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 > 第142章 入股化工厂

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 第142章 入股化工厂

    这两天查看书评,发现有些读者说书名跟内容毫不搭边,是作者挂羊头卖狗肉,对此,我想解释一下:

    本书的主角就一普通人,无金钱无背景,一上来就出海购岛建国是不符合常理的,需要一个积累资本的过程,深海采矿跟太空探索技术都需要有一个研发的过程,即使主角有金手指。本文无系统,不能突然蹦出来领先的黑科技。

    还有,书里写的农业公司跟化工厂,并不是为了水数字,一个海岛小国,是需要用这方面的技术来保证粮食跟国防安全的,包括后面的月球基地,类似的伏笔还有一些。双女主也是文中某个节点推动剧情发展的因素之一。

    当然,书名取得不合适是作者的问题,在此深表歉意。。。请大家多给点耐心,你们的支持对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谢谢。

    。。。。。。。。。。。。。。。。。。。

    说完,王铭泽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行就像以前一样进公司去跑业务攒点钱再开始,反正在国内我还有一些客户资源。”

    “现在的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激烈,而且你从事的这个行业不继续研究更新配方,等几年后缓过来重新投入,搞不好已经是被淘汰的技术了。

    搞科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以前王铭洋跟堂哥了解过,知道他厂里生产的东西,以前国内的企业一直都是用的进口货,丸子国富时集团和阿美莉卡国克达集团的产品处于主流地位。

    直到几年前,国内才有厂家搞出来,实现低端的进口替代,王铭泽的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华国内的产品现在不仅在低端层次实现了进口替代,还以价取胜卖到世界上的二三流发展中国家。

    在此基础上,王铭泽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希望能够早日冲进中高端领域,奈何现在工厂资金出现意外情况。

    “我手头上还有些钱,你厂里还缺多少资金,我借给你,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王铭洋敢这么说也是因为了解自己堂哥的品性,信得过,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你不是要买地建厂房吗?还有余钱?”王铭泽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堂弟。

    “多的不敢说,一千几百万还是能拿得出来的。”一时间王铭洋也没把话说满。

    “不用那么多,有个三百万差不多了。”

    “你一会把账号发给我,迟点去银行转给你,三百万够了吗?

    要不要再加点,买点更好的设备仪器多招聘几个人增加点研发力量?。”

    觉得王铭泽目前涉及的光学显影剂这个行业前景不错,王铭洋又问道。

    “我给你写个借条吧。”王铭泽对堂弟说。

    “不用了,你和我之间没必要这样。”王铭洋摆摆手。

    “要不这样吧,你借给我的钱算入股。

    我的工厂现在是盈利的,只是突然碰到意外情况才变成目前的样子。

    你要是同意的话,我可以找第三方机构评估,给你相应的股份。

    别的不敢说,以我目前的能力,研发资金充足的话,要搞出新产品并不难,完全可以实现进口替代。”

    听到堂哥想让自己入股他的公司,王铭洋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很快点头同意了,说:

    “也不用找评估公司了,你大概估个价就行,多点少点无所谓。”

    。。。。。。。

    事情谈完,大家又再坐一会,灌了一肚子茶水。等时间差不多,王铭泽招呼着大家一起去附近的农家乐吃午饭,说这里的特色菜——碳火烤排骨味道很不错。

    主菜上桌,王铭洋夹了一块送进嘴里轻嚼几下,嗯,很合口。

    排骨烤的火候正好,外焦里嫩,再刷上一些蜂蜜,味道很不错,大家吃得赞不绝口。

    下午,王铭泽带着王铭洋几人开始去开发区那边转。

    “你的工厂原来打算是搬到哪个位置啊?”

    “在这往前两公里再右转的三区,那边都是规划给一些轻化工企业用的,电子厂的话一般都是在一区,我们们先去一区看看。”

    王铭洋看到沿路这片园区里的土地很多都已做好平整,硬化好的道路宽二十米,一直往前延伸。

    坐在车里,能时不时的看到一些厂房正在建设,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厂房的要求来施工的。

    兜了一圈经开区,随后又去高新区那边转了转。

    最后统一意见时,王铭洋和大家觉得还是高新区的环境比较好,毕竟以后还要建研究中心和住宿楼的,有个舒适的环境很重要。

    王铭洋想着要拿一千亩的地,不知道高新区能不能批给他这么多,于是准备到找冯锡范探探口风。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铭洋让堂哥帮忙约了冯锡范这个副区长的秘书出来。

    酒过三巡,王铭洋问冯锡范:

    “我们今天在高新区那边转了转,如果极智科技要拿一千亩地建厂的话,能批得了吗?”

    “多少?!一千亩?”虽然自己已经往大里估了,但还是想不到这个年轻的王老板魄力这么大,一下子就要拿一千亩地,这在区里也算是排得上号的大投资了吧。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电子厂来说,一千亩的面积,建成厂房,需要多少员工?起码五六万人!

    每人每月至少三千块钱工资,算起来就是一点五到两个亿。

    工人拿到工资后肯定要花,到时候每月有一两个亿的现金流入本地市场,又能创造多少商业机会?

    到时就能够吸引大把的外地人来北沙做生意。

    这样传导下来,整个北沙都会被盘活了。

    就像深城的龙花区,一个富世康带活一个区,这还不算以后的税收呢。

    想到这些,冯锡范心里更热切了,说:

    “王老板,这么大一块地,要在高新区里拿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么大的体量,我建议你在其他地方另找一块,没必要在高新区里。

    一来高新区是成熟地块,价格不便宜,另一个是里面现有的地方都是预先规划好的,条件有所限制。

    另找地方拿地,厂房和办公楼还有你们说的宿舍楼可以完全按照贵公司的想法规划,把布局做得完善一些。

    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推荐合适的建筑设计规划公司给你,按你的意思出图纸,包括后期施工的监理。”。。。

    一顿晚饭吃到十点多才散去,讨论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投资拿地建厂这个中心。

    王铭洋几人也感受到了冯锡范对这个项目落地的热切和期盼,要是北沙区衙门也是这个态度的话,很多事情就可以谈了,包括尝试争取更好的投资条件。

    回到酒店,王铭洋询问了今天被派出去单独打听情况的其他几个人,了解他们今天出去打听到的消息。

    王铭洋在心里核对一番并做好打算后,就回自己房间去了。

    房间里,两米宽的大床上此时正躺着一个叫李美华的美貌女子。

    “你明天记得安排给我堂哥公司的账号里转三百万进去。”

    王铭洋侧身把李美华拥入怀里,贪婪的嗅着她身上的香味,左手习惯性地从后面往前探,最后覆盖在怀里可人儿的小山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