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熙凤重生钗钗改命 > 第294章 京中八卦

红楼熙凤重生钗钗改命 第294章 京中八卦

    过年的时候,林家去荣国府拜年,才知道薛家居然也留在府里过年了。

    贾母一向爱热闹,看着满屋子的孙男娣女们,高兴得不得了。

    让鸳鸯帮她换的两箩筐的金瓜子都赏了人。

    黛玉这次过来,发现宝玉也不向先前那般歪缠自己了,倒是和宝钗玩得更好。

    如此一来,黛玉在荣国府里待得也更加自在了。

    几个小姑娘在黛玉的建议下起了个诗社,抓阄定韵,焚香写诗,玩得不亦乐乎。

    凤溪虽然也只是粗通文墨,但是给她们几人做个监官还是绰绰有余。

    巧姐儿虽不会作诗,但是吃果子还是擅长的。

    她带着弟弟,还有大房的贾兰、贾萌,也凑在几个姑姑这里吃果子玩球。

    这一屋子大大小小、莺莺燕燕的,让人看着都心生欢喜。

    借着过年这段时间天天都是好日子,王氏做主把身边的大丫鬟金钏儿给了贾珠,开脸做了房里人。

    听说这件事儿的时候凤溪还很是为李纨担心。

    她和珠大哥哥生了儿子还没过两年风平浪静的好日子呢,这个二婶婶可又是作的什么妖?

    非要给人家好好的两口子插个人进去呢?

    而且还是自己身边的大丫鬟,这不明摆着在媳妇院里安插自己的人嘛。

    别说她婆媳二人之间本就有些陈年旧怨,就算是没有,这种做法也会让儿媳妇心中生怨的。

    没想到她本想着去看看李纨,给她宽宽心。

    但是李纨看着竟一点儿怨气都没有,眉宇间甚是平和,仿佛这件事与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还张罗着让人把之前梁姨娘那间房子收拾出来给金钏儿住。

    看着凤溪不解的神情,李纨淡然一笑,“母亲给的人,定是好的。

    再说了,我这院子里,还差这一个人吗?”

    凤溪默然,纳妾这种事情,也许只要开了头,纳几个也都无所谓了吧。

    自己和贾琏可千万不要走到大哥大嫂这一步啊。

    她一肚子想说的话最后都憋在了心里,只是和李纨说了会话,逗了逗萌哥也就回去了。

    往回走的路上,刚好路过朗月阁,乳母带着兰哥儿在院子里看鸟。

    凤溪向里面打量了两眼,这兰哥儿、萌哥儿兄弟俩,虽说不是一个娘生的,但完全不像是兄弟,长得竟没有一处相像的地方。

    这嫡庶的差别这样大吗?

    凤溪摇了摇头,慢慢往自己的院子走去了。

    转眼间翻过了年,过完了团圆兄弟的生日,又过完了黛玉和朝哥儿的生日。

    冬装换了春衫,柳树长出新芽,春天就悄然而至了。

    又长大一岁的黛玉如小荷露角,越发楚楚动人。

    虽然才十一岁,却已经是多少京中贵妇眼中未来儿媳妇的候选人了。

    春天本就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借着这个机会,各种宴会又多了起来。

    每次王熙凤接到的帖子,都写明让她带着大姑娘一起来。

    王熙凤知道这些夫人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是冲着自己女儿来的。

    她还真是有些甜蜜的烦恼呢。

    又不想女儿嫁的太早,却也知道,京中的好儿郎就那么几个,如果不先下手为强,说不定就把女儿耽误了。

    所以王熙凤对这种邀约也是来者不拒的,带着黛玉到处赴宴。

    这日接到的帖子是梅家的,梅家的女儿长乐亲事已经定下来了,是豫州巡抚鲁家的大少爷鲁源。

    他两年前中了举人,但是会试名落孙山,只等着明年春天再战。

    两家把婚期定在了明年秋天。

    若是鲁源会试中了,正好留在京中等着迎娶新娘,也算是双喜临门。

    若是未中,那就算先成家后立业,也是好彩头。

    而且这门亲事对于梅家来说,也算是高嫁了,所以田氏对这门亲事很是满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女儿要嫁到豫州去,除非女婿会试高中后能留在京中做官。

    所以田氏也想着趁女儿还在京中这两年,让她多和小姐妹们聚聚,松快松快。

    等做了人家媳妇,怎么也是不如在家里舒服的。

    今日的宴席,请的都是些熟客,所以大家在一起没有寒暄几句就开始互相交流京中近日来的八卦了。

    吴氏先向田氏道喜,“大姑娘这门亲事真是说得好。

    听说这鲁家家风正派,自老太爷那一代起就立下了规矩,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

    你听听,多少人家能做到这一点?

    就冲这个,你们姐儿过去都受不了委屈。”

    田氏当初和鲁家说亲时,也是很看重这一点的。

    她笑得有些合不拢嘴,“要不是因为这一点啊,我还真舍不得她嫁那么远呢。

    不过只要她过得好,远就远些吧。

    总比虽然近在眼前,却成日替她揪心的好。”

    众人纷纷点头,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虽然女儿嫁到京里,但是小两口之间或者婆媳之间闹不和,娘家人也跟着提心吊胆的。

    鲁家的家风正,大家都是小有耳闻,所以才会对梅家这桩亲事赞不绝口。

    肖氏笑道:“你如今可好了,儿女亲事都定了下来,就安心等着当你的老太君吧。”

    说到这个,田氏微微蹙眉,笑容也带了一点勉强。

    “还不知道我们长远将来会如何呢。

    有时候太早定下来的亲事,反而变数大。

    虽然我也不是太喜欢薛家那种商户人家,但只要姑娘是个好的,我也就认了。

    可千万别像陈家那样啊……”

    王熙凤这两个月忙着孩子们的生日,倒没听说陈家的事儿。

    她好奇问道:“陈家怎么了?

    是平西将军那个陈家吗?”

    “正是呢”,吴氏接口道,“他家的事儿过年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你没发现陈夫人今年哪家的宴会都没参加吗?”

    王熙凤回想了一下,还真是如此。

    不过自己上一次见她是在宫里罗皇后的宴上,她还听容氏说李家姑娘主动解除婚约了呢,当时眉梢眼角都是笑。

    那会是腊月二十八,怎么没过几天就生变了?

    来客中除了王熙凤也有没听说陈家事情的,便让吴氏讲来听听。

    这事儿虽说是别人府上的是非,但是知情人却也不少,吴氏觉得倒也不必遮着掩着。

    她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把陈家的事情给大家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