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帝魂重生中华崛起之路 > 第18章 给村里送鱼

帝魂重生中华崛起之路 第18章 给村里送鱼

    “噗呲!”阿妈瞧见儿子这滑稽的样子,噗呲一声捂着嘴笑弯了腰。这小家伙,跑得风风火火的,后面跟骑兵冲锋似的,尘土飞满天飞扬。怀里抱着一大竹竿的大鱼,血水滴滴答答的与灰尘粘在身上,那稚嫩白皙的脸蛋搞得灰头土脸的。特别是他小脑袋上顶着那条最大的鱼,嘴里还吐着泡泡,顺着头顶从他脸蛋流到胸口再滴到地面,简直让人看了既滑稽又气人搞笑,还让人心疼得不行。

    “咿呀……啊呀……咯咯……”见状,我也觉得自己现在的模样很是滑稽,不由的咧嘴朝阿妈、阿奶,以及抱着囡囡过来的太奶傻乎乎的咯咯笑了起来。

    “你看看你,把自己弄成这样。”阿妈走过来,扶着那挂满大鱼的竹竿,小心翼翼地扶住串满大鱼的竹竿,打算慢慢放到地上。

    “呵呵……这鱼真大,昊昊头顶那条,估摸着得有四十多斤吧。”阿妈正想帮我等下竹竿,太奶抱着熟睡的囡囡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咯咯……咿呀!”闻言我咯咯笑起,并微微晃荡着头顶的大鱼朝太奶傻乐起来。

    “就是,这鱼比小家伙都高呢。”阿妈说完直接杠过竹竿向客厅门口走去。

    “呵呵…”阿奶抱起我,与太奶跟在阿妈身后,掏出毛巾帮我擦拭小脑袋跟胸口处的血水泡泡。

    到了客厅门口,阿妈接过我,帮洗了洗小脸,又帮我换了套新布裙,放我坐在太奶身边的椅子上,然后转身进厨房烧热水准备给我洗澡。

    “呵呵,小顽皮。”阿奶把大鱼放水盘里,走了过来溺爱地抱起我,在我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单手拎起一个大木桶来到水窖前,再舀上水提到水盘边倒进了进去。

    “明珠,这鱼太大太多了,不好弄啊,我去叫大山他们来帮忙,也给村里乡亲每家分点尝尝。”阿奶起身笑着再次把我放在太奶身边的椅子上坐着,然后转身朝着厨房里的阿妈喊道。

    “好的,阿妈。”明珠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

    快到午饭时间了,村里很多人都从村外开荒回来。很快,阿奶就找来了大山伯他们几兄弟,还带来了两块砧板和两把菜刀。

    这时候,阿妈也烧好了温水,舀到大木盘里准备给我洗澡。这年头,清洁东西就靠香皂。阿妈先给我头发抹上香皂,然后抱起我,让我仰躺在大腿上,慢慢地给我清洗头发上沾的大鱼腥粘液。

    “好啦。”阿妈帮我洗完头发,用毛巾擦干,笑着把我放在她伸进木盘的小腿上,仰躺着帮我抹香皂洗澡。

    等我洗完澡,穿上新布裙,大山伯他们已经杀好了三条大鱼。阿奶叫上两个侄子,用小箩筐抬着两条最大的鱼送去祠堂,给驻守在那里的唐局和省队、解放军战士们。

    三条鱼加起来一百多斤,基本上够驻守的两百多人每人分到一块鱼肉。鱼头嘛,可以煮辣椒鱼汤,每人也能分到一碗。

    半个小时后,大山伯他们忙活了一阵,把剩下的几条大鱼也杀好了。

    阿奶挑出三条匀称的大鱼,让大山伯砍成两半,再从鱼背切向鱼腹,切成两手指厚的长鱼块。至于鱼尾部分的鱼段,阿奶让切得厚一些,这样每块鱼块都差不多大。

    算算看,每条大鱼大概有一米长,半边鱼就能切成四五十块鱼块。总共切了两条半大鱼,得到一百多块鱼块,全都装进了箩筐里。

    剩下的三条半大鱼,一条半让大山伯他们带回太叔公家,分给叔公们。其余的两条,中午留一条当午饭,另一条切成两半条,其中一半条切成六份给牛爷爷他们这些老教授送去。剩下的阿奶打算腌制一下,做成烟熏香鱼。毕竟已经入夏了,晒鱼干保存不了,只能用干稻草和生艾草压灭明火后,慢慢烟熏成鱼干。用艾草烟熏出来的鱼干,肉质香而且耐放。现在村里每家长时间存下来的腊肉,都是这样烟熏保存的。

    分好鱼后,阿奶带着大山他们几兄弟,扛着一箩筐鱼块挨家挨户去分鱼。

    家里有产妇、孕妇的,多分了一块鱼块。毕竟明珠那会儿缺奶,村里乡亲可是挤了奶给昊昊兄妹送来。这样分,村里人也不会觉得不公平,因为村里历来都是这样分的。

    “阿奶,您帮我照看一下昊昊,我去做饭。”明珠在阿奶他们分完鱼后,笑着把小家伙放到太奶另一只胳膊上,搂在怀里说道。

    “呵呵,去吧,啵。”太奶一脸慈祥地对阿妈说,然后又低头亲了亲我粉嫩的小脸蛋,满脸都是疼爱。

    “呵呵,嗯。”阿妈温柔地应了一声,然后转身进了厨房,围上那条满是补丁的围裙。她先挑出中午要吃的鱼放在一边,接着把鱼头和鱼尾切下来煎得金黄。然后丢进几片姜、一把小葱花和一把拍碎的胡椒粒,再倒进小半锅泉水,开始熬鱼汤。

    趁着煮鱼汤的空儿,阿妈开始淘米。大米淘好后,装进筲箕里。等鱼汤熬好了,阿妈把鱼汤盛进一个大木汤盘里。接着开始煎已经去了头和尾的鱼身,等两面都煎得金黄,再把切好的菜椒、小葱、姜等一起倒进锅里,做红烧鱼。

    不一会儿,阿妈就把红烧鱼做好了,鱼香飘得满屋子都是。我吸了吸小鼻子,开心地叫了一声。

    “呵呵,小宝贝。”太奶宠溺地低头又亲了我一口。

    厨房里,阿妈做好红烧鱼,洗完锅后,又倒了些猪油炒了两盘空心菜和两盘白菜。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阿奶、大山伯他们也回来了,还叫上了太叔公、太叔婆、牛爷爷等人一起来家里吃饭。

    中午十二点多,大家洗完手,开始入座吃饭。饭菜味道真好,连平时吃得不多的太奶也多吃了半碗米饭。

    因为大家平时很少吃到荤腥,今天又有这么多美味佳肴,所以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

    我和囡囡还是坐在桌子边的老位置上,不过今天我们每人都多了一个装着鱼汤的奶瓶,抱着津滋有味地喝了起来。

    饭后,牛爷爷知道我精力旺盛,就带着大山伯伯他们,把阿妈书柜里没有的医书,全都从他家给我搬了过来。

    牛爷爷这辈子几乎都献给了医学,中医西医都精通。特别是中医,知青下乡前就已经很厉害,现在又研究了十年,医术已经接近泰斗级别。

    可惜牛爷爷一直没有正式的徒弟,阿妈也只能算是他的半个徒弟,因为她大部分时间还花在物理和田间劳作上。

    阿妈现在的中医水平,只能算是中上。普通病例她都能看好,但稍微复杂点的还是棘手。

    现在我展现出了高超的中医水平,牛爷爷自然是要抓紧培养我。地上整齐地摆着一大堆书,有牛爷爷手写的中医总结,还有一些印刷本。

    “咿呀…”唉,我本来还想下午给岩村做个规划呢,现在看来只能推后了。看着这一堆医书,我眨巴眨巴眼睛朝牛爷爷叫唤了一声。

    我半躺在书堆上,跷起二郎腿,拿起一本中医书快速翻了起来。里面的内容比阿妈书柜上的要深一些。

    很快我就翻了几十本,然后放下书本静静思考,对比神农药典和中医书本的知识。最后我得出结论:中医书籍里的内容虽然没有神农药典精妙,但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地球上的中医知识,起码可以算是神农药典的入门。学了这些中医理论,就为学习神农药典打开了一条路。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前对神农药典的理解真是太肤浅了。君臣佐使也不一定全对,有时候也可以用猛药辅佐主攻药,把主攻药的药性压制住,再后期进行反击。这就像打仗时的诱饵伏击,先用主攻药猛攻,等它和顽固病因斗得两败俱伤后,辅佐药立刻猛烈攻击病因。同时,也压制主攻药的副作用,对服药者进行修复治疗。

    这是一个大胆而有效的方法!中医医术里可没有这种开药方法。药典就是药典,药方居然也能像孙子兵法一样灵活运用。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收回思绪:“这个神农药典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跟现在的中医理论比起来,简直就像胎儿和巨人一样,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