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有酒名为愁 第59章 青山归途
热门推荐:
求个财而已,你竟搬空末世金库!
法通百家,独尊儒术
原神:天理,开门,逐火十三英桀
艾莉丝之魔法巅峰
肉身镇万古,杀到长生尽头
我真是好人我想拯救世界
恶鬼附身记
最强吹牛成真系统
我是医生,穿越七零当辣媳
059
青山镇。
白安秋从小生活的地方。
白安秋回到自己的故乡,踏入曾经熟悉的房间,却发现一切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房间内一片凌乱,显然是被人翻找过的痕迹。他的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安。家中也并无丢失什么贵重物品,他清楚,这并不是普通的盗匪所为。
“怎么了?”她问道。
“有人来过!”他说道,说完他便仔细检查着房间内的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到一些线索。在书桌的抽屉里,他发现了一张陌生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一行晦涩难懂的诗句,看似无意义,但白安秋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
莫寒也有些吃惊。
白安秋拿过一张纸条,递给莫寒,诗句是这样写的:“云隐月藏难觅迹,风卷残云始见真。”
二人端详着这行诗句,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句普通的诗句,它一定隐藏着某种秘密或者线索。
“你确定这不是你写的?”莫寒问道。
白安秋自然不会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诗,如果是来屋子里翻找东西的人,那对方大可不必留下这般诗句诱导自己,可如果不是他们,又会是谁?白安秋思索了片刻,挠了挠头,难不成,是师父写的。
他回来过?
“师父!师父!”白安秋叫喊了起来,赶忙跑出院子在四周找寻起来,“师父,是你回来了吗?”
随着几声叫唤,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一群黑衣人如鬼魅般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的目光冷冽而狠辣,显然是有备而来。
“白安秋?”那人狐疑地看着白安秋,审视了一番。
白安秋心中一沉,他知道,这些人不是金陵城中的那些江湖高手,那一定是幕后之人派来的追杀者。他的身份已经暴露,现在唯有拼死一搏,才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他的内伤还未完全恢复,实力大打折扣。在与黑衣人不到几招的交战中,他的身上再次添上了几道伤口,鲜血淋漓,染红了他的衣襟。
就在白安秋即将陷入绝境之际,莫寒及时出现,她身法矫健,剑法犀利,护住白安秋。
可眼前这五位黑衣人的身手明显高于之前遇到的那些江湖高手,甚至各个都有不弱于赵无极的身手。
就在二人寡不敌众即将陷入绝境之际,一阵清脆的佛号声响起,几个身着朴素僧袍的和尚从密林中走出,步伐沉稳有力,宛如山岳般坚定。为首之人手持禅杖,面色庄严,身后跟有三个持棍弟子,正是武宗戒律堂的首座长老。
这些和尚见到白安秋被刺杀,立刻出手相救。
首座长老,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庄严的和尚,低喝一声:“不动明王!”随着他的喝声,他的背后突然金光大作,一尊巨大的佛像凭空出现,正是佛教中的不动明王。
这尊佛像高达数丈,全身金光闪闪,面目狰狞可怖,手持金刚杵,散发出强大的威严与力量。五个宗师级的刺客见状,攻势为之一窒,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了难以言喻的恐惧。
不动明王佛像一出现,便迎上了五个宗师的攻势。金刚杵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轨迹,挡住黑衣人的武器,激烈碰撞下发出震耳欲聋的金属交击声。
“佛教密宗的大明不动尊?”为首的黑衣刺客认出来来者身份,道,“你是武宗戒律堂的人?”
“阿弥陀佛!”
首座长老双手合十,垂首诵经,喝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尔等切莫再造杀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离去尚且来得及。”
黑衣刺客不为所动,身影闪烁间再次发起攻击,几个武宗僧人也奋力迎敌,双方在半空中交错碰撞,轰鸣声不绝于耳。
莫寒飞身而起,长剑在手,身形飞快地融入战局。精湛的剑法,配合三个武宗弟子,瞬间将身为宗师的几个黑衣刺客压制,剑锋所过之处,剑气纵横,无人可挡,不动明王的威慑下,他们无暇援护同伴。
眼见不敌,黑衣刺客首领心生退意。他一边闪避攻击,一边号令手下们撤退。
和尚们并没有追击,而是收起武器,戒律堂首座长老双手合十,念诵了一声佛号,不动明王的虚影也随即消失。随后,他走到白安秋与莫寒面前。
莫寒出江湖多年,自然认得来者之人,单掌行礼,“见过武宗首座长老!”
那和尚浅浅露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随之看向白安秋,问道:“你就是学宫弟子白安秋?”
“正是!”白安秋也学莫寒,单掌行礼,“多谢大师出手相救!”
“我有一事,需要请问白施主!”
“大师请讲,知无不言!”这个大和尚刚出手救了自己和师姐,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
“武宗长老任木辛……”
戒律堂的首座长老向白安秋询问了任木辛参与江南世家与官府勾结鱼肉百姓的事情经过,再三确认苏青霓所说之言是否真实。
经过一连串的表述,白安秋也将近几日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戒律堂首座长老。
“君子少言,不妄言!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他说。
听完白安秋所说,长老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透着一丝悲悯与惋惜。
也不知道是对他,还是对任木辛。
“长老,你们不会处罚苏青霓吧。她其实……”
“给你个机会,打败我,我就不处罚苏青霓。”首座长老双手合十,诵吟佛号,“阿弥陀佛。”
白安秋一想,这苏青霓也是被人陷害,帮人帮到底吧,大喝一声,“大师,得罪了。”
他冲向前,一剑劈下,却忘记自己内力全无。
“不动明王!”
轰!白安秋倒飞出去。
他又上前,再一次倒飞出去。
……
“大师,我真的打不过啊?”白安秋十分憋屈,此时的他早已经是鼻青脸肿,“要不,等我恢复了内力,我再来找你劈看看?”
他说完,长老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走吧,你的路还很长,记住你今日说的话,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说罢,长老转身离去,留下白安秋和莫寒二人在原地发呆。
他本想着要在江湖上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或许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不知不觉间,他和莫寒走到了一条小河边。他低头看着河水,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丝迷茫,他不禁问道:“师姐,你说这究竟还是不是我向往的江湖?”
莫寒看着白安秋,也有一些心疼。
毕竟他才十七岁,遇到的这些并不属于这个年纪所该承受的问题。
“江湖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人的江湖,是一方小镇,隐姓埋名,护一隅周全;有些人的江湖,是宗门大派,习武修行想当天下第一,还有一些人的江湖,就是遇不平事,拔正义剑,即使崎岖坎坷,任凭雨打风吹。”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那个无良师父。那十几年间自己也多次想弃学闯荡江湖,每次都还没出青山镇就被师父给抓回来,师父曾经告诉他,凭他现在的本事,离开青山镇不被江湖之人打死也会被那些拐手给卖去西北挖煤。修行之路本就是艰辛而漫长的,想要闯出一番名堂,还得需要自身条件硬。
可他又不会武功,所有一直在镇上被师父逼着读书。
“读书破万卷,读书也是正道!”他师父曾经告诫过他,“江湖上不缺武林高手,别小看读书,脑子清明的,往往能活得更久。”
“意气风发少年郎,折柳仗剑走四方。”
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几个月前师父突然会让自己去闯荡江湖了,他好像想让白安秋自己看清楚江湖的本质,再确认是否选择闯荡江湖。
他抬起头,看了看莫寒,又看向远方,心中顿时增加了一些信心和勇气,“师姐,我们回学宫吧!”
“不急,我们在青山镇休养两日,两日之后,我们再回学宫!”
……
伤口止住了血,经过一天的休养,白安秋也恢复了一些气力。他带着莫寒在镇上走走,当白安秋走到学塾的时候,站在学塾的树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闭上眼睛,仿佛能够听到儿时伙伴们的嬉闹声,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快乐。
莫寒轻轻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言的安慰与支持。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白安秋睁开眼睛,看到几位老熟人正朝他们走来。那是他儿时的学塾同窗。他们的面容或许已经有些沧桑,但眼中的那份亲切与热情却未曾改变。
“白安秋!真的是你!”
其中一位朋友惊喜地叫道,他大步走上前来,给了白安秋一个结实的拥抱。
“呀!你都娶妻了啊,姑娘长的真俊!”另一位同窗也笑着问候。
“别开玩笑,她是我师姐。”白安秋笑着回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你们最近怎么样?夫子呢?”
“夫子上个月已经升为学塾的院首,平日里不常代课,我现在也是学塾的先生了,带镇上十六个学童!”他骄傲地说道。
另一长相白皙的少年哈哈笑道,“如果当初白安秋没离开青山镇,哪轮到你在此当教书先生啊,他可是咱们青山镇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郎啊!”
“去去去!”那人被调侃,也是哈哈一笑,“我也饱读诗书的好吧!”
“姑娘我告诉你,你可要好好盯着白安秋,那时候他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给踏烂了,镇上好多家小姐都想嫁给这秀才郎呢!”那个长相白皙的少年说道。
白安秋看着莫寒尴尬一笑,“师姐,你别听他们胡说。”
他们围坐在老槐树下的石桌旁,谈论着彼此最近的经历与变化。
莫寒噗呲一笑,没有打扰他们,就静静坐在一旁,陪伴着白安秋。
白安秋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家乡温暖与归属感。他知道,无论他在江湖中走得多远,这里始终是他心灵的港湾。
青山镇。
白安秋从小生活的地方。
白安秋回到自己的故乡,踏入曾经熟悉的房间,却发现一切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房间内一片凌乱,显然是被人翻找过的痕迹。他的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安。家中也并无丢失什么贵重物品,他清楚,这并不是普通的盗匪所为。
“怎么了?”她问道。
“有人来过!”他说道,说完他便仔细检查着房间内的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到一些线索。在书桌的抽屉里,他发现了一张陌生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一行晦涩难懂的诗句,看似无意义,但白安秋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
莫寒也有些吃惊。
白安秋拿过一张纸条,递给莫寒,诗句是这样写的:“云隐月藏难觅迹,风卷残云始见真。”
二人端详着这行诗句,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句普通的诗句,它一定隐藏着某种秘密或者线索。
“你确定这不是你写的?”莫寒问道。
白安秋自然不会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诗,如果是来屋子里翻找东西的人,那对方大可不必留下这般诗句诱导自己,可如果不是他们,又会是谁?白安秋思索了片刻,挠了挠头,难不成,是师父写的。
他回来过?
“师父!师父!”白安秋叫喊了起来,赶忙跑出院子在四周找寻起来,“师父,是你回来了吗?”
随着几声叫唤,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一群黑衣人如鬼魅般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的目光冷冽而狠辣,显然是有备而来。
“白安秋?”那人狐疑地看着白安秋,审视了一番。
白安秋心中一沉,他知道,这些人不是金陵城中的那些江湖高手,那一定是幕后之人派来的追杀者。他的身份已经暴露,现在唯有拼死一搏,才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他的内伤还未完全恢复,实力大打折扣。在与黑衣人不到几招的交战中,他的身上再次添上了几道伤口,鲜血淋漓,染红了他的衣襟。
就在白安秋即将陷入绝境之际,莫寒及时出现,她身法矫健,剑法犀利,护住白安秋。
可眼前这五位黑衣人的身手明显高于之前遇到的那些江湖高手,甚至各个都有不弱于赵无极的身手。
就在二人寡不敌众即将陷入绝境之际,一阵清脆的佛号声响起,几个身着朴素僧袍的和尚从密林中走出,步伐沉稳有力,宛如山岳般坚定。为首之人手持禅杖,面色庄严,身后跟有三个持棍弟子,正是武宗戒律堂的首座长老。
这些和尚见到白安秋被刺杀,立刻出手相救。
首座长老,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庄严的和尚,低喝一声:“不动明王!”随着他的喝声,他的背后突然金光大作,一尊巨大的佛像凭空出现,正是佛教中的不动明王。
这尊佛像高达数丈,全身金光闪闪,面目狰狞可怖,手持金刚杵,散发出强大的威严与力量。五个宗师级的刺客见状,攻势为之一窒,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了难以言喻的恐惧。
不动明王佛像一出现,便迎上了五个宗师的攻势。金刚杵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轨迹,挡住黑衣人的武器,激烈碰撞下发出震耳欲聋的金属交击声。
“佛教密宗的大明不动尊?”为首的黑衣刺客认出来来者身份,道,“你是武宗戒律堂的人?”
“阿弥陀佛!”
首座长老双手合十,垂首诵经,喝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尔等切莫再造杀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离去尚且来得及。”
黑衣刺客不为所动,身影闪烁间再次发起攻击,几个武宗僧人也奋力迎敌,双方在半空中交错碰撞,轰鸣声不绝于耳。
莫寒飞身而起,长剑在手,身形飞快地融入战局。精湛的剑法,配合三个武宗弟子,瞬间将身为宗师的几个黑衣刺客压制,剑锋所过之处,剑气纵横,无人可挡,不动明王的威慑下,他们无暇援护同伴。
眼见不敌,黑衣刺客首领心生退意。他一边闪避攻击,一边号令手下们撤退。
和尚们并没有追击,而是收起武器,戒律堂首座长老双手合十,念诵了一声佛号,不动明王的虚影也随即消失。随后,他走到白安秋与莫寒面前。
莫寒出江湖多年,自然认得来者之人,单掌行礼,“见过武宗首座长老!”
那和尚浅浅露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随之看向白安秋,问道:“你就是学宫弟子白安秋?”
“正是!”白安秋也学莫寒,单掌行礼,“多谢大师出手相救!”
“我有一事,需要请问白施主!”
“大师请讲,知无不言!”这个大和尚刚出手救了自己和师姐,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
“武宗长老任木辛……”
戒律堂的首座长老向白安秋询问了任木辛参与江南世家与官府勾结鱼肉百姓的事情经过,再三确认苏青霓所说之言是否真实。
经过一连串的表述,白安秋也将近几日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戒律堂首座长老。
“君子少言,不妄言!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他说。
听完白安秋所说,长老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透着一丝悲悯与惋惜。
也不知道是对他,还是对任木辛。
“长老,你们不会处罚苏青霓吧。她其实……”
“给你个机会,打败我,我就不处罚苏青霓。”首座长老双手合十,诵吟佛号,“阿弥陀佛。”
白安秋一想,这苏青霓也是被人陷害,帮人帮到底吧,大喝一声,“大师,得罪了。”
他冲向前,一剑劈下,却忘记自己内力全无。
“不动明王!”
轰!白安秋倒飞出去。
他又上前,再一次倒飞出去。
……
“大师,我真的打不过啊?”白安秋十分憋屈,此时的他早已经是鼻青脸肿,“要不,等我恢复了内力,我再来找你劈看看?”
他说完,长老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走吧,你的路还很长,记住你今日说的话,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说罢,长老转身离去,留下白安秋和莫寒二人在原地发呆。
他本想着要在江湖上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或许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不知不觉间,他和莫寒走到了一条小河边。他低头看着河水,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丝迷茫,他不禁问道:“师姐,你说这究竟还是不是我向往的江湖?”
莫寒看着白安秋,也有一些心疼。
毕竟他才十七岁,遇到的这些并不属于这个年纪所该承受的问题。
“江湖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人的江湖,是一方小镇,隐姓埋名,护一隅周全;有些人的江湖,是宗门大派,习武修行想当天下第一,还有一些人的江湖,就是遇不平事,拔正义剑,即使崎岖坎坷,任凭雨打风吹。”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那个无良师父。那十几年间自己也多次想弃学闯荡江湖,每次都还没出青山镇就被师父给抓回来,师父曾经告诉他,凭他现在的本事,离开青山镇不被江湖之人打死也会被那些拐手给卖去西北挖煤。修行之路本就是艰辛而漫长的,想要闯出一番名堂,还得需要自身条件硬。
可他又不会武功,所有一直在镇上被师父逼着读书。
“读书破万卷,读书也是正道!”他师父曾经告诫过他,“江湖上不缺武林高手,别小看读书,脑子清明的,往往能活得更久。”
“意气风发少年郎,折柳仗剑走四方。”
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几个月前师父突然会让自己去闯荡江湖了,他好像想让白安秋自己看清楚江湖的本质,再确认是否选择闯荡江湖。
他抬起头,看了看莫寒,又看向远方,心中顿时增加了一些信心和勇气,“师姐,我们回学宫吧!”
“不急,我们在青山镇休养两日,两日之后,我们再回学宫!”
……
伤口止住了血,经过一天的休养,白安秋也恢复了一些气力。他带着莫寒在镇上走走,当白安秋走到学塾的时候,站在学塾的树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闭上眼睛,仿佛能够听到儿时伙伴们的嬉闹声,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快乐。
莫寒轻轻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言的安慰与支持。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白安秋睁开眼睛,看到几位老熟人正朝他们走来。那是他儿时的学塾同窗。他们的面容或许已经有些沧桑,但眼中的那份亲切与热情却未曾改变。
“白安秋!真的是你!”
其中一位朋友惊喜地叫道,他大步走上前来,给了白安秋一个结实的拥抱。
“呀!你都娶妻了啊,姑娘长的真俊!”另一位同窗也笑着问候。
“别开玩笑,她是我师姐。”白安秋笑着回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你们最近怎么样?夫子呢?”
“夫子上个月已经升为学塾的院首,平日里不常代课,我现在也是学塾的先生了,带镇上十六个学童!”他骄傲地说道。
另一长相白皙的少年哈哈笑道,“如果当初白安秋没离开青山镇,哪轮到你在此当教书先生啊,他可是咱们青山镇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郎啊!”
“去去去!”那人被调侃,也是哈哈一笑,“我也饱读诗书的好吧!”
“姑娘我告诉你,你可要好好盯着白安秋,那时候他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给踏烂了,镇上好多家小姐都想嫁给这秀才郎呢!”那个长相白皙的少年说道。
白安秋看着莫寒尴尬一笑,“师姐,你别听他们胡说。”
他们围坐在老槐树下的石桌旁,谈论着彼此最近的经历与变化。
莫寒噗呲一笑,没有打扰他们,就静静坐在一旁,陪伴着白安秋。
白安秋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家乡温暖与归属感。他知道,无论他在江湖中走得多远,这里始终是他心灵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