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 第131章 兵向襄樊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第131章 兵向襄樊

    陈潜夫不笨,反而很聪明,他很快明白了朱由哲的意图。

    向唐王要地,接着分福王的田。

    即使将来朝廷收复宛洛,这些田地也都已经分给了百姓,也不可能再归还给藩王了。

    最后,损失田地的是那些藩王,而收获民心的却是皇帝本人。

    而对于李际遇,上千山寨立他为主,不过是为了活命。二十几万人中,直接受他统辖的不过几万人,精锐不到万人。

    他们大部分人要的就是活下去,而长期为贼,朝不保夕,岂是他们想要的?

    携一个大印去洛阳,直接给他们分田地,谁能不愿意?”

    不愿意就是与大部分人为敌。

    朝廷什么都不用付出,只一个大印,和一些本就不归朝廷掌控的田地,却能直接分化他们。

    高,果真是高。

    但同时,孤身前往洛阳的自己将冒着很大的风险。

    陈潜夫思索片刻,弯身行了一礼,“臣愿去。”

    朱由哲点了点头,“为了你的安全,朕会亲自写一道诏书。让锦衣卫带去洛阳,以警示李际遇。若你在他的地方被害,无论是谁杀的,朕都会看作是他李际遇所杀。将来必杀他为爱卿复仇。”

    陈潜夫弯身行礼,“多谢陛下。”

    朱由哲笑道:“坐下吧!今夜吃好喝好,明日就出发吧!”

    接着,朱由哲转向许定国,“许爱卿,你担任河南总兵多年,对河南的情况最为熟知。这次,恐怕要麻烦你了。”

    许定国连忙起身,“为陛下效力,臣万死不辞。”

    朱由哲笑着摆了摆手,“没那么严重。这次马士英这次做事不细,让刘洪起给跑了。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灭了他。给河南的诸多贼寇做一个示范,告诉他们,与朝廷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许定国有些明白了,“陛下是想臣去平定刘洪起?”

    朱由哲点了点头,“朕开始想着,可以让马士英、刘孔昭他们两个聚结河南所有兵马,北上进攻潼关,或者豫北,给闯贼以压力。”

    “但看现在这情况,以他们手中的那点兵力和河南的散乱情况来看,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朕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朱由哲扫视了一圈众人,“让马士英他们率部去南阳,攻取樊城,把陕西闯军和湖广闯军完全隔绝。让左良玉、堵胤锡和马士英从东、南、北三面进攻荆州和襄阳的闯军。朕倒是想看看李自成到时候着不着急?”

    许定国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满是激动道:“陛下圣明,设下此奇,必能让李自成大大惊诧。臣对陛下的佩服,真如那滔滔江水,源源不绝。”

    朱由哲笑了笑,这老王八还挺会拍马屁。“马士英走后,得有人收拾刘洪起,及扫平除刘洪起以外的所有贼寇。此事,就拜托爱卿你了。”

    许定国这时却犹豫了,“陛下,臣是愿意的。但问题是,臣若去了,睢阳这边怎么办?”

    朱由哲用手指了指马化豹,“交给他。曹县又不是什么紧要之地,不需要大量兵卒。调他们去睢阳就是了。”

    马化豹连忙起身行礼。

    许定国愣了愣神。

    他十分好奇,为何不让他们直接去平叛刘洪起?偏偏让自己去,又让他们占取自己的老窝。

    但此刻许定国不敢多问,毕竟他觉得自己就算问了,朱由哲也会随便找个理由打发自己。

    许定国稍作思索,便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绝对尽快平定刘洪起。”

    朱由哲点了点头,心里十分舒畅。

    这个皇帝,真是越当越自在了。

    睢阳,无论是北上、西进,还是南下,它都是绕不过的存在。

    这样一个紧要之地,当然不能放在许定国这个随时可能反叛的老王八手中。

    刚弄死了刘泽清,不能再随便寻个理由弄死许定国,否则像刘良佐、田雄那样的恐怕直接就反了。

    毕竟,到目前为止,许定国尚没做过什么过格之事,投清也是后来的。

    于是,朱由哲将他调去平定刘洪起。

    若是许定国死在平叛过程中,那是最好的。若他没死,那就让他继续去其他地方平叛。

    反正真实历史中,许定国只能再活两年。快七十岁了,让他这样奔波,绝对会死的更快。

    马化豹为刘泽清手下部将,后来同样投清。但也曾出兵抗清,只是事不可为才降清。

    对比许定国那样主动去降,还带着谋害高杰,马化豹还是强上不少的。

    现在能用的将领不多,只能暂时让马化豹前去。

    看说的差不多了,朱由哲端起酒杯,“诸位,今夜欢饮,其他事明日再说。”

    “谢陛下!”

    众人起身感谢。

    酒宴结束,各自散去。

    朱由检看着朱由哲,心中涌出了无尽的佩服。

    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在他手中,似乎都能轻易解决。

    这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朱由哲满脸笑意的看着朱由哲,“崇祯老哥,佩服吧!这就叫能力,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

    朱由检“呸”了一声,“你大概忘了,你来这里是干吗的?”

    朱由哲愣了一下,顿时拍了拍额头,“艹,喝多了,忘了,对唐王,鲁王,还有大事要和他们商量呢!”

    “方正化,快请唐王和鲁王回来。”

    唐王和鲁王,又被叫了回来。

    三人之中,按辈分算,朱以海比崇祯皇帝高一辈,算是崇祯皇帝的叔叔。

    而朱聿键比朱以海还高上一辈,是崇祯皇帝的叔祖。

    这样让别人占便宜的称呼,朱由哲当然不会接受,只以唐王和鲁王称呼。

    朱由哲端着酒杯,“其他人都走了,剩下的便都是朱家人了。唐王,鲁王,朕有事要你们去做。”

    两人起身,长揖以待。

    朱由哲看向朱以海,“鲁王,你虽年轻,但有生气,远比其他藩王优秀。现在朝廷财赋紧缺,开海贸或许是一条解决之路。朕想让你去松江府上海县,那是长江出海的必经之地。”

    朱以海满脸吃惊,“臣去那里干吗?”

    朱由哲道:“开海市,造船只,行商,赚银子。据说郑芝龙通过海贸,每年都能赚上千万两银子,我朱家男儿不应该比他差。你尽管去做,出了什么事,朕给你做主。”

    朱以海犹豫道:“陛下,这个不符合朝廷规制吧!”

    朱由哲不在意的笑了笑,“要按照朝廷规制,你连济宁都不能出。规制是人定的,也要由人去打破。”

    “实话对你说,大明的商税太低了,朕要改的也是这个。朕要你前去,弄清楚海贸是如何运行的?利润几何?平日参与走私的都有何人?和江南的哪些士绅、官员有牵连?朕要在这方面做一个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