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 > 第171章 局越做越大

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 第171章 局越做越大

    麦力哥南北双方打得死去活来。

    达科达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不时在茶馆聊得飞起:

    “你看这上帝养的狗,咬起来真是让人害怕。”

    “看来圣经对他们根本不管用,只能用来煽风点火,让他们咬得更狠。”

    “咱们达科达会为什么不替天行道,收了这帮恶犬?”

    “皇上说了,邻居内战是上帝送给达科达的最好福利,让我们关起门来好好搞建设,别天天在这里看热闹。”

    “说得也是哦……”

    在李杰的指导下,达科达政府没有闲功夫在那里吹牛逼,关起门来开始新的布局。

    可达科达陆军一边推行改革,一边完成重建,组建了3支师级规模的野战部队,每个师大约有1万3千人,下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步兵开始摆脱对土着人的依赖,基本上是以太平军余部为基础,先后新建了九江团、池州团、安庆团、宁波团、漳州团。林启荣、韦俊、叶芸来、黄文金、汪海洋等原本应该死在内战中的太平军悍将出任团长。

    炮兵以殴洲白人移民为基础进行了扩建,先后组建了凤凰、科克、科隆、埃森、汉堡五个炮兵团。

    骑兵以归顺的土着部落为基础,组建了6个预备役团,什么达科达团、卡尤斯团、夏延团、南风团、野马团、切诺基团。

    体能充沛的黑人也组成了布朗步兵预备役团。

    东部边境地区相继成立了北部战区和东部战区两个野战军指挥机构,分别以达科达城和镇江城为中心,负责战场环境建设。密苏河沿线铁路、电报、兵站相继投入运营,部分军营还接通了电话线。镇江船厂也造出了第一艘炮舰,米西河舰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

    大约有2千多名学员从战争学院初级班毕业,走上连排级岗位,其中有近2000名太平军精锐。这些人大多都是身经百战的广西狼兵,个头不大,作风凶悍,纪律意识又强,比土着兵更适合进行大兵团作战。

    达科达在龙江省和夏延自治区内的军营已经悄悄建好,能够容纳3万人同时进行军事训练,什么步炮协同,骑步协同,骑步炮协同……

    军区一级开始组建直辖的重炮团、辎重团、骑兵团和野战医院。

    至于达科达海军,呵呵,现在已经有了8艘排水量在8000吨以上的新型战列舰,排水量在4000吨以上的新型巡洋舰已经增加到12艘。

    关键是这些主力军舰都是开平皇帝亲自推行矛盾计划的产物,清一色的钢甲舰,舰体装甲已经跃过铁壳、熟铁装甲,跃进到钢面装甲。

    这个数字就是连正在进行转型建设的大阴帝国海军也垂涎三尺。

    1862年夏秋,湘军头子左宗棠另立山头,成立楚军。清廷也封了左宗棠一个江浙巡抚的头衔,让他率军反攻浙江。

    左宗棠打仗还真没得说,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又把浙江境内的太平军给撵得鸡飞狗跳。

    达科达的船队好像提前得到消息似的,又跑到浙江和福建沿海捡福利,将穷途末路的侍王李世贤和他手下30万太平军及其家眷全给卷到了达科达,再次创造了历年移民新高。

    1863年年底,大清提前平定江南的太平军,俘虏了李秀成等10多万太平军。

    主掌大清朝政的恭亲王鬼子六奕为了表达和达科达合作的诚意,把这些人全部送到了达科达,顺便又找达科达要了一批军火。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鬼子六还送来了从僧格林沁老家俘虏的一万多蒙古人。

    原来,为了镇压内地的叛乱,大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从蒙古部落抽调一批又一批善于骑射的牧民,送上前线,最终引起了连锁反应——蒙古人也造反了!

    对于大清来说,这些人都是麻烦,对于达科达来说,这都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甚至是人才。

    达科达陆军终于利用善于骑马的蒙古人建立了一个现代化骑兵团:科尔沁骑兵团,装备的都是最先进的毛瑟骑枪。

    好马配好鞍,裕大总督的孙子志润刚好从铺路石学习骑兵归来,自然成为这个现代骑兵团的首任团长。

    有了太平军余部,达科达立即向你家那个瓜增派了整整10万劳工和大批工程机械,加快了你家那个瓜运河的开挖速度。

    相对普那马运河路线来说,你家那个瓜运河路线虽然要长得多,但是工程技术难度要小得多,只要有足够的人手,推进的速度非常快。

    达科达政府计划,在1864年年底之前完成运河通航。

    届时,达科达海军可以从太平洋经过运河迅速进入大西洋,以最短的时间到达麦力哥富庶的东北部沿海地区,想放鞭炮就放鞭炮,想扔摔炮就扔摔炮,吓死那帮自封的上帝先民……

    麦力哥合众国和联盟国还在互相伤害,但是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血流成河。

    由于达科达在背后挖了二十多年的墙角,麦力哥爆发内战时南北双方总人口比历史上少了整整五百万人,只有两千八百万人。

    这样的人口基数只能承受大约三十万人的正规军。

    随着仗越打越大,双方的正规军大部分毁于内战,更多的民兵投入战场,双方参战民兵都始终保持在40万人以上。

    到了最后,战斗慢慢变成一堆菜鸡式的互啄。战死的没有病死的多,死在前线的没有死在俘虏营的多。

    也有一些麦力哥精英仿佛听到了它们的邻居在窃笑,仿佛看到了邻居在举起复仇之剑。

    一些心虚的家伙开始在反思,这样的内战是否值得,开始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防止给达科达以可乘之机。

    但是他们不明白,麦力哥现在的状况已经糟透了,为什么达科达还不背刺麦力哥?达科达真的像他们学习的儒家经典那样,要以德报怨,以德服人?

    他们分析来分析去,最后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也许是达科达还没有做好准备,至少要等到你家那个瓜运河通航之后才会对麦力哥采取行动。

    为了迷惑对手,达科达还在放烟雾弹,专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部。这个政府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米西河西边的大平原地区种树。

    刚好从杭州撤退到达科达的清军中有一个叫林福祥的小头目,曾经是广州三元里的抗阴英雄。

    林福祥是主张要求到达科达的,虽说年龄大了点,还有一个激动的心,一双勤劳的手,一直嚷嚷着要为达科达贡献余热。

    达科达政府就赏给他一个生态部长的头衔,让他带着一帮移民去种树。

    麦力哥也多次派人到米西河以西地区侦查过,发现达科达现在真的是在忙着种树。

    达科达东部地区的铁路网、公路网两边,总是成千上万的种树人,每天挥汗如雨,天天在那里吭哧吭哧挖坑。

    铁路网、公路网两边的树种好了,还要在野牛迁徙通道两边种树。通道两边的树种好了,还在在规划的县域分界线两边种树……

    工地上到处是红旗招展,上面写着标语:

    “行万里路,种万里树。”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

    “要想富,后生孩子先种树……”

    工地附近到处都是临时搭建的粥棚,好像是专门为了安排从大清国内来的难民。

    也有人还在那里一边挖坑,一边发牢骚:“达科达政府的总理李约翰,真是约等于一个二百五,竟然拨付了整整一千万元专项资金,让我们天天去种树!”

    麦力哥的政治精英们看到达科达这副德性,不由放心了些,怂恿前线将领继续死磕,往死里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