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30章 冤魂上公堂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30章 冤魂上公堂

    杨氏却坚持县衙没有确凿证据,坚决不肯认罪。

    包拯询问赃银的来源,她坚称是自己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她也听说过这位县太爷是明辨是非,审案注重证据,绝不会无故冤枉好人。

    那天夜里,他们杀害刘世昌时无人目睹,而刘世昌的尸体也被烧成了盆。

    可以说,既无人证,也无物证,她不相信这位县太爷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她辩解道:“大老爷说我们夫妇杀了人,也得有确凿的证据,不能仅凭一坛金银珠宝就定我们的罪,您这样算什么青天大老爷。”

    众人见她竟敢公然质疑包大人的公正,都惊呆了。

    “这婆娘,简直不知死活!”

    “罪该万死!”

    包拯现在在定远县百姓的眼里,那就是神明,哪里受得了别人的玷污。

    敢怀疑包大人,那就是他们的仇敌。

    杨氏的一句话,触怒了围观百姓,顿时群情激愤。

    公孙策也是怒斥一声:“放肆!”

    包拯随之冷笑:“死到临头,还敢嘴硬,看来本官得让你见识一下,传原告!”

    原告?

    赵大福夫妇一脸懵逼,吸了一口凉气,互视了一眼,当场就蒙了。

    刘世昌不是早就死了么,哪里还有什么原告。

    难道死了的人还能重新活过来。

    这怎么可能。

    一时间,夫妻二人都云里雾里,不知这个县太爷究竟要耍什么花样。

    围观百姓心里也是一阵痒痒。

    看了半天,都没看出什么眉目,不知这原告究竟是谁。

    然而,只等王朝马汉将乌盆端上来之后,百姓是彻底不会了。

    “这不就是个盆?”

    “难不成,这个盆是原告?”

    “这怎么可能!我看这应该是物证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莫衷一是。

    然而赵大福夫妇看到乌盆的那一刻,却早吃了一惊。

    自家烧制的瓷盆,他们能看不出来吗?

    不过夫妻二人每天要烧制几十个瓷盆瓷碗,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也分不清究竟哪一个盆是刘世昌的骨灰烧制。

    所以两人内心也在极力宽慰自己,即便眼前的乌盆就是刘世昌的尸骨烧纸,县太爷也绝不可能知道。

    除非他是神仙。

    王朝将乌盆往公堂上一放,空气中莫名涌出一股寒意来。

    “怎么突然凉飕飕的。”

    “我也觉得!”

    “什么情况,太爷拿这么一个脸盆上来做什么?”

    “…”

    围观百姓依旧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给挡住了一般。

    “啪!”

    包拯拍响惊堂木:“赵大福,杨氏,你们可认得此物?”

    赵大福依旧不敢作答。

    杨氏道:“不就是个盆,民妇自然认得!”

    “此盆可是你夫妻二人所烧制?”

    “是我夫妻烧制!”杨氏供认不讳,却反驳道,“包大人不是说传原告吗,拿一个盆儿上来做什么,难道这个乌盆是原告不成?”

    “正是如此!”包拯掷地有声地回说,仿若巨石落入平静的湖面,掀起了滔天的浪花。

    啊?

    公堂外顿时一阵吃惊的惊呼,百姓哑然失色,露出匪夷所思的神情。

    太爷在开什么玩笑啊!

    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乌盆,怎么还成原告了?

    这年头,真是什么怪事都有啊!

    众人都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杨氏神色明显的有些不屑,反问道:“包大人说这盆是原告,民妇实在听不懂,难道这盆儿还能说话?”

    包拯见气氛已经到这了,也不再兜圈子:“不错!因为他并非普通的窑泥,而是人的尸骨!”

    什么?

    围观百姓再度惊呼,这次却是感到了一丝害怕。

    心想难怪刚才冷飕飕的,原来是人骨。

    更不敢相信,赵大福夫妇居然用人的骨头来烧制瓷器。

    尼玛畜生啊,还有没有人性。

    大家甚至都怀疑,从赵大福夫妻那儿买来的瓶瓶罐罐,会不会也是人骨烧制的。

    此时,赵大福夫妻也大惊失色。

    杨氏的态度明显蔫了不少,没有了方才的那种硬气:

    “这…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们夫妻烧纸的东西都是正正经经的窑泥,怎么可能会是人骨。”

    包拯深谙人性,知道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坦白罪行。

    啪的一声,惊堂木响起。

    包拯随之大喝:“本官知道夫妻不会招供,本官今天少不得的让你们开开眼。刘世昌,你出来吧!”

    呼…

    突然间,一阵阴风乍起,乌盆哐当作响,一道怨气自乌盆内盘旋,凝聚出一个人形。

    披头散发,眼睛血红,悬浮在半空,身上闪烁着绿光。

    别提多瘆人了!

    “我的妈呀!”

    “鬼啊!”

    围观百姓惊呼一声,慌不择路,恨不得爹娘多给生两条腿出来。

    胆小的赵大福看到竟然是死去的刘世昌,眼睛一翻,当场晕厥过去。

    杨氏的胆子倒是不小,竟然没有晕过去,只是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已经没有了方才的硬气,吓得大喊大叫:“你不要过来啊!”

    包拯生怕把她当场吓死,便示意刘世昌退下,再次问道:“杨氏,如今你可愿招供?”

    “民妇招!民妇招啊!都是他…”杨氏伸手一指已昏死过去的丈夫,“都是他出的主意。”

    包拯随即让王朝马汉在赵大福脸上泼了一盆凉水,赵大福悠悠转醒,嘴里喊一声:“有鬼…有鬼…”

    包拯拍了一声惊堂木,“赵大福,你老婆已然招供,说杀刘世昌乃是你的主意,你有何辩解?”

    赵大福一听,眼睛一亮,叫屈起来,“冤枉啊包大人,都是这个婆娘财迷心窍,看他包袱沉重,威胁小人给他下老鼠药。”

    杨氏闻言大怒:“你这个太杀的,事到如今,还来害老娘。包大人,是赵大福,和民妇无关呐。”

    瞧着这夫妻二人相互推脱责任,公孙策不由得长叹了口气。

    果然是应验了那句古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啪!”的一声,惊堂木响彻大堂,震慑住正在争吵的夫妻二人。

    “放肆,公堂之上,由不得你们咆哮。”

    夫妻二人不敢再多言。

    “你们夫妇二人,本是良民,不愁吃穿,却贪心不足,为了钱财,将一条无辜生命杀害。”

    “为掩盖罪行,又将死者尸骨烧成灰烬,制成乌盆售卖,以至死者冤魂不得安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我泱泱大宋,仁义为先,想不到会出尔等这样阴狠毒辣的刁民,简直罪大恶极!”

    赵大福夫妇吓得屁滚尿流,哀求不止。

    “太爷饶命,太爷饶命。”杨氏磕头如捣蒜,“民妇只是一时糊涂,太爷开恩呐。”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包拯对二人的哭求,视若无睹一般。

    并不是他真的杀人上瘾,实在是没有一点可以同情的地方。

    当即将二人押赴刑场,等候午时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