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100章 铡包勉(1)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100章 铡包勉(1)

    “什么,包勉贪赃枉法,强抢民女,草菅人命?”

    “展护卫,消息是否可靠?”

    听闻此事的包拯,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变法现在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自己的亲属却在这个时候犯法。

    对包拯来说,这是存心败坏自己的名声,打他包拯的脸。

    “大人,千真万确!”展昭脸上犯难,其实他早已听到消息,只是害怕包拯知道后接受不了打击,所以一直没敢告诉。

    可现在是火烧眉毛,包勉已经被朝廷押解向京,展昭已不得不告诉他。

    不但如此,朝臣均知道此事,只是独独瞒着包拯一个人。

    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因为赵桢也不知怎么和包拯说这事。

    如今的朝廷上下,最高兴的莫过于被包拯得罪过的大臣了。

    自从包拯坐上开封府尹的宝座,得罪的朝臣不少。

    更见变法以来,死在虎头铡下的贪官污吏多不胜数,包拯自己都数不清。

    想要包拯死的人不计其数,只是找不到机会罢了。

    没想到,包拯终于有了把柄。

    曾经被包拯得罪过的官员,纷纷联名上书,口诛笔伐,罗织罪名,说包勉贪污乃是包拯授意,欲要趁机彻底弄死包拯。

    后宫方面,曹皇后更是暗自得意,在皇上耳边进谗。

    当然,朝中也不乏忠正耿直之人。

    尤其是范仲淹和欧阳修,极力为包拯作保,表示包拯大公无私,包勉犯案,乃个人行为,与叔叔包拯毫无关系,包拯根本不知情。

    赵桢内心深处自然是愿意相信后者。

    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看错人。

    更何况,以包拯今时今日的权势地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实无贪赃枉法之必要。

    必是其杀人太多,故遭来今日之诽谤和中伤。

    而包拯得知消息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皇上面前澄清。

    那并非明智之举。

    若皇上对你有猜疑,解释只会显得做贼心虚,越描越黑。

    更何况,包勉是他亲侄子。

    虽然他是穿越者,毕竟有本尊包公的记忆,对包家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感情。

    更何况,他和包勉乃是同一天出生,吃同一个人的奶,同时读书,又同时参加科考,有深厚的感情。

    包勉一犯罪,你就去为自己洗白开脱,估计连皇上都看不起你。

    想明白这些,包拯便坦然了,顺其自然,听从朝廷的发落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心里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大嫂,本尊的嫂娘,若知道儿子被捕,是否接受得了这个打击?

    那可是她的独子!

    包拯很为难,不知该怎么和她说。

    “展护卫!”

    “属下在。”

    “你即刻前往江州,暗中调查包勉是否真的犯案,一有结果,即刻回报于我。”

    “是!”

    展昭欣然领命,骑上快马,朝江州飞驰而去。

    他自然也不愿包勉真犯案,但愿是朝臣刻意诬陷,试图陷害包大人。

    展昭离开后,包拯也是思索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将实情告知嫂娘。

    纸终究包不住火。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

    回到府邸,只见嫂娘正在院里浇花。

    “嫂娘!”

    “三儿,今儿个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吴妙真笑盈盈的。

    “嫂娘,小弟有事要告诉您。”

    看包拯脸色不对,吴妙真也预感到不是什么喜事,眉头一拧:“有啥事就直说,跟我还有什么不好讲的。”

    “小弟刚刚听说,包勉犯事了,已被朝廷派人押解进京。”

    “什么?”

    吴妙真一听,差点儿没晕过去。

    包拯赶忙上前搀扶住,“嫂娘先别激动,案情还需查明,许是朝臣奸臣有意陷害包勉和小弟,大理寺一定会查明真伪,还包勉一个清白。”

    “小弟也已派遣护卫前往江州府秘密调查案情,不出几日,便有结果,嫂娘但请宽心。”

    “三儿,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们俩都是吃我的奶长大的,你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一定要救救勉儿!”吴妙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嫂娘放心!”包拯好言好语安慰。

    其实,包拯心里也很揪心。

    《三侠五义》中,包勉名叫包世荣,是被庞太师陷害。

    可后来大家为了增加戏剧性,改名包勉,又上演了一出包公大义灭亲的戏码。

    既然这方世界里叫包勉,多半是后者的剧情了。

    所以,包拯现在也很纠结。

    只希望包勉是被人陷害,那一切都好说。

    要真作奸犯科,就太为难自己了。

    三日后!

    包勉被朝廷押赴京城,第一时间便关押进了大理寺监牢。

    同一时间,皇上也没有继续隐瞒,派范仲淹亲自来告知包拯此事。

    包拯将他请到花厅奉茶。

    范仲淹也不绕弯子,直接道:“包大人,老夫今日前来,乃是有件大事相告。”

    “大人的侄子包勉包知县,在陈州莱阳县任职期间,贪赃枉法,强抢民女,草菅人命,如今已被朝廷关押大理寺监牢。”

    “陛下特让老夫来告知于你,希望包大人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包拯佯装大吃一惊,拍案而起,“这个畜生,怎敢如此?”

    “包大人也不要激动,现在案情不明。相信大理寺文彦博文大人会给予公正裁决。”

    “只要包勉没有犯案,料谁也不敢为难于他。”

    包拯佯装松了口气,又问道:“不知范大人对此案了解多少?”

    范仲淹摇了摇头:“包大人,你是包勉的亲属,按照惯例,理应避嫌,还是不知为好。”

    包拯尬然一笑:“范大人说得是,是下官唐突。”

    范仲淹亦笑笑:“包勉是你的亲侄儿,老夫听说你和他乃是同一天出生,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参加科考,还同时中了进士,感情深厚,担心他也是人之常情。”

    “谢范大人理解。”

    “包大人但放宽心,只要包勉无罪,老夫担保他不会有事。”

    “谢范大人!”

    “那老夫就不多叨扰了,告辞!包大人留步。”

    范仲淹离开了驸马府。

    与此同时,大理寺得到圣旨后,开始提审包勉。

    碍于包拯的颜面,大理寺不敢对包勉用刑,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程序审讯。

    然而,包勉声称自己无罪,极力否认罪行。

    文彦博看他斩钉截铁的样子,又查无实据,也无法证明包勉贪赃枉法、强抢民女,以及杀人的罪名,只得如实上报,听侯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