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 第九十章 未曾谋面的外公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第九十章 未曾谋面的外公

    秦浩目光一凝。

    许世安。

    这个名字秦浩可不会忘记。

    当初就是母亲拒绝对方送礼,还因此被杨素心诬陷,受尽屈辱。

    听说对方被发配并州多年。

    看来,是活着回来了.

    难怪开阳伯会知道当年送礼的真相。

    还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只是对方说关于母亲的身世。

    这点让秦浩很不解。

    秦浩从小倒是听娘亲说过想家了。

    但的确没听娘亲说过家里情况。

    就连娘亲受尽欺辱时候,也没有说找过娘家人帮忙。

    所以秦浩一直以为就像外界传的一样,母亲就是农家女。

    毕竟当初开阳伯也是农户家,迎娶母亲后,两人相依如命,直到秦子谦科举高中。

    如果那许世安真知道些什么,的确可以聊聊。

    不一会儿。

    许世安来到秦浩所住的小院。

    来者是客,秦浩没有任何怠慢对方。

    也是糕点好茶招待。

    “秦男爵。”许世安见到秦浩很客气。

    秦浩请许世安坐下。

    许世安道:“秦男爵,我为你母亲的死感到惋惜,她是很好的一个人。”

    “同时我也很感谢她在我危难时候指明道路,保住我的性命。”

    “你作为他唯一后人,若是在京师有什么需要用到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秦浩听闻许世安真诚的话语,淡淡道:“道谢的话我替母亲收下了,我更想知道关于我母亲身世的详情。”

    许世安并不反感秦浩的直接。

    且,关于秦浩近期和秦家之间发生的事情,他父亲留在京师的亲信都告诉他了。

    对于大家族内部纷争,他很能理解。

    但他对杨素心这段时间所做之事,很不理解。

    对方有国公父亲,完全没必要如此针对秦浩一个孩子。

    而秦浩对秦家的不留情,也让人浮想联翩。

    最后许世安得出一个结论。

    沈怀竹的死,和杨素心有很大关系,才导致秦浩内心极致仇恨秦家。

    原本他一个服役回来的罪人,本不该在这个敏感时期找秦浩。

    但沈怀竹是他许世安的恩人。

    秦浩离开秦家,就剩下他一个人,孤苦无依的。

    所以,他想到自己在并州发生的事情。

    或许,并州会有沈怀竹的亲人,亦或者秦浩的外公就是并州人。

    若是秦浩以后有机会去并州,说不定能找到自己母亲的亲人,也好过自己孤独无依。

    “秦男爵,你母亲给你提过并州有亲人么?”

    许世安问。

    秦浩摇头,并不知道关于并州任何事情。

    并州和幽州一样,是接壤北方草原民族的北方州府。

    如今的京师在京州,离并州接近两千里。

    秦浩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要知道。

    南人北迁的最后目的地,才只是略微靠北的兖州、司州和豫州。

    其中豫州是第一站,离京师大概八百里左右。

    就那都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秦浩连豫州都没去过,更何况并州。

    许世安闻言,也不隐瞒,将沈怀竹如何劝解他,并且在并州还托人照顾他的事情说了一遍。

    就连沈怀竹让他多照拂开阳伯的事情也没隐瞒。

    秦浩感觉不可思议。

    娘亲居然有这么高的政治敏感度和觉悟。

    这绝不可能是普通人家能培养出来的。

    秦浩很清楚这个时代书籍多么贫乏,百姓只能为了生计而奔波,不可能懂得这些道理。

    如果娘亲是农家女,很难学到这些。

    即便后面娘亲和开阳伯学习过一些,但这无法解释娘亲在并州还有人脉这一事。

    京师离并州接近两千里的距离。

    大惊皇朝又没有现代的通讯设备,娘亲和并州不可能存在交集。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娘亲以前去过并州,或者说,在并州有一定影响力。

    这就解释得通了。

    能想象得出娘亲从小家境应该不错,才能有远超常人的政治敏感度。

    家境好,代表着家里人活得不错,不会因为饥饿、颠沛流离等缘故绝后。

    那说不定娘亲还有亲人存世。

    还别说,他真有可能见到从未谋面的外公。

    这时,许世安将半块儿玉佩取出来道:“就是这块儿玉佩,让我到并州的车马行后,就有人在并州照拂我。”

    “现在我回来了,玉佩不能还给你娘,便还予你,希望你能找到亲人。”

    秦浩接过,很郑重开口:“多谢。”

    许世安笑道:“既然物归原主,那我就不多逗留了。”

    “对了,我听闻过你发疯后又恢复的事情。”

    “这次杨素心发疯,诊断的太医,和当初诊断你的太医,是同一人。”

    “也许是巧合,总之你多注意,我不想看到恩人的儿子再受伤。”

    “好,我知道了。”

    秦浩平静颔首道。

    等到许世安离去,秦浩怔怔打量手里残缺的半块儿玉佩。

    以后有机会,可以去一趟并州。

    不过那要到弄死杨素心以后了。

    没给娘亲报仇前,他都没脸去找是否还存在的外公。

    正好,关于那个隐瞒他曾经发疯真相的太医,可以成为突破口。

    与此同时。

    杨国公府。

    被接回来的杨素心蜷缩在床上。

    哭湿的手帕被她收起来。

    无尽的悲痛被她隐藏起来。

    她此时心中只有让秦浩死无葬身之地这一个想法。

    同时她很庆幸,还没弄死那个医治过秦浩的太医。

    否则这次她想要装疯,还真需要动用一些手段。

    不过事后。

    也是找个机会弄死那个太医了。

    这么一来,她最后的弱点,也将不复存在。

    而针对秦浩的计划,她脑海中已经有了初步构想。

    想要弄死一名男爵,还是立功的男爵,一般事情绝对没戏。

    那就只有铤而走险。

    动一动皇家绝对的禁区,那便是科举。

    秦浩只要参加科举,那就是他的死期。

    ……

    次日。

    朝堂上。

    开阳伯因为要给儿子举办葬礼,没有来上朝。

    户部尚书的缺席,在平时不重要。

    可在今天,十分重要。

    因为开阳伯的缺席,很多人都不知道目前赈灾的情况,回答起来,乱七八糟的。

    连目前灾民还有没有伤亡都没人说得清。

    这导致宣德帝大怒,差点杀几个大臣助助兴。

    杨国公今日也沉默寡言。

    女儿突逢大变,杨国公难稳住心神,即便顶着压力上朝,很难发挥平时的实力。

    就在世家官员焦头烂额之际。

    李清瑶开口道:“父皇,近几日,运往北方的物资已经相继出发。”

    “此事为国为民,值得赞扬。”

    她一开口。

    就换来不少感激的目光。

    很多官员都觉得,***不管多么反感世家,但还是恩怨分明的。

    宣德帝颔首,明显脸上怒气消失不少:“是该嘉奖,清瑶,你觉得该如何赏?”

    李清瑶向前一步开口:“根据女儿所知,世家商籍的商人居多,此次他们筹物资,功不可没。”

    “但大京皇朝规定,不允许商籍家中子嗣参加科举。”

    “不如,就不要对商人过度苛责,就允许商人家的孩子,参加科举吧。”

    此言一出。

    整个朝堂所有人都传出惊呼和吸冷气的声音。

    然后,便能看到那些世家官员的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

    世家读书人本就多,但为了维持偌大的世家,需要大量钱财。

    所以世家的九成族人都是商人,家中子嗣虽然有能力读书,但都无法参加科举。

    若是此次有机会让家中行商之人的子嗣参加科举,那世家在短时间内,绝对会再度壮大。

    然而。

    不等世家官员开口。

    第一个反对声音响起:“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说话之人是翰林院大学士朱清。

    他作为天天将士农工商挂到嘴边,自诩高高在上的文人,是决不允许低贱的商人,和他们平起平坐。

    宣德帝淡淡问:“朱爱卿,有何不可?”

    朱清连忙道:“陛下,古来商贾误国之事不在少数,而且官商勾结之事,也多出自商贾之家。”

    “若让商人的子嗣参加科举,那是在破坏我大京根基啊陛下。”

    李清瑶闻言,心中不免夸赞秦浩。

    臭登徒子,鬼精鬼精的。

    商恩令提出来后,连第一个反对之人是翰林院学士,他都能猜出来。

    不过她今天可不打算独战群臣,只需要看戏就行。

    因为。

    商恩令,可是关系到世家能否继续壮大。

    兵部尚书张公瑾,第一个就站出来。

    作为张家人,他自然要在职责范围内为自家争取利益。

    “陛下,臣不赞成朱学士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