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38章 破解谜题!辽国一石三鸟之计
热门推荐:
斩神:第七间病房,崩铁降临
官途:救了领导后我扶摇直上
开局马内萨拉赫两翼齐飞
诡灵异异事录
我在修仙管理局的日子
莲花楼,靠现代医术解了碧茶之毒
朕心爱的傻姑娘
刷原子弹炸倭岛,华夏帝王沸腾了
开局茅草屋,农家走上致富科举路
辽国使团再次提出了第二道难题。
六个杯子,前三个装满了水,后三个则是空的。
要求仅移动一个杯子,使得装水的杯子和空杯子交替排列。
这对包拯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一个简单的智力游戏。
然而,对于在场的百官来说,这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题。
他们反复尝试,但答案似乎总是“不可能”三个字。
即使到了现在,他们仍旧一脸困惑,苦苦思索。
“哈哈,小白脸,来解这个难题吧!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只移动一个杯子,就让装水的杯子和空杯子交替排列。”
辽国使团得意洋洋,脸上满是戏谑之情。
包拯并未多言,径直走向衣着暴露、身材苗条的女使者。
随即拿起第二个杯子,将水倒入第五个杯子中,然后将空杯子放回原位。
如此一来,六个杯子便成功地交替排列。
“什么?还能这样?”
“居然如此简单!”
“我怎么没想到呢?”
百官中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则恍然大悟,感到惊讶不已。
“好啊包拯,你果然没让朕失望。”赵桢喜形于色,激动得难以自制。
“包大人不愧是我大宋的第一聪明人。”吕夷简也是笑容满面。
原本担心无法解开难题,给大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在,这种担忧已经烟消云散。
以包拯现在的表现,第三题只怕也是探囊取物,手拿把掐了。
然而,辽国使团此时却开始感到不安起来。
包拯已成功解答了两道题目,如果他侥幸破解了第三题,不仅大辽颜面尽失,还要归还幽云十六州,他们回去后如何向皇上和太后交代。
特别是耶律斜轸。
这次出使大宋,是他主动请缨,连三道谜题也是他的主意。
他曾在萧太后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世上无人能解开他的对联和两道谜题,否则他就自裁谢罪,提头回朝。
眼看着前两道题都被包拯轻松破解,他怎能不焦急?
“包大人,你这是投机取巧,做不得数!”耶律斜轸立刻开始耍赖。
“没错,这已经违背了题意,不算数!”
“不作数!不作数!”
其余使者纷纷附和,叫嚣一片。
大宋君臣见状,脸色均是一沉,想不到辽国使团竟然玩不起了。
“各位稍安勿躁!”包拯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道:
“题目只说移动一个杯子,却没说不能往其他杯子内注水,怎么就投机取巧了。”
“再说,除此之外,若诸位还有其他破解之法,包拯便认输。”
辽国使者闻言后,无言以对,都闭上了嘴。
包拯接着道:“既然你们契丹人破解不了,如何说包拯是投机取巧,莫非大辽想要出尔反尔。”
“若是如此,又何必出什么三道谜题,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辽国使臣自知理亏,都默不作声。
耶律斜轸道:“包大人不必多言,这题就算你解了,这不是还有第三题么?”
说罢,拍了拍手。
将第三题请出。
一百零八根粗细均匀的木棍,要求分出头尾。
“唉…”
包拯摇了摇头,契丹人当真是闲得蛋疼。
需要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出这么无聊的问题。
“包拯,这道题你有把握吗?”
忽然,吕夷简在包拯耳边低声询问。
显然他心里还是不太有底气。
“相爷放心,包拯有一百种破解之法。”
在吕夷简震惊的同时,包拯已经转向赵祯:“陛下,臣需要一个木缸和一些水。”
赵桢虽然不明其意,但还是按照包拯的请求,吩咐太监去准备。
片刻后,太监便搬来一个大木缸,按照包拯的要求,加了半缸水。
又将一百零八根木棍都放入水中浸泡。
此时,聪明的大臣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脸上都不由得浮现出恍然大悟般的表情来,心里暗暗佩服包拯的博学多才。
而有的大臣却还是一头雾水,对包拯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
赵桢道:“包卿,你确定这样就能分辨出这一百零八根木棍的头尾?”
包拯道:“皇上放心,臣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后世的话,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原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木棍在吸收了水分之后,由于根部和头部的密度不同,木棍两端开始出现倾斜。
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快看,木棍的另一端下沉了。”
“哈哈,妙啊!不用想,这下沉的一端就是根部了。”
“包大人还真的做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分辨出了头尾,其才不可量也。”
“耶律将军,你们大辽现在总该认输了吧!”
转瞬间,百官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纷纷倾向于包拯。
一些大臣甚至一扫先前的阴霾,变得得意洋洋,沾沾自喜。
辽国使臣的脸色却犹如吃了大便一样,难看到极点,面面相觑,半天都说不上一句话来。
耶律斜轸深知败局已定,此刻若继续辩解,只会显得契丹人缺乏气度。
他转而恭维道:“皇帝陛下,大宋果真人才济济,大辽虽败,却败得心悦诚服。”
言毕,他稍作停顿,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微笑:
“然而外臣实在不解,像包大人这样的国之栋梁,即便是担任宰相也绰绰有余,为何仅屈居五品知州之职?这岂不是明珠暗投吗?”
耶律斜轸此言可谓是一箭三雕:
第一,讽刺了大宋皇帝和太后用人不当;
其次,暗示吕夷简占着职位不作为,理应让位给包拯。
这无疑是在挑拨离间;
第三,他将包拯树立为典范,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手段不可谓不狠辣。
大宋的君臣岂能听不出他话中的深意,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朝堂上突然陷入尴尬的气氛,包拯立刻察觉到了一丝不祥的征兆。
这个问题,只有他自己回答才最为恰当。
若回答不当,难保宰相吕夷简不会因此心生芥蒂。
以后他的仕途想要顺风顺水,无疑是痴心妄想。
官场就是这么玄妙。
一句话可能让你官运亨通,走向康庄大道。
也可以让你跌落谷底,永无翻身之机!
六个杯子,前三个装满了水,后三个则是空的。
要求仅移动一个杯子,使得装水的杯子和空杯子交替排列。
这对包拯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一个简单的智力游戏。
然而,对于在场的百官来说,这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题。
他们反复尝试,但答案似乎总是“不可能”三个字。
即使到了现在,他们仍旧一脸困惑,苦苦思索。
“哈哈,小白脸,来解这个难题吧!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只移动一个杯子,就让装水的杯子和空杯子交替排列。”
辽国使团得意洋洋,脸上满是戏谑之情。
包拯并未多言,径直走向衣着暴露、身材苗条的女使者。
随即拿起第二个杯子,将水倒入第五个杯子中,然后将空杯子放回原位。
如此一来,六个杯子便成功地交替排列。
“什么?还能这样?”
“居然如此简单!”
“我怎么没想到呢?”
百官中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则恍然大悟,感到惊讶不已。
“好啊包拯,你果然没让朕失望。”赵桢喜形于色,激动得难以自制。
“包大人不愧是我大宋的第一聪明人。”吕夷简也是笑容满面。
原本担心无法解开难题,给大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在,这种担忧已经烟消云散。
以包拯现在的表现,第三题只怕也是探囊取物,手拿把掐了。
然而,辽国使团此时却开始感到不安起来。
包拯已成功解答了两道题目,如果他侥幸破解了第三题,不仅大辽颜面尽失,还要归还幽云十六州,他们回去后如何向皇上和太后交代。
特别是耶律斜轸。
这次出使大宋,是他主动请缨,连三道谜题也是他的主意。
他曾在萧太后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世上无人能解开他的对联和两道谜题,否则他就自裁谢罪,提头回朝。
眼看着前两道题都被包拯轻松破解,他怎能不焦急?
“包大人,你这是投机取巧,做不得数!”耶律斜轸立刻开始耍赖。
“没错,这已经违背了题意,不算数!”
“不作数!不作数!”
其余使者纷纷附和,叫嚣一片。
大宋君臣见状,脸色均是一沉,想不到辽国使团竟然玩不起了。
“各位稍安勿躁!”包拯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道:
“题目只说移动一个杯子,却没说不能往其他杯子内注水,怎么就投机取巧了。”
“再说,除此之外,若诸位还有其他破解之法,包拯便认输。”
辽国使者闻言后,无言以对,都闭上了嘴。
包拯接着道:“既然你们契丹人破解不了,如何说包拯是投机取巧,莫非大辽想要出尔反尔。”
“若是如此,又何必出什么三道谜题,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辽国使臣自知理亏,都默不作声。
耶律斜轸道:“包大人不必多言,这题就算你解了,这不是还有第三题么?”
说罢,拍了拍手。
将第三题请出。
一百零八根粗细均匀的木棍,要求分出头尾。
“唉…”
包拯摇了摇头,契丹人当真是闲得蛋疼。
需要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出这么无聊的问题。
“包拯,这道题你有把握吗?”
忽然,吕夷简在包拯耳边低声询问。
显然他心里还是不太有底气。
“相爷放心,包拯有一百种破解之法。”
在吕夷简震惊的同时,包拯已经转向赵祯:“陛下,臣需要一个木缸和一些水。”
赵桢虽然不明其意,但还是按照包拯的请求,吩咐太监去准备。
片刻后,太监便搬来一个大木缸,按照包拯的要求,加了半缸水。
又将一百零八根木棍都放入水中浸泡。
此时,聪明的大臣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脸上都不由得浮现出恍然大悟般的表情来,心里暗暗佩服包拯的博学多才。
而有的大臣却还是一头雾水,对包拯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
赵桢道:“包卿,你确定这样就能分辨出这一百零八根木棍的头尾?”
包拯道:“皇上放心,臣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后世的话,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原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木棍在吸收了水分之后,由于根部和头部的密度不同,木棍两端开始出现倾斜。
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快看,木棍的另一端下沉了。”
“哈哈,妙啊!不用想,这下沉的一端就是根部了。”
“包大人还真的做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分辨出了头尾,其才不可量也。”
“耶律将军,你们大辽现在总该认输了吧!”
转瞬间,百官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纷纷倾向于包拯。
一些大臣甚至一扫先前的阴霾,变得得意洋洋,沾沾自喜。
辽国使臣的脸色却犹如吃了大便一样,难看到极点,面面相觑,半天都说不上一句话来。
耶律斜轸深知败局已定,此刻若继续辩解,只会显得契丹人缺乏气度。
他转而恭维道:“皇帝陛下,大宋果真人才济济,大辽虽败,却败得心悦诚服。”
言毕,他稍作停顿,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微笑:
“然而外臣实在不解,像包大人这样的国之栋梁,即便是担任宰相也绰绰有余,为何仅屈居五品知州之职?这岂不是明珠暗投吗?”
耶律斜轸此言可谓是一箭三雕:
第一,讽刺了大宋皇帝和太后用人不当;
其次,暗示吕夷简占着职位不作为,理应让位给包拯。
这无疑是在挑拨离间;
第三,他将包拯树立为典范,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手段不可谓不狠辣。
大宋的君臣岂能听不出他话中的深意,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朝堂上突然陷入尴尬的气氛,包拯立刻察觉到了一丝不祥的征兆。
这个问题,只有他自己回答才最为恰当。
若回答不当,难保宰相吕夷简不会因此心生芥蒂。
以后他的仕途想要顺风顺水,无疑是痴心妄想。
官场就是这么玄妙。
一句话可能让你官运亨通,走向康庄大道。
也可以让你跌落谷底,永无翻身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