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渣的逆袭 > 第8章 课堂

明渣的逆袭 第8章 课堂

    阳光灿烂,照在学堂的地上,光与亮分明。

    “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史标目光所及,看到角落里的那个座位上不停打盹的不肖弟子,眉头紧皱。

    “王和垚,你说一下,老夫刚才所讲是什么意思?”

    正与周公神交的王和垚,仓皇之间被旁边的同学叫醒,还停留在对所处朝代的诅咒上,脑筋转不过弯,一时茫然。

    “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王和垚,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史标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这个破落子弟,上课睡大觉,一问三不知,浪费时间,也有损姚江书院的名声。

    要不是看在他老爹的银子上,他就要当堂呵斥了。

    “先生,学生的理解,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心存真善美,便会心无旁骛。”

    王和垚额头冒汗,脑袋转了几圈,立刻冒了出来。

    也不是他非要睡觉,这样好的天气,又没有睡好,一堆子知乎者也,不打瞌睡才怪?

    “何为“赤子之心”?何为“真善美”?”

    史标微微一愣,立刻问了起来。

    “回先生,赤子之心,除了指人心善良、纯洁之外,还应时刻以救世济民、为国为民为本心。至于真善美,则是真诚、帮助他人、知行合一,使周围的环境美好。”

    王和垚信口胡诌,额头冒汗。

    史标点了点头,看了一眼王和垚,眉头又是一皱。

    “王和垚,你……没事吧?”

    他虽然不太瞧得起这位懦弱孤僻的弟子,但王和垚的才学不错,不至于那么讨厌。

    “回先生,弟子前几日出城,恰逢匪盗作乱,弟子惊吓过度,心神不定。望先生见谅!”

    王和垚据实回答。不经意扭头一瞥,李治廷和姜德笏脸上的讥笑戛然而止。

    “原来是这样。”

    史标点了点头,目光变的锐利。

    “王和垚,鹿洞之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加敏求之功,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你还年轻,要严于操守,持之有恒,才能学有所成。”

    “弟子知道了!”

    王和垚赶紧回道,松了一口气。

    阳明学在后世流传极广,他也是粗懂皮毛,没想到今天帮他蒙混过关。

    史标转过身去继续讲课,脑后的金钱鼠尾醒目异常,让刚刚安静下来的王和垚心里难受,有种上去剃掉它的冲动。

    这该不是所谓的强迫症吧?

    “和垚,不错!”

    邻桌的黄俊森,竖起了大拇指。

    王和垚微微一笑,算是做了回答。

    他是花了大价钱才上的这所培训机构,讲师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客气一些?

    看到王和垚气定神闲的样子,后桌的李治廷,眼里要冒出火来。

    自己怎么被这个窝囊废给吓住了?一摔之仇,一定要想办法报回来。

    “哎......”

    他正要挑衅王和垚,史标转过头来,李治廷赶紧住嘴,脸上一本正经,坐直了身子。

    史标口若悬河,大灌心灵鸡汤,王和垚心思全无,回到了抢人头的事情上来。

    六七米的城墙,从哪里才能爬上去?

    夜半三更,才是最佳的作案时间吧。

    好不容易熬完早晨的课时,看到王和垚背着书袋就要出去,黄俊森屁颠屁颠跟了上来。

    “和垚,你这是要到那里去啊?”

    学堂下午无课,学子也可以在学堂温习,也可以回去自行安排。

    “老黄,我有事,要回家一趟。”

    王和垚心事重重,挥了挥手。

    这书袋里,还有一套衣服和鞋袜,另有用处。

    长袍,终究是太束手束脚了一些。

    “等等我,咱们一起走!”

    黄俊森快速拿了书袋,三两步跟了上来。

    王和垚无奈,只有和他一路同行。

    “和垚,我发现你好像变了。”

    黄俊森扭动圆滚滚的身子,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王和垚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老黄,变了更好。以前那个病怏怏的王和垚,就当他已经去了!”

    两天的休息下来,王和垚觉得精神了许多,体力也恢复了不少。要不然,早上也摔倒不了李治廷那个大块头。

    不知道,这是不是穿越者的福利?

    “和垚,你就不要回去了,反正我也是一个人住,咱们俩个晚上好好喝一顿,我给你压压惊!”

    黄俊森拍了拍王和垚的肩膀,喘着气道。

    “郑叔父的脑袋还挂在城墙上,郑思明闷闷不乐,我真是没有心情。”

    王和垚微微沉吟,还是据实相告。

    他也想看看,这个黄俊森,是不是自己值得相交的朋友。

    王和垚的话,让黄俊森微微一愣。他看了看周围,拉住王和垚,压低了声音。

    “和......垚,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你可不能干傻事!”

    一旦和乱匪扯上关系,官府向来是株连甚广,毫不留情。

    他黄家和抗清撇不了关系,早已是官府的眼中钉。王和垚干傻事,无疑是找死。

    “我想帮着郑思明,把他阿爹的人头拿下来,和身子一起安葬!”

    王和垚看着脸色发白的黄俊森,轻声细语。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只是还要完善很多步骤。

    “拿下人头?就你们几个人?”

    黄俊森震惊之余,摇了摇头。

    “官府拿人头示众,是要立威,杀鸡骇猴。你们要抢人头,肯定不行,弄不好还要牵连家人!”

    “老黄,我不是抢人头,我是想把人头取下来。你们黄家不是家大业大吗?能不能帮忙,把人头给要回来?”

    王和垚心里起了希望。

    黄俊森锦衣纨绔,也许人脉广、路子野,能帮上忙。

    “兄弟,梨洲先生虽是文坛泰斗、江南名士,好大的名气,可是要论和官府的交情,恐怕就爱莫能助呢!”

    黄俊森摇了摇头,一脸的苦笑:“谁都知道,我伯父曾与官府作对,起兵反清。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朝廷对黄家也是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

    看得出来,黄俊森是真为难。

    “梨洲先生?黄宗羲?你的伯父?”

    王和垚目瞪口呆,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怪不得黄胖子能中秀才,看看他的家世就知道了。

    “兄弟,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黄家因明末抗清,历次遭鞑子缉捕。要不是为了安抚江南人心,黄家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了!”

    黄俊森感慨道。

    王和垚点了点头,若有所失。

    黄宗羲,梨洲先生,明末遗民,抗清义士,大名鼎鼎,和顾炎武、朱之瑜等志士齐名。

    自毁家产以纾民族之难,清廷多次请其入仕而坚拒,终身不仕清廷,其人志趣,以不言而明。

    其着作《明夷待访录》,期待贤明的治国者来访,奉献其“为治大法”的政治实践。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可惜生不逢时。

    和他着作《明夷待访录》齐名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黄宗羲定律”。

    历史上的税赋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改革后,百姓的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反而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这便是黄宗羲定律,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想不到这位明末清初的大儒,竟然也是余姚本地人,而且尚在人间。

    从这位年轻的黄俊森激愤的话语里听得出来,这位好友,似乎和他的黄门前辈一样,也对清廷不满。

    “老黄,你刚才说,你一个人在城中住?”

    王和垚心头一动,停下脚步。

    他本打算在被封的“高升”客栈里藏匿,后半夜行事。如今看来,可以不用冒险了。

    “我家在余姚县城有宅子,除了一个下人,就我一个人住而已。”

    黄俊森洋洋自得,很是为自己在县城有房得意。

    “老黄,你那里,有多余的房间吗?”

    王和垚眼神闪烁,对自己的居心叵测,有些不好意思。

    活了快四十年,他还是不习惯利用别人,更不用说是好友。

    “和垚,这是自然!”

    黄俊森断然道。

    “我可能要带女子过来,我不想让其他人看到。”

    王和垚有些尴尬。

    美人计,也许到时不得不用上

    “原来是这样!”

    黄俊森恍然大悟,脸上一副“男人都懂”的神情:“放心吧,我懂!耽搁不了你的好事!”

    黄俊森哈哈一笑。

    王和垚懦弱孤僻,他也会寻花问柳?

    也不知道,他要带回的女子是谁?

    王和垚安下心道:“老黄,你是秀才,能中举吗?”

    “秀才到举人,你知道有多难吗?秀才已是侥幸,至于举人,还是留与后人吧。”

    黄俊森笑道,看不到一丝沮丧或者失望。

    “老黄,我先出城办些事。咱们晚上一醉方休!”

    问清楚了黄俊森城中宅子的地址,王和垚迈步向着北城而去。

    有黄俊森的宅子遮护,做事又要方便许多。

    “这小子,怎么觉得怪怪的。”

    黄俊森看着王和垚的背影,摇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