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102章 铡包勉(3)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102章 铡包勉(3)

    开封汴梁。

    后宫。

    曹皇后得知包勉的案子被移交开封府,大喜过望。

    “包拯,想不到你也有今日!”

    “当初你不顾本宫体面,执意杀本宫弟弟,可曾想到你包家的人作奸犯科?”

    “本宫今天倒要亲自看看,你当真没有一点私心?”

    曹皇后乃开国大将军曹彬的孙女,吴王曹玘之女。

    素来贤惠。

    只是痛失亲弟弟,所以耿耿于怀,对包拯怀恨在心。

    驸马府。

    吴妙真得知儿子包勉被朝廷移交开封府审理之后,心里顿时激动万分。

    以为儿子的案子交给三弟包拯,便不用死了。

    即便犯了天大的事儿,三弟也能给他摆平了。

    她又哪里知道包拯的难处。

    和她所想的恰恰相反。

    案子不是开封府审理还有缓和的余地,交给开封府,反而是直接把包勉推向了断头台。

    但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朝廷里面的事儿。

    才一得知包勉被关进开封府大牢,便急急忙忙前往看望。

    包拯亲自搀扶着她来到牢房。

    “娘——三叔——”

    包勉和包拯同一天出生,如今已三十出头,长得儒雅俊秀。

    “勉儿——”

    母子二人隔着冰冷的铁栏,紧紧握着双手,泣不成声,吐露衷肠。

    哭了一阵,吴妙真郑重问道:“勉儿,你老实告诉娘,你犯法了没有?”

    包勉脸色一苦:“娘,怎么连您也不相信孩儿,孩儿是被人冤枉的。”

    吴妙真自然是相信儿子的,连连点头:“你没犯法就好,你三叔一定会替你沉冤昭雪的。”

    “嗯!”包勉努力点头,目光有意识地看向三叔包拯,“孩儿也相信如此,当今天下也唯有三叔能还我清白。”

    母子二人哭诉了半天才停歇。

    包拯道:“嫂娘,小弟还有话问包勉,嫂娘先回去歇息。”

    吴妙真再三嘱咐包勉一番,才恋恋不舍离开牢房。

    “三叔!”

    包勉似是感慨万千,仿佛自己有无数委屈。

    但迎来的不是包拯的同情,而是怒斥:“畜生,你为何要贪赃枉法?”

    包勉大惊:“三叔,何出此言?难道连您也不相信我?”

    “我相不相信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最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

    “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你若没有作奸犯科,陈州通判怎会参奏于你?”

    “朝廷的俸禄难道不够你开销,竟要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

    “你身为知县,难道缺女人,竟做出强抢民女的勾当?”

    “甚至杀害无辜百姓,简直胆大包天。”

    “你难道不知,我如今正在变法,整肃吏治,打击贪污腐败。”

    “你偏偏要铤而走险,自己往刀口上撞。”

    “我包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一番怒斥,包勉都被骂的狗血淋头,当场蒙了。

    他长叹了口气:“三叔,我原以为我的案子移交开封府,指望三叔能替我洗刷冤屈,还我清白。”

    “不想连三叔你都不信我,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既然如此,三叔,你杀了我吧!这样便可成全你的青天美名。”

    话音刚落,迎来的却是包拯的怒斥:

    “住口!”

    “事到如今,还敢狡辩。”

    “我数日前已派遣护卫前往陈州调查,不日便有结果。”

    “你若当真被人冤枉,没有人动得了你。”

    “然若是查出你作奸犯科,虎头铡就是你的归宿。”

    “你最好想清楚了,若是现在主动交代事情,或许还能有一丝转圜余地。”

    “否则,纵然是我,也保不了你。”

    包勉苦涩道:“三叔,我要怎么说你才能相信?”

    “好了。”看他现在还在嘴硬,包拯当即打断了他,没让他说下去。

    自己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明白,包勉都听不懂,包拯也无可奈何了。

    这是他所能尽的最大力了。

    “该说的我也说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说完,吩咐牢头严加看守,没有自己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接近牢房。

    三日之后。

    展昭终于从陈州赶回。

    “展护卫,调查得如何?”包拯迫不及待询问。

    展昭随即解释,自从到莱阳县,便多方打听。

    包勉在地方上欺男霸女,横征暴敛,百姓深恶痛绝,见之犹如恶鬼,均敢怒不敢言。

    展昭打听得知,曾有百姓前往州衙申诉,可州衙均不受理。

    而告状的百姓回来后,均离奇身亡。

    “可有查出是包勉所杀的实证?”

    展昭摇了摇头,“属下无能,实在是没查出什么证据?”

    一旁的公孙策闻言也叹了口气:“大人,从表面上看,似乎处处都指向了包勉,可既然查无实据,便无法推断是包勉所为,还是有人刻意陷害,看来此案只能列为悬案!”

    包拯只是轻嗯了一声,疑惑道:

    “大理寺的案卷上不是还说,包勉为官期间,在县衙门口放置了两个大缸,无论原告被告,谁朝里面扔的钱多,便判谁赢。”

    “包勉还曾强抢民女!”

    “难道展护卫到了莱阳县,就不曾打听到这方面的消息?”

    展昭沉吟道:“属下的确听百姓议论过此事,也暗中去县衙查过,可没有发现什么赃款。”

    “大人,包知县会不会真是被人陷害?”

    公孙策也在一旁说道:“展护卫言之有理,大人为官以来,得罪了不少权贵,想要置大人于死地者多不胜数。”

    “然而,大人如今权势在握,他们对付不了大人,便想从大人的侄子包勉下手。”

    包拯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可能性。

    然而。

    若是真的有人陷害,对方怎么一点证据都不制造,只是凭空诬陷,这样的伎俩未免太浅显。

    所以,包拯直接排除这个推断。

    最大的可能就是,包勉的确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只是做得十分干净利落,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

    本尊和包勉从小一起长大,包拯怎能不清楚包勉是什么样的人,不但聪明,而且十分狡猾,有野心。

    不过,既然查不出实证,包拯也不能主动把他送上断头台。

    再想做青天,也不能这么干。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要说包拯一点私心都没有,那是骗人。

    他心里也不想包勉死,不想让嫂娘失去这个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