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我家卫生间是时空中转地 > 第31章 六零婆婆3

快穿:我家卫生间是时空中转地 第31章 六零婆婆3

    韩彦祖笑了笑后说:“在我大儿子房里挂着。你要多少?我匀一些出来。”

    “韩阿姨爽快,我按最高的采购价收,绝不让韩阿姨吃亏。”曾俊诚心说道。

    进入傅行爽的房间,背对着门口,曾俊从怀里拿出一罐麦乳精,“韩阿姨,这是我换的麦乳精,大人小孩婴儿都能冲来喝。您要的话,4元一罐,不要票。”

    “麦乳精啊,我要了。”韩彦祖想到小孙女就收下了。

    腊肉装麻袋后,韩彦祖带着曾俊来厨房。

    厨房房梁上挂着腊鱼。曾俊抬头看到的不是鱼,而是幸福。

    “韩阿姨,腊鱼我要一半。”曾俊豪气的说道。

    韩彦祖说:“好,能装下吗?麻袋已经装满了。”

    “可以。”曾俊十分有底气。

    他从包里又拿出一个麻袋,“韩阿姨,按条算钱。”

    两个麻袋装满后,曾俊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麻绳捆的紧紧的,路上不会掉。

    家里的腊鱼、腊肉少了一半,韩彦祖收到了钱、票和一罐麦乳精。曾俊今日的收获超出预期。

    告辞后,曾俊回城。刚回到家,就有朋友上门。

    朋友甲:“小俊,今天下乡有肉吗?”

    曾俊低声说:“有。腊鱼、腊肉,两麻袋。你要多少?”

    朋友甲欣喜若狂,五指张开,“我要这个数,各来五斤。”

    “不按斤,按条算钱。”曾俊说。

    打开麻袋,朋友甲的眼睛亮了又亮,“各来十条。”

    韩彦祖家的腊肉每条有两斤重,大小均匀。腊鱼大小也很平均。

    朋友甲离开后不久,曾俊家里又来朋友了。

    不多会儿,除了曾俊自留的腊鱼、腊肉,两个麻袋空了。

    小河村。

    韩彦祖烧开水,给家里的孙子、孙女冲麦乳精喝。她可是好奶奶。

    麦乳精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小孩子特别喜欢喝。

    开春后,贵如油的春雨一直没有下。偶尔下一场小雨,田地都没有打湿。村里有经验的老人预测今年会大旱。

    每个村都有任务猪。村里养猪的人比去年少了一半。韩彦祖依然领了两头小猪崽,支持村长的工作。

    有了小猪崽,韩彦祖在山里固定的三处地方移植红薯。每隔几天,家里的儿子、儿媳去割红薯藤回家煮猪食。

    当韩彦祖想吃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时候,就在红薯地里稀疏的移植一点。

    地里的苗干死了,山里的红薯长得茂盛。村民却见怪不怪了。

    若是没有山里的粮食,他们早就饿的嗷嗷叫了。

    夏天,下了几场雨,但更多是大晴天。田地里,补种的苗稀稀拉拉。就这还得每天从河沟里挑水灌溉,干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村长每天愁眉苦脸,要是继续干旱下去,河里的水也要干了。人喝水都成问题。

    河里的水见底,村民上山挑水喝。山里有一个小泉眼,涓涓细流,连绵不绝。水流不大,但源源不断,给村民留了生机。

    到了秋收的季节。小河村收获的粮食比去年大减产。

    幸运的是,韩彦祖隔一段时间从空间移植蔬菜、红薯、小麦等粮食出来。村长组织每户出人,进山采收,统一分配。

    在原剧情中,原主一家就在这时候饿死了。小河村原本有60户人家,直接缩减了三分之一。

    城里的供应越来越少。粮食一到供销社,去晚了就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曾俊骑着自行车到小河村。他来碰碰运气。

    上一次,他在韩彦祖家里买了一袋粮食。省吃俭用吃了十天。城里买粮食困难,他厚着脸皮来了。

    “韩阿姨,我又来了。”曾俊说话有气无力。

    “曾采购,进来坐,喝碗热水。”韩彦祖一如既往的热情。

    “韩阿姨,我……”曾俊有点说不出口,韩阿姨家里大大小小十口人估计都不够吃。

    “跟我来。”韩彦祖带着曾俊到厨房,拿出一个装满的麻袋,“这是我给你留的。”

    曾俊哽咽不语,一开口就吓到韩彦祖,“韩阿姨,我认你当干妈吧。”

    “呃……你爸妈同意吗?”韩彦祖这辈子有五个孩子,多一个干儿子也无妨。

    “他们会同意的。”曾俊说。

    因为一袋红薯,曾俊成了韩彦祖的干儿子。韩彦祖在城里算有亲戚了。

    不管日子多难,时间还在流逝。一场冬雨一场寒。

    度过寒冬之后,贵如油的春雨来了,春耕开始。小河村的田地恢复了生机。

    今年风调雨顺,秋收时金黄的稻田,令人心旷神怡。

    小女儿傅行琳上初中的时候,韩彦祖给三儿子傅行方说亲。

    经过一段时间相看,傅行方和另一个大队的田小桃定亲。

    三儿媳进门,韩彦祖完成了一个大任务。

    又过了两年,傅行琳高中毕业。干哥哥傅行琳提供工作信息,韩彦祖花了500元,送傅行琳进入纺织厂,成为车间女工。

    两年后,傅行琳和机械厂的工人唐华结婚。

    与此同时,韩彦祖的孙子、孙女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首发球员。几个孩子挤一张床睡。

    好处是大孩子能哄小孩子睡觉、盖被子;坏处是一起闹起来,声音能传好远。

    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韩彦祖决定扩建房子。孩子见风就长,以后需要自己的房间。

    傅家要建房,村里的人争相来帮忙。只需要提供饭,不用给工钱。傅家这些年帮助村里太多,这次建房是报答恩情的好机会。

    新房子建好后,用石灰刷一遍,房间内更加亮堂。刚搬进去家具不多,以后慢慢添置。

    韩彦祖过六十大寿,一大家子齐聚一堂,欢声笑语。这就是原主希望看到的景象。渡过困难,一家平平安安。

    开放个体经济后,韩彦祖带着儿女做小吃摊。

    生命不息,挣钱大业不止。她教会儿女后,就当甩手掌柜。从小吃摊到餐馆,傅家挣钱越来越多。

    傅家从村里搬到城里住,买了房和店铺。

    傅行琳下岗后,在妈妈的鼓励下开起了服装店。服装新潮、价格适中,生意不错。

    挣钱后,傅行琳下岗后的郁闷和彷徨消散,一起床就是满满的工作动力。

    丈夫唐华看到妻子挣钱,跟着做生意。两人一起奋斗,给儿女做榜样。

    又过了几年,韩彦祖过七十大寿,宴席在城里的888大发酒楼。这酒楼是曾俊资金入股,和朋友、大厨一起开起来的。

    酒楼的很多创意,是韩彦祖提供的。她将现在酒楼的营业模式告诉曾俊。

    这些年,曾俊和傅家的关系一直没有淡过。曾俊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城里住了几年,韩彦祖回小河村。村里的老房子推掉,重建了小洋楼。韩彦祖喜欢在小花园里,坐在摇椅上,听着广播晒太阳。

    这日子才叫悠闲。

    听着广播,韩彦祖睡着了。大儿子傅行爽从房里拿毛毯,给妈妈盖上。

    在韩彦祖回村后,傅行爽和刘翠花跟着回来照顾她。

    时间一晃,傅行爽已经是58岁的老头,挣钱的事交给儿女们。

    韩彦祖八十一岁那年,在一个夜晚过世了。

    葬礼上,儿女们回想艰苦的那些年,是妈带着他们进山找吃食。妈拉扯他们一大家子,太辛苦了。没有妈,就没有现在的他们。

    曾俊也在葬礼上披麻戴孝。艰难的那些年,是干妈送肉、送粮。下岗后,他和朋友筹办酒楼,干妈为酒楼献计献策,新奇的创意层出不穷。他有干妈这个贵人,是他的福气。

    小河村的村民来参加葬礼。那一年太苦了,地里没有吃的,是傅家的慷慨,让他们度过了旱灾。

    在半空中,韩彦祖看到葬礼来的人多,淡淡一笑,又活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