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270章 城镇委员会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270章 城镇委员会

    汝植是李笃培的字。

    李国助释然地点了点头,转对陈勋道:

    “那陈大哥,明天就劳你安排船,送五位先生去雅兰城看看吧。”

    “我也想去!”

    不等陈勋开口回应,廉司南和斯佩克斯也异口同声地叫道。

    “老师……你们这是……”

    李国助一脸地诧异,在他看来,廉司南和斯佩克斯应该不会对44炮舰好奇。

    尽管6等战舰分级标准现在还没有出现,但44炮舰在欧洲已经不算主力战舰了。

    “你确定是44炮战舰,而不是装了44门轻型炮的武装商船?”

    斯佩克斯在说到战舰的时候,刻意提高了音量。

    “当然是战舰!”

    李国助自信满满地道,

    “这六艘44炮舰有轻型和重型之别,装备的火炮最轻的是9磅,最重的是24磅。”

    廉司南和斯佩克斯对视了一眼,又转过脸来,对李国助异口同声地道:

    “我们一定要去!”

    不怪他们会如此反应,

    南海边地公司的始祖六舰是按欧美18世纪中后期的标准配置的火炮。

    现在的欧洲有44炮舰,但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水平,

    特别是两艘重型44炮舰的配置,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

    “没问题,明天我安排船带你过去。”

    陈勋终于开口说道,接着话锋一转,

    “不过明天你们只能看到始祖六舰中的三艘,一艘重型舰和两艘轻型舰,”

    “另外三艘去给运送辽民的船队护航了。”

    五个承包商和两个老外纷纷点头,表示可以接受。

    “那就有劳陈大哥了。”

    表示过感谢后,李国助话锋一转,

    “不过我明天要去新城工地,就不跟你们一起去了。”

    “那你明天跟我一起过去吧,我要去那边考察蚕场的开辟情况。”

    虞明珠突然开口说道。

    永明学会各个委员会的主任如今基本上都是董事会成员,

    好在董事会一年也开不了两三次,所以给他们的压力并不大。

    “那太好了!”

    李国助欣然道,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问道,

    “咱们现在有多少亩蚕场,西边沿海打算开辟多少亩蚕场?”

    虞明珠一边掰着手指头,一边说道:

    “海藻湾那边有20万亩,永明城东边有20万亩,”

    “如果算上朝鲜咸镜道的40万亩,就是80万亩了。”

    “西边沿海一带当然是奔着200万亩去的,但今年计划在放养秋蚕前,开辟20万亩。”

    李国助若有所思地道:

    “除过建造新城的一千人,还有九千多人,怎么才开辟20万亩呢?”

    虞明珠斜眼一笑:

    “不是还有一部分人在开垦荒地、建造密营吗?所以开辟蚕场的也就3千人。”

    “其实稳妥起见,我是不建议今年秋季就放养山蚕的。”

    “但目前市场对山蚕生丝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满足需求,不得不在新开辟的蚕场放养。”

    锡霍特山脉南麓和现今俄罗斯哈桑区境内都有大量的天然祚林,

    经过合理筛选和适当的修剪、养护后,可直接利用原生柞树放养柞蚕,

    无需像种植蚕场那样经历从播种或栽种苗木开始,

    等待较长时间让树木成长到合适规模的过程,

    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树木生长周期方面的时间成本,较快地开展养蚕工作。

    所以只要人手足够,比如有上千人同时改造天然祚林,

    往往只需几个月,就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柞蚕放养了。

    只是产量相比养护过一两年的蚕场要差一些。

    李国助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沉吟片刻,说道:

    “行,我不在这九个多月的情况就了解到这吧。”

    “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正题了。”

    “用公司的管理办法,是很难有效管理数万人的生活的。”

    “所以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民政体系。”

    “我占领这块地盘的初衷,是为了开发南海边地,发展工商业,”

    “为海外无依无靠的华人华商撑腰,保护他们的利益。”

    “我认为像大明那样的行政体系,是不适合工商业发展的。”

    “因为那是代表士绅地主阶层利益的一套行政体系,”

    “即使对农业发展而言,也是非常低效的,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为了南海边地的长治久安,及海外华人、华商、华工的利益,”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工商业发展的行政制度。”

    “在我看来,行政委员会制度就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在公司下辖的每一座城里都设立一个行政委员会,管理城市和附近乡村的民政。”

    “总督和委员会委员都通过市民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期满后重新选举。”

    “各位觉得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半晌都没人开口。

    董事会成员都是由股东会选举出来的,这跟委员会委员的产生方式类似。

    何况他们大都还是永明学会各委员会的主任,也是选举出来的。

    对于委员会制度的来历,他们也都是知道的。

    所以他们基本都认可,城镇由民选的委员会进行管理。

    通过眼神交流,他们也基本上都看出了其他董事会成员的态度。

    之所以没人开口,应该是在等待如颜思齐这般有威望的人代表大家发表意见。

    而颜思齐不知为何,迟迟不见开口,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至于五位承包商,除了黄明佐,其余四人都是一脸茫然,显然并不了解委员会制度。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开口的,居然是黄明佐:

    “贤侄这个行政委员会倒是挺像西班牙人在吕宋施行的制度。”

    “他们在每座城里都有一个城镇委员会,但总督只有一个,常驻西班牙王城。”

    “至于城镇也并非没有长官,他们称之为阿尔卡迪奥,”

    “是城镇委员会里地位最高的人,职权有些类似于大明的知县。”

    “职责涵盖主持城镇诸多行政事务相关的会议,”

    “对城镇内日常的治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比如处理居民纠纷、管理市政建设、监管经济活动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