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锦鱼越 > 第73章 没有先例!

锦鱼越 第73章 没有先例!

    “唉!”

    闻晖重重叹气,也不知是祸还是福。

    堂内一扫先前的其乐融融,气氛宁静而压抑极了。

    罢了罢了。

    “不若都回去吧?”窦悠兰沉吟出声,“我上月还同霍夫人通了书信,谈及阿容和其云的婚事,也时候把事办了。”

    闻言,闻容小脸一红。

    闻遂个小调皮:“哈哈哈阿姊脸红了!”惹得闻容伸手去打他。

    闻晖思虑良久:“也好。”

    京都路途遥远,收拾了两日才行动身。

    一到京都,闻晖就马不停蹄的进宫述职。

    “陛下,安恭郡公求见。”

    那声音尖细,对着上位的人,满是讨好。

    “那便请进来吧。”

    夏承帝斜睨他,靠坐在龙椅上,手中的动作却不停。

    他修长的手揽在那纤腰上,一步步往下移,丝毫不避讳。

    那美人也是大胆,就那么大喇喇的坐在龙椅上,都要坐在夏承帝的腿上了。

    闻晖进来时,头也不曾抬。

    到底是个郡公爷,还是个手握兵权的,就算是太监首领——皇帝身边的红人,他

    杨青也是万万不敢得罪闻晖的。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闻爱卿起来吧。”夏承帝眼都不抬一下。

    “多谢陛下!”闻晖起身站立,眼睛也是不敢乱瞟。

    “朕看到你的折子了,诸将士都辛苦了。朕已拟了旨,封赏他们。”

    “多谢陛下!陛下,军中有位女将,名叫荆鱼。此次战役她功不可没,能够收复匈奴全靠她,是不是能够破格,给她封赏?”闻晖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主动问出来。

    毕竟从未有过女子做官的先例。

    哪怕荆鱼现在是匈奴的单于,可他仍然想为他请封在大夏她应得的荣誉。

    虽说历史上有过女将,可毫无例外的,只有封赏,没有封荫。

    “这是自然,将士们都有封赏。”夏承帝面上毫无波澜,懒懒开口道,“这位女将朕知道,杨礼都同朕说了。”

    “陛下应该知道,她丰功甚伟,是不是可以……”闻晖急忙道。

    “朕觉得,那位褚小将军不错。是褚副将的儿子罢?到底是虎父无犬子啊!哈哈哈,是不是啊爱妃?”说着手还捏了一把。

    引得那美人娇嗔一声,又娇笑连连。

    “呵呵~是啊,陛下~人家都说上阵父子兵,依妾身看,应当是褚小将军的功劳要多些呢~”

    这人说话似是拐了十几个弯。

    要引起人浑身的鸡皮疙瘩。

    闻晖还要说些什么。

    “表兄,朕以为没有女子做官的先例。”

    夏承帝的声音有些冷。

    “是。”闻晖无可反驳。

    “那便述职吧。”

    闻晖这一个下午都在勤政殿度过。

    除了闻晖的声音,便是那女子的喘息声。

    闻晖已是当了爹的人,岂不知晓这是何声响。

    心里发苦,又不可置信。

    好不容易述完职,夏承帝没有任何表示,只招招手让他出去。

    他退下时,隐隐约约瞧见了夏承帝的手……

    等出了殿门,里面却又传来一阵阵的响动,闻晖的脸都红透了半边天了。

    “杨公公,请问刚刚那是?”闻晖觉得自己的嗓音都在哆嗦。

    “回郡公爷,是三年前进宫就得宠的李贵妃。”

    “啊哦好。多谢杨公公。”

    闻晖出宫的路上,都不太明白。

    陛下似乎变了。

    可他又仔细想想,夏承帝登基以来的事,又似乎没有。

    或许是今日劳累,寻得消遣方式呢?

    罢了,不若想想回去怎么同阿鱼说罢。

    他知道,女子要在官场杀出一条路是极困难的。

    他原以为阿鱼有了那些军功,陛下哪怕只封她一个芝麻大小的官,不想陛下一开口便有了把军功转给他人之意,他宁愿给褚继仁封赏多一些,也不肯封赏女子做官。

    到底是他对不起小鱼,若小鱼因此要离开军营,他也不会加以阻拦。

    他有些怅惘,有些困惑,有些无奈。

    女子的道路好生困难。

    闻晖坐在桌子后面,看着眼前的这个姑娘,有些难以开口。

    三年前,她刚来龙城的时候,生机薄弱,听夫人说她是连求生意志都没有的人。

    可她现在好好的站在自己眼前,是自己十分看好的后生,可她出生入死,竟连一官半职都捞不着。

    打仗的这两年,她出力最多,受伤最多。

    受到的诋毁也最多……

    闻晖沉吟片刻,到底是不忍心:“阿鱼啊,你莫伤心……”

    荆鱼心下明了了。

    闻晖入宫之际,闻舟就给她叮咛过了。

    “阿鱼,期望莫要太高,你怕是只会落些黄白之物了。”

    荆鱼本是还抱有期待的,可现在看着闻晖的样子,她便明白了。

    “将军,我省得。”荆鱼语气低落,却又在尽量控制自己情绪,甚至还扯了扯嘴角,笑出来。

    闻晖许久未上朝,还有些不习惯。

    他倒是想站在后面,可惜身份不允许。

    立在百官之前,有新任的官员又不认识他:“大人,那是何人?”

    他的上司解释道:“那是安恭郡公,陛下的表兄,现驻守并州。”

    “既是陛下的表哥,怎么会驻守严苦之地?难道陛下并不看重?”

    他上司杵了他一下子:“勿要妄议猜测!敦懿皇后的母家就是并州的。”

    那人一下噤声了,敦懿皇后可是大夏的伟人,那可是与夏明帝并肩的存在。

    明期穿着朝服,手执玉笏,走的不要太嚣张阀,惹了好一阵非议。

    “长安王不是死了吗?”

    “诈尸啊?!”

    “活见鬼呀!”

    有胆小的竟吓晕了过去。

    明期冷眼看过去,嗤笑一声:“还不让人抬下去?丢人现眼!”

    “表舅父,怎么样?”

    闻晖长长的打了一个哈欠,摇了摇头:“陛下不同意。”

    “也是,杨礼那个家伙几个月前就回来了,要封早就封了。”明期斜斜依靠着闻晖,“总得想个办法啊!”

    “上朝——”

    阶下之臣迅速整理自己的衣冠帽带,手持笏板,垂下头快速进殿。

    唯有明期懒懒的将玉笏抱在怀里,打着哈欠,大刀阔斧的进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