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11章 我们釜山和罗津的青楼都要去
热门推荐:
玄幻,仙帝也是我弟子
呜!疯批大佬非说我是他的白月光
开局女子监狱修仙:出狱秒杀一切
伪装圣女,被九位骑士缠上了
实异两境
天才的阴暗面
命只剩半年,下山被丈母娘退婚
明明都穿越了,却还要被迫当乞丐
忘气境
日本平户离朝鲜釜山只有两百多公里。
四百年后从平户乘船到釜山只需航行4个小时。
那时邮轮的平均航速是20节。
斯库纳帆船的平均航速可以达到10节。
鸟船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9节。
于是当天下午,仁王号便到了朝鲜釜山。
鹏发号和鸿鹄号则是傍晚才到达。
码头颇为热闹,停泊了不少船只。
然而西式海船却只有仁王号一艘。
以至于船一靠岸,就遭到了围观,甚至还惊动了官兵。
直至看到船上的人都是明人,再加上颜思齐的疏通,官兵才散去了。
在那个年代,欧洲商船轻易是不敢去朝鲜的。
曾有葡萄牙黑船因风暴搁浅在朝鲜海岸,就遭到了李朝军队的大规模进攻。
也曾有荷兰商船因风暴搁浅在朝鲜海岸,就连人带船都遭到了朝鲜当局的扣押。
但这却并非欧洲商船不去朝鲜的主要原因。
17世纪初期,新兴的英荷两国与掌握了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了对东亚海权的激烈争夺。
朝鲜却偏偏被排除在这场争夺战之外。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太穷了。
朝鲜的商品经济十分落后,壬辰战争以前还在以物易物,几乎没有货币的概念。
直到壬辰战争期间,才在援朝明军的影响下开始使用白银交易。
虽然是第一次来朝鲜贸易,但凭借李旦的能力,他们并不需要费力寻找供销渠道。
拿着介绍信,颜思齐很快就卖出了船上的一批货物,并收购了一些朝鲜的特产。
看看天色将晚,红日西沉,颜思齐便对船上的人吩咐道:
“咱们今晚就在此过夜,明天一早出发北上。”
“剩下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
杨天生笑着吆喝道:“兄弟们,谁跟哥逛窑子去啊?”
“我去!”
“我去!”
“我也去!”
……
船上的人纷纷附和起来,就连旁边两条鸟船上的人也跟着吆喝起来。
“唉唉唉!我说你们都是色中饿鬼吗?忘了小少爷说过什么了吗?”
陈衷纪突然一脸嘲讽地开口说道。
“嗨,谁还管那个啊。”
杨天生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
“能当窑姐的,哪个还能没点姿色呢?”
“就是!”
“就是!”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釜山和罗津的青楼都要去!”
……
三条船上的人又纷纷附和起来。
“各位大哥,各位大哥!”
李国助突然举起双手,摇晃着吸引大家的注意,
“都说了是自由活动,哥哥们想做什么,就尽管做去。”
“但是有件事请哥哥们务必帮小弟做了。”
“什么事,小少爷只管说就是了。”杨天生拍胸脯道,“哥哥我一定帮你做到!”
“请哥哥们都帮着打探一下女真人的近况。”
李国助奶声奶气地奋力说着,生怕三条船上会有人听不到,
“毕竟咱们这次还要经过女真人的地盘,也要跟他们做生意。”
“我还当是什么事呢。”
杨天生轻笑一声,摆摆手道,
“没问题,哥哥我一定帮你打探清楚。”
“小少爷放心,我们一定帮你打探。”
三条船上的人纷纷拍胸脯保证。
……
很快三条船上的人便走的所剩无几了。
仁王号上就只剩下了颜思齐和李国助。
颜思齐白天谈生意的时候,李国助就跟着他逛过釜山港了。
尽管通过码头众多的船只,可以窥见釜山港的繁华之一斑。
但与大明和日本的港口相比,这里却差的很远。
所以他只逛了两条街,便已是兴趣缺缺。
至于青楼,他那四百年后的灵魂肯定是有兴趣的。
只可惜这具幼小的身体却实在是让他力不从心。
“颜叔,你怎么不跟他们去青楼?”
颜思齐与李旦平辈论交,所以李国助叫他叔,而不是哥。
然而杨天生、陈衷纪、张弘等人与颜思齐又是兄弟相称。
李国助却叫他们哥。
尽管这明显有些操蛋,但他还是坚持这么称呼他们。
毕竟他始终觉得,他们跟他爹的年龄相差太大,地位也有些悬殊。
好在杨天生等人对此也并不在意,反而因为被李国助称为哥哥,而对他倍加照顾。
“你爹把你托付给我,我又怎么敢把你一个人留在船上呢?”
颜思齐摸了摸李国助的头顶,咧嘴笑了笑。
李国助对于被摸头,是深恶痛绝,而又相当无奈的。
于是他连忙退开两步,说道:“我去船舱看书了。”
颜思齐一怔,很快像是明白了什么,轻笑一声道:“去吧。”
李国助如蒙大赦,连忙转身跑进了船舱。
颜思齐看他那副样子,不由摇头轻笑:“这小子……”
走进自己的专用船舱,李国助点亮油灯。
接着,他拿起枕旁的一本装帧精美的西式书籍,躺在床上阅读起来。
此书名为《炮兵技艺》,出版于1600年,作者是英国人托马斯·史密斯。
他是都铎时代的最后一位炮学作者。
他的书也是最接近当代的炮学着作。
作为一本力图以数学指导火炮设计和运用的着作,这本书是难得写的比较吸引人的。
它也是对都铎时代的英国炮学的一部总结性作品。
李国助在设计和铸造那12门6磅铜炮时,从这部书中得到了不少启发。
这本书是现任英国商馆长理查德·考克斯送给李国助的。
这位绅士与李旦父子的交情不可谓不深厚。
事实上,四百年后研究李旦父子的史料,主要就是出自考克斯的日记。
倘若当初三浦按针成功离开日本的话,考克斯就会接替他成为李国助的西学老师。
即使如今这件事并未发生,李国助依然从考克斯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它们包括英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关于英国及欧洲大陆的近况。
这本《炮兵技艺》是纯英文的。
不过李国助阅读起来显然没有任何障碍。
前世的积累,加上今生的学习和实践,使他的英文水平达到了相当可观的高度。
四百年后从平户乘船到釜山只需航行4个小时。
那时邮轮的平均航速是20节。
斯库纳帆船的平均航速可以达到10节。
鸟船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9节。
于是当天下午,仁王号便到了朝鲜釜山。
鹏发号和鸿鹄号则是傍晚才到达。
码头颇为热闹,停泊了不少船只。
然而西式海船却只有仁王号一艘。
以至于船一靠岸,就遭到了围观,甚至还惊动了官兵。
直至看到船上的人都是明人,再加上颜思齐的疏通,官兵才散去了。
在那个年代,欧洲商船轻易是不敢去朝鲜的。
曾有葡萄牙黑船因风暴搁浅在朝鲜海岸,就遭到了李朝军队的大规模进攻。
也曾有荷兰商船因风暴搁浅在朝鲜海岸,就连人带船都遭到了朝鲜当局的扣押。
但这却并非欧洲商船不去朝鲜的主要原因。
17世纪初期,新兴的英荷两国与掌握了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了对东亚海权的激烈争夺。
朝鲜却偏偏被排除在这场争夺战之外。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太穷了。
朝鲜的商品经济十分落后,壬辰战争以前还在以物易物,几乎没有货币的概念。
直到壬辰战争期间,才在援朝明军的影响下开始使用白银交易。
虽然是第一次来朝鲜贸易,但凭借李旦的能力,他们并不需要费力寻找供销渠道。
拿着介绍信,颜思齐很快就卖出了船上的一批货物,并收购了一些朝鲜的特产。
看看天色将晚,红日西沉,颜思齐便对船上的人吩咐道:
“咱们今晚就在此过夜,明天一早出发北上。”
“剩下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
杨天生笑着吆喝道:“兄弟们,谁跟哥逛窑子去啊?”
“我去!”
“我去!”
“我也去!”
……
船上的人纷纷附和起来,就连旁边两条鸟船上的人也跟着吆喝起来。
“唉唉唉!我说你们都是色中饿鬼吗?忘了小少爷说过什么了吗?”
陈衷纪突然一脸嘲讽地开口说道。
“嗨,谁还管那个啊。”
杨天生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
“能当窑姐的,哪个还能没点姿色呢?”
“就是!”
“就是!”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釜山和罗津的青楼都要去!”
……
三条船上的人又纷纷附和起来。
“各位大哥,各位大哥!”
李国助突然举起双手,摇晃着吸引大家的注意,
“都说了是自由活动,哥哥们想做什么,就尽管做去。”
“但是有件事请哥哥们务必帮小弟做了。”
“什么事,小少爷只管说就是了。”杨天生拍胸脯道,“哥哥我一定帮你做到!”
“请哥哥们都帮着打探一下女真人的近况。”
李国助奶声奶气地奋力说着,生怕三条船上会有人听不到,
“毕竟咱们这次还要经过女真人的地盘,也要跟他们做生意。”
“我还当是什么事呢。”
杨天生轻笑一声,摆摆手道,
“没问题,哥哥我一定帮你打探清楚。”
“小少爷放心,我们一定帮你打探。”
三条船上的人纷纷拍胸脯保证。
……
很快三条船上的人便走的所剩无几了。
仁王号上就只剩下了颜思齐和李国助。
颜思齐白天谈生意的时候,李国助就跟着他逛过釜山港了。
尽管通过码头众多的船只,可以窥见釜山港的繁华之一斑。
但与大明和日本的港口相比,这里却差的很远。
所以他只逛了两条街,便已是兴趣缺缺。
至于青楼,他那四百年后的灵魂肯定是有兴趣的。
只可惜这具幼小的身体却实在是让他力不从心。
“颜叔,你怎么不跟他们去青楼?”
颜思齐与李旦平辈论交,所以李国助叫他叔,而不是哥。
然而杨天生、陈衷纪、张弘等人与颜思齐又是兄弟相称。
李国助却叫他们哥。
尽管这明显有些操蛋,但他还是坚持这么称呼他们。
毕竟他始终觉得,他们跟他爹的年龄相差太大,地位也有些悬殊。
好在杨天生等人对此也并不在意,反而因为被李国助称为哥哥,而对他倍加照顾。
“你爹把你托付给我,我又怎么敢把你一个人留在船上呢?”
颜思齐摸了摸李国助的头顶,咧嘴笑了笑。
李国助对于被摸头,是深恶痛绝,而又相当无奈的。
于是他连忙退开两步,说道:“我去船舱看书了。”
颜思齐一怔,很快像是明白了什么,轻笑一声道:“去吧。”
李国助如蒙大赦,连忙转身跑进了船舱。
颜思齐看他那副样子,不由摇头轻笑:“这小子……”
走进自己的专用船舱,李国助点亮油灯。
接着,他拿起枕旁的一本装帧精美的西式书籍,躺在床上阅读起来。
此书名为《炮兵技艺》,出版于1600年,作者是英国人托马斯·史密斯。
他是都铎时代的最后一位炮学作者。
他的书也是最接近当代的炮学着作。
作为一本力图以数学指导火炮设计和运用的着作,这本书是难得写的比较吸引人的。
它也是对都铎时代的英国炮学的一部总结性作品。
李国助在设计和铸造那12门6磅铜炮时,从这部书中得到了不少启发。
这本书是现任英国商馆长理查德·考克斯送给李国助的。
这位绅士与李旦父子的交情不可谓不深厚。
事实上,四百年后研究李旦父子的史料,主要就是出自考克斯的日记。
倘若当初三浦按针成功离开日本的话,考克斯就会接替他成为李国助的西学老师。
即使如今这件事并未发生,李国助依然从考克斯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它们包括英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关于英国及欧洲大陆的近况。
这本《炮兵技艺》是纯英文的。
不过李国助阅读起来显然没有任何障碍。
前世的积累,加上今生的学习和实践,使他的英文水平达到了相当可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