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6章 刚上任就开堂审案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6章 刚上任就开堂审案

    面对这种嚣张跋扈的胥吏,包拯绝不会心慈手软。

    不给予他们严厉的教训,不足以平息民愤。

    不给他点颜色,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严?

    然而,仅仅打了五十大板,张根的屁股已是血肉模糊,生命垂危,当场痛得昏厥过去。

    其余衙役和县丞都是纷纷求情。

    包拯这才命停下:“暂且记下这五十大板,今后再敢胡作非为,嚣张跋扈,定斩不饶!”

    一众衙役战战兢兢,不敢作声,心中暗暗叫苦。

    定远县来了这样一个知县,以后日子不好过了。

    包拯随即吩咐吴能:“吴县丞,带这位婆婆进县衙,本官要亲自审理!”

    “是,大人。”吴能虽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也能推测出老妇人是来告状的。

    于是,他命令两名衙役搀扶着老妇,跟随包拯进入县衙。

    “青天大老爷啊!”目睹包拯的背影,现场的百姓顿时一阵高呼,神情激动。

    果然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啊!

    方才都误会他了!

    与此同时,包拯的脑海中也响起了系统提示音。

    【惩治恶吏,获得10点青天功德!】

    ……

    包拯抵达县衙后,县尉、典使等大小官吏纷纷前来参见,唯独没有文案主簿。

    “县衙里没有师爷?”包拯询问吴能。

    “前任知县王大人调离后,师爷也跟随王大人一起离任了。”

    包拯点头表示理解。

    他清楚,师爷并非正式官员,而是由地方官员自行聘请的胥吏。

    在县衙中,除知县、县丞和县尉是朝廷编制内的官员,其他都是胥吏,没有品级,和官员不是一个概念,有着天壤之别。

    “不知这个大宋是否有展昭和公孙策?”包拯心中暗忖。

    许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展昭和公孙策一文一武,是包公的得力助手和标配。

    然,包拯融合原主包公的记忆,却从未听说过这两位人物,心里也不确定。

    想到这里,包拯这才道:“既如此,吴县丞暂时兼任主簿职务,立即开堂审理案件!”

    “大人一路车马劳顿,何不好好休养几日,再开堂审理也不迟!”

    吴能故作关心,内心却暗暗不屑!

    刚上任就急于处理公务,在他眼里,包拯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包拯趁机装逼道:“为官者,应时刻为百姓着想,本官累一点又何妨?”

    吴能连连称是,顺势恭维:“大人教训得是,下官一定铭记在心,以大人为榜样。”

    听着这些言不由衷的马屁,包拯觉得刺耳,却没说话。

    或许这就是官场吧!

    说完,包拯转回寝室。

    包兴伺候他换上了朝廷颁发的七品官服。

    有了官服的衬托,包拯整个形象大变,气派凛然,增添了几分威严之气。

    “这才是县太爷该有的样子!”包拯心里也是止不住嘚瑟。

    当官的感觉,就是爽。

    包兴更是双眼泛光:“公子气派,穿上官服就是不一样。”

    片刻后。

    包拯在县丞吴能的簇拥下,来到公堂。

    公堂——顾名思义,便是专门审理案件的地方。

    比不上后世的法院,却无比庄重,气象森严。

    两班衙役列定,手持水火棍。

    大堂正前方,高挂一块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包拯就匾额下的案牍上坐定,有模有样地拿起桌案上的惊堂木,重重拍下:“升堂!”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影视剧中,审理案件的流程,包拯看得多了。

    这是包拯穿越以来,第一次坐堂,自然是要好好表现一番。

    得把案子断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百姓留一个好印象。

    为此,包拯升堂之前,还特别颁布了一条律令,允许百姓进入县衙,到公堂外观堂。

    主打一个公正公开,无私透明!

    这一操作,也是直接把县衙上上下下官吏都整不会了。

    也是第一次听说,公堂允许围观。

    显然,包拯这是决心要做个清官啊!

    而律令颁发出去,也是得到了百姓的反响。

    公堂的大门才一打开,一下子便拥上来十几名好奇的观众。

    “威……武……”

    随着包拯手中惊堂木的落下,衙役们齐声高喊“威武”!

    手中水火棍用力捣地,公堂变得越发威严和庄重。

    “将原告带上堂来!”包拯出声道。

    不一会儿,老妇在衙役的引导下,战战兢兢地走上公堂跪下。

    她声音颤抖,惶恐不安:“民妇张氏拜见青天大老爷!”

    看到她如此紧张,包拯轻轻放下即将扬起的惊堂木。

    “你不必害怕,你有何冤情,可有诉状?”

    “回青天大老爷,民妇…民妇没钱写诉状!”张氏紧张地回答。

    她也知道,告状需要诉状。

    然而,写一张诉状需二十文钱。

    并不算多,可她的确没钱写。

    毕竟,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拿得出钱来。

    普通百姓,能吃一顿饱饭,就已经不错了。

    县丞吴能听后,却忽然怒斥起来,感觉被戏弄了一般:“没有诉状就来告状,你把公堂当成什么地方了?左右,将她赶出公堂。”

    老妇大吃一惊。

    衙役也是不由分说,顺势抢上来,就要将老妇赶出公堂。

    啪的一声,惊堂木猛然响起。

    “放肆!”包拯一声暴喝。

    衙役闻声一怔,不敢再动。

    包拯怒斥道:“吴能,是你审,还是本官审?”

    吴能也是一慌:“自然是大人审理?”

    包拯冷哼道:“你平日里就是如此为官的吗?难道没有诉状,百姓就不能申冤了不成?”

    吴能语塞,吞吞吐吐地解释:“大人,下官只是按照程序办事,担心大人您过于劳累。”

    “放屁!”包拯直接爆粗口,“身为父母官,不为百姓排忧解难,只知循规守旧,毫无一点怜悯,你当真配得上你的名字。”

    衙役闻言,都差点笑出声来。

    因为平日里,吴能就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只会巴结县太爷,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大家都拿他的名字取笑。

    见包拯堂堂县太爷,竟然上升到人身攻击,吴能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是不敢作声。

    包拯接着道:“张氏已明确表示无钱写诉状,你不提供帮助也就罢了,反而要将她赶出公堂,对她的冤屈视而不见,你简直是尸位素餐,不配当这个县丞。”

    “大人教训得是!”吴能擦去额头的汗水,似乎还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

    包拯狠狠白了他一眼,目光转向老妇:“张氏,你无须害怕,有何冤情,尽管说来,本官为你做主!”

    “唉!”

    老妇应了一声,激动得眼眶都红了。

    “回青天大老爷,民妇……民妇……”

    似乎想到了伤心事,话到嘴边却哽咽着说不出口。

    包拯耐心地抚慰她的情绪,安慰她慢慢说。

    张氏稳定情绪后,才缓缓道出原委。

    原来她家世世代代都是佃农,丈夫早逝,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李大壮,刚刚娶妻。

    去年因粮食欠收,未能及时交纳田租。

    地主皮熊派人上门催缴,见李大壮的新婚妻子长得有些姿色,便强行抢回去抵债。

    李大壮试图夺回妻子,却被皮家打残双腿,至今卧床不起。

    而李大壮的妻子被皮熊抢走之后,当晚便玷污了她。

    因受不了羞辱,她随后便上吊身亡。

    张氏说完,痛不欲生,哭天抢地:“求青天大老爷一定要为民妇做主啊……”

    唉……

    包拯长叹了口气。

    这特么是什么世道?

    夺人妻子,还把人打残!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大宋朝吗?

    “可恶!”

    “立即逮捕地主皮熊,不得有误!”

    随着一声响亮的拍击,包拯怒气冲冲地敲下了惊堂木,发布通牒。

    然出乎意料的是,衙役纹丝不动,无人响应,完全无视他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