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247章 李国助心系廉司南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247章 李国助心系廉司南

    第247章 李国助心系廉司南

    “欧叔有事,让慧琴或秀画传我过去即可,何必亲自过来呢?”

    李国助好像没察觉他的不自然,只是笑着问道。

    “无妨,秋高气爽,我找你的同时也顺便出来走走。”

    说到这里,欧华宇迟疑了片刻,一脸不好意思地道,

    “贤侄,虽然我答应过你今年可以不回去过中秋。”

    “但佳节将至,我却又有些想家了。”

    “今天是八月初五,今日或明日出发,或许还能赶在中秋当天回去呢。”

    “可以!”李国助却十分干脆地答应了,“明天咱们就回去。”

    “诶,你……”

    欧华宇惊呆了,没想到李国助会答应地这么干脆,

    “你、你这就答应了?”

    李国助含笑颔首,旋即脸上却露出了忧色:

    “是因为廉老师,他这两三年参加过德川家康的祭礼后,都是六七月份过来,”

    “可今年却到现在都没来,我有些放心不下。”

    历史上,威廉·亚当斯是于1620年5月26日在日本平户去世,

    也就是当年德川家康祭日的七天之后。

    李国助只记得年份,却没记得具体的月份和日期。

    如果记得,那么年后他是绝不会急着回来的,

    说什么也要等到德川家康的祭日过了,确定廉司南安然无恙,才会带上他一起过来。

    不过廉司南并不是猝死的,而是经历了一段生病的过程后病逝的。

    在确认了海藻湾为真正的不冻港后,从1619年开始,

    李国助都是过完元宵节后没几天,就从平户起锚航向海藻湾,

    然后通过冰面返回永明城,要么就在雅兰城待到海参崴外港冰消之时,再乘船回去。

    按阳历算,元宵节后也就是2月下旬到3月初的样子。

    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廉司南看起来还很健康,就跟欧华宇现在一样,

    毕竟这几年廉司南一直都在调养身体,

    在平户是许仪后帮他调养,在这边时李国助帮他调养,

    可谓是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

    所以廉司南今年不太可能在李国助走了以后突然病倒,除非是染上了什么急症。

    但有许仪后照应,应该也能保住他的性命,

    特别是李国助去年回去以后,还给过许仪后一些自己亲手制成的精致大蒜素盐酸盐,

    给他详细介绍过疗效,以及临床实验的一些情形,还教过他用法,

    只要廉司南的病是细菌性感染,则以许仪后的医术再配上精致大蒜素盐酸盐,就没有不药到病除的道理。

    那些精致大蒜素盐酸盐,是1619年永明学会研制出酸碱试剂和减压蒸馏装置后,李国助亲自操作提取的,

    质量虽然未必能达到现代的标准,但肯定在1618年提取的那些大蒜素盐酸盐之上。

    毕竟有了酸碱试剂,就可以确保大蒜素盐酸盐呈酸性或中性,

    有了减压蒸馏装置,则可以显着提升大蒜素盐酸盐的提炼纯度。

    何况1619年的临床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永明学会研制的酸碱试剂,是从苏木中提取的天然色素,

    在酸性溶液中一般呈现出偏黄色或者橙黄色等色调,

    当溶液环境逐渐变为碱性时,颜色会向紫红色、红紫色方向转变。

    不过,它的变色范围不像一些经典的化学酸碱指示剂,

    如石蕊、酚酞等,有非常精准明确的ph值变色区间界定,

    整体变色区间相对较宽泛、不够精确,更多是大致区分酸性、碱性环境。

    但以17世纪的技术条件,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永明学会研制的减压蒸馏装置虽然还有点粗糙,但原理上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减压蒸馏装置了。

    得益于改进蒸汽机积累的经验,林翌研制的减压蒸馏装置拥有较好的气密性,

    还配有活塞式真空泵,算是具备了减压蒸馏装置的两个基本条件。

    真空泵的作用,是抽出蒸馏系统内的空气及其他气体,从而降低系统内的压力。

    而整个蒸馏装置需要良好的密封,通常采用磨口玻璃仪器配合合适的密封油脂等,

    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系统,使得真空泵创造出的低压环境得以维持。

    一旦有空气泄漏进入系统,会导致系统压力升高,

    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减压蒸馏效果,装置内的溶液沸点也会相应地偏离预期的降低值。

    历史上,最早的真空泵是由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1650年发明的活塞式真空泵。

    1654年,他对该真空泵进行了改进,但还是比较粗糙,连接处要通过浸水保持密封。

    1657年,居里克利用他发明的真空泵进行了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所以林翌发明的减压蒸馏装置并没有超出17世纪的技术条件。

    再说了,廉司南如果病危,李旦肯定要派人来通知李国助,让他回去见老师最后一面。

    如今既然没有人来,就说明廉司南大概率无恙。

    但廉司南到现在都不来,终究是个反常现象,李国助始终是放心不下。

    “嗯,回去看看也好。”

    欧华宇附议,

    “如今公司一切都欣欣向荣,振泉兄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你也不是完全走不开嘛。”

    李国助含笑颔首,说道:

    “正好庄桂的船过来采购货物还没走,可以让他送咱们回平户。”

    “啊这……”

    欧华宇迟疑了一下,说道:

    “这不太合适吧,他是从朝鲜来的,送咱们回日本又不顺路。”

    “诶,都是自家哥哥,有什么不合适的。”

    李国助不以为然地笑道,

    “送咱们回到日本以后,他再返回朝鲜,正好能赶上收获棉花的时候,可以顺便再回来送棉花给纺织厂。”

    庄桂与林福、李英、杨经十分要好。

    在1617年5月,李国助召集的那次永明学会的会议上,

    因为金顺姬要求黄昭考朝鲜的科举,李国助怕她一个人打理不来平安道的事务,

    便让李德从经济学会选两个人做她的助手,庄桂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人叫张辉。

    这两人的名字在《台湾外记》里都出现过,也都在与颜思齐结义的二十八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