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做旧青铜器,警察找上门 > 第58章 脑瓜子嗡嗡的!!!

做旧青铜器,警察找上门 第58章 脑瓜子嗡嗡的!!!

    廖主任送拍时,明确要求他安排的工具人把起拍价定在350万。

    这个价格一报出,杨教授立刻明白对方是内行,根本没有可操作的空间,也就没起什么歪念头。

    但罗杰不同。

    提到起拍价时,他语气犹豫、模棱两可,毫无底气。

    杨教授一眼看穿,这小子多半不知道手里的画是真品!

    于是杨教授心里打起了算盘。

    他一开始想用博物馆的名义低价收购,可惜碰了壁。

    随后,他想到了另一招——压低起拍价。

    在拍卖会上,很多买家对文物并不完全了解。

    他们通常通过起拍价来判断一件物品的估值,进而推测其价值。

    如果一件署名“黄庭坚”的作品起拍价只有10万,那无异于直接向全场宣告:

    “这只是后世仿品,最多题跋里的字还值点钱。”

    杨教授打算通过这个劝退绝大部分竞拍者,趁机以极低价格拿下这幅《兰亭集序》。

    然而,罗杰却坚持把起拍价抬到50万,这让杨教授有些不满:“这小子估计是手头紧了。”

    虽然计划被打乱了一些,但杨教授脑筋活泛,很快另有打算。

    他对冯经理吩咐道:“妹子,把《兰亭集序》安排第一个上拍。

    再找个托儿,跟我对着抬价。

    一唱一和,先把那些没眼力见的散户吓跑。

    还有,给那几家大机构透个信,就说我是替博物馆拍的,让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别掺和。

    记住,控制好价格,尽量压在一百二十万以内。”

    冯经理点头应道:“明白了。”

    她随即露出好奇的神色,问道:“老杨,这次能赚多少啊?”

    杨教授抬了抬下巴,自信满满地说道:“送到国外的话,差不多小一千万吧。”

    冯经理瞪大眼睛:“这么多?”

    “废话。”杨教授轻轻敲了敲自己的额头,得意地说道:“智慧无价,妹子,这只是个开始而已。跟哥混,亏待不了你。”

    接下来省略……五千,不,五百,还是五十字吧。

    老家伙身体不好,1,2,3,完事了……

    ……

    拍卖会当天,房地产公司詹总和从省城赶来的杨教授,早早地就来到了现场。

    原本廖主任也计划参加,他觉得自己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拍卖会是理所当然的。

    甚至还想着在会场外的洗手间偶遇一下詹总,顺便商量成交价的问题。

    这几天又有新买家找上他,开出的价码更高,他想试探一下詹总是否愿意多加一点。

    但廖主任万万没料到,刚出门没走几步,在楼道里就被专案组的人逮了,连个通风报信的机会都没给留。

    另一边,会场外的洗手间里,詹总一边等着廖主任,一边心里嘀咕这人怎么这么慢。

    站得久了,腿都有些发麻,但始终不见廖主任的影子。

    最后,在清洁工的催促下,詹总只得带着一肚子不爽回到了会场。

    很快,拍卖会正式开始。

    像詹总这样的大人物,当然不会亲自举牌报价,他只需要坐在座位上,点点头或摇摇头即可。

    至于操作,全都交给身边的助理负责。

    助理手里拿着号牌和拍品图册,一边仔细翻看,一边向詹总汇报情况。

    “詹总,我发现个问题。”助理低声说道,“这次拍卖会居然有两件署名黄庭坚的作品。

    我们之前只注意到8001号拍品,但其实还有个8138号。”

    “什么玩意儿?”

    詹总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他低头扫了一眼助理手里的图册,果然,两件黄庭坚的作品赫然在列。

    他们此前的关注点全都放在第一件《兰亭集序》上,压根没留意到还有第二件。

    “你确定之前廖主任跟你说过,就只有一件?”

    “没错,主任亲口说的。

    他还提到,已经跟主办方谈好了,这次只拍卖他送的那一件。”

    “他说得这么笃定?”

    “是的,语气非常肯定。”

    “光肯定有屁用!”詹总脸色阴沉,“你昨天还信誓旦旦地说他肯定会来和我碰头,现在人呢?”

    “可能主任临时有什么事,耽误了吧……”

    “你这话自己信吗?”詹总冷哼一声,满脸不屑。

    “那我现在给主任打个电话确认一下。”

    “呵呵,你要是真能打通他的电话,我立马认你当爹。”

    事实上,他早在洗手间里就试着拨遍了廖主任的所有联系方式。

    但无一例外,全都无法接通。

    助理听到詹总的话,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廖主任的号码。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詹总,会不会是出事了?”助理忍不住担忧地问。

    作为一个经历过老板“意外消失”的助理,他对这种无法联系的情况格外敏感。

    “别乱猜,先看看群消息。”詹总摆摆手。

    他刚刚扫了一眼群消息。

    好友老刘发来一条信息,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

    詹总的竞争对手也暗中接触了廖主任,并且开出了更高的价码。

    结合眼前拍卖会的情况,詹总很快就理清了思路。

    两件署名黄庭坚的拍品,一件起拍价50万,另一件350万。

    稍加分析,他就看出了端倪。

    “主任之前不是说,只拍他送的那件黄庭坚作品吗?

    现在两件都挂出来了,肯定全是他的。”

    詹总冷笑了一声,指着拍品目录对助理说,“你看这起拍价,一件350万,一件50万,很明显了吧?350万是原来商定的价码,50万是加价部分。”

    助理恍然大悟,但还有些不确定:“可如果不是呢?”

    “不是?”詹总挑起一边眉毛,语气讥讽,“那怎么解释?《兰亭集序》这种书法大作,价格居然还不如一首小诗高?”

    助理终于反应过来,连连点头:“詹总高见!还是您看得透彻。”

    詹总满意地瞟了助理一眼,又叮嘱道:“我们的预算是一千五百万,等会儿开拍了你别手软,给我好好举牌。

    廖主任说不定正藏在某个角落看着呢。”

    助理重重点头,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包在我身上!”

    话音刚落,台上的拍卖师已经敲响了木槌,宣布拍卖正式开始。

    “8001号拍品,黄庭坚款行书长轴《兰亭集序》,起拍价50万,每次加价不得低于1万。各位买家,请报价!”

    “108号买家?”

    助理迅速举起号牌,响亮地喊道:“100万!”

    喊完,他得意地回头看了詹总一眼,仿佛在炫耀自己的“迅猛出手”。

    詹总抬手捂住额头,长叹一口气,无奈地对他点了点头,表情满是复杂。

    这么喊价,其实问题也不算太大。

    根据詹总以往的经验,第一件拍品开拍时,许多人都会先观望。

    如果能迅速把价格拉高,倒是能逼退一部分潜在竞争者……

    “12号买家?”

    “101万!”

    什么情况?居然有人跟价?

    詹总一边示意助理继续举牌,一边抬头看向出价人。

    看到是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头,他的表情立刻凝重起来。

    头发白成这样,一看就是专业人士。

    难不成是竞争对手找来的刺头?

    想到这里,他心里忍不住有点发怵,这简直就是奔着恶心人来的。

    竞价还在继续,除了12号老头,中间也有其他买家象征性地加了几次价,但没几轮就都退出了。

    只有12号老头像认准了詹总一样,紧咬不放,出价节奏丝毫不乱。

    很快,价格突破了200万。

    “詹总,”助理瞅准空档,小声问,“这老头来者不善啊!”

    “废话,”詹总冷笑一声,“12号多半是我们的对头找来的,不是为了截胡,就是为了膈应我们。他们知道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的重要性。”

    “那……我们要继续跟吗?”助理有些犹豫。

    这种情况下,竞价早就脱离了单纯的拍卖,完全是赤裸裸的商业较量了。

    “当然跟!妈的,直接喊500万,炸他!”詹总咬牙说道。

    “108号买家?”

    “500万!”助理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号牌。

    拍卖师故意拖长了语调,发出惊叹,试图进一步烘托气氛。

    随后,他将目光投向12号的杨老师。

    杨老师对这件拍品势在必得。

    然而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

    拍卖师注意到杨老师脸色发白,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了速效救心丸,场面颇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