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 > 第119章 吕华的建议

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 第119章 吕华的建议

    “吕老弟,泉阳就交给你和赵刚了。

    你们务必确保此地的安全,同时加快新兵的训练和装备更新。

    紫云山兵工厂的生产也不能停,前线可都等着你们的支援呢。”旅长神色凝重地说道。

    说到这里,他语气一转,“当然,万一小鬼子脑残,突然在这寒冬腊月派大军来剿。”

    “实在事不可为的话,也无需过于抵抗,也要进行及时的战略转移。”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华夏,只要有你吕华在!就能早日实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吕华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郑重地点头道:“旅长,您放心!

    只要我吕华还在,泉阳和兵工厂就绝对不会有事。

    新兵训练我会亲自盯着,装备更新也会尽快完成。

    生产线更是会全力运转,为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

    赵刚也站了出来,表示:“政委的职责我也会尽到。

    确保部队的思想工作不放松,让大家都明白我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旅长点了点头,对二人表示了充分的信任。

    他转过身,对着整装待发的警卫团战士们大声喊道:“同志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现在,是时候展现我们386旅的实力了。

    挺进晋中,打出我们的威风,让小鬼子知道我们的厉害!出发!”

    随着旅长一声令下,警卫团的战士们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征程。

    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无畏。

    旅长翻身上马,率领着警卫团迅速消失在远方的山林之中。

    吕华和赵刚站在原地,目送着部队远去。

    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担忧,但更多的是坚定和信念。

    他们深知,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保卫家园,更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复兴。

    ……

    “队长,旅长已经走了,咱们就早点回去吧!”

    “外面这天气冷,你又穿的这么薄。

    要是被冻感冒了,那可就是咱们全体华夏同胞的损失了!”

    眼见警卫团的同志们渐行渐远,跟随在吕华身边的李英终于忍不住开口催促道。

    吕华一听这话,却顿时乐了,“李英同志,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油嘴滑舌了?”

    李英被吕华调侃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后脑勺。

    嘿嘿笑道:“队长,你看你说的,我这不是怕你冻着嘛。”

    “谁让你大冬天的还只穿了一件单衣,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

    “就算你真的修道有成,也不该这么糟蹋啊。”他补充道,语气里满是关切。

    刚成为吕华秘书的时候,李英虽然对吕华也十分尊敬,但远没有达到现在这么关切的程度。

    只因在这一个月来,吕华带给李英的震撼实在太多了。

    且不说他那强悍的体质,单说手搓生产线的能力,就带给了李英难以言喻的震撼。

    这种能力,甚至让李英忍不住多次向总部发去“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吕华的赞美与敬仰。

    对于曾经亲眼见识过毛熊国家强大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李英来说,他更能深刻体会到吕华这项能力的逆天之处。

    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国之瑰宝,民族之幸啊!

    李英心中暗叹,对吕华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好了,李英,我知道你的关心。”

    吕华微笑着打断了他的思绪,“但你也知道,我可是修道之人。

    这点寒冷,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

    “不过,时间的确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走吧,赵政委,咱们一起!”说着,吕华翻身上马。

    赵刚点了点头,紧随吕华之后上马。

    李英和其他战士们也迅速整装,跟随在两位首长的身后。

    一行人骑着马,踏上了返回紫云山的路程。

    “吕队长,对于泉阳地区接下来的建设工作,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想法吗?”

    赵刚骑在马上,侧过头向吕华询问道。

    吕华微微一笑,他早已胸有成竹。

    “在我看来,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备战、分田、建组、扫盲以及兴修水利道路。”

    “其中,备战和分田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未来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

    赵刚听后眉头微皱,“备战,分田我懂,这个建组又是何意?”

    “还有,现在是战争时期,就给老百姓扫盲,并兴修水利是不是有些太早?”

    “一来,咱们没那么多的粮食物资供给,二来,小鬼子可是随时都能打回来的。

    万一他们破坏了我们的建设成果,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

    吕华听后,神色不变,依旧保持着微笑。

    他理解赵刚的担忧,毕竟战争时期的资源确实有限,不能随意浪费。

    “赵政委,你的担忧很正常,但我是从这些方面考虑的。”

    吕华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备战和分田不用说!”

    “只有广泛发动老百姓们获得更多的战略物资,并给所有老百姓均田,才能奠定咱们胜利的基础。”

    “至于分组,则是咱们在把分完田地后的老百姓后。

    再通过,小组,大组,甚至村落,城镇的规模再组织起来。让大家齐心协力,同耕同酬嘛!”

    “毕竟,现在老百姓手中的农具有限,特别是耕牛,更不是家家户户能有的。”

    “与其分完地后让老百姓们各自为战,倒不如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耕作,共享收获。”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增强民众之间的团结和协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些组织中选拔出积极分子,为我们的抗战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当然,具体实施的时候也不一定限定的那么死,也可以多劳多得,适当的浮动也是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积极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完全遵循民主、自愿原则,愿意抱团取暖的就加入进来,不愿意的,我们也不强求。”

    “另外,我还建议,咱们在分地的时候,最好注明土地是村集体的,由村集体按人头每五年进行一次分配。”

    “这样,个人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就不能买卖。才能避免土地兼并,确保每位乡亲都有地可种。”

    “关于这一点,也是要跟老百姓们讲清楚的。”

    “当然,为了让乡亲们真正放心,我们还必须给予他们坚定的承诺。”

    “只要咱们还有一名战士活着,就坚决维护村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以及乡亲们对土地的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