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八零 > 第10章 再寻合作伙伴

重生八零 第10章 再寻合作伙伴

    心仪的合伙人,第一次还未出师就凉凉了。

    赵秀丽郁闷的在村里游荡。

    远处连绵不断的青山云雾缭绕,清晨村里炊烟袅袅。

    小溪从山上落下,穿村而过,溪上的小桥,坚固又精致。

    好一幅美好的乡村景色,可惜了看的人无心。

    赵秀丽在状元桥上,扶着沧桑岁月的栏杆,胡思乱想间,想起了关于“状元桥”的故事。

    传说中古代一刘姓人家,孩子高中状元后,回家上山祭祖过河极为不便,陪同而来的商绅,为讨好他捐献而建。

    村里人为了纪念状元,便将此桥取名为“状元桥”。

    状元的家“刘府”就坐落在小桥末,与一般民房不同,这是一进的小院构造,淡雅、别致!

    赵秀丽走到屋旁,听到从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

    此刻小院里,刘三叔坐在茶桌旁,喝着盖碗茶。

    抑扬顿挫给院里的一群小孩,讲他祖先高中状元的故事。

    小院的小听众们,随着三叔故事所讲的一波三折,时而发出惊叹声,时而的大笑声,激动时的掌声,让这个小院热闹非凡。

    厨房走廊上,随后而来的沈云芳,正拿出装有鸡蛋的篮子,拽到刘三婶手里。

    “燕姐,这些鸡蛋,您别嫌弃,给玉兰和启娃子吃。

    我们万分感谢那晚陶大娘闹事时,三哥挺身而出。

    少许鸡蛋,是我们的小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说完递了过去转身离开,黄燕立马将沈云芳拉住。

    “弟妹,使不得,当家的做的都是他力所能及的小事,不用送礼,你快快拿回家。”

    门外的赵秀丽看着两人你来我往,面红耳赤不留余力推辞。

    ……

    赵秀丽:都是实诚的人!

    眼前一亮的赵秀丽,赶忙跑了进去。

    拉住要出去的小明涛,叫停了要走的沈云芳。

    “妈,先别走,我在三叔家还有点事要做,您等等。”赵秀丽连忙说道。

    沈云芳:女儿本事,不过……

    赵秀丽:没有不过,拉帮结伙,找帮手而已。

    刘玉兰忙问:“丽丽,你有什么事?过几天要开学了,剩余的时间我们一起去后山摘枸杞吧,大人的事情就不要掺和了。”

    赵秀丽:“摘枸杞?”

    刘玉兰:“对,午饭时再下来,吃完午饭,让我妈再给我们熬银耳羹吃。”

    听到这话,赵秀丽眼睛一亮,真是瞌睡遇到枕头。

    刘玉兰见赵秀丽心动,拉起她就走,小明涛和刘启也紧跟着,四个小孩子,外加一条爱热闹的黄狗急冲冲的准备上山。

    不放心的三叔拿上三婶准备好的篮子,和之前就煮好的鸡蛋,紧跟着上来。

    后山还是赵秀丽记忆中的后山。

    山上大片枸杞树林,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树上,像一串串的红灯笼。

    赵秀丽仿佛间看到了财神在向她招手。

    一群人不用分工,大的摘枝上面的枸杞,小的摘靠近地面的枸杞。

    刘玉兰和她6岁的弟弟刘启,要和我们一起比赛,只见他们手脚麻利,很快装满一篮子。

    接着又是第二篮,第三篮。

    赵秀丽心满意足的同时,感叹三婶家的细心,准备了足够多的篮子和鸡蛋。

    天材地宝众多的后山,资源丰富,是对小溪村村民的馈赠。

    输了比赛,心情却愉悦的赵秀丽,在此时此景中已经孕量出第一道小吃的规划。

    ……

    想想都兴奋,满山的枸杞,可以做多少碗枸杞银耳羹啊。

    一碗银耳羹卖8角,一天卖30碗,一个月就是72元。

    赵秀丽越算越兴奋。

    除去材料成本,一个月最少可以挣50元,差不多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还是小吃摊上的一种小吃。

    凭借后世的记忆,让小吃摊增加更多种小吃,那不是我赵家很快就发了!

    看着喜形于色的赵秀丽,玉兰拉了拉她的衣袖:“回神了,想什么啦?让你那么开心。”

    嘻嘻。

    “保密”赵秀丽神秘的说道。

    ……

    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所摘的枸杞全部搬下了山。

    黄燕三婶看着累得快趴下的我们,和堆在院里的枸杞,有些吃惊。

    黄燕:“你们可厉害,以为你们会摘一些,没想到……。

    黄燕看向刘三叔,挑了挑眉问道:“谁让你摘那么多回来的?”

    刘三叔眨眼道:“别问,是秀丽要求的。”

    ……

    没有看到二人互动的赵秀丽,现在心里全是商业大计。

    赵秀丽:“三叔三婶,现在的枸杞卖多少钱一斤啊?”

    黄燕:“枸杞不值钱,所以才没人摘。

    药店收5分钱一斤,炮制好的1角8分一斤,三斤多才能炮制一斤,你们这一篮子有5斤多点,差不多可以换一个鸡蛋。”

    刘三叔:“有这个功夫去山上摘回来,花好几天时间炮制好,再去镇上卖,所用时间长,产生价值低。

    勤快的孩子都可以用这个时间,做很多事情了,谁还愿意费这个功夫摘枸杞。”

    ……

    赵秀丽:看我来改变他们。

    黄燕:“云芳,你帮着做饭也辛苦了,赶快洗个手,歇息会好吃午饭了。

    盛情难却。

    有的人就是这样,你对她好一分,她就会回你三分,刘三叔三婶一家都是这样的人。

    午饭后,沈云芳和黄燕一起收拾清洗好碗筷,又陪去厨房煮莲子羹。

    只见黄燕将提前泡发的银耳、莲子、枸杞,放一起清洗泥沙和杂质。

    又将铁锅中注入清水,倒入泡发好的银耳,开大火烧开后,再改小火炖煮。

    两个小时左右后,银耳胶化粘稠,加入泡发好的莲子,再放入冰糖,继续煮半小时。

    当莲子软烂时,放入小勺白糖搅匀,再煮几分钟后,煮到银耳羹用勺舀起呈浓稠状为止。

    出锅再前,往里面撒几粒枸杞,然后一人盛了一碗。

    满屋清香,

    口嘴生津,

    可赵秀丽为了第一桶金,忍了想马上吃的欲望,

    材料情况先打探清楚先。

    “三叔,哪里盛产莲子?多少钱一斤啊?”赵秀丽问道。

    “莲子村里就非常盛产,你看村外有好些藕田,一到夏天有吃不完的莲子,一般都是自家留点,没有人拿去卖。

    如果卖的话,价格估计和枸杞差不多,懒得费工夫。”刘三叔笑呵呵说道。”

    玉兰好奇的看向赵秀丽:“丽丽,怎么你对银耳羹也那么好奇,连里面材料都不放过,你是不是想做什么啊?”

    吃着香甜可口银耳羹的赵秀丽:“嗯,是想做点什么,只是现在还不成熟,我再去问清楚后,再给你说。”

    “神神秘秘的,以后有什么好事把我带一起哈!”刘玉兰强调。

    好敏锐的刘玉兰。

    赵秀丽心里感叹,三叔家不愧是状元的后代,优点太多啦!

    “三婶勤快和气,三叔热心大方,玉兰的聪明伶俐,启娃子人小鬼大。

    以上品质,优良家风,不就是最佳的合作伙伴人选吗?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