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有嫡子 第154章 姑苏
热门推荐:
梦幻西游:上神白锦瑟
无上道经【仙界篇】
季小姐不肯嫁,阎先生他气哭了!
说好全民争霸,你搞垄断什么意思
从此武林,我就是神话!
人在洪荒,开局拾取金色词条
我是虚构史学家
游戏众生间
纵横大海
拿了信的林管家正准备出门呢,就被雪荷叫住了。
“林管家稍等。”
见他停了脚步,她快步上前将手中林黛玉盖了县主印章的信递了上去。
“姑娘说甄家既然特意给她来了帖子,她也是该去封信说明原由的,这个劳烦您一起送了过去。”
那边礼仪周到,林黛玉自然是不会让人挑出错来。
何况她与弟弟还没回来呢,那边就派了人来问,还特意下了帖子,这里边有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小心些总是没错的。
金陵和扬州离本就不是很远,林如海的信去了没几日甄家的回信便就来了。
还是两封,一封是甄应嘉写给林如海的,一封是甄家夫人写给林黛玉。
内容大同小异。
皆是说既然县主要回家祭祖改个日子便就是了。
改定在年十四可好,刚好金陵的元宵节热闹的很,瑶光县主也能去瞧一瞧的。
看了信上内容林如海、林黛玉、林景晏三人对视一眼。
这改了日子也是要见的,怕是来者不善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可如今的黛玉可不是任人欺负的主。
林如海让送信的小厮带了话回去。这事儿便是这样定下来了。
转头便准备起回姑苏过除夕的事儿。
这么多年了,这可是头一遭,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加上黛玉和景晏京中带来的年礼,足足有一船之多。
待到东西准备完毕,已经是除夕前几日了。
林如海带着一双儿女和五位堂侄便出发了。
紧赶慢赶,终于是在除夕前一天到达了姑苏的码头。
一个小厮模样打扮的人,往他们船上瞟了一眼,就往旁边的一个茶坊跑去,不一会儿就出来好些人,穿着都极其正式。
皆是快步往码头而去。
在船头上的五位堂兄自然是认识的,来的都是族人们。领头的那位虽然胡子花白,却步履平稳,不是如今族中年纪最大的十三曾爷爷又是谁。
林如海有些印象,林景晏自然是识得的。
只在另外一条船上的林黛玉是从来不曾见过的。
看着浩浩荡荡的许多林家族人,林如海有些泪目。
下了船第一时间就是将准备行礼的十三爷爷扶了起来。
“十三爷爷,不必多礼。如海回来了。”
十三爷爷见着林如海也是激动的很,拉着他的手便是不放。
连声说着“好好好!”
黛玉的船在中间,又要整理仪容。带了帷帽,是最后下船的。
一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便向她看了过来。目光之中皆是慈爱。
想来这便是瑶光县主了。
到底没见过,只目光灼灼的看着林黛玉,一时没有动作。
林如海向着黛玉招了招。
“十三爷爷,这便是小女。”
林家族人一听果然,就要行礼。
“参见瑶光县主”
语气里都是说不出的兴奋。
就说这般钟灵毓秀的女儿,定然是他林家的。
林黛玉连忙抬了抬手。
“各位长辈折煞瑶光了,快快起来。”
众人见她这般,这才起身。
见完礼,便有一个妇人打扮的夫人上前来引她到了一架马车前,虽然在京中算不得顶好的,但是在姑苏却是惹眼的很。
马车旁也有两个带着帷帽的姑娘在这里的等着。看其穿着应该是林家的小姐们。
见着林黛玉过来,都行了礼。
“见过县主”
规矩都是不差的,想来也是特意学过的。
林黛玉让郝嬷嬷将她们扶了扶,才与那夫人一起上了马车。
马车上聊了几句就知,这妇人是旁枝主事族老家的夫人,也是向毅堂兄的母亲。两位姑娘嘛也是五位堂兄的姐妹。
一个是向毅堂兄的妹妹,一个是向诚堂兄的姐姐。
对就是那个说我姐姐打人疼,定能护着黛玉的那位。
如今倒是都见着了。
外边将东西都整理齐当,便也出发了回老宅。
林家旁支知道嫡支今年是要归家的,自然是早早就准备起来。
外边的红灯笼,里面的红绸早早就是挂上了。
府中伺候的丫鬟婆子和小厮们也是各家调过来的得力的人。
林家虽然从林侯爷去世后便有些没落了,但是比起姑苏旁的人家还是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今全族出力想做好一件事儿自然是弄的妥妥贴贴。
正门打开,旁边迎接的都是族中小辈。
林如海带着林黛玉和林景晏从正门进去,里面已经是收拾的妥妥当当的,丫鬟婆子小厮们皆在两边垂手等着。
林如海看着老宅思绪万千。
想来旁枝的族老们是常来打扫的,看着与他儿时居然没什么差别。
对着旁边的十三爷爷拱了拱手。
“族亲们费心了。”
后边的人连连摇头,十三爷爷也抬手将他扶了扶。
“如海,都是一家人,说这些便就见外了。”
林黛玉第一次回林家老宅,还是有几分好奇的。
这里与扬州和京城皆是不像的。
更加庄严肃穆,有些古韵。
在那夫人和两位林家姑娘的陪伴下去了后院。
一路走来,颇有感触。
从林如海和十三爷爷的话里得知,除了奶娃娃,今儿算是林家所有人都在。
原来,他们林家还是有这么多人。
虽然比不得那些大家族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但是观之也是不错。
旅途疲惫,族老夫人见着黛玉眉眼间有几分倦意,说了两句便带着两个姑娘下去了。
郝嬷嬷去送了。
回来时眉眼间都是笑意。
“姑娘,这林家旁枝倒是有心。”
“我去偏房看了,准备的茶都是你平时喝的花茶。想来是问过几位公子了。”
刚刚黛玉在前边走和旁枝主事的那位夫人说着话。
两个姑娘也在后边跟着。
悄咪咪说着小话。
声音不大,但是郝嬷嬷却是听得。
小的那个说。
“县主长的真好的,又温柔真不愧是嫡枝的姑娘。”
大的那个回。
“这是自然,我们林家嫡枝的小姐自然是好的!”
语气真诚。
耳濡目染,两位姑娘一口一个嫡枝。看来林家族老没少教育她们。女儿尚且如此,更何况男子。怪不得几位堂少爷对姑娘和少爷那般上心呢。
有这样的旁枝,才是真的省心呢。
林黛玉笑了笑。
“毕竟是一家人。”
几位堂兄在京中是对她和景晏都是极好的,每次得了的好东西都会送过来。
景晏让他们去做的事儿,向来都是问也不问便去做了。
当然向明堂兄例外,多时是瞒着他的,就怕他上门理论被打了出来。
虽然他们也投桃报李,但是这份情谊却是记在心中。
因为这个,林黛玉对旁枝的感觉都不错。
如今真见着人了,林黛玉心中更放松了些。
这便是回家的感觉么?
“林管家稍等。”
见他停了脚步,她快步上前将手中林黛玉盖了县主印章的信递了上去。
“姑娘说甄家既然特意给她来了帖子,她也是该去封信说明原由的,这个劳烦您一起送了过去。”
那边礼仪周到,林黛玉自然是不会让人挑出错来。
何况她与弟弟还没回来呢,那边就派了人来问,还特意下了帖子,这里边有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小心些总是没错的。
金陵和扬州离本就不是很远,林如海的信去了没几日甄家的回信便就来了。
还是两封,一封是甄应嘉写给林如海的,一封是甄家夫人写给林黛玉。
内容大同小异。
皆是说既然县主要回家祭祖改个日子便就是了。
改定在年十四可好,刚好金陵的元宵节热闹的很,瑶光县主也能去瞧一瞧的。
看了信上内容林如海、林黛玉、林景晏三人对视一眼。
这改了日子也是要见的,怕是来者不善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可如今的黛玉可不是任人欺负的主。
林如海让送信的小厮带了话回去。这事儿便是这样定下来了。
转头便准备起回姑苏过除夕的事儿。
这么多年了,这可是头一遭,怎么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加上黛玉和景晏京中带来的年礼,足足有一船之多。
待到东西准备完毕,已经是除夕前几日了。
林如海带着一双儿女和五位堂侄便出发了。
紧赶慢赶,终于是在除夕前一天到达了姑苏的码头。
一个小厮模样打扮的人,往他们船上瞟了一眼,就往旁边的一个茶坊跑去,不一会儿就出来好些人,穿着都极其正式。
皆是快步往码头而去。
在船头上的五位堂兄自然是认识的,来的都是族人们。领头的那位虽然胡子花白,却步履平稳,不是如今族中年纪最大的十三曾爷爷又是谁。
林如海有些印象,林景晏自然是识得的。
只在另外一条船上的林黛玉是从来不曾见过的。
看着浩浩荡荡的许多林家族人,林如海有些泪目。
下了船第一时间就是将准备行礼的十三爷爷扶了起来。
“十三爷爷,不必多礼。如海回来了。”
十三爷爷见着林如海也是激动的很,拉着他的手便是不放。
连声说着“好好好!”
黛玉的船在中间,又要整理仪容。带了帷帽,是最后下船的。
一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便向她看了过来。目光之中皆是慈爱。
想来这便是瑶光县主了。
到底没见过,只目光灼灼的看着林黛玉,一时没有动作。
林如海向着黛玉招了招。
“十三爷爷,这便是小女。”
林家族人一听果然,就要行礼。
“参见瑶光县主”
语气里都是说不出的兴奋。
就说这般钟灵毓秀的女儿,定然是他林家的。
林黛玉连忙抬了抬手。
“各位长辈折煞瑶光了,快快起来。”
众人见她这般,这才起身。
见完礼,便有一个妇人打扮的夫人上前来引她到了一架马车前,虽然在京中算不得顶好的,但是在姑苏却是惹眼的很。
马车旁也有两个带着帷帽的姑娘在这里的等着。看其穿着应该是林家的小姐们。
见着林黛玉过来,都行了礼。
“见过县主”
规矩都是不差的,想来也是特意学过的。
林黛玉让郝嬷嬷将她们扶了扶,才与那夫人一起上了马车。
马车上聊了几句就知,这妇人是旁枝主事族老家的夫人,也是向毅堂兄的母亲。两位姑娘嘛也是五位堂兄的姐妹。
一个是向毅堂兄的妹妹,一个是向诚堂兄的姐姐。
对就是那个说我姐姐打人疼,定能护着黛玉的那位。
如今倒是都见着了。
外边将东西都整理齐当,便也出发了回老宅。
林家旁支知道嫡支今年是要归家的,自然是早早就准备起来。
外边的红灯笼,里面的红绸早早就是挂上了。
府中伺候的丫鬟婆子和小厮们也是各家调过来的得力的人。
林家虽然从林侯爷去世后便有些没落了,但是比起姑苏旁的人家还是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今全族出力想做好一件事儿自然是弄的妥妥贴贴。
正门打开,旁边迎接的都是族中小辈。
林如海带着林黛玉和林景晏从正门进去,里面已经是收拾的妥妥当当的,丫鬟婆子小厮们皆在两边垂手等着。
林如海看着老宅思绪万千。
想来旁枝的族老们是常来打扫的,看着与他儿时居然没什么差别。
对着旁边的十三爷爷拱了拱手。
“族亲们费心了。”
后边的人连连摇头,十三爷爷也抬手将他扶了扶。
“如海,都是一家人,说这些便就见外了。”
林黛玉第一次回林家老宅,还是有几分好奇的。
这里与扬州和京城皆是不像的。
更加庄严肃穆,有些古韵。
在那夫人和两位林家姑娘的陪伴下去了后院。
一路走来,颇有感触。
从林如海和十三爷爷的话里得知,除了奶娃娃,今儿算是林家所有人都在。
原来,他们林家还是有这么多人。
虽然比不得那些大家族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但是观之也是不错。
旅途疲惫,族老夫人见着黛玉眉眼间有几分倦意,说了两句便带着两个姑娘下去了。
郝嬷嬷去送了。
回来时眉眼间都是笑意。
“姑娘,这林家旁枝倒是有心。”
“我去偏房看了,准备的茶都是你平时喝的花茶。想来是问过几位公子了。”
刚刚黛玉在前边走和旁枝主事的那位夫人说着话。
两个姑娘也在后边跟着。
悄咪咪说着小话。
声音不大,但是郝嬷嬷却是听得。
小的那个说。
“县主长的真好的,又温柔真不愧是嫡枝的姑娘。”
大的那个回。
“这是自然,我们林家嫡枝的小姐自然是好的!”
语气真诚。
耳濡目染,两位姑娘一口一个嫡枝。看来林家族老没少教育她们。女儿尚且如此,更何况男子。怪不得几位堂少爷对姑娘和少爷那般上心呢。
有这样的旁枝,才是真的省心呢。
林黛玉笑了笑。
“毕竟是一家人。”
几位堂兄在京中是对她和景晏都是极好的,每次得了的好东西都会送过来。
景晏让他们去做的事儿,向来都是问也不问便去做了。
当然向明堂兄例外,多时是瞒着他的,就怕他上门理论被打了出来。
虽然他们也投桃报李,但是这份情谊却是记在心中。
因为这个,林黛玉对旁枝的感觉都不错。
如今真见着人了,林黛玉心中更放松了些。
这便是回家的感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