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8章 这一带也许能放养山蚕,生产山绸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18章 这一带也许能放养山蚕,生产山绸

    “啥!交税?”

    颜思齐差点惊掉了下巴,

    “就凭我们在这里建几座水寨,就能让别人给我们交税?”

    李国助抬头看了看颜思齐,歪头一笑:

    “如果我们建的不是水寨,而是城邦呢?”

    “城邦!”颜思齐一怔,“何为城邦?”

    “就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一些村落形成的独立自主的小国。”

    李国助摇头晃脑地说道。

    “哦,那这么说来,如今日本许多大名的领地也算是城邦喽?”

    颜思齐马上就能举一反三了。

    李国助怔了一下,点头道:

    “嗯,这么理解倒是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我想在这一带建立的,是一个共和制的工商业城邦。”

    “而不是,日本那种封建制的农业城邦。”

    “啥,啥,啥叫共和制啊?”颜思齐一脸懵逼。

    “共和制嘛……”

    李国助组织了一会儿语言,才开口说道,

    “共和是一种发端于泰西的治世理念,距今有2千余年的历史。”

    “共和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

    “所以共和制国家的权力不属于某一个人或家族,而是由多个群体和衙门共同行使。”

    “共和强调通过选举产生国家元首或议会。”

    “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和议员都有任期,不得终生任职或世袭。”

    “喔!听上去很牛掰啊!”

    颜思齐一脸的不明觉厉,

    “那泰西有多少国家?它们都是用的共和制吗?”

    李国助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泰西的国家很多,我也说不上有多少。”

    “总之,泰西现今的情况很像我们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目前泰西诸国还是以君主制为主。”

    “但城邦却几乎都是共和制的。”

    “地中海的威尼斯共和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非城邦的国家也有少数共和制的。”

    “比如荷兰,也就是红毛夷的国家,就是其中的典型。”

    颜思齐似懂非懂地沉吟着,忽然抬手一拍额头:

    “嗨!怎么让你个小鬼给带偏了。”

    “我才懒得管它什么共和不共和呢!”

    “我还是觉得,只靠在朝鲜、女真、日本三者之间倒卖特产,终究是赚不了多少的。”

    “靠这样赚来的钱,还有我们这点人手,想在这里建起一座城市,谈何容易啊!”

    李国助轻笑:

    “难道我们商人就只能干倒买倒卖的勾当吗?”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雇佣工人来生产一些值钱的东西呢?”

    颜思齐一怔,问道:

    “可是在这个地方,我们能生产什么值钱的东西呢?”

    李国助颇有深意地一笑:

    “制造任何东西,首先都要有相应的资源。”

    “造瓷器得有瓷土,造绸缎得有生丝,造船造家具得有木材,造铁器得有铁矿。”

    说到这里,他扫视船上众人,

    “你们觉得这一带都有什么资源呢?”

    船上陷入了一阵沉默,大家都在思考李国助的问题。

    片刻之后,杨天生突然开口说道:

    “最明显的就是木材。”

    “从豆满江口直到此地,漫山遍野都是树木。”

    李国助含笑颔首:“那你说,我跟三浦按针老师学的是什么?”

    “造船!”颜思齐忽然如梦初醒地失声叫道。

    “没错。”

    李国助含笑颔首,

    “船肯定是值钱的东西吧。”

    “以往我们造船,木材基本都是采购的。”

    “这样难免会拉高成本,降低利润。”

    “但这一带木材丰富,在这里造船,可极大降低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成本。”

    “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利润。”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适当降低船的售价,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难怪你这次要把船厂的工匠也带过来呢。”

    颜思齐恍然一笑,却又马上皱起了眉头,

    “诶,不对呀……难道你早就知道这一带有丰富的木材了?”

    “我不知道。”

    李国助摇了摇头,

    “但我知道这一带是长白山的东麓,又是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肯定不会缺少树木。”

    颜思齐释然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那除了造船,我们还能在这里造什么?”

    杨天生忽然开口问道。

    “那就要靠大家集思广益了。”

    李国助莞尔一笑,

    “你们听说过壕镜的卜加劳铸炮厂吗?”

    “知道。”

    “我知道。”

    “这谁不知道啊。”

    ……

    船上的人纷纷吆喝起来。

    “你的意思,我们还可以在这里铸炮?”

    一听到铸炮,林福顿时来了兴趣,看着李国助两眼放光。

    “没错。”

    李国助含笑颔首,

    “海上贸易的风险除了风暴和暗礁,就是海盗了。”

    “所以有足够武装的商船一定会受到海商的欢迎。”

    “以后我们在这里的造船厂可以把武装商船作为拳头产品打造!”

    林福皱眉道:“可是铸炮需要铜或铁,这一带却未必会有这两种矿藏啊。”

    李国助歪头一笑:

    “朝鲜有铁,日本有铜,离这里又都不远,我们直接采购不就行了嘛。”

    “妙啊!”

    杨天生突然茅塞顿开,

    “有造船和铸炮这两项暴利产业,便值得我们在这里落脚了!”

    李国助含笑颔首:

    “除了造船和铸炮,我们应该还能在这里发展一些别的手工业。”

    “比如制盐、纺织、毛皮加工等。”

    “这些可都是利润丰厚的产业呢。”

    “诶!说到纺织,我倒是想起一个产业。”

    颜思齐突然如梦初醒地大声说道,

    “从豆满江一路航行到这里,我发现沿岸漫山遍野都是槲树。”

    “可见这一带也许能放养山蚕,生产山绸!”

    李国助愣了片刻,突然露出惊喜之色:

    “颜叔!这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所谓山蚕和山绸就是柞蚕和柞绸的古称。

    柞蚕养殖和柞绸产业在现代的东北地区非常兴盛,也为国家创造了不小的产值。

    东北地区的柞蚕养殖是在清朝后期,随着闯关东的移民潮一起由山东半岛传入的。

    但当时外东北已被沙俄侵占,从而阻碍了柞蚕养殖技术向这一地区的传播。

    以至李国助这个穿越者,都忽视了在这里发展柞蚕养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