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 > 第155章 火箭筒,搞出来!

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 第155章 火箭筒,搞出来!

    比如说,《早期雷达技术与应用》、《老式战机设计与改造》、《坦克动力系统与维护详解》以及《手榴弹制造工艺及历史沿革》等。

    这些书籍对于吕华而言,无异于无价之宝!

    看来他选择走哈工大这条路,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正确!

    心中如此想着,他最终再次拿起了那本《火箭筒速燃推进剂制作详解》开始如饥似渴地品读了起来。

    毕竟,相比较其他同样珍贵的书籍,抗战时空的八路军,目前最需要的还是火箭筒这种神兵利器。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吕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书本中。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努力记忆着每一个细节。

    他知道,这次机会难得,他必须把握住。

    随着阅读的深入,再加上他本就火箭筒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他对火箭筒速燃推进剂的制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一页,每一行,甚至每一个字,都仿佛变成了活生生的知识,融入他的脑海。

    夜深了,但吕华毫无倦意,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他明白,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珍贵的军事科技资料,更是他回到抗战时空,提升八路军战斗力的关键。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吕华的脸上时,他终于合上了书本。

    一夜之间,他已经将这本书的内容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他这时才抬起头,发现身边只余下陈思华的身影。

    “看完了?”她的态度十分温和,“你先去解决下个人问题,再吃点饭,然后睡一觉。”

    吕华点了点头,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谢谢您,陈老师。”

    他站起身来,向外走去,心中对陈思华的体贴感到温暖。

    很快,梳洗完毕又吃了陈思华送来的早餐的吕华,被安排在考核室直接沉沉睡去。

    也就在他睡着的那一刻,一群大白褂冲了进来,然后在他的身上贴满了各种检测设备。

    ……

    “李英!走!咱们去兵工厂!”

    刚刚睁眼,神清气爽的吕华就叫上李英一起,向着紫云谷的兵工厂赶去。

    至于目的,自然是把刚刚那一瞬间在脑海中融会贯通的火箭筒速燃推进剂给搞出来。

    有了速燃推进剂,再加上吕华捯饬出来的火箭筒和火箭弹生产线,386旅的手中就能再多一件大杀器了。

    不仅仅是火箭筒,还有无后坐力炮,这玩意也可以搞!

    在后世,无后坐力炮同样是陆军必不可少的装备。

    其射程和威力都远超普通步枪,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火箭筒更加灵活。

    无后坐力炮,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射击时没有后坐力的火炮。

    它通过特殊的炮口装置和设计,使得火药燃气在炮膛内产生的后坐力被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从而保证了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

    这种火炮的体积和重量都适中,可以由单兵携带和操作,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和狭小空间内使用。

    对于386旅来说,无后坐力炮的引入将是对其火力的重要补充。

    它可以在短距离内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无论是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还是支援步兵的进攻,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吕华一边思考着无后坐力炮的种种运用,一边加快了前往兵工厂的步伐。

    他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将火箭筒速燃推进剂搞出来,然后再着手研发无后坐力炮。

    来到兵工厂,吕华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他首先召集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向他们详细讲解了火箭筒速燃推进剂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然后,他亲自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制作火箭筒速燃推进剂的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精确的配比和严格的温度控制。

    吕华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记忆力和对化学的深刻理解,成功地指导技术人员完成了推进剂的初步制作。

    接下来,就是进行试验和优化的过程了。

    吕华亲自监督了每一次的试验过程,他仔细观察着每一次试验的结果。

    不断记录和分析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对推进剂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

    终于,在无数次的试验和优化后,他们成功研发出了高效的火箭筒速燃推进剂。

    吕华看着手中那瓶略显深色的液体,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瓶化学制剂,更是八路军未来战场上的一大助力。

    “我们成功了!”吕华高举着手中的推进剂,向团队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瞬间,欢呼声此起彼伏,技术人员们相互拥抱,庆祝这一重大突破。

    他们深知,这将是对抗战事业的又一巨大贡献。

    随着助燃推进剂研发成功,下一步便是将其投入大规模生产。

    吕华迅速着手筹备生产线的建设工作。

    他详细制定了生产计划,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还对生产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

    在吕华的周密安排以及亲力亲为的打造之下,生产线迅速搭建完毕,并顺利启动生产。

    然而,吕华并未因此松懈。

    他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无后坐力炮的研发。

    ……

    现代时空这边,自从那天起,吕华就被安排在这间房子里。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本中的知识。

    吕华也乐得如此,毕竟手中这些书籍,对他而言都是提升八路军实力的瑰宝。

    每一本都蕴含着深厚的军事科技知识。

    他像是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消化,再吸收、再消化,循环往复。

    日子在这样充实的节奏中悄然流逝。

    直到某一天,当吕华合上《坦克动力系统与维护详解》的最后一页时,门外突然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

    吕华抬头望去,发现来人正是当初那几名军官中的一位。

    军官微笑着走上前来,“吕华同学,经过两个星期的密集学习,相信你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

    说着,他递上一张整洁的试卷,“这是一张测试卷,我们需要你通过这份试卷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不是?我学习了这么久,就给了我一张卷子做?这是看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