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之林家有嫡子 > 第130章 游学

红楼之林家有嫡子 第130章 游学

    宴会过了没几日,林如海便要启程回江南了。

    林景晏和林黛玉虽然心中不舍,可也知如今江南局势复杂,离不得人。

    此时的离别是为了更长久的相伴。

    到了这日几人早早就起来了,就是黛玉也坐着县主规制的轿子到了码头。

    未曾下轿,看着不远处的林景晏和五位堂兄送自家父亲上了船,父亲还向她的位置挥了挥手。

    林黛玉虽然知道父亲看不见,也在轿子里对着他的方向挥手道别。

    一声号起,船动。

    驶向远方的地平线。

    林黛玉就这样看着,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从江南离开的那日,这一次她没有一丝眼泪。静静的看着,有离别的不舍,却不伤心。

    爹爹回了江南有他自己的事,她与弟弟在京城也有自己的路。

    守望相助,这便是家人。

    林黛玉收拾好情绪,轻轻叫了一声雪竹。

    “你去,叫了景晏和堂兄们一起,我们回家。”

    不远处,一个书生打扮的男子看着林景晏几人上了马车,跟着县主规制的轿子远去。

    转过身,眼睛看着还有碎冰浮动的河面良久。

    第四次见面了。

    手中把玩的玉佩都盘出花了,也未开口说话。

    他身边的书童便是从小就跟在他身边的,自然知道自家公子这样的小动作,是心中烦扰。

    并未催。

    过了不知多久,书童耳边才传来自家少爷的声音。

    “你去与船夫说,我们改道了。”

    “公子,往何处?”

    “江南,扬州。”

    那书童并未多问,一溜烟的便跑去吩咐了。

    林如海又一次与儿女离别,心中颇为失落。

    等船开了,也没进去,在船头站着,一个同行的江南官员见着也过来陪他。

    “这边这么冷,林御史怎么不进去。”

    林如海语中带笑。

    “无碍,吹吹风心里安定些。”

    那官员也笑了笑,话音一转。

    “前儿县主宴会时,怎么不曾看到荣国府的人。往日就听甄大人说,那是两个孩子的外家。”

    林如海听了眸光微闪,心中警铃大作。

    语气冷了冷。

    “这次宴会,并未发帖子给他们。”

    那官员听了微微皱眉。

    “可是有什么内情,林大人不像会失礼的人啊。”

    “我听着甄大人说,他们与贾家也是老亲,这次回去怕是会问。”

    “毕竟孩子外家哪儿有什么隔夜仇。林御史,我多说一句,你别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仇不如结恩。”

    “荣国府权势滔天,如此远了,怕是不好。”

    林如海不想再兜弯子。

    这人要么是去过贾家过来当说客的,要么就是帮甄家试探一二。

    直接冷了脸。

    “我一双儿女第一次上京,贾府就将人撵了出去,后来多番纵容家中孩儿欺我儿女。前几月居然还想施毒计污我女儿名声。”

    “若是大人遇到这样的事儿,还能原谅,再来与林某说话吧。”

    “不对,若是大人能够原谅便也不用与林某说话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说不着。”

    说完就拂袖而去。

    那人的确是上过贾家的门,也听了两嘴,后来宴会又不曾见着林家的外家,觉得有些奇怪,才来问询。

    甄贾两家的关系他也是知道的。

    虽然林如海回了京中,一言一行皆是正常,但是警惕这总是没错的。毕竟谁家无缘无故会与荣国府这样的外家院了去。

    这才多说两句。

    这会儿看着林如海直接拂袖而去,便知道他确实恼了。

    心中倒是放心了些,连忙追了上去。

    “林兄勿恼,我确实不知有这样的内情。”

    ……

    码头上面的那个书生打扮的人虽然出发比林如海他们远,但是人少船小。倒是没多久便赶上他们了。

    看着前边的大船,他眼中有些别样的情绪。

    又忍不住把玩起手中的玉佩。

    忍不住想起前两日的第三次见面。

    林家宴会也是请了他家的。

    父亲母亲皆不在京中他便独自前往。

    林伯父招呼着那些官员,景晏则是与他们一起。

    几人说着说着便想去景晏的院子里赏赏他的孤本。

    却没想他只出来走几步,透个气,便远远看见林黛玉与她身旁的丫鬟吩咐着什么,抬头却是也看见他了。

    没有慌乱,反而远远的与他行了礼,待他还礼便带着丫鬟离开了。

    于是他也回了林景晏院子的书房。

    一时思绪有些复杂,询问过后便在他的书架上找本书来看。

    读书平心又静气。

    想到刚刚的身影,鬼使神差拿了《太平御览》的其中一卷。

    卷十五,天部。

    翻看,里边果然有些簪花小楷的读书心得。

    好字!

    见其字,便能初识其人风骨。

    忍不住微微勾了唇。

    翻看起来。

    越往后看,簪花小楷的批注越发多了起来。

    既温婉如水,又坚如磐石。有女儿家的柔美与细腻又不失风骨与力量。

    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了父亲母亲。一时心里有些慌乱。

    将手中的书放回了书架,重新寻了一本。

    《易经》

    一本他已经倒背如流的书。

    想到这儿,那书生打扮的公子,把玩玉佩的手一顿。

    往船头走了走,将脸上的热气吹散了些。才对着身边的书童吩咐。

    “前边那船在码头时,仿佛是见过的,你派人去问问是谁家?若是认识,又顺路的话,江南路远,能结伴而行,也安全些。”

    京杭大运河来往的船只多是去往江南的。

    那书童顺着自家公子的目光望去,果然见着一支船队。的确有些眼熟。

    共有四艘船,一大三小。

    看模样像是进京献礼的官船。

    觉得自己公子果真是考虑的当,若是认识的人家,这一路他也好打探一下江南的消息。

    忙寻了船上的护卫去问。

    林如海这边和江南的那位官员刚解除了误会,这会儿与众人聚在一起说话呢,便听到在外边的船员来报。

    “禀告各位大人,外边遇到一艘船。说是苏家公子苏昀之,派了侍卫来说他此行要去江南游学,刚刚看着我们的船觉得眼熟,怕是长辈。便想着来见个礼。”

    其余几人多是江南本地的,苏昀之虽然有些名号,此时也只觉得耳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林如海听了这个名字却是明了,皇后娘娘的子侄,苏大家的儿子,前两日才见过了。只他那日低调,与他打了招呼便与景晏一起了。

    起身便要出去。

    旁的人见状便问。

    “林兄识得?”

    林如海笑的温和。

    “你们也是识得的,皇后娘娘的侄儿,已故苏儒风苏老先生的嫡长孙。”

    提起苏老先生,天下文人谁人不知。

    那可是儒学大家。他创办的文渊学府更是学子们都向往的地方。

    这是真正的书香世家。

    况且这些人那个家里没有几个孩子的。

    更别说人家家里还有一个皇后娘娘呢。

    便也起身,和林如海一起往外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