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 第25章 显露出些许恐慌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第25章 显露出些许恐慌

    他记得,在上次对抗孙坚的战役中,就有这位白袍的将领参与。

    \"既然孙将军都这样说了,我若拒绝,岂不让荆州的武士们蒙羞?\"

    张易泰然回答,转身朝向他的白袍将领:\"仁贵呀!\"

    薛仁贵听到召唤即刻上前:\"主公,在下愿往!\"

    说完,张易目光一撇关羽,微笑着举起手中的酒杯,又将温过的酒从酒壶里倒出,蒸汽缭绕。

    \"待此酒凉之前,解决掉华雄!\"

    张易说着 ** 杯放在桌案上,薛仁贵恭敬应允,握紧方天画戟随即出征。

    \"这人非同一般。\"

    关羽低声说道,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一边的张飞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敢以方天画戟为武器者,除吕布之外,便是这位薛仁贵。他步伐稳健如龙行,气度不凡,远胜普通武将。一时间,各路诸侯失去了商议的心情,皆抬头凝望。若是连薛仁贵也失利,接下来的局面将如何发展?

    此时众人的目光转向了张易,而张易却依然泰然自若地品尝食物,对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各位毋需忧心,仁贵此行定能立功归营。” 张易高声说道,并自斟自饮,但并未触碰留给薛仁贵的酒盏。言毕,外边随即响起了探马来报的声音:“告报,薛将军亲率兵马出击,仅三个回合,便将华雄于马上取下头颅!”

    “太好了!”

    “真是英雄中的英雄!”

    “真是太勇猛了!”

    众多诸侯纷纷赞叹不已。唯有两人显得不太高兴。

    首先是袁术,他表面虽含笑,但这笑容却难以掩饰内心的阴霾。他已经损失一名大将,而张易一出手便将华雄击毙,这对于未来的局面无疑是一大打击。然而袁术很快自我调整,认为自己拥有一众勇将智囊,俞涉一人之死算不了什么,争霸天下靠的是策略与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力量。片刻后,他已恢复如初,情绪好转。

    其次是孙坚,脸色变得更加暗沉。他曾在华雄手下溃不成军,如今张易却轻易战胜了华雄,这让他的面子十分挂不住。

    “主公!”薛仁贵手执华雄的头颅来到面前。

    “非常好,这杯酒还是温热的!” 张易端起那未动过的酒杯递给了薛仁贵。一边的曹操不由得打了个寒颤,隐隐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刚才张易的话语太过熟悉!

    “恳请主公见谅,末将本意是希望活捉华雄,可惜此人忠于董卓,最终未能避免杀伐。” 薛仁贵豪饮而尽,随后轻轻炫耀了一下自己的胜利。

    虽然诸侯们嘴上微笑连连,内心实则满是抱怨——你在炫耀什么呢!还要说无法活捉?怎么不下雨?

    “各位,既然华雄已死,我军是否应该迅速行动,以免董卓再派援军到虎牢关?” 曹操起身高声建议。但见到曹操跃跃欲试的态度,袁绍与袁术互换了一个眼色后,前者摇摇头说:“目前不宜匆忙进攻,我们刚刚扎营,还需巩固防线。”

    “兵疲马困加之虎牢天险,这样的行动无疑是白白消耗将士们的宝贵生命。”袁绍坚决反对了曹操的意见。对此反应强烈曹操立刻停下笑脸,紧紧盯着袁绍,似在探究对方心中的真正意图。

    不过袁绍毫不退缩,神色坚定地迎着曹操的目光。“好罢,我们就遵循盟主的意思办吧。” “孟德,我明白你忠诚于君主,一心想着尽早迎回天子,但是此事须慎重处理,需逐步计划才行。” 袁绍挽住曹操手臂温柔地说,其余众人随声附和。

    至于张易,则对这些事显得漠不关心,天子的安危对他而言并不重要。“袁绍与袁术之前的眼神交流,你们注意到了吗?” 当他们回到营房后,张易向身边的幕僚们询问道。

    “主公,无论袁术怎么想都是无关紧要之事,因为无论谁成为皇帝对我们都没有太大影响。” 刘伯温挥动着手中的羽扇笑道,“我的意见是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讲完这句话后,他转向了在一旁的荀攸,后者微笑着点头认可,并展开了一张军事地图准备进一步的讨论。

    “主公,现今联军正大规模朝虎牢关推进,董卓的部队必然集中在那里,我们可抓住这个时机,派遣兵力向北挺进!”

    荀攸声音略低。

    他的语气中带有一丝颤动,那是出于对这场行动的高度紧张与兴奋。这场行动标志着荀攸首次参与重大决策,亲手指挥数万人的队伍,这份责任与荣耀令他既感到无比的压力,又难掩内心的振奋。

    “主公,公达的分析确实中肯,我们的目标应明确为三项:首先吸引那些健康的年轻劳动力;其次获取宫内珍藏的书籍;最后则是搜罗金银财宝!”

    刘伯温眼中透出深邃的谋略之光,冷静陈述道。

    “确实如此。眼下看来,董卓可能已经开始打算弃洛阳而逃。如果真的离开,他断不会放弃洛阳积累下来的财富,必将调动军队劫掠一番,并由大军押运离去。”

    听罢刘伯温的观点,荀攸立刻补充说道,这些是他和刘伯温共同商讨后的成果。

    “既然董卓的主力集中在虎牢关附近,此时孟津必然防御空虚,我们可以迅速占据孟津,渡河直驱洛阳!”

    孟津作为保护洛阳的关键要塞之一,依黄河而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一旦董卓撤离,我们即行行动,必然能够抢下部分物资,对于获取青壮劳力也是游刃有余。”

    刘伯温信心满满地说道。

    张易听取了这些提议,目光扫过手下将领们,说道:“鹏举,此次任务还得由你带领背嵬军执行!”

    “仁贵刚战胜华雄,名声鹊起;汉升也在联军面前崭露头角,目前不方便脱身。将来的大战中我们需要锻炼新的部队,故而没有必要让背嵬军全程参与。此行就由你领着背嵬军同公达前去处理吧。”

    岳飞听后郑重拱手,坚定回应道:“主公请放心,属下定当竭尽全力完成使命!”

    “务必确保安全地护佑军师!”

    张易轻拍岳飞的肩头嘱托。

    “主公宽心,绝不让军师遭遇任何危险。”

    岳飞的答复铿锵有力。

    随后,岳飞与荀攸带兵一万出征,其出师的理由则巧妙掩饰——防范董卓从北面派遣奇兵袭扰。袁绍等各路诸侯听到此事后,一致支持张易的战略布局。

    另一方面,在丞相府中,面对不利局势,董卓脸色苍白,显露出些许恐慌。

    “义父大人,您不必过于担忧。区区关东诸雄在我等眼中不过尔尔。且让孩儿率领并州骑兵出战,将其彻底消灭!”

    身穿重甲、体格壮硕的男人跨步上前,他手中挥舞的是重量更胜一筹的方天画戟。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吕布。

    “好!我儿英勇非凡,小小联军岂足道哉!”

    董卓豪笑出声,但笑声未歇却又收起了笑意。

    “然而联军来势汹汹,正面交锋非智者所选……”言及于此,董卓转移话题,眼神转向沉默寡言的李儒。

    李儒心中有数,深知自己的主公已经不再是他从前那位果断坚决的人,权欲熏心使他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现在董卓的胆怯与缺乏斗志显而易见。

    “主公,臣有计可使关东各势力自行 ** !”

    李儒平静说道,他并不希望董卓贸然撤退,却又不能直接要求董卓与联军正面交战,于是精心措辞:

    “臣提议移都长安,凭借潼关的险要地形迫使联军延伸战线,一来可使他们的粮食补给线变得薄弱不堪,二则长途作战非兵家用兵良策。”

    “再加上皇帝诏书,分别授予关东诸侯官职,使他们内斗不断,这样一来,关东联军必然会土崩瓦解!”

    “好!文优此策甚妙!”

    董卓拍手称赞道,他正打算从长安撤离,这一计与他的构想如出一辙。

    “然而主公,如果我们要迁都,还需要拖住关东联军一段时日。”

    李儒见董卓赞同,便直言道。

    董卓微微皱眉,怎么还需要作战。

    “若主公正视将城中的青壮和物资留予联军,我们可以趁机立即撤退!”

    李儒深知董卓的顾虑所在,话音刚落,董卓脸色立变。

    “怎可能愿意放弃这些……奉先,你看如何带领我们的西凉铁骑前往应对关东诸候?”

    董卓开口询问。

    “父亲大人尽管放心,有了儿子出征,可能我们连撤离都省了!”

    吕布豪情万丈地说,语气中充满了绝对的自信。

    “好!老夫也随同前往,看那张云骥如何敢对我手下将领出手!”

    董卓大声宣布。

    既然决定要抵挡一段时间,他亲自率兵助阵,也可以激励士气;事不宜迟时再图谋后退。

    看到董卓应允,李儒松了一口气。

    关东联军虽然势不可挡,貌似威风八面,实际上多数军队成分复杂,远非精锐的西凉军所能比较。

    一旦两军对阵,关东诸侯显然不是对手。

    幸运的是,他说服了董卓走上战场,或许还有逆转局势的机会。

    于是董卓领着二十万大军,由吕布作为前锋,直接离开了洛阳。

    仅留下五万士兵守备城池。

    同时向留在洛阳的将领下达了命令,可以以任何理由处罚城里富有的人家,搜刮他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