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朱厚照 第7章 锄奸佞大臣齐弹劾保阉竖皇帝独裁决(三)
热门推荐:
穿云踏仙岁月长
狂魔战神杨再兴
剑宗那个傻子原来是个锦鲤
靠智力【划掉】魅力杀穿规则怪谈
重生之记者之路
我的爱一生只有你
我养的纸片人成了顶流巨星
异能觉醒天命星辰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韩文看完这篇妙文连连称好。
他先找廷议时同意杀八虎的,让他们在上面签名,再找态度模棱两可的,说服他们也在上面签名。
焦芳迟疑不决大半天。
陆完登门拜访时说的话,几天来,他常常不由自主地琢磨着。
他越琢磨越觉得,还不到公开与八虎结盟的时候。
哪料到,韩文找上门来,要他作出选择,而且不可回避。
不签名的话,等于公开与八虎结盟,吃亏就在眼前。
大臣联名上弹劾谏章,实则是破釜沉舟。
得胜则灭掉八虎集团,输就是满盘皆输。
谏章一上,就骑虎难下了。焦芳面对韩文热切的眼光,犹如面对生死抉择。
正德要庇护八虎,就必须重重打击大臣。这有多大可能性?
他同意除掉八虎,等于拿掉宫中最重要的亲信,他敢这么做吗?
大臣给正德出个天大的难题,叫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可焦芳作为九卿之首,如果拒绝签名,朝臣先将矛头对准他,逼使正德为平息众怒,拿他开刀。
面对汹涌的杀八虎浪潮,许多跟他一样不愿过早作出选择的大臣,大概都是这个原因,无奈地签上名吧。
焦芳在长叹声中签上名字。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签名后他一直焦虑不安。
第二天早朝,通政司呈上这份弹劾谏章。
正德一下就懵了。
他压根儿没想到朝臣会这么干,他一直以为袒护八虎算不上大事,大臣们最多嚷嚷而已。
孰料,他们竟然联名弹劾,请求诛杀已逐出宫中的八虎!
在朝的官员几乎都签名,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他闷闷不乐,还是那一招,将弹劾谏章打回内阁,结果如何再作打算。
内阁三大学士知道不容易搞定,却也满腔热情将九卿、各部佐僚、科道官和御史召来廷议。
参加廷议的,都在弹劾谏章上签名,廷议的口径当然一致。
三位大学士的腰杆子硬了。前回廷议他们还在观望,这回廷议他们态度明确:杀八虎!
他们知道不容易搞定,也只能放手一搏。作为群臣的主心骨,在胜败的紧要关头,他们必须态度坚决,给群臣明确的目标。
潘干奏报廷议情况,德见形势严峻,只能退让,但仍要保八虎的命。
他叫人到内阁传旨,他愿改过自新,但大臣必须饶过八虎。
刘健领众臣接完旨,一句话就顶回去:
“他们得罪祖宗家法,陛下也不可以赦免他们。”
他的话音一落,众人全都大声附和。正德不同意,他们就不散会了。
正德没办法,只好再次退让。
司礼监太监王岳、陈宽和李荣等人领旨到内阁,告诉群臣正德决定将八虎发配到南京充净军。
朝臣却不妥协,原因很简单。
一则八虎不死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唐中宗时五王惨死,因他们怀妇人之仁,饶过武三思。
二则以三个大学士为代表的众多大臣显然并不满足只除掉八虎,当然不会一开始较量就妥协。
王岳等人回复正德已是傍晚了。
正德没有想到朝臣这么强横。
王岳奏报还没结束,他就吓得魂飞魄散,脸色苍白,两把一向十弯九曲的眉毛也扯得直直的。
此时已不是珍惜八虎的因故,而是亲身体验到皇帝让人臣子挟制的恐怖。
不知不觉中,正德泪水扑簌簌流下来。
大殿内的气氛阴沉得好比一口古墓。
也不知道过多久,正德才稍稍平静下来。
他想了想,带着哭腔说:
“你们再跑一趟,说朕吓坏了,他们议到现在,朕怕得连午膳还没有用,眼看就要驾崩了。”
太监全都目瞪口呆。
“去吧,这招管用。”
几个人又到内阁走一趟。
陈宽说:“万岁爷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他想保八虎用不着这样费事呀!”
王岳说:“八虎先后被逐出宫,万岁爷的意思不明摆着吗?他极力保八虎,又不愿得罪大臣。咱得添把火,明白吗?”
李荣说:“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万岁爷的最坏打算,应是发配八虎充净军。左班官坚持要杀八虎,已然突破他的底线了。”
王岳说:“不管怎么说,万岁爷看重左班官,咱再加把火,将八个小丑送进鬼门关。”
陈宽嘿嘿一笑:“借钟馗打鬼,暗中帮助大臣除掉八个小丑,先去掉一块心腹大患,再对付大臣的就容易多了。”
到了内阁,王岳向朝臣宣旨。
可这小孩子玩的花招根本瞒不过在官场滚爬跌打大半辈子的官儿。
刘健激动得放声大哭,连自己的办公桌都掀翻了。他大声叫道:
“先帝临崩,执老臣手,付以大事。今陵土未干,朝政使此辈败坏至此,臣死何面目见先帝呢?”
李东阳从没有一成不变的定规,是个见风使舵的角色,见事情闹得正德以死相威胁,倒是想就此收场。
他认为先将八虎发配南京,远离开正德,无异虎落平阳,再想要他们的命不难。
他见刘健动怒,怕事情反而不可收拾,便劝道:
“我在官场几十年,看的人和事多了。一个人升沉得失都是命。命中该倒霉的,王公贵人扶持也不管用,命里注定平安无事的,再多的仇敌落井下石也伤不着他。将八虎发配南京未偿不是个妥当的处置。”
刘键赤红的双眼直瞪着李东阳。他再怎么也没想到,紧要关头,李东阳就成墙头草了。
兵部尚书许进领过兵打过仗,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
“跟皇上闹得太僵,怕生出别的变故。安置在南京,再从长计议,应是最好的处置。”
司礼监等人一看大臣动摇就急了。
八虎在宫中受宠,远比大臣们的威胁大。眼看着要清除,机会一去难再有,他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王岳忙说:
“众位千万不要散了,再坚持看看。万岁爷杀不杀八虎正犹豫不定,万望再坚持一下。”
司礼监佥书范亨和徐智,也站起来证实。陈宽与李荣反倒沉默不语。
他先找廷议时同意杀八虎的,让他们在上面签名,再找态度模棱两可的,说服他们也在上面签名。
焦芳迟疑不决大半天。
陆完登门拜访时说的话,几天来,他常常不由自主地琢磨着。
他越琢磨越觉得,还不到公开与八虎结盟的时候。
哪料到,韩文找上门来,要他作出选择,而且不可回避。
不签名的话,等于公开与八虎结盟,吃亏就在眼前。
大臣联名上弹劾谏章,实则是破釜沉舟。
得胜则灭掉八虎集团,输就是满盘皆输。
谏章一上,就骑虎难下了。焦芳面对韩文热切的眼光,犹如面对生死抉择。
正德要庇护八虎,就必须重重打击大臣。这有多大可能性?
他同意除掉八虎,等于拿掉宫中最重要的亲信,他敢这么做吗?
大臣给正德出个天大的难题,叫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可焦芳作为九卿之首,如果拒绝签名,朝臣先将矛头对准他,逼使正德为平息众怒,拿他开刀。
面对汹涌的杀八虎浪潮,许多跟他一样不愿过早作出选择的大臣,大概都是这个原因,无奈地签上名吧。
焦芳在长叹声中签上名字。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签名后他一直焦虑不安。
第二天早朝,通政司呈上这份弹劾谏章。
正德一下就懵了。
他压根儿没想到朝臣会这么干,他一直以为袒护八虎算不上大事,大臣们最多嚷嚷而已。
孰料,他们竟然联名弹劾,请求诛杀已逐出宫中的八虎!
在朝的官员几乎都签名,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他闷闷不乐,还是那一招,将弹劾谏章打回内阁,结果如何再作打算。
内阁三大学士知道不容易搞定,却也满腔热情将九卿、各部佐僚、科道官和御史召来廷议。
参加廷议的,都在弹劾谏章上签名,廷议的口径当然一致。
三位大学士的腰杆子硬了。前回廷议他们还在观望,这回廷议他们态度明确:杀八虎!
他们知道不容易搞定,也只能放手一搏。作为群臣的主心骨,在胜败的紧要关头,他们必须态度坚决,给群臣明确的目标。
潘干奏报廷议情况,德见形势严峻,只能退让,但仍要保八虎的命。
他叫人到内阁传旨,他愿改过自新,但大臣必须饶过八虎。
刘健领众臣接完旨,一句话就顶回去:
“他们得罪祖宗家法,陛下也不可以赦免他们。”
他的话音一落,众人全都大声附和。正德不同意,他们就不散会了。
正德没办法,只好再次退让。
司礼监太监王岳、陈宽和李荣等人领旨到内阁,告诉群臣正德决定将八虎发配到南京充净军。
朝臣却不妥协,原因很简单。
一则八虎不死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唐中宗时五王惨死,因他们怀妇人之仁,饶过武三思。
二则以三个大学士为代表的众多大臣显然并不满足只除掉八虎,当然不会一开始较量就妥协。
王岳等人回复正德已是傍晚了。
正德没有想到朝臣这么强横。
王岳奏报还没结束,他就吓得魂飞魄散,脸色苍白,两把一向十弯九曲的眉毛也扯得直直的。
此时已不是珍惜八虎的因故,而是亲身体验到皇帝让人臣子挟制的恐怖。
不知不觉中,正德泪水扑簌簌流下来。
大殿内的气氛阴沉得好比一口古墓。
也不知道过多久,正德才稍稍平静下来。
他想了想,带着哭腔说:
“你们再跑一趟,说朕吓坏了,他们议到现在,朕怕得连午膳还没有用,眼看就要驾崩了。”
太监全都目瞪口呆。
“去吧,这招管用。”
几个人又到内阁走一趟。
陈宽说:“万岁爷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他想保八虎用不着这样费事呀!”
王岳说:“八虎先后被逐出宫,万岁爷的意思不明摆着吗?他极力保八虎,又不愿得罪大臣。咱得添把火,明白吗?”
李荣说:“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万岁爷的最坏打算,应是发配八虎充净军。左班官坚持要杀八虎,已然突破他的底线了。”
王岳说:“不管怎么说,万岁爷看重左班官,咱再加把火,将八个小丑送进鬼门关。”
陈宽嘿嘿一笑:“借钟馗打鬼,暗中帮助大臣除掉八个小丑,先去掉一块心腹大患,再对付大臣的就容易多了。”
到了内阁,王岳向朝臣宣旨。
可这小孩子玩的花招根本瞒不过在官场滚爬跌打大半辈子的官儿。
刘健激动得放声大哭,连自己的办公桌都掀翻了。他大声叫道:
“先帝临崩,执老臣手,付以大事。今陵土未干,朝政使此辈败坏至此,臣死何面目见先帝呢?”
李东阳从没有一成不变的定规,是个见风使舵的角色,见事情闹得正德以死相威胁,倒是想就此收场。
他认为先将八虎发配南京,远离开正德,无异虎落平阳,再想要他们的命不难。
他见刘健动怒,怕事情反而不可收拾,便劝道:
“我在官场几十年,看的人和事多了。一个人升沉得失都是命。命中该倒霉的,王公贵人扶持也不管用,命里注定平安无事的,再多的仇敌落井下石也伤不着他。将八虎发配南京未偿不是个妥当的处置。”
刘键赤红的双眼直瞪着李东阳。他再怎么也没想到,紧要关头,李东阳就成墙头草了。
兵部尚书许进领过兵打过仗,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
“跟皇上闹得太僵,怕生出别的变故。安置在南京,再从长计议,应是最好的处置。”
司礼监等人一看大臣动摇就急了。
八虎在宫中受宠,远比大臣们的威胁大。眼看着要清除,机会一去难再有,他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王岳忙说:
“众位千万不要散了,再坚持看看。万岁爷杀不杀八虎正犹豫不定,万望再坚持一下。”
司礼监佥书范亨和徐智,也站起来证实。陈宽与李荣反倒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