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02章 那你为何不在那一带建城呢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102章 那你为何不在那一带建城呢

    中医诊脉对桌子的高度有一定要求,

    以能让医生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下垂,肘部可以舒适地放在桌上为宜。

    一般来说,桌子高度在70~ 76厘米左右较为合适。

    此等高度可以保证医生在诊脉时,手臂、手腕和手指能够自然放松,以敏锐地感知脉象。

    桌子过高,医生的手臂会被迫抬起,肌肉紧张,会影响手指对脉象细微变化的感知。

    桌子过低,医生身体需要前倾,长时间会导致疲劳,同样不利于准确诊脉。

    不过李国助只是个八岁小孩,70~76厘米左右的桌子对他来说就太高了。

    高度通常在45厘米左右的茶几对他来说正好合适,

    但要是坐在同等高度的沙发上,显然也不适合以舒适的姿势诊脉。

    所以李国助才让赵贞雅给他搬来板凳。

    这样坐在茶几旁诊脉,才正好合适。

    他的小手宛如春日里刚刚抽出的嫩枝,

    手指纤细而圆润,指节处微微隆起,像是精巧的小竹节,透着一股尚未完全褪去的稚气。

    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泛着淡淡的粉色光泽,犹如清晨含苞待放的花瓣尖儿。

    就是这样稚嫩的指尖轻轻搭在便宜老爹那宽厚的手腕上,

    力度却是恰到好处,既不松垮也不过于紧绷。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形成几道浅淡的纹路,额头上渗出细微的汗珠,却浑然而不自知。

    他时而轻轻点头,时而又略微停顿,

    似乎在与老爹体内那隐秘的脉象进行着一场无声而深邃的对话,

    全神贯注地捕捉着那脉搏之下每一丝细微的跳动变化,

    整个神态宛如一位在幽暗中探寻宝藏踪迹的智者,执着而又笃定。

    就这样过去大约两三分钟,他突然收回稚嫩的小手,长长地吁出一口气。

    “怎么样?”李旦略显紧张地问道。

    可能是因为李国助诊脉时的神情变化有些丰富,用的时间也有点长。

    “没事,您身体没有大碍,只需稍加调理,便可身轻体健。”

    李国助轻松地笑道。

    儿子的话和轻松的神态,让李旦悬起来的心落了回去。

    他突然伸手刮了下李国助的小鼻子,不无嗔怪地道:

    “那刚才你小表情那么丰富干嘛,还有那诊脉的时间是不是也有点长了?”

    “这不是还不太熟练嘛,只好多用点时间喽。”

    李国助龇牙一笑,瞥见赵贞雅把笔墨纸砚给他放到了茶几上,便提笔说道,

    “您就是身体里有些痰湿,我给您开个参苏饮的方子吧。”

    说着就在纸上笔走龙蛇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个方子。

    李旦拿起方子,只见上面写着:

    人参三分、紫苏叶三分、葛根三分、半夏三分、前胡三分、

    茯苓三分、木香二分、枳壳二分、桔梗二分、炙甘草二分、

    陈皮二分、生姜三片、大枣一枚。

    他看完后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这字写的倒还可以,只是与上次那个菜谱上的字相比,还有失工整。”

    李国助哑然失笑,冲老爹做了个鬼脸:

    “知足把你,医生写的药方,能让你看得清都算好的了。”

    李旦倒也不跟他抬杠,又拿着药方看了片刻,问道:

    “这个药方有什么说法吗?”

    李国助当即清了清嗓子,学着许仪后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说了起来:

    “此方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功效。”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症,亦可预防风寒感冒。”

    “人参能大补元气、扶助正气,紫苏叶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葛根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前胡能降气化痰、散风清热,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木香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桔梗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炙甘草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调和诸药。”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生姜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李旦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好继续埋头看药方。

    李国助看的好笑,便道:

    “爹,把药方给贞雅姐,让她现在就去给你抓药,你今天就开始吃吧。”

    “好。”

    李旦应了一声,把药方递给赵贞雅,然后凑近李国助问道,

    “咱们药房里的药够不够用啊?”

    “当然够用,从平户出来时船上带的药,入冬前就没怎么用过。”

    李国助像是在跟李旦拉家常一样神情放松地答道,

    “何况入冬前,我还让天生哥去了趟朝鲜,又进了一些药材呢。”

    明代海商的船上通常都配有船医和一些必须的药材。

    当初李国助在设计永明要塞的时候,就专门预留了15亩地用于建设医院。

    要塞落成后,各艘船上的医生和药材就都搬进了医院。

    这座医院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一座中型社区医院,有药房和百余张病床。

    与现代医院不同的是,他把医护人员的住所也安排在了医院区。

    粮仓、医院、兵工厂、弹药库可谓是永明要塞里最重要的几片区域。

    平时医院负责给要塞里的人看病。

    一旦发生战事,医院就可以为要塞守军提供及时而妥善的治疗。

    受了轻伤的士兵不但伤势不至于恶化,还能迅速回到作战岗位。

    受了重伤的士兵丧命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甚至还可能在围城战结束前痊愈,以最佳的状态回到作战岗位。

    李旦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叹了口气,说道:

    “唉,咱们这块地方冬天海面冰封不能通航总是不美呀。”

    “我记得朝鲜东海岸冬天好像是不结冰的,”

    “咱们这离朝鲜还不到四百里,怎么海岸到冬天偏偏就会结冰呢?”

    李国助抿嘴一笑,说道:

    “其实不只是朝鲜东海岸,豆满江口北岸百里左右的海岸冬天也是不结冰的。”

    李旦哦了一声,耸眉道:“那你为何不在那一带建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