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反派自带剧透标签 第153章 猜忌
热门推荐:
女尊荣升:林姝的科举风云
重生九零年代,我要老公长命百岁
三界传奇之混沌天命
算命太准轰动全网,国家都盯上了
重生九零,一心搞钱成团宠
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
开局黑暗鸦,我是位面首席训练家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芙卡洛斯不会死,天理不容又如何
没想到,穆初阳在醒来的那一刹那,竟脱口而出:
“师尊!求您放过肇秋!”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静谧得只能听见彼此呼吸声的桥上猛然炸响,仿佛连空气都为之震颤。
孟夏和宁肇秋同时怔住,穆初阳很快也发现了方才所经历的一切只是幻境,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嘴角扯出一个微弱的笑容,望向宁肇秋。
“既然大家都已成功脱离心境,那便继续前行吧,有什么事,过了这第三关再说。”
长孙宁的声音适时响起,打破了现场有些沉重的氛围。
四人快速调整了心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神情各异地快步通过了石桥。
接下来的一路上,再也没有人陷入幻境之中。
直到走下桥,面对着第三块巨石时,四人才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此时,他们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复盘方才桥上发生的一切,以及在队伍中神秘消失的两人。
孟夏率先出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满:
“那两个人就这么抛下了我们,定是已经率先进入了那神秘的第四关。我们还是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了,万一他们真的比我们先一步进入洞府,我们岂不是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巨石前回荡,显得格外清晰,然而这话一出,却并未得到任何人的赞同。
相反,长孙宁的目光如同寒冰般冷冷地在她身上扫过,那眼神中带着审视,仿佛要看穿她的内心。
孟夏愣了一下,脸上的急切之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困惑与不安。
再次仔细复盘了一下自己方才说的话,以及桥上所发生的一切细节,一个令孟夏浑身发冷的猜想冷不丁地浮现在脑海中,她带着一丝不可置信望向众人,声音微微颤抖:
“你们……不会是觉得是我把那两个人弄没了吧?”
长孙宁和宁肇秋都没有说话,只有穆初阳看了看有些凝重的氛围,笑着打圆场道:
“怎么会呢?孟道友,你别多想。龙兄与霍兄想必是先行一步,进了那第四关,对吧肇秋?”
突然被点名的宁肇秋有些莫名,他抬了抬眼,神情淡漠,语气平静:
“或许吧。”
说实话,他并不在意霍御和龙煜城的死活,而且在这里的所有人,只要长了眼睛,都能看出孟夏、长孙宁和霍御这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愫纠葛。
就算真是孟夏趁他们二人被困在心境中时,将他们丢入了桥下的无尽虚空中,宁肇秋也不觉得孟夏除了挑选另一半的审美品味实在糟糕之外,她的做法有任何问题——毕竟先前在那木行阵中,他也曾想致龙煜城于死地。
但是孟夏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无端怀疑,她的脸色微微发白,手指紧紧攥住衣袖,望着长孙宁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想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认同,但终究只是徒劳。
于是,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委屈与愤怒:
“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我从幻境中醒来的时候,他们俩就已经不见了!”
长孙宁却仿佛没有听到孟夏的话一般,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只是淡淡地说道:
“还是先进这第四关吧。”
……
在这边四个人还在因霍御和龙煜城的凭空消失而互相猜忌的时候,他们口中早已在第三关内惨遭孟夏毒手的二人,此刻已经从金行之地进入了灵霄子的洞府。
相比于洞府外大手笔的层层布置,灵霄子的洞府内部反而出人意料的简约,仅有一室。
洞府内部并不宽敞,四壁光滑如镜,表面刻满了繁复的符文,隐隐泛着淡淡的光泽。
洞顶高悬,上方镶嵌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明珠,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将整个空间照得通明。明珠周围,隐约可见星辰般的点点微光,仿佛是一片缩小的星空,静谧而神秘。
洞府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古朴的石案,石案上随意摆放着几件器物:一只青铜香炉,数枚玉简,还有一柄短剑。
石案后方是一张石床,旁边立着一尊半人高的青铜古灯,灯芯早已熄灭,但灯身上雕刻的纹路却依旧清晰可见。
整个洞府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灵气,虽然此地已经许久未有人踏足,目所能及之处却未见丝毫尘埃,洞府内的每一件器物都依旧完好无损,不见老化,仿佛时间在此地停滞了一般。
霍御径直走向那方古朴石案,案上青铜香炉依旧氤氲着袅袅青烟,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闻之心神俱静,显然并非凡物。
至于案旁那些玉简,前世绝大多数都曾落入霍御之手,他早已知晓其中所载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功法秘术,亦非稀世丹方图谱,不过是洞府主人灵霄子的生平记事罢了。
真正吸引了霍御目光的是案上那柄短剑。
此剑剑身古朴无华,隐隐透出一股岁月沉淀的沧桑之感,却不知为何,竟让霍御心生一丝莫名的熟悉。
他伸手将短剑持于掌中,细细端详,脑海中却寻不到半点与此剑相关的记忆。
而当霍御试图拔剑出鞘时,剑身却如同生根一般,纹丝不动,仿佛与剑鞘融为一体。
霍御微微垂眸,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前世他未曾得见此剑,或许是在他之前便已被某位分神期同道收走了。
沉吟片刻后,霍御转而将石案上的玉简逐一翻阅,终于在一枚玉简中寻到了此剑的来历。
“不知何年何月,天时未明。自吾推演功法时,意外传送至此处空间裂隙,已半月有余,不知外界光阴几何。今日于无尽虚无中,偶得一剑,实乃天幸。然此剑拔之不动,虽竭力而未能出鞘半分。遂暂置此剑,先寻归途,待他日再究其妙。”
“师尊!求您放过肇秋!”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静谧得只能听见彼此呼吸声的桥上猛然炸响,仿佛连空气都为之震颤。
孟夏和宁肇秋同时怔住,穆初阳很快也发现了方才所经历的一切只是幻境,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嘴角扯出一个微弱的笑容,望向宁肇秋。
“既然大家都已成功脱离心境,那便继续前行吧,有什么事,过了这第三关再说。”
长孙宁的声音适时响起,打破了现场有些沉重的氛围。
四人快速调整了心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神情各异地快步通过了石桥。
接下来的一路上,再也没有人陷入幻境之中。
直到走下桥,面对着第三块巨石时,四人才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此时,他们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复盘方才桥上发生的一切,以及在队伍中神秘消失的两人。
孟夏率先出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满:
“那两个人就这么抛下了我们,定是已经率先进入了那神秘的第四关。我们还是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了,万一他们真的比我们先一步进入洞府,我们岂不是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巨石前回荡,显得格外清晰,然而这话一出,却并未得到任何人的赞同。
相反,长孙宁的目光如同寒冰般冷冷地在她身上扫过,那眼神中带着审视,仿佛要看穿她的内心。
孟夏愣了一下,脸上的急切之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困惑与不安。
再次仔细复盘了一下自己方才说的话,以及桥上所发生的一切细节,一个令孟夏浑身发冷的猜想冷不丁地浮现在脑海中,她带着一丝不可置信望向众人,声音微微颤抖:
“你们……不会是觉得是我把那两个人弄没了吧?”
长孙宁和宁肇秋都没有说话,只有穆初阳看了看有些凝重的氛围,笑着打圆场道:
“怎么会呢?孟道友,你别多想。龙兄与霍兄想必是先行一步,进了那第四关,对吧肇秋?”
突然被点名的宁肇秋有些莫名,他抬了抬眼,神情淡漠,语气平静:
“或许吧。”
说实话,他并不在意霍御和龙煜城的死活,而且在这里的所有人,只要长了眼睛,都能看出孟夏、长孙宁和霍御这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愫纠葛。
就算真是孟夏趁他们二人被困在心境中时,将他们丢入了桥下的无尽虚空中,宁肇秋也不觉得孟夏除了挑选另一半的审美品味实在糟糕之外,她的做法有任何问题——毕竟先前在那木行阵中,他也曾想致龙煜城于死地。
但是孟夏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无端怀疑,她的脸色微微发白,手指紧紧攥住衣袖,望着长孙宁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想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认同,但终究只是徒劳。
于是,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委屈与愤怒:
“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我从幻境中醒来的时候,他们俩就已经不见了!”
长孙宁却仿佛没有听到孟夏的话一般,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只是淡淡地说道:
“还是先进这第四关吧。”
……
在这边四个人还在因霍御和龙煜城的凭空消失而互相猜忌的时候,他们口中早已在第三关内惨遭孟夏毒手的二人,此刻已经从金行之地进入了灵霄子的洞府。
相比于洞府外大手笔的层层布置,灵霄子的洞府内部反而出人意料的简约,仅有一室。
洞府内部并不宽敞,四壁光滑如镜,表面刻满了繁复的符文,隐隐泛着淡淡的光泽。
洞顶高悬,上方镶嵌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明珠,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将整个空间照得通明。明珠周围,隐约可见星辰般的点点微光,仿佛是一片缩小的星空,静谧而神秘。
洞府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古朴的石案,石案上随意摆放着几件器物:一只青铜香炉,数枚玉简,还有一柄短剑。
石案后方是一张石床,旁边立着一尊半人高的青铜古灯,灯芯早已熄灭,但灯身上雕刻的纹路却依旧清晰可见。
整个洞府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灵气,虽然此地已经许久未有人踏足,目所能及之处却未见丝毫尘埃,洞府内的每一件器物都依旧完好无损,不见老化,仿佛时间在此地停滞了一般。
霍御径直走向那方古朴石案,案上青铜香炉依旧氤氲着袅袅青烟,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闻之心神俱静,显然并非凡物。
至于案旁那些玉简,前世绝大多数都曾落入霍御之手,他早已知晓其中所载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功法秘术,亦非稀世丹方图谱,不过是洞府主人灵霄子的生平记事罢了。
真正吸引了霍御目光的是案上那柄短剑。
此剑剑身古朴无华,隐隐透出一股岁月沉淀的沧桑之感,却不知为何,竟让霍御心生一丝莫名的熟悉。
他伸手将短剑持于掌中,细细端详,脑海中却寻不到半点与此剑相关的记忆。
而当霍御试图拔剑出鞘时,剑身却如同生根一般,纹丝不动,仿佛与剑鞘融为一体。
霍御微微垂眸,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前世他未曾得见此剑,或许是在他之前便已被某位分神期同道收走了。
沉吟片刻后,霍御转而将石案上的玉简逐一翻阅,终于在一枚玉简中寻到了此剑的来历。
“不知何年何月,天时未明。自吾推演功法时,意外传送至此处空间裂隙,已半月有余,不知外界光阴几何。今日于无尽虚无中,偶得一剑,实乃天幸。然此剑拔之不动,虽竭力而未能出鞘半分。遂暂置此剑,先寻归途,待他日再究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