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容重生之后宫我做主 第七十九章
热门推荐:
四合院:大力出奇迹
娇软知青,被冷面兵王给缠上了
三个孩子两个爹
总裁夫人别想跑:三胞胎萌宝来
六零年代修仙的我周围全都是主角
开局召唤吕布,华夏名将横扫诸天
摒弃平凡
废物乡干部竟是京城名少
长夜谍影
承乾宫。
海贵人如今也与陵容不再身份,既追封了慧贤皇贵妃,虽心有不甘,但也就不在乎过去的事情了。
陵容与海贵人如今也形影不离,海贵人喜欢陵容聪慧,陵容喜欢还海贵人知礼。
后宫清净些许时日,海贵人也有闲心主动与陵容话话家常。
陵容道:“如今慧贤皇贵妃薨逝,前朝又不大安宁,皇上已经大半月不入后宫了。”
海贵人笑道:“姐姐如今也是盼起皇上来了。曾经的姐姐可从来不会如今天般将皇上挂在嘴边,日思夜想……”
陵容忙羞道:“皇上自然不能常挂在嘴边,那是要放在心里的。倒是你,皇上虽常常来承乾宫,但你与皇上却从不亲密。”
海贵人听此微微一怔,脸上少了些许才刚般的笑颜,喃喃道:“姐姐不是不知道,嫔妾不擅争宠……”
陵容却突然冷哼一声:“不擅还是不想呢?”
海贵人道:“嫔妾身份低微,不配得皇上宠爱。”
陵容心中是真的把海贵人当自己亲姐妹的,她不属于这个世界,说不定哪天自己突然离去海贵人却只能在这里唯唯诺诺。
陵容宽慰道:“本宫知道,你不是不擅争宠,而是不想。”
海贵人微微一愣,直直的盯着陵容。略有不可置信,但很快又收回了她的目光。不过就这么一瞬,却仍被心思缜密的陵容察觉到了。
陵容趁机劝解道:“本宫曾经与你一般,得一时宠爱却被抛诸脑后,任人欺凌。但本宫却明白一个道理,在六宫之中,之所以会被她人欺凌就是因为自己不得圣恩。”
随后,陵容不知是说与海贵人还是回忆往昔,喃喃说道:“本宫曾经没有能力保护我最亲最近之人。后来有了能力,那人却与我背道而驰,直至……”
不等陵容说完,忽而想到海贵人还在一侧。自知言语有失,又看向眼神略有迷离的海贵人,心知若不将海贵人逼道一定绝境她不会下定决心的。
陵容道:“是本宫失言了。对了,本宫听闻因为前朝战乱,皇上打算请大师入宫,为国事祈福。”
海贵人略思片刻,回忆道:“嫔妾也听说此事。听闻皇上这回所请之大师名为安吉,不仅修行高深还极为年轻貌美,实在是才貌双全。”
陵容打趣道:“瞧你说的。要让你说,你觉得比咱们皇上又如何?”
海贵人心知陵容这是打趣自己,忙道:“宸妃姐姐你在说笑嫔妾就要回去了。”
二人谈笑一番,好不自在。
暮春的紫禁城,绿意盎然,繁花似锦,可长春宫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殿内,金丝楠木雕花窗棂透进几缕细碎的日光,洒在皇后富察氏那张满是忧愁的脸,她身着一袭深紫色绣金牡丹旗装,牡丹娇艳,金线闪烁,却难掩她眼中的落寞。
头戴赤金累丝点翠凤钿,凤眼中镶嵌的红宝石仿若凝着血色,更衬出她面色的苍白。
皇后慵懒地靠在金丝软榻上,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榻边小几上的翡翠手串,手串上的珠子圆润透亮,碰撞间发出轻微的声响,却打破不了屋内的死寂。
一旁的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龙涎香的馥郁弥漫在空气中,本应是安神静气之物,此刻却似乎无法安抚皇后那颗烦躁不安的心。
素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中捧着一个掐丝珐琅茶盘,盘中放着一套精细的白瓷茶具,茶盏薄如纸翼,在日光下透着温润的光。
她身着月白色宫装,裙摆上用银线绣着几枝梅花,简约而不失雅致。
见皇后神情落寞,素练先是屈膝行礼,声音轻柔得如同窗外拂过花枝的微风:“娘娘,晨起内务府新贡了些雨前龙井,奴婢特意给您沏了一壶,这茶香清新雅致,您尝尝,也好解解乏。”
说着,她将茶盘轻轻置于榻边的矮桌上,熟练地斟起茶来。
皇后微微抬眸,瞥了一眼茶盏,并未伸手去接,只是幽幽地叹了口气:“素练,这宫里的日子愈发难熬了。往昔仪嫔、慧贤皇贵妃在时,虽说宫闱之中争斗不断,可好歹有个伴儿,彼此也能有个依仗。如今她们二人皆已离世,这长春宫仿若一下子空了许多,这心里,空落落的,似被人掏去了一块。”
素练轻轻抿了抿唇,上前一步,拿起茶盏,递到皇后手中,轻声劝道:“娘娘,逝者不可追,生者当勉励。这宫中局势如春日的风云变幻莫测,您若一味伤怀,怕是正中他人下怀。现今各宫妃嫔皆在年老,娘娘唯有广结盟友,方能稳住这后宫局面。”
皇后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目光在殿内奢华的陈设上一一掠过,最终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春日宴乐图》上,那画上众人欢笑,歌舞升平,与如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反差。她缓缓开口:“结盟?谈何容易。你瞧瞧那娴妃,看似温婉如水,柔弱谦和,实则骨子里透着一股执拗劲儿。这些年我与她明争暗斗,积怨已深,彼此心中都门儿清。海贵整日与她形影不离,处处帮衬,我又怎有本事拉拢她们?”
“再看宸妃,仗着娘家在朝堂的势力,在这宫中向来是昂首阔步,目中无人,何时将我这皇后放在过眼里?她与玫嫔凑作一堆,一个容貌艳丽,一个心思诡谲,联起手来,愈发肆无忌惮。庆贵人嘛,就是个绣花枕头,徒有其表,整日只知吃喝玩乐,让她出份力,比登天还难。这般算下来,倒真就只剩个嘉嫔了。”
皇后说到此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素练面露难色,微微低头,踌躇片刻后轻声道:“娘娘,嘉嫔可不是盏省油的灯。虽说她常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柔弱模样,可入宫这些时日,在皇上跟前越发得宠,那心思也愈发深沉难测。咱们若是费尽心机拉拢,保不齐哪天她翻脸不认人,倒戈相向,届时娘娘可就处境堪忧了。”
皇后端起茶盏,轻轻吹散热气,抿了一小口,茶的清香在舌尖散开,却无法驱散心头的阴霾。
她冷哼一声:“哼,在这吃人的深宫里,何来真心?当初慧贤皇贵妃才情绝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凭此在皇上面前独树一帜,博君青睐;仪嫔生性乖巧,能为我留意各宫琐碎之事,我与她二人亲近,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罢了。如今这嘉嫔,若要收服,怕是比驯服一匹烈马还难。”
“可娘娘,时势所迫,若不早做筹谋,往后的日子怕是荆棘丛生。这宫中新人如过江之鲫,若无一两个盟友帮衬,万一哪天有人蓄意找茬,咱们可就孤立无援,难以招架了。”
素练心急如焚,眼眶微红,她侍奉皇后多年,深知当下局势危急。
皇后缓缓起身,踱步至殿中,裙摆拖曳在地,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若此刻她杂乱的心绪。
她凝视着殿外的桃花,那枝头粉嫩的花朵在风中颤抖,恰似她此刻飘摇的心境。
良久,她开口道:“你所言极是。嘉嫔如今风头正劲,若能为我所用,自是一大助力。只是这拉拢之法,须得小心斟酌,步步为营,切不可让她瞧按半分破绽,以免引火烧身。”
素练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思索:“娘娘,依奴婢之见,不妨先从旁侧入手。听闻嘉嫔近日对西域进贡的香料颇为着迷,咱们可差人寻些更为珍稀的香料送去,以表心意。”
皇后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认可:“此举可行,只是行事需隐秘,万不能让旁人知晓,尤其是娴妃与宸妃她们,否则又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
素练连忙应道:“奴婢明白,定会安排妥当。还有一事,娘娘,嘉嫔身边的宫女幽兰,看着机灵聪慧,若能设法拉拢过来,让她在人家耳边多吹吹风,说不定能事半功倍。”
皇后踱步回主位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思索片刻后道:“嗯,此计甚好,不过这幽兰既忠心于嘉嫔,想要拉拢,绝非易事,须得恩威并施,你且下去细细谋划,务必万无一失。”
素练屈膝行礼:“是,奴婢告退。”
说罢,她悄然退下来,留下皇后一人独坐在殿内,望着窗外依旧纷飞的花瓣,眼中的忧虑并未消散,仿若这春日的繁花背后,隐藏着无尽的霜寒。
时维暮春,紫禁城朱垣映日,暖光四溢,飞檐之下,雕花窗棂透入碎影,恰似金鳞。
长春宫庭内,海棠纷扬若雨,落英缤纷,花影摇曳间,隐透深宫内闱之幽思,缱绻且怅惘。
殿中,皇后富察氏安坐金丝楠木雕花椅上,其身着深紫色绣金牡丹旗装,牡丹灼灼,金线熠熠,尽显母仪尊荣,然面容难掩落寞之色。
头戴赤金累丝点翠凤钿,凤目衔珠,东珠清冷,映其苍白容颜。案几之上,列一套汝窑茶具,瓷质温润,天青色釉宛如霁后碧空。
心腹宫女素练,素衣翩跹,上前屈膝,轻声禀道:“娘娘,那西域所贡香料,内务府已然呈至。其香馥郁醇厚,堪称极品,料想嘉嫔必爱之。依奴婢之见,此刻差人送予她处,以表娘娘关切,不知意下如何?”
皇后微抬星眸,目光扫过香料匣,轻点螓首:“既如此,你亲往一趟,言辞务必恳切,休失本宫颜面。”
素练领命,携二小童,捧香匣,径往启祥宫。俄顷,至宫门,守门宦者见长春宫来人,忙行礼不迭,高呼:“启祥宫接驾,长春宫素练姑姑至!”
嘉嫔于内殿,闻通传,唇畔浮一抹浅笑,轻言:“快请。”
素练入殿,敛衽为礼,端庄道:“嘉嫔娘娘金安。皇后娘娘念及娘娘素好,特遣奴婢送此西域奇香,其味悠长,世间罕有,望娘娘笑纳。”
言毕,示意小童呈匣。
嘉嫔款步前移,素手轻触匣面,微嗅香气,嫣然笑道:“有劳素练姑姑辛劳奔波,皇后娘娘这般挂怀,臣妾感恩戴德。此香果非凡品,臣妾爱不释手。”
素练微笑回之:“娘娘喜爱便佳,皇后娘娘有言,宫闱姐妹当互相关照,日后娘娘若遇烦难,尽可与长春宫相商。”
语毕,再行礼。便告辞离去。
素练既去,嘉嫔身侧贴身宫女幽兰,目露疑色,趋近悄声问:“娘娘,皇后此举,究竟何意?无故馈此珍物,恐非寻常关切。”
嘉嫔移莲步,归榻而坐,指绕丝帕,眸现精明:“哼,后宫之地,岂有无缘无故之宠。皇后今失仪嫔、慧贤皇贵妃依傍,欲拢人心、固己位,瞧上本宫,不足为奇。”
幽兰忧色满面:“那主子须慎之又慎,皇后心机深沉,莫入其彀。”
嘉嫔轻摇臻首,浅笑盈盈:“如今妾身于后宫,纵有宠眷,然独木难支,孤立无援。不若顺水推舟,借势依于皇后,也好得些助力。”
翌晨,曙光初透,启祥宫宫门开启,嘉嫔一袭桃红色绣金缕梅旗装,明艳动人,肌若凝脂,容色娇艳,头戴八宝攒珠髻,步摇颤晃,仪态万方。幽兰紧跟其后,主仆二人径往长春宫。
长春宫这边,皇后晨起梳妆毕,闻嘉嫔至,眸现期许,端坐正殿,候贵客临。
嘉嫔入殿,屈膝行礼,声若莺啼婉转:“皇后娘娘金安,臣妾昨日承蒙娘娘赏赐香料,欣喜难抑,特来向娘娘请安谢恩。”
皇后面上立现笑容,亲和抬手:“妹妹免礼,速起身。昨日那香,本宫观之,与妹妹甚为相衬,妹妹喜爱,本宫亦悦。”
嘉嫔起身,目巡殿内陈设,赞道:“娘娘此长春宫,布置典雅恢宏,尽显皇后气度,臣妾每至,仿若置身仙阙,敬仰油然而生。”
皇后轻笑:“妹妹过誉,宫中日长,姐妹常走动,添些生气也好。妹妹近日于启祥宫,各项事务可安?”
嘉嫔嘴角含春,目盈温柔:“托娘娘洪福,臣妾安好。臣妾不过尽己职责,悉心照拂罢了。哪堪与娘娘操劳六宫、心系众人相较,娘娘仁德,臣妾望尘莫及。”
二人言语往复,寒暄良久,辞令皆含机锋。皇后端茶,轻抿一口,透过茶雾凝视嘉嫔:“妹妹素闻才情出众,博闻强识,本宫近读《曹操诗集》,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句,感慨颇深,妹妹聪慧,对此可有高见?”
嘉嫔心有所作,抬眸直视皇后,目光坚毅:“娘娘这是考校臣妾了。臣妾以为,此句尽述彷徨求依之状。后宫女子,处境类同,若无依傍,飘摇风雨。臣妾幸蒙娘娘今日眷顾,恰似觅得良枝。娘娘若不嫌弃,臣妾愿效犬马,共守后宫宁谧。”
皇后眸现满意,搁下茶盏,起身近前,执嘉嫔手:“妹妹如此通透,本宫甚慰。往后你我姐妹携手,共御后宫风雨,必保太平。”
嘉嫔屈膝再拜,言辞恳切:“臣妾谨遵娘娘懿旨。”
自此,长春宫与启祥宫往来渐密,宫人均晓。
数日之后,晨曦初露,微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的光晕,如梦如幻。
长春宫的庭院里,几株百年古槐舒展着繁茂的枝叶,在地上投下大片的阴影,与斑驳的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片光影错落的图案。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宫闱中的隐秘心事。
宫殿之内,皇后早早起身,一众宫女围绕着她忙碌穿梭。
梳妆台前,精美的首饰琳琅满目,皇后目光掠过,最终选定了一支赤金点翠嵌东珠步摇,那东珠圆润硕大,在晨光中散发着清冷的光辉,与她今日身着的湖蓝色绣百蝶穿花旗装相得益彰。
旗装上的百蝶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飞舞,为她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威严。
宫女们轻手轻脚地布置着宫殿,地上铺上了厚厚的红毯,红毯两侧,宫灯摇曳,灯上绘制的花鸟鱼虫仿若活物,在光影中闪烁。
殿中的香案上,龙涎香袅袅升腾,馥郁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氛围。
未几,嘉嫔携幽兰至。
嘉嫔今日着一身鹅黄色绣海棠花旗装,简约而不失娇艳,步摇轻晃,更添风姿。
入得殿来,屈膝行礼:“皇后娘娘,臣妾来迟,望娘娘恕罪。”
皇后笑语盈盈:“妹妹何来迟之说,快入座。今日不过姐妹小聚,不必拘谨。”
酒过三巡,嘉嫔笑语:“娘娘,臣妾近日听闻一事,甚是有趣。说是御花园中牡丹花开,有小宫女不识,竟当作芍药,闹了笑话。”
皇后亦笑:“这宫中新人多,见识浅些也寻常。不过这牡丹芍药,虽外观有几分相似,实则大有不同,一如这后宫众人,各有各的路数。”
嘉嫔微微颔首:“娘娘所言极是。臣妾常想,这宫中生存,如履薄冰,幸得娘娘照拂,方觉安稳。”
皇后目光柔和:“妹妹放心,既已携手,本宫自会护你周全。只是如今局势复杂,宸妃与那几位,怕是见不得你我亲近,日后行事,还得多加小心。”
嘉嫔眼神一凛:“臣妾明白,有娘娘提点,臣妾不惧。”
二人相谈甚欢,但皆心知肚明,究竟为何而聚,日后又会因何而散。
既至月末,安吉大师也入宫为国祈福,声势浩大,好不热闹:
晨晓的微光,像是被一层薄纱滤过,朦胧而柔和地洒在京城的街巷之上。
紫禁城那巍峨高耸的朱红城墙,仿若一条沉睡的巨龙,在晨曦中渐渐苏醒,城墙上的琉璃瓦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与初升的日头遥相呼应,映出一片庄严肃穆之气。
宫门前,禁卫军早已列阵而立,盔甲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枪戟如林,森然向天。
他们身姿挺拔,目不斜视,犹如一尊尊守护宫门的战神,每一道目光都透着冷峻与警觉,对进出之人细细甄别。
此刻,街头巷尾早已聚满了听闻消息赶来的百姓,人潮涌动,却又出奇地安静,只有偶尔几声压低的私语。
众人引颈张望,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皆想一睹那位传闻中修为高深的安吉大师的风采。
“听闻这安吉大师年纪轻轻,却有通天彻地之能,经他祈福,定能护我大清将士凯旋。”
一位老者手捻胡须,神色庄重地说道。
“是啊,这般年轻就有如此造诣,必是佛菩萨转世,庇佑我大清。”
身旁的年轻人接话,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远处缓缓走来一队僧众。
为首的正是安吉大师,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僧袍,那颜色仿若被日光亲吻过,熠熠生辉,又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
僧袍随风轻轻飘动,宛如流淌的佛光。大师身姿挺拔修长,步伐沉稳且轻盈,每一步落下,似都与大地的脉搏相融,不见丝毫慌乱。
他面容清俊,仿若刀刻般的轮廓透着几分冷峻,眉如远黛,眼眸深邃如海,平静中蕴含着无尽的悲悯,让人一望之下,心生敬畏。
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上扬,似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仿若早已洞悉世间万物的玄机。
尽管不过二十有九,却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与睿智。
随行的僧众们皆身着褐色僧袍,手执法器,木鱼、铜磬、经幡错落有致。
他们步伐整齐划一,口中念念有词,梵音袅袅,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京城的喧嚣之中,涤荡着众人的心灵。随着队伍的临近,那梵音愈发清晰,仿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散了人们心头的杂念。
宫门前,带队的禁卫军统领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高声道:“安吉大师,我等奉命在此等候多时,恭迎大师入宫。”
声音洪亮,在宫门前回荡。
安吉大师微微颔首,双手合十,轻声道:“有劳将军。”
那声音仿若穿越了尘世的喧嚣,直接落入众人的心间,清脆而空灵,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统领侧身让路,安吉大师带领僧众稳步踏入宫门。
踏入的瞬间,似有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宫墙内,庭院深深,廊道迂回,雕梁画栋间尽是皇家的奢华与威严。
但在安吉大师眼中,这一切不过是浮世的幻景,他目光沉静,心如止水。
沿途的宫女太监们,见大师前来,纷纷跪地行礼,低垂着头,不敢直视。
他们虽身处宫闱,见多识广,此刻却也被大师的攻势所折服。
行至一处庭院,内务府的官员早已在此恭候。
官员身着朝服,上前躬身行礼:“大师,一路辛苦。此次祈福仪式,内务府已按照圣上旨意筹备妥当,还望大师过目。”
说着,递上一份礼单。
安吉大师轻轻摆手:“劳烦大人费心,一切但凭安排。”话语间,尽显谦逊。
官员引着大师继续前行,绕过几道回廊,宝华殿已然在望。
宝华殿坐落于紫禁城的一隅,朱红的殿门,金色的门环,在日光下闪耀着庄重的光芒。
殿顶的琉璃瓦色彩斑斓,仿若一片琉璃仙境。殿前的广场上,摆满了香案、供品,鲜花、水果、香炉整齐排列,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空气中,给这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两侧的宫灯摇曳,灯上绘制的佛像仿若在光影中微微含笑,似在迎接这场盛大的祈福。
殿内,巨大的佛像庄严肃穆,金身高耸,佛眼低垂,俯瞰着世间众生。佛像前,蒲团整齐摆放,等待着僧众们的虔诚叩拜。
安吉大师步入殿内,目光扫过,微微点头。随后,他带领僧众净手、焚香,开始做起法事的准备。
弟子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摆放法器、展开经卷,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虔诚。
随着一声清脆的木鱼声响起,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安吉大师端坐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诵经。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仿若洪钟鸣响,在殿内回荡。
梵音阵阵,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众人的心灵。僧众们齐声诵经,声浪滚滚,仿若要冲破这宫墙,直抵天际。
殿外,阳光愈发强烈,洒在广场上,光芒耀眼。
微风拂过,经幡飘动,猎猎作响,似在与梵音呼应。此时,一群白鸽振翅高飞,划过天际,仿若传递着这份祈福的愿力。
宫中的妃嫔们,听闻安吉大师入宫祈福,也纷纷遣人送来供品。
精致的糕点、新鲜的蔬果,一篮篮、一盘盘摆满了殿外的香案。她们虽不能亲临现场,却也希望借此表达对大清将士的祈愿,期盼他们平安归来,为大清再立战功。
祈福仪式持续进行着,安吉大师沉浸其中,心无旁骛。
他的诵经声仿若有一种魔力,让周围的人渐渐忘却了尘世的纷扰,陷入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日头渐渐西斜,余晖洒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祈福仪式终于接近尾声,安吉大师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透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满足。
他深知,这场祈福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是对大清将士的深深祝福。
站起身来,安吉大师带领僧众向佛像行礼,感恩佛力加持。随后,他走出宝华殿,内务府官员再次上前:“大师,今日辛苦,圣上有旨,安排大师在宫中客房歇息,明日再行诵经。”
安吉大师双手合十:“多谢圣上恩典,我等谨遵旨意。”
在众人的簇拥下,安吉大师前往客房。沿途,他望着这宫墙内的景致,心中感慨万千。
这红墙黄瓦,锁住了多少人的青春与梦想,又承载着多少家国的重任。而他,今日能为大清将士祈福,也算尽了一份心力,不负弘历的嘱托,不负百姓的期盼。
客房内,布置简洁却不失雅致。安吉大师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去的天色,陷入沉思。
这一日的入宫经历,仿若一场奇幻之旅,他见识了皇家的威严,也感受到了众人的虔诚。
而明日,他将带着这份厚重的祈愿,回到宝华殿,继续修行。
夜幕悄然降临,紫禁城被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之中,唯有宫殿屋脊上的神兽,在月光下隐隐露出轮廓,仿若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宫苑。
而宝华殿方向,仍有微弱的焚香气息飘散,似在诉说着白日那场盛大的祈福,为这寂静的夜,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安吉大师用过晚膳,在客房内诵读经文,为白日的祈福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大清将士再次送上诚挚的祝愿。诵经声在静谧的房间内轻轻回荡,如同一股柔和的力量,抚慰着人心。
此时,在紫禁城的另一处,内务府的官员们还在忙碌着,他们清点着仪式后的物品,检查着殿宇的安全,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这场由弘历亲自授意的祈福仪式,不容有丝毫差错,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与此同时,禁卫军也增加了巡逻的频次,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宫殿之间,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为了保障安吉大师的安全,以及维护紫禁城的秩序,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还在热议着白日里安吉大师入宫的盛况。茶馆里,几个老者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谈论着大师的风采。
“今日那安吉大师,当真是气宇不凡,我瞧着就仿若神仙下凡一般。”
一位老者放下茶杯,感慨地说道。
“是啊,听那诵经声,我这心里头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真盼着大师的祈福能让咱们大清的将士们都平平安安的。”
另一位老者附和道。
年轻人也聚在酒馆里,兴奋地交流着所见所闻。
“我今日可是亲眼瞧见了大师,那身明黄色的僧袍,在日光下简直亮瞎了眼,太震撼了!”一个年轻小伙手舞足蹈地描述着。
“还有那随行的僧众,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有那梵音,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太有感觉了!”同伴也激动地补充道。
在人们的热议中,这一夜渐渐过去。
次日清晨,阳光再次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起一片金黄。安吉大师早早起身,净面、诵经,做完晨课之后,准备下一场诵经。
随后,安吉大师带领僧众,在众人护送下,缓缓走出殿门。殿门前,又聚集了一些宫婢,他们听闻大师今日仍诵经祈福,,特意赶来祈求大师保佑自己。
看到大师出来,宫婢们纷纷跪地,口中高呼:“愿大师保佑大清将士,保佑我大清国泰民安!”
安吉大师微微动容,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向宫婢们回礼:“阿弥陀佛,众生皆苦,愿我佛慈悲,护佑大清,护佑众生。”
那声音在宫门前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悯与力量。在宫婢们崇敬的目光中,安吉大师一行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紫禁城的廊道中。
当料峭的寒风还在京城的街巷间徘徊,紫禁城的初春已在悄然间,从宫墙的缝隙、檐角的冰凌里,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
天色微明,晨曦仿若一层轻纱,透过淡薄的云层,朦胧地洒在紫禁城那巍峨高耸的朱红城墙上。
城墙上的琉璃瓦,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耀着神秘而华美的光泽,此刻被晨光轻抚,宛如一片片被唤醒的梦幻之鳞,折射出细碎的金光,与初升的日头遥相呼应,将庄严肃穆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祥瑞的光晕之中。
宫门前,值守的禁卫军身姿挺拔如松,他们身着厚重的盔甲,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枪戟林立,森然向天。
尽管寒风不时撩动他们的披风,却不见丝毫瑟缩之意,每一道冷峻的目光都透着警觉,细细甄别着进出之人,守护着这宫城的第一道防线,宛如一尊尊凝固的战神雕像,成为这初春清晨一道坚毅的风景。
踏入宫门,沿着长长的甬道前行,石板路两旁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残雪堆积在墙角、树根处,像是大地残留的冬梦。
但在那积雪的边缘,嫩绿的草芽已在奋力顶破冻土,星星点点地冒出头来,怯生生地张望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它们纤细柔弱,却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周边残旧的冬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春的消息已然降临。
庭院之中,几株古槐伸展着苍劲的枝干,在天空中勾勒出一幅古朴的画卷。
枝干上,去年残留的枯叶还在风中瑟瑟发抖,偶尔有几片经不住春风的撩拨,悠悠飘落。然而,就在这看似衰败的枝头,已悄然萌生出嫩绿的新芽,它们如同沉睡一冬后苏醒的精灵,小心翼翼地舒展着身躯,为这古老的槐树添上一抹清新的绿意。
倘若凑近细听,仿若能听到那新芽生长的沙沙声,似是生命在低吟浅唱。
太液池的湖面,仿若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亭台楼阁、垂柳依依。
寒冬时结下的冰层,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慢慢消融,冰面变得斑驳陆离,裂纹如同一幅天然的抽象画,向四周蔓延。
湖水从冰层的缝隙间渗出,汇聚成一汪汪浅浅的水洼,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偶尔有一两块较大的冰块断裂、崩塌,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清晨的静谧,惊起一群栖息在岸边的水鸟,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天空,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又缓缓落下,似是在与这初春的太液池嬉戏逗乐。
宫殿的飞檐斗拱之下,燕窝里传出雏燕叽叽喳喳的叫声,为这寂静的宫闱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燕子父母频繁地穿梭于檐下与天空之间,不辞辛劳地为雏燕们衔来食物。
它们身姿矫健,黑色的羽翼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剪开春日的微风,成为紫禁城上空一道灵动的剪影。
沿着宫墙漫步,墙角处的迎春花一丛丛、一簇簇地绽放开来。
它们细长的枝条上,挂满了金黄的小花,如同繁星坠落凡间,璀璨夺目。
花瓣薄如蝉翼,在微风中轻轻颤动,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引得几只蜜蜂在花间忙碌穿梭,嗡嗡的声响仿佛是迎春花奏响的春之乐章。
与迎春花相邻的,是几株早开的杏花,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仿若天边的云霞飘落枝头。有的花朵全然盛开,露出嫩黄的花蕊,像是少女羞涩的笑靥;有的才微微绽开,恰似含苞待放的豆蔻年华。
杏花树下,花瓣如雪般飘落,铺就了一片浪漫的花径,让人不忍践踏。
御花园中,更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初春盛景。
牡丹的花苞已在悄然孕育,饱满而紧实,仿佛下一秒就会在春风的催促下,迸发出雍容华贵的花朵。芍药也在努力生长,嫩绿的叶片伸展开来,像是一把把翡翠扇子,在风中摇曳生姿。园中的小径旁,紫罗兰、三色堇等不知名的小花,也纷纷探出头来,五颜六色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绚丽的织锦。
假山上,青苔在湿润的空气中肆意生长,将原本冷峻的山石装点得绿意盎然。
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子圆润光滑,被水流冲刷得五彩斑斓。溪水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朵朵白色的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若一首欢快的春之歌。
此时,宫女太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他们身着素色的宫装,脚步轻盈地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有的提着水桶,去太液池取水,水桶里晃动的水波倒映着天空与宫墙,仿若一幅流动的画卷;有的捧着刚采摘的鲜花,准备为各宫主子的寝宫换上春的装饰,那娇艳的花朵与他们年轻的面容相互映衬,满是生机;还有的在庭院中清扫着残雪与落叶,笤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与这宫中的鸟鸣、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紫禁城初春交响曲。
转过一道回廊,便能看到一群小太监在师傅的带领下练习武艺。
他们身姿矫健,拳法刚劲有力,喊声震天,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
尽管初春的寒意仍在,但他们的热情似火,为这宁静的宫闱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阳刚之气。
宫殿内,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几缕温暖的阳光,光影在地上交织成一幅精美的图案。
室内的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龙涎香的馥郁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与窗外清新的春的气息相互交融。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与新鲜的蔬果,那鲜艳的色泽仿佛是从窗外的春色中采撷而来,为这庄重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
紫禁城的初春,就这样在细微处、在不经意间,将冬日的阴霾一点点驱散,用生机与希望编织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绮丽画卷,让人沉醉其中,仿若能听到历史的脉搏在这宫墙内缓缓跳动。
海贵人如今也与陵容不再身份,既追封了慧贤皇贵妃,虽心有不甘,但也就不在乎过去的事情了。
陵容与海贵人如今也形影不离,海贵人喜欢陵容聪慧,陵容喜欢还海贵人知礼。
后宫清净些许时日,海贵人也有闲心主动与陵容话话家常。
陵容道:“如今慧贤皇贵妃薨逝,前朝又不大安宁,皇上已经大半月不入后宫了。”
海贵人笑道:“姐姐如今也是盼起皇上来了。曾经的姐姐可从来不会如今天般将皇上挂在嘴边,日思夜想……”
陵容忙羞道:“皇上自然不能常挂在嘴边,那是要放在心里的。倒是你,皇上虽常常来承乾宫,但你与皇上却从不亲密。”
海贵人听此微微一怔,脸上少了些许才刚般的笑颜,喃喃道:“姐姐不是不知道,嫔妾不擅争宠……”
陵容却突然冷哼一声:“不擅还是不想呢?”
海贵人道:“嫔妾身份低微,不配得皇上宠爱。”
陵容心中是真的把海贵人当自己亲姐妹的,她不属于这个世界,说不定哪天自己突然离去海贵人却只能在这里唯唯诺诺。
陵容宽慰道:“本宫知道,你不是不擅争宠,而是不想。”
海贵人微微一愣,直直的盯着陵容。略有不可置信,但很快又收回了她的目光。不过就这么一瞬,却仍被心思缜密的陵容察觉到了。
陵容趁机劝解道:“本宫曾经与你一般,得一时宠爱却被抛诸脑后,任人欺凌。但本宫却明白一个道理,在六宫之中,之所以会被她人欺凌就是因为自己不得圣恩。”
随后,陵容不知是说与海贵人还是回忆往昔,喃喃说道:“本宫曾经没有能力保护我最亲最近之人。后来有了能力,那人却与我背道而驰,直至……”
不等陵容说完,忽而想到海贵人还在一侧。自知言语有失,又看向眼神略有迷离的海贵人,心知若不将海贵人逼道一定绝境她不会下定决心的。
陵容道:“是本宫失言了。对了,本宫听闻因为前朝战乱,皇上打算请大师入宫,为国事祈福。”
海贵人略思片刻,回忆道:“嫔妾也听说此事。听闻皇上这回所请之大师名为安吉,不仅修行高深还极为年轻貌美,实在是才貌双全。”
陵容打趣道:“瞧你说的。要让你说,你觉得比咱们皇上又如何?”
海贵人心知陵容这是打趣自己,忙道:“宸妃姐姐你在说笑嫔妾就要回去了。”
二人谈笑一番,好不自在。
暮春的紫禁城,绿意盎然,繁花似锦,可长春宫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殿内,金丝楠木雕花窗棂透进几缕细碎的日光,洒在皇后富察氏那张满是忧愁的脸,她身着一袭深紫色绣金牡丹旗装,牡丹娇艳,金线闪烁,却难掩她眼中的落寞。
头戴赤金累丝点翠凤钿,凤眼中镶嵌的红宝石仿若凝着血色,更衬出她面色的苍白。
皇后慵懒地靠在金丝软榻上,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榻边小几上的翡翠手串,手串上的珠子圆润透亮,碰撞间发出轻微的声响,却打破不了屋内的死寂。
一旁的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龙涎香的馥郁弥漫在空气中,本应是安神静气之物,此刻却似乎无法安抚皇后那颗烦躁不安的心。
素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中捧着一个掐丝珐琅茶盘,盘中放着一套精细的白瓷茶具,茶盏薄如纸翼,在日光下透着温润的光。
她身着月白色宫装,裙摆上用银线绣着几枝梅花,简约而不失雅致。
见皇后神情落寞,素练先是屈膝行礼,声音轻柔得如同窗外拂过花枝的微风:“娘娘,晨起内务府新贡了些雨前龙井,奴婢特意给您沏了一壶,这茶香清新雅致,您尝尝,也好解解乏。”
说着,她将茶盘轻轻置于榻边的矮桌上,熟练地斟起茶来。
皇后微微抬眸,瞥了一眼茶盏,并未伸手去接,只是幽幽地叹了口气:“素练,这宫里的日子愈发难熬了。往昔仪嫔、慧贤皇贵妃在时,虽说宫闱之中争斗不断,可好歹有个伴儿,彼此也能有个依仗。如今她们二人皆已离世,这长春宫仿若一下子空了许多,这心里,空落落的,似被人掏去了一块。”
素练轻轻抿了抿唇,上前一步,拿起茶盏,递到皇后手中,轻声劝道:“娘娘,逝者不可追,生者当勉励。这宫中局势如春日的风云变幻莫测,您若一味伤怀,怕是正中他人下怀。现今各宫妃嫔皆在年老,娘娘唯有广结盟友,方能稳住这后宫局面。”
皇后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目光在殿内奢华的陈设上一一掠过,最终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春日宴乐图》上,那画上众人欢笑,歌舞升平,与如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反差。她缓缓开口:“结盟?谈何容易。你瞧瞧那娴妃,看似温婉如水,柔弱谦和,实则骨子里透着一股执拗劲儿。这些年我与她明争暗斗,积怨已深,彼此心中都门儿清。海贵整日与她形影不离,处处帮衬,我又怎有本事拉拢她们?”
“再看宸妃,仗着娘家在朝堂的势力,在这宫中向来是昂首阔步,目中无人,何时将我这皇后放在过眼里?她与玫嫔凑作一堆,一个容貌艳丽,一个心思诡谲,联起手来,愈发肆无忌惮。庆贵人嘛,就是个绣花枕头,徒有其表,整日只知吃喝玩乐,让她出份力,比登天还难。这般算下来,倒真就只剩个嘉嫔了。”
皇后说到此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素练面露难色,微微低头,踌躇片刻后轻声道:“娘娘,嘉嫔可不是盏省油的灯。虽说她常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柔弱模样,可入宫这些时日,在皇上跟前越发得宠,那心思也愈发深沉难测。咱们若是费尽心机拉拢,保不齐哪天她翻脸不认人,倒戈相向,届时娘娘可就处境堪忧了。”
皇后端起茶盏,轻轻吹散热气,抿了一小口,茶的清香在舌尖散开,却无法驱散心头的阴霾。
她冷哼一声:“哼,在这吃人的深宫里,何来真心?当初慧贤皇贵妃才情绝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凭此在皇上面前独树一帜,博君青睐;仪嫔生性乖巧,能为我留意各宫琐碎之事,我与她二人亲近,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罢了。如今这嘉嫔,若要收服,怕是比驯服一匹烈马还难。”
“可娘娘,时势所迫,若不早做筹谋,往后的日子怕是荆棘丛生。这宫中新人如过江之鲫,若无一两个盟友帮衬,万一哪天有人蓄意找茬,咱们可就孤立无援,难以招架了。”
素练心急如焚,眼眶微红,她侍奉皇后多年,深知当下局势危急。
皇后缓缓起身,踱步至殿中,裙摆拖曳在地,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若此刻她杂乱的心绪。
她凝视着殿外的桃花,那枝头粉嫩的花朵在风中颤抖,恰似她此刻飘摇的心境。
良久,她开口道:“你所言极是。嘉嫔如今风头正劲,若能为我所用,自是一大助力。只是这拉拢之法,须得小心斟酌,步步为营,切不可让她瞧按半分破绽,以免引火烧身。”
素练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思索:“娘娘,依奴婢之见,不妨先从旁侧入手。听闻嘉嫔近日对西域进贡的香料颇为着迷,咱们可差人寻些更为珍稀的香料送去,以表心意。”
皇后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认可:“此举可行,只是行事需隐秘,万不能让旁人知晓,尤其是娴妃与宸妃她们,否则又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
素练连忙应道:“奴婢明白,定会安排妥当。还有一事,娘娘,嘉嫔身边的宫女幽兰,看着机灵聪慧,若能设法拉拢过来,让她在人家耳边多吹吹风,说不定能事半功倍。”
皇后踱步回主位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思索片刻后道:“嗯,此计甚好,不过这幽兰既忠心于嘉嫔,想要拉拢,绝非易事,须得恩威并施,你且下去细细谋划,务必万无一失。”
素练屈膝行礼:“是,奴婢告退。”
说罢,她悄然退下来,留下皇后一人独坐在殿内,望着窗外依旧纷飞的花瓣,眼中的忧虑并未消散,仿若这春日的繁花背后,隐藏着无尽的霜寒。
时维暮春,紫禁城朱垣映日,暖光四溢,飞檐之下,雕花窗棂透入碎影,恰似金鳞。
长春宫庭内,海棠纷扬若雨,落英缤纷,花影摇曳间,隐透深宫内闱之幽思,缱绻且怅惘。
殿中,皇后富察氏安坐金丝楠木雕花椅上,其身着深紫色绣金牡丹旗装,牡丹灼灼,金线熠熠,尽显母仪尊荣,然面容难掩落寞之色。
头戴赤金累丝点翠凤钿,凤目衔珠,东珠清冷,映其苍白容颜。案几之上,列一套汝窑茶具,瓷质温润,天青色釉宛如霁后碧空。
心腹宫女素练,素衣翩跹,上前屈膝,轻声禀道:“娘娘,那西域所贡香料,内务府已然呈至。其香馥郁醇厚,堪称极品,料想嘉嫔必爱之。依奴婢之见,此刻差人送予她处,以表娘娘关切,不知意下如何?”
皇后微抬星眸,目光扫过香料匣,轻点螓首:“既如此,你亲往一趟,言辞务必恳切,休失本宫颜面。”
素练领命,携二小童,捧香匣,径往启祥宫。俄顷,至宫门,守门宦者见长春宫来人,忙行礼不迭,高呼:“启祥宫接驾,长春宫素练姑姑至!”
嘉嫔于内殿,闻通传,唇畔浮一抹浅笑,轻言:“快请。”
素练入殿,敛衽为礼,端庄道:“嘉嫔娘娘金安。皇后娘娘念及娘娘素好,特遣奴婢送此西域奇香,其味悠长,世间罕有,望娘娘笑纳。”
言毕,示意小童呈匣。
嘉嫔款步前移,素手轻触匣面,微嗅香气,嫣然笑道:“有劳素练姑姑辛劳奔波,皇后娘娘这般挂怀,臣妾感恩戴德。此香果非凡品,臣妾爱不释手。”
素练微笑回之:“娘娘喜爱便佳,皇后娘娘有言,宫闱姐妹当互相关照,日后娘娘若遇烦难,尽可与长春宫相商。”
语毕,再行礼。便告辞离去。
素练既去,嘉嫔身侧贴身宫女幽兰,目露疑色,趋近悄声问:“娘娘,皇后此举,究竟何意?无故馈此珍物,恐非寻常关切。”
嘉嫔移莲步,归榻而坐,指绕丝帕,眸现精明:“哼,后宫之地,岂有无缘无故之宠。皇后今失仪嫔、慧贤皇贵妃依傍,欲拢人心、固己位,瞧上本宫,不足为奇。”
幽兰忧色满面:“那主子须慎之又慎,皇后心机深沉,莫入其彀。”
嘉嫔轻摇臻首,浅笑盈盈:“如今妾身于后宫,纵有宠眷,然独木难支,孤立无援。不若顺水推舟,借势依于皇后,也好得些助力。”
翌晨,曙光初透,启祥宫宫门开启,嘉嫔一袭桃红色绣金缕梅旗装,明艳动人,肌若凝脂,容色娇艳,头戴八宝攒珠髻,步摇颤晃,仪态万方。幽兰紧跟其后,主仆二人径往长春宫。
长春宫这边,皇后晨起梳妆毕,闻嘉嫔至,眸现期许,端坐正殿,候贵客临。
嘉嫔入殿,屈膝行礼,声若莺啼婉转:“皇后娘娘金安,臣妾昨日承蒙娘娘赏赐香料,欣喜难抑,特来向娘娘请安谢恩。”
皇后面上立现笑容,亲和抬手:“妹妹免礼,速起身。昨日那香,本宫观之,与妹妹甚为相衬,妹妹喜爱,本宫亦悦。”
嘉嫔起身,目巡殿内陈设,赞道:“娘娘此长春宫,布置典雅恢宏,尽显皇后气度,臣妾每至,仿若置身仙阙,敬仰油然而生。”
皇后轻笑:“妹妹过誉,宫中日长,姐妹常走动,添些生气也好。妹妹近日于启祥宫,各项事务可安?”
嘉嫔嘴角含春,目盈温柔:“托娘娘洪福,臣妾安好。臣妾不过尽己职责,悉心照拂罢了。哪堪与娘娘操劳六宫、心系众人相较,娘娘仁德,臣妾望尘莫及。”
二人言语往复,寒暄良久,辞令皆含机锋。皇后端茶,轻抿一口,透过茶雾凝视嘉嫔:“妹妹素闻才情出众,博闻强识,本宫近读《曹操诗集》,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句,感慨颇深,妹妹聪慧,对此可有高见?”
嘉嫔心有所作,抬眸直视皇后,目光坚毅:“娘娘这是考校臣妾了。臣妾以为,此句尽述彷徨求依之状。后宫女子,处境类同,若无依傍,飘摇风雨。臣妾幸蒙娘娘今日眷顾,恰似觅得良枝。娘娘若不嫌弃,臣妾愿效犬马,共守后宫宁谧。”
皇后眸现满意,搁下茶盏,起身近前,执嘉嫔手:“妹妹如此通透,本宫甚慰。往后你我姐妹携手,共御后宫风雨,必保太平。”
嘉嫔屈膝再拜,言辞恳切:“臣妾谨遵娘娘懿旨。”
自此,长春宫与启祥宫往来渐密,宫人均晓。
数日之后,晨曦初露,微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的光晕,如梦如幻。
长春宫的庭院里,几株百年古槐舒展着繁茂的枝叶,在地上投下大片的阴影,与斑驳的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片光影错落的图案。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宫闱中的隐秘心事。
宫殿之内,皇后早早起身,一众宫女围绕着她忙碌穿梭。
梳妆台前,精美的首饰琳琅满目,皇后目光掠过,最终选定了一支赤金点翠嵌东珠步摇,那东珠圆润硕大,在晨光中散发着清冷的光辉,与她今日身着的湖蓝色绣百蝶穿花旗装相得益彰。
旗装上的百蝶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飞舞,为她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威严。
宫女们轻手轻脚地布置着宫殿,地上铺上了厚厚的红毯,红毯两侧,宫灯摇曳,灯上绘制的花鸟鱼虫仿若活物,在光影中闪烁。
殿中的香案上,龙涎香袅袅升腾,馥郁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氛围。
未几,嘉嫔携幽兰至。
嘉嫔今日着一身鹅黄色绣海棠花旗装,简约而不失娇艳,步摇轻晃,更添风姿。
入得殿来,屈膝行礼:“皇后娘娘,臣妾来迟,望娘娘恕罪。”
皇后笑语盈盈:“妹妹何来迟之说,快入座。今日不过姐妹小聚,不必拘谨。”
酒过三巡,嘉嫔笑语:“娘娘,臣妾近日听闻一事,甚是有趣。说是御花园中牡丹花开,有小宫女不识,竟当作芍药,闹了笑话。”
皇后亦笑:“这宫中新人多,见识浅些也寻常。不过这牡丹芍药,虽外观有几分相似,实则大有不同,一如这后宫众人,各有各的路数。”
嘉嫔微微颔首:“娘娘所言极是。臣妾常想,这宫中生存,如履薄冰,幸得娘娘照拂,方觉安稳。”
皇后目光柔和:“妹妹放心,既已携手,本宫自会护你周全。只是如今局势复杂,宸妃与那几位,怕是见不得你我亲近,日后行事,还得多加小心。”
嘉嫔眼神一凛:“臣妾明白,有娘娘提点,臣妾不惧。”
二人相谈甚欢,但皆心知肚明,究竟为何而聚,日后又会因何而散。
既至月末,安吉大师也入宫为国祈福,声势浩大,好不热闹:
晨晓的微光,像是被一层薄纱滤过,朦胧而柔和地洒在京城的街巷之上。
紫禁城那巍峨高耸的朱红城墙,仿若一条沉睡的巨龙,在晨曦中渐渐苏醒,城墙上的琉璃瓦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与初升的日头遥相呼应,映出一片庄严肃穆之气。
宫门前,禁卫军早已列阵而立,盔甲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枪戟如林,森然向天。
他们身姿挺拔,目不斜视,犹如一尊尊守护宫门的战神,每一道目光都透着冷峻与警觉,对进出之人细细甄别。
此刻,街头巷尾早已聚满了听闻消息赶来的百姓,人潮涌动,却又出奇地安静,只有偶尔几声压低的私语。
众人引颈张望,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皆想一睹那位传闻中修为高深的安吉大师的风采。
“听闻这安吉大师年纪轻轻,却有通天彻地之能,经他祈福,定能护我大清将士凯旋。”
一位老者手捻胡须,神色庄重地说道。
“是啊,这般年轻就有如此造诣,必是佛菩萨转世,庇佑我大清。”
身旁的年轻人接话,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远处缓缓走来一队僧众。
为首的正是安吉大师,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僧袍,那颜色仿若被日光亲吻过,熠熠生辉,又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
僧袍随风轻轻飘动,宛如流淌的佛光。大师身姿挺拔修长,步伐沉稳且轻盈,每一步落下,似都与大地的脉搏相融,不见丝毫慌乱。
他面容清俊,仿若刀刻般的轮廓透着几分冷峻,眉如远黛,眼眸深邃如海,平静中蕴含着无尽的悲悯,让人一望之下,心生敬畏。
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上扬,似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仿若早已洞悉世间万物的玄机。
尽管不过二十有九,却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与睿智。
随行的僧众们皆身着褐色僧袍,手执法器,木鱼、铜磬、经幡错落有致。
他们步伐整齐划一,口中念念有词,梵音袅袅,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京城的喧嚣之中,涤荡着众人的心灵。随着队伍的临近,那梵音愈发清晰,仿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散了人们心头的杂念。
宫门前,带队的禁卫军统领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高声道:“安吉大师,我等奉命在此等候多时,恭迎大师入宫。”
声音洪亮,在宫门前回荡。
安吉大师微微颔首,双手合十,轻声道:“有劳将军。”
那声音仿若穿越了尘世的喧嚣,直接落入众人的心间,清脆而空灵,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统领侧身让路,安吉大师带领僧众稳步踏入宫门。
踏入的瞬间,似有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宫墙内,庭院深深,廊道迂回,雕梁画栋间尽是皇家的奢华与威严。
但在安吉大师眼中,这一切不过是浮世的幻景,他目光沉静,心如止水。
沿途的宫女太监们,见大师前来,纷纷跪地行礼,低垂着头,不敢直视。
他们虽身处宫闱,见多识广,此刻却也被大师的攻势所折服。
行至一处庭院,内务府的官员早已在此恭候。
官员身着朝服,上前躬身行礼:“大师,一路辛苦。此次祈福仪式,内务府已按照圣上旨意筹备妥当,还望大师过目。”
说着,递上一份礼单。
安吉大师轻轻摆手:“劳烦大人费心,一切但凭安排。”话语间,尽显谦逊。
官员引着大师继续前行,绕过几道回廊,宝华殿已然在望。
宝华殿坐落于紫禁城的一隅,朱红的殿门,金色的门环,在日光下闪耀着庄重的光芒。
殿顶的琉璃瓦色彩斑斓,仿若一片琉璃仙境。殿前的广场上,摆满了香案、供品,鲜花、水果、香炉整齐排列,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空气中,给这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两侧的宫灯摇曳,灯上绘制的佛像仿若在光影中微微含笑,似在迎接这场盛大的祈福。
殿内,巨大的佛像庄严肃穆,金身高耸,佛眼低垂,俯瞰着世间众生。佛像前,蒲团整齐摆放,等待着僧众们的虔诚叩拜。
安吉大师步入殿内,目光扫过,微微点头。随后,他带领僧众净手、焚香,开始做起法事的准备。
弟子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摆放法器、展开经卷,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虔诚。
随着一声清脆的木鱼声响起,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安吉大师端坐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诵经。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仿若洪钟鸣响,在殿内回荡。
梵音阵阵,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众人的心灵。僧众们齐声诵经,声浪滚滚,仿若要冲破这宫墙,直抵天际。
殿外,阳光愈发强烈,洒在广场上,光芒耀眼。
微风拂过,经幡飘动,猎猎作响,似在与梵音呼应。此时,一群白鸽振翅高飞,划过天际,仿若传递着这份祈福的愿力。
宫中的妃嫔们,听闻安吉大师入宫祈福,也纷纷遣人送来供品。
精致的糕点、新鲜的蔬果,一篮篮、一盘盘摆满了殿外的香案。她们虽不能亲临现场,却也希望借此表达对大清将士的祈愿,期盼他们平安归来,为大清再立战功。
祈福仪式持续进行着,安吉大师沉浸其中,心无旁骛。
他的诵经声仿若有一种魔力,让周围的人渐渐忘却了尘世的纷扰,陷入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日头渐渐西斜,余晖洒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祈福仪式终于接近尾声,安吉大师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透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满足。
他深知,这场祈福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是对大清将士的深深祝福。
站起身来,安吉大师带领僧众向佛像行礼,感恩佛力加持。随后,他走出宝华殿,内务府官员再次上前:“大师,今日辛苦,圣上有旨,安排大师在宫中客房歇息,明日再行诵经。”
安吉大师双手合十:“多谢圣上恩典,我等谨遵旨意。”
在众人的簇拥下,安吉大师前往客房。沿途,他望着这宫墙内的景致,心中感慨万千。
这红墙黄瓦,锁住了多少人的青春与梦想,又承载着多少家国的重任。而他,今日能为大清将士祈福,也算尽了一份心力,不负弘历的嘱托,不负百姓的期盼。
客房内,布置简洁却不失雅致。安吉大师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去的天色,陷入沉思。
这一日的入宫经历,仿若一场奇幻之旅,他见识了皇家的威严,也感受到了众人的虔诚。
而明日,他将带着这份厚重的祈愿,回到宝华殿,继续修行。
夜幕悄然降临,紫禁城被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之中,唯有宫殿屋脊上的神兽,在月光下隐隐露出轮廓,仿若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宫苑。
而宝华殿方向,仍有微弱的焚香气息飘散,似在诉说着白日那场盛大的祈福,为这寂静的夜,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安吉大师用过晚膳,在客房内诵读经文,为白日的祈福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大清将士再次送上诚挚的祝愿。诵经声在静谧的房间内轻轻回荡,如同一股柔和的力量,抚慰着人心。
此时,在紫禁城的另一处,内务府的官员们还在忙碌着,他们清点着仪式后的物品,检查着殿宇的安全,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这场由弘历亲自授意的祈福仪式,不容有丝毫差错,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与此同时,禁卫军也增加了巡逻的频次,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宫殿之间,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为了保障安吉大师的安全,以及维护紫禁城的秩序,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还在热议着白日里安吉大师入宫的盛况。茶馆里,几个老者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谈论着大师的风采。
“今日那安吉大师,当真是气宇不凡,我瞧着就仿若神仙下凡一般。”
一位老者放下茶杯,感慨地说道。
“是啊,听那诵经声,我这心里头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真盼着大师的祈福能让咱们大清的将士们都平平安安的。”
另一位老者附和道。
年轻人也聚在酒馆里,兴奋地交流着所见所闻。
“我今日可是亲眼瞧见了大师,那身明黄色的僧袍,在日光下简直亮瞎了眼,太震撼了!”一个年轻小伙手舞足蹈地描述着。
“还有那随行的僧众,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有那梵音,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太有感觉了!”同伴也激动地补充道。
在人们的热议中,这一夜渐渐过去。
次日清晨,阳光再次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起一片金黄。安吉大师早早起身,净面、诵经,做完晨课之后,准备下一场诵经。
随后,安吉大师带领僧众,在众人护送下,缓缓走出殿门。殿门前,又聚集了一些宫婢,他们听闻大师今日仍诵经祈福,,特意赶来祈求大师保佑自己。
看到大师出来,宫婢们纷纷跪地,口中高呼:“愿大师保佑大清将士,保佑我大清国泰民安!”
安吉大师微微动容,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向宫婢们回礼:“阿弥陀佛,众生皆苦,愿我佛慈悲,护佑大清,护佑众生。”
那声音在宫门前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悯与力量。在宫婢们崇敬的目光中,安吉大师一行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紫禁城的廊道中。
当料峭的寒风还在京城的街巷间徘徊,紫禁城的初春已在悄然间,从宫墙的缝隙、檐角的冰凌里,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
天色微明,晨曦仿若一层轻纱,透过淡薄的云层,朦胧地洒在紫禁城那巍峨高耸的朱红城墙上。
城墙上的琉璃瓦,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耀着神秘而华美的光泽,此刻被晨光轻抚,宛如一片片被唤醒的梦幻之鳞,折射出细碎的金光,与初升的日头遥相呼应,将庄严肃穆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祥瑞的光晕之中。
宫门前,值守的禁卫军身姿挺拔如松,他们身着厚重的盔甲,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枪戟林立,森然向天。
尽管寒风不时撩动他们的披风,却不见丝毫瑟缩之意,每一道冷峻的目光都透着警觉,细细甄别着进出之人,守护着这宫城的第一道防线,宛如一尊尊凝固的战神雕像,成为这初春清晨一道坚毅的风景。
踏入宫门,沿着长长的甬道前行,石板路两旁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残雪堆积在墙角、树根处,像是大地残留的冬梦。
但在那积雪的边缘,嫩绿的草芽已在奋力顶破冻土,星星点点地冒出头来,怯生生地张望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它们纤细柔弱,却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周边残旧的冬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春的消息已然降临。
庭院之中,几株古槐伸展着苍劲的枝干,在天空中勾勒出一幅古朴的画卷。
枝干上,去年残留的枯叶还在风中瑟瑟发抖,偶尔有几片经不住春风的撩拨,悠悠飘落。然而,就在这看似衰败的枝头,已悄然萌生出嫩绿的新芽,它们如同沉睡一冬后苏醒的精灵,小心翼翼地舒展着身躯,为这古老的槐树添上一抹清新的绿意。
倘若凑近细听,仿若能听到那新芽生长的沙沙声,似是生命在低吟浅唱。
太液池的湖面,仿若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亭台楼阁、垂柳依依。
寒冬时结下的冰层,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慢慢消融,冰面变得斑驳陆离,裂纹如同一幅天然的抽象画,向四周蔓延。
湖水从冰层的缝隙间渗出,汇聚成一汪汪浅浅的水洼,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偶尔有一两块较大的冰块断裂、崩塌,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清晨的静谧,惊起一群栖息在岸边的水鸟,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天空,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又缓缓落下,似是在与这初春的太液池嬉戏逗乐。
宫殿的飞檐斗拱之下,燕窝里传出雏燕叽叽喳喳的叫声,为这寂静的宫闱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燕子父母频繁地穿梭于檐下与天空之间,不辞辛劳地为雏燕们衔来食物。
它们身姿矫健,黑色的羽翼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剪开春日的微风,成为紫禁城上空一道灵动的剪影。
沿着宫墙漫步,墙角处的迎春花一丛丛、一簇簇地绽放开来。
它们细长的枝条上,挂满了金黄的小花,如同繁星坠落凡间,璀璨夺目。
花瓣薄如蝉翼,在微风中轻轻颤动,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引得几只蜜蜂在花间忙碌穿梭,嗡嗡的声响仿佛是迎春花奏响的春之乐章。
与迎春花相邻的,是几株早开的杏花,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仿若天边的云霞飘落枝头。有的花朵全然盛开,露出嫩黄的花蕊,像是少女羞涩的笑靥;有的才微微绽开,恰似含苞待放的豆蔻年华。
杏花树下,花瓣如雪般飘落,铺就了一片浪漫的花径,让人不忍践踏。
御花园中,更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初春盛景。
牡丹的花苞已在悄然孕育,饱满而紧实,仿佛下一秒就会在春风的催促下,迸发出雍容华贵的花朵。芍药也在努力生长,嫩绿的叶片伸展开来,像是一把把翡翠扇子,在风中摇曳生姿。园中的小径旁,紫罗兰、三色堇等不知名的小花,也纷纷探出头来,五颜六色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绚丽的织锦。
假山上,青苔在湿润的空气中肆意生长,将原本冷峻的山石装点得绿意盎然。
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子圆润光滑,被水流冲刷得五彩斑斓。溪水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朵朵白色的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若一首欢快的春之歌。
此时,宫女太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他们身着素色的宫装,脚步轻盈地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有的提着水桶,去太液池取水,水桶里晃动的水波倒映着天空与宫墙,仿若一幅流动的画卷;有的捧着刚采摘的鲜花,准备为各宫主子的寝宫换上春的装饰,那娇艳的花朵与他们年轻的面容相互映衬,满是生机;还有的在庭院中清扫着残雪与落叶,笤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与这宫中的鸟鸣、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紫禁城初春交响曲。
转过一道回廊,便能看到一群小太监在师傅的带领下练习武艺。
他们身姿矫健,拳法刚劲有力,喊声震天,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
尽管初春的寒意仍在,但他们的热情似火,为这宁静的宫闱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阳刚之气。
宫殿内,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几缕温暖的阳光,光影在地上交织成一幅精美的图案。
室内的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龙涎香的馥郁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与窗外清新的春的气息相互交融。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与新鲜的蔬果,那鲜艳的色泽仿佛是从窗外的春色中采撷而来,为这庄重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
紫禁城的初春,就这样在细微处、在不经意间,将冬日的阴霾一点点驱散,用生机与希望编织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绮丽画卷,让人沉醉其中,仿若能听到历史的脉搏在这宫墙内缓缓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