,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原来是婉儿丫头啊,快进来,快进来。”

    郭婉拉着杨启走进屋内,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扑鼻而来。

    屋内陈设简陋,但却干净整洁。

    “王婆婆,我们想请您帮个忙。”郭婉开门见山地说道。

    老妇人慈祥地看着他们,问道:“什么忙?说来听听。”

    郭婉将他们遇到的困境娓娓道来。老妇人静静地听着,不发一言。

    “王婆婆,您在小镇上德高望重,如果您能帮我们说句话,那些人或许会改变主意。”郭婉满怀希望地看着老妇人。

    老妇人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孩子,这件事恐怕不容易……”

    郭婉的心沉了下去。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有人在门外高声喊道:“王婆婆,李老太爷请您过去一趟!”

    老妇人脸色微变,对郭婉说道:“孩子,你们先等等,我出去一下就回来。”

    说罢,她匆匆走了出去。

    杨启和郭婉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不安。

    郭婉的心情有些忐忑,她和杨启在屋中焦急地等待着。

    过了许久,老妇人才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隐隐透着喜悦。

    “婉儿,我已经和李老太爷说了你们的事情,他答应出面协调一下。”

    郭婉和杨启惊喜地对视一眼,心中的阴霾顿时消散。

    有了李老太爷的帮忙,事情或许真的能迎来转机。

    果然,第二天一早,李老太爷亲自出面,召集小镇上的商人和工匠,在镇中心的一处空地上进行了一场谈话。

    李老太爷在小镇上德高望重,一言九鼎,他将杨启在京城的贡献和发明一一讲述,并保证杨启的到来会为小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商人和工匠,在李老太爷的劝说下,也开始重新考虑。

    最终,一名铁匠铺的老板同意将后院的一小块场地租给杨启,用于建造“工作室”。

    杨启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紧紧握住郭婉的手,感激道:“婉儿,谢谢你,若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郭婉看着杨启眼中的光芒,温柔一笑。

    接下来的几天,杨启和郭婉开始了忙碌的筹备工作。

    杨启在铁匠铺老板的帮助下,整理场地,搬运工具,准备开始改进一些小型发明。

    他准备先用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大家看到科技的力量。

    孩子们总是最先被新奇事物吸引的。

    一群孩子好奇地围了过来,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工具。

    杨启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各种工具的用途和原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杨启将一个简单的手摇发电机组装完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体验手摇发电带来的乐趣。

    小小的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孩子们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场地,纯真而快乐。

    杨启和郭婉相视一笑,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种充满活力的氛围在场地周围蔓延开来,原本寂静的小镇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就在杨启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小镇的气氛又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一些来历不明的神秘人在小镇里四处散播关于杨启的谣言。

    他们说杨启在京城得罪了权贵,被赶出了京城,他的到来会给小镇带来灾祸。

    这些谣言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人心惶惶,小镇原本开始复苏的活力,又被一股不安的气氛笼罩。

    傍晚时分,杨启整理完工具,正准备回去休息,却听到几个在街边闲聊的汉子在议论纷纷。

    “我听说,那杨启在京城得罪了大人物,被贬下来的。”

    “是啊,我还听说他那些玩意都是邪术,会给咱们小镇带来灾祸。”

    杨启的脚步停了下来,脸色阴沉地站在原地,他猛地攥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