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 > 第227章 不得不打的仗

双穿亮剑:手搓机床,惊呆李云龙 第227章 不得不打的仗

    “……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结尾曲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岁月的沧桑和胜利的豪情。

    战士们依旧围在收音机旁,仿佛被这段深情的故事深深吸引。

    他们的内心情感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就像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抗战岁月的投影,深深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弦音。

    “这位同志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啊!”一位老兵感叹道。

    他的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为了一个承诺,寻找了几十年,这份情谊比山还要重。”

    “说的是啊!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的华夏,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

    上学成了每个孩子的应尽的义务,而且还是免费的,我们的祖国真的是日益强盛啊!”另一位战士感慨地说。

    或许是因为播报中的内容太过真实,让人不自觉地认为,那就是半个世纪后的华夏。

    “喂,你们说,故事最后那个旁白是什么意思?老战友为啥盯着他孙女看呢?”一位年轻的战士好奇地问道。

    “那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平安幸福啊,人老了,不就剩下这点愿望了吗?”一位战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倒觉得不仅仅是这样,更像是老者把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年轻一代的身上。”另一位战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战士们热烈地讨论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都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中,对这个故事有着独特的解读。

    然而,这个故事的影响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它不仅仅在军队里回荡,更在广大的社会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事实上,这些收音机并非全部专供军队使用。

    其中一部分也流入了商业市场,成为了商户们日常经营中的一部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吕华的广播并不局限于大原收音机厂的产品。

    全国各地的收音机,无论品牌与型号,只要调频正确,都能清晰地接收到他的声音。

    比如说,远在山城的一位大富豪,因为近日来两大商业竞争对手互相不对付,让他渔翁得利。

    闲下来,就想多听听他平日里最喜欢听的黄梅戏。

    正当他准备换台时,收音机里突然传来了正在播放的“盛世之音”。

    原本只是想随便听听的他,渐渐被吕华所讲述的故事吸引。

    他听到了那个为了一个承诺寻找了几十年的故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自己的青春岁月也浮现在眼前,那些勇往直前、饱含热血的奋斗时光,仿佛又触手可及。

    如今,他已然屹立于商业之巅,俯瞰众生。

    然而,在心灵深处,那份对梦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热切期盼,始终如一,不曾褪色。

    可是,当巴城烈士陵园的名字传入耳中,他的眉头骤然紧锁,神情骤变……

    与此同时,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无数双耳朵在聆听吕华的广播。

    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阶层,拥有迥异的经历,但对这个故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就连李英也忍不住紧蹙眉头,神色凝重地向吕华抛出了一个问题。

    “队长,您这《盛世之音》里的故事,难道真的是在描绘华夏的未来吗?”

    吕华淡然一笑,回应道:“故事嘛,自然是出自我的想象。”

    “我又没见过五六十年后的华夏,怎么可能知道那时的华夏是什么样子的呢?”

    闻言,李英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原来是虚构的啊,害得我紧张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看着李英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吕华不禁哑然失笑。

    有他在,华夏的未来必定会更加绚烂多彩,这是他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不懈的追求。

    前线指挥部,众多师旅长参谋齐聚一堂,调动着数十万大军,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进行着周密的部署。

    “同志们,刚刚大后方传来好消息,咱八路军自主研发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啦!”

    旅长的这句话一出,顿时是引发了满堂喝彩和难以言喻的震惊。

    “什么?飞机?我八路军这就有飞机了?!!”

    “是的,同志们,我们八路军也有了自己的飞机!”旅长重复了一遍,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激动的神情。

    “这是我们科研团队的杰作,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从设计到制造,都是我们的同志们一手完成的。”

    指挥部内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脸上均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竟然能自主研发飞机!”一位师长惊叹道。

    “这是真的吗?我们八路军竟然也有了空中力量!”另一位参谋长激动地说。

    旅长微笑着点了点头,“没错,这确实是真的。

    只不过,咱们这第一架飞机飞的稍微有点慢,需要灵活使用。”

    说着,旅长开始详细介绍起这架飞机的各项参数,

    “此机型的最大飞行速度约每小时148公里,最大航程能达到413公里。

    其最大升限为3800米,能在空中持续飞行3-4小时,而最大爬升能力更是高达每分钟285米。

    令人惊讶的是,它虽然轻盈,整机空重仅350公斤,但载重能力却达到了200公斤。”

    “什么?飞行速度这么慢?”其中有位对空军有一定了解的参谋惊呼道,“这么慢能飞的起来吗?”

    旅长带着笑意回应:“它不仅能飞起来,而且起飞非常方便,对环境要求也不高。”

    “这款飞机运用了前沿的设计理念,去除了传统的机翼,依靠顶部的大型螺旋桨和尾部的小型螺旋桨提供动力。”

    “因此,这款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极短,最短仅需40米,最长也不过100米。

    这意味着,它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轻松起飞和降落。”

    “好!好啊!”听到如此便利,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的众人立马来了兴致。

    “这哪里是飞机,简直是一辆飞行小汽车啊!没想到咱后方的同志都能搞自主研发设计了,了不起,了不起啊!”

    “哎!老陈!吕华同志说没说,这款飞机的产量如何?什么时候才能装备咱前线部队啊?”

    很显然,这款飞机用来跟鬼子空战不现实,可在运输物资以及侦查方面却能取得出其不意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