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侯亮平说我叛国?我爷代号叫风筝 > 第253章 亲自把关

侯亮平说我叛国?我爷代号叫风筝 第253章 亲自把关

    刘老儿子则日夜守在工坊,亲自把关每一件即将展示的作品质量。

    他拿起一个陶土摆件,仔细端详,手指轻轻抚摸着表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

    长时间的劳作让他的手指磨破了皮,鲜血渗了出来,可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就又继续工作,眼神中透着执着与坚定。

    考察那天,供应商代表们如期而至。

    他们乘坐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村庄,引得村民们纷纷驻足观望。

    代表们走进工坊,看到整洁有序的环境、村民们熟练精湛的手艺,频频点头。

    在参观手工艺品展示区时,一位代表拿起一件精致刺绣,眼中满是惊叹,赞叹道:“这手艺,真是一绝!放在市场上肯定大受欢迎。这细腻的针法,得耗费多少心血啊。”

    随后,他们又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

    刘老儿子站在一旁,详细地介绍着:“我们现在已经联合了周边几个村子,大家分工合作,以后还打算开发更多的新产品,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代表们听得认真,不时提出问题,刘老儿子都一一解答,条理清晰,自信满满。

    考察结束,供应商代表当场拍板:“你们合作社很有潜力,我们决定与你们长期合作,保障原材料供应。”

    村民们欢呼雀跃,一位大爷激动得热泪盈眶,颤抖着声音说:“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啊!”

    刘老儿子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一个箭步冲上前,紧紧握住代表的手:“太感谢了!我们一定不负信任。”

    郑建国和侯亮平也相视欣慰一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有了稳定原材料供应,合作社生产如虎添翼。

    手工艺品产量与质量双双提升,订单像雪片般飞来。

    郑建国和侯亮平趁热打铁,进一步完善线上销售渠道。

    他们在村里设立线上销售办公室,招募年轻村民学习电商运营知识。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围坐在电脑前,郑建国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上传产品图片,如何优化产品描述。

    “大家看,这图片得拍得清晰明亮,突出产品的特色,这样才能吸引顾客。”

    郑建国耐心地讲解着。

    刘老儿子则带领老村民专注产品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开发出一系列新颖手工艺品。

    他们把古老的刺绣图案与现代简约风格相结合,设计出时尚的抱枕;将传统的竹编工艺改良,制作出精致的灯具。

    村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男女老少各司其职,共同为合作社发展努力。

    随着销售额不断攀升,村庄经济日益繁荣。

    村里的道路重新修缮,平坦宽阔;孩子们有了崭新的教学楼,教室里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老人们的医疗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村里建起了小型诊所,定期有医生来义诊。

    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庄,刘老村长满心感慨,他带着刘老儿子和全体村民,来到村口,摆上丰盛的农家宴,一定要好好答谢郑建国和侯亮平。

    宴席上,摆满了香喷喷的农家菜,土鸡炖蘑菇、清蒸河鱼、自家腌制的腊肉,香气四溢。

    刘老村长端起酒杯,真诚地说:“两位恩人,没有你们,就没有咱村子的今天。

    这杯酒,我代表全村敬你们!”村民们纷纷举杯,眼中饱含感激。

    郑建国和侯亮平眼眶湿润,起身回敬:“大伙别客气,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看到村子变好,我们也高兴。”

    酒过三巡,郑建国和侯亮平起身告别,村民们夹道相送。

    郑建国送侯亮平到目的地,两人握手道别,各自开车离开。

    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郑建国独自驾驶着汽车,缓缓离开那个承载着无数温暖与希望的村庄。

    车窗外,田野、山峦如幻灯片般飞速掠过,可他的目光却有些游离,思绪早已飘回到过去数月在村庄里的点点滴滴。

    握着方向盘的双手不自觉地收紧了些,郑建国的脑海中浮现出初见刘老儿子时的场景。

    那是个有些阴霾的午后,在村庄破旧的仓库改成的工坊里,刘老儿子独自坐在角落,身形单薄而落寞。

    他的右腿因儿时的一场意外落下残疾,走路一瘸一拐,自卑如同藤蔓一般,紧紧缠绕着这个年轻的灵魂。

    他总是低垂着头,躲避着旁人的目光,与人交流时,声音轻得如同蚊蝇,怯生生地回应着。

    “孩子,来试试这编织活儿,说不定你有天赋呢。”郑建国记得自己当初这么鼓励他。

    刘老儿子犹豫了许久,才伸出手,那双手微微颤抖,似乎对即将触碰的竹条充满恐惧。

    然而,在众人耐心的教导下,他慢慢找到了感觉。

    郑建国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回忆起刘老儿子第一次成功编织出一个简单花样时的模样。

    那一刻,阳光仿佛都汇聚在了他身上,他眼中原本的怯懦瞬间被光芒取代,那是重燃希望的雀跃,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

    他高高举起手中的竹编,向周围人展示,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灿烂而动人。

    还有那些勤劳质朴的村民们,他们在合作社里忙碌的身影也在郑建国脑海中不断闪现。

    农忙时节过后,大家齐聚工坊,粗糙的双手在原材料间穿梭,或编织、或刺绣、或塑形,将一件件平凡的材料化作精美的手工艺品。

    丰收的日子里,大家围坐在一起,盘点着订单与收入,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笑声在村庄上空回荡。

    “唉……”郑建国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感慨。

    村庄虽已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可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崎岖漫长。

    刘老儿子后续的康复训练还需要专业指导,村里老人们的慢性病防治、孩子们的基础医疗保障,都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头。

    “我不能就这么放下,得为他们再做点什么。”

    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着,眼神愈发坚定,脚下油门也微微加重,向着城市疾驰而去。

    几个小时后,郑建国回到了家中。

    他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连鞋子都没换,径直走进了书房。

    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线驱散了房间里的昏暗,照亮了那张堆满资料的书桌。

    他从背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在村庄记录的几本笔记,轻轻放在桌上,一本本摊开。

    纸张有些泛黄,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有刘老儿子每日康复训练的详细进展:从最初连站立平衡都难以维持,到后来可以借助拐杖缓慢行走一定距离;

    还有训练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像肌肉拉伤后的疼痛让刘老儿子几近放弃,以及大家如何一起鼓励他克服的过程。

    笔记里还记录着村庄手工艺品制作流程的优化建议,不同材料搭配的尝试结果,销售渠道拓展的分析,甚至还有村民们闲聊时提及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郑建国坐下来,拿起一支笔,眉头微微皱起,开始仔细梳理。

    他时而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时而在空白处写下备注,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资料。

    遇到一些关键数据,他还会停下笔,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回忆当时的场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医疗问题是当务之急,得先解决这个。”

    他喃喃自语道,将涉及医疗需求的几页纸单独抽了出来,放在一旁,又在上面标注了几个亟待联系的专家领域,如康复医学、全科医疗等。

    夜色渐深,窗外城市的灯火闪烁,郑建国终于放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他靠在椅背上,稍作休息,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初步的行动方案。

    第二天一大早,郑建国拿着整理好的医疗需求资料,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深吸一口气,拨通了老同学老李的电话。

    “嘟……嘟……”电话响了几声后,接通了。

    “喂,老李啊,好久不见!”郑建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可语气里还是透着几分急切。

    “哟,建国啊,怎么想起我了?”老李爽朗的笑声传来。

    “我这儿有个事儿想请你帮忙。”

    郑建国开门见山,“我之前帮扶的一个村庄,有个孩子身体残疾后康复得不错,但后续还需要专业指导,村里其他人也有一些基础医疗需求,你在医疗圈人脉广,看看能不能帮我联系下相关专家?”

    老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郑建国的心微微提了起来,生怕他拒绝。

    好在,老李很快就爽快答应:“行啊,你这事儿我记下了,我手头正好有几个资源,这两天帮你打听打听。”

    “太感谢了,老李!真的,这对村里太重要了。”郑建国激动地说道。

    挂了电话,他并未放松,又打开手机,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本地知名慈善机构的关键词。

    屏幕上瞬间跳出一连串结果,他逐条浏览,仔细甄别,将几家口碑好、有乡村帮扶经验的慈善机构联系方式逐一记录下来,准备进一步沟通。

    几天后,郑建国正在家中研究村庄手工艺品的线上推广方案,手机突然响了,是老李打来的。

    “建国,有好消息!我联系上了几位擅长康复治疗的医疗专家,他们听了你的事儿,挺感兴趣的。”老李的声音透着兴奋。

    “太好了,老李!太谢谢你了。”郑建国一跃而起,“我这就去跟他们详谈。”

    郑建国立刻收拾好资料,带上刘老儿子详细的康复档案,马不停蹄地前往专家办公室。

    那是位于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里的现代化办公空间,走廊里挂着各种医学成就展示。

    郑建国轻轻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

    几位专家坐在会议桌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各位专家,你们好!”郑建国赶忙打招呼,“这是刘老儿子的康复档案,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情况。”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档案分发给专家们,然后开始讲述:“这孩子小时候因为意外,右腿神经受损,之前走路都困难。”

    “但在村里做手工锻炼,加上一些基础康复训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不过现在,他在行动灵活性上还是有些问题,比如上下楼梯比较吃力,长时间站立会酸痛……”

    专家们边听边翻看档案,不时提出专业问题。

    “他之前做过哪些物理治疗?”一位专家问道。

    “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按摩和热敷,村里条件有限。”郑建国如实回答。

    经过近一个小时深入交流,专家们被郑建国的执着和刘老儿子的精神打动。

    “郑先生,你放心,我们愿意定期前往村庄义诊,还可以提供远程康复指导方案,帮这孩子进一步恢复。”带头的专家说道。

    郑建国眼眶有些湿润,他连连道谢:“太感谢你们了,这对村庄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

    从专家办公室出来,郑建国看了看时间,又奔赴慈善机构会议室。

    他提前好几天就精心准备了 ppt,里面涵盖了村庄的现状照片:破旧却充满生机的工坊、村民们质朴的笑脸;

    还有详细的数据图表,展示着手工艺品的销售增长趋势、村民收入提升幅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重点突出了医疗援助对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

    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和几位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会议室。

    郑建国打开电脑,连接投影仪,开始讲解:“各位,这就是我帮扶的村庄,大家都很勤劳,靠着双手努力改变生活。但医疗条件的落后,制约了他们进一步发展……”

    随着 ppt 一页页翻过,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被调动起来。

    慈善机构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多轮洽谈。

    “我们可以组织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定期赴村开展免费体检、疾病防治科普等活动,不过在时间安排上,得跟我们其他项目协调一下。”

    负责人提出建议。

    郑建国连忙点头:“没问题,只要能帮到村民,怎么配合都行。”

    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约定了后续进一步细化方案的时间。

    带着满满的喜悦与期待,郑建国再次回到村庄。

    汽车刚驶入村口,就看到刘老儿子、刘老村长和几位村民代表早已等候在那里。

    郑建国停好车,快步走过去。

    “郑大哥,您可算回来了!”刘老儿子一瘸一拐地迎上来,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

    “是啊,郑老弟,大家都盼着你呢。”

    刘老村长也笑着说道。

    “走,咱们去村委会办公室,我有好消息告诉大家!”郑建国笑着招呼大家。

    众人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还没等郑建国开口,村民们就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郑大哥,城里的事儿办得咋样啦?”

    “是不是找到帮咱们的人啦?”

    郑建国笑着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大声宣布:“大伙们,有好消息!我给咱们联系上了专业的医疗专家,以后定期会来村里义诊,还有慈善机构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会帮大家做免费体检、普及健康知识。”

    一瞬间,办公室里沸腾了。

    刘老儿子眼眶湿润,激动地说:“郑大哥,您又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双手紧紧握住郑建国的手,仿佛要把所有的感激都通过这双手传递过去。

    “郑老弟啊,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刘老村长的声音也略带颤抖,他眼中闪着泪光,“村里老弱病残不少,这下可有盼头了。

    以前就怕生病,一病拖全家,现在好了……”

    村民们也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表达感激。

    “郑大哥,您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啊!”

    “这下孩子们看病也不愁了,太好了!”

    郑建国笑着摆摆手:“这都是大伙应得的,咱们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他看着眼前这些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心中满是温暖与自豪。

    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线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如细碎的金子般洒落在侯亮平的办公桌上。

    桌上堆满了各类与乡村帮扶计划相关的文件资料,一摞摞厚厚的文档整齐叠放,旁边还散落着几本写满笔记的本子,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尚未完成的帮扶计划报告文档,光标在页面上不停闪烁,似在催促着主人赶紧续写。

    侯亮平正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毅,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隔绝开来。

    时不时,他会停下敲击键盘的动作,伸手拿起旁边一本资料,快速翻阅几页,找到所需信息后,又迅速投入到报告撰写中。

    他深知这份报告对于那些偏远乡村的意义重大,每一个数据、每一句阐述,都承载着乡村脱贫致富的希望,都可能为像刘老所在村庄那样的地方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就在他即将完成报告中关于乡村教育扶持板块的关键部分时,放在桌角的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

    这不合时宜的震动让侯亮平微微皱眉,他的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看向手机。

    屏幕亮起,一条匿名消息突兀地映入眼帘:“郑建国被举报贪污,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侯亮平的眼睛瞬间瞪大,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嘴巴微张,愣了好几秒,才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建国的为人我再清楚不过,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决然,毫不犹豫地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快速拨通了郑建国的号码。

    电话接通的瞬间,侯亮平急切地说道:“建国,你看到消息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电话那头,郑建国的声音透着焦急与愤怒:“亮平,我刚知道,这纯粹是污蔑!我在村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清清白白,问心无愧的,怎么会突然冒出这种事。”

    侯亮平冷静下来,沉声道:“别慌,我们先别自乱阵脚,在局里会议室碰头,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找出幕后黑手。”

    挂断电话后,侯亮平简单收拾了一下桌面,将重要资料放进抽屉锁好,便大步流星地朝会议室走去。

    一路上,他眉头紧锁,脑海中不停思索着可能的缘由。

    不一会儿,郑建国也匆匆赶到了会议室。

    两人一碰面,脸色都十分凝重。

    郑建国一进屋,就一拳狠狠地砸在会议桌上,桌上的水杯都跟着晃了晃,他愤怒地吼道:“这是哪个黑心肝的家伙干的好事!我为村里劳心劳力,他们怎么能这么冤枉我。”

    侯亮平快步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建国,你先消消气,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咱们仔细回忆回忆,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或者有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的情况。”

    说着,他拉着郑建国在会议桌旁坐下。

    两人相对而坐,开始仔细梳理近期在村庄的帮扶工作细节。

    侯亮平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其中记录着各项工作进展与人员往来的页面,边看边说:“咱们从与村民的接触开始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

    郑建国双手抱头,努力回忆着,突然,他眼睛一亮,抬起头说道:“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在与一家原材料供应商洽谈合作时,他们提出给我一笔丰厚的回扣,想让我在采购上偏向他们。”

    “我当场就严词拒绝了,会不会是他们怀恨在心,想要报复我?”

    侯亮平微微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条线索,说道:“这很有可能,商业合作中的利益纠葛容易引发这种事。”

    接着,侯亮平也皱着眉头说道:“我这边也有个情况,在推动乡村帮扶计划时,曾有一个神秘人打电话来询问资金的使用情况,语气阴阳怪气的,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