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 第49章 三人一起更有趣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第49章 三人一起更有趣

    从汝南到许都,也就不到三百里的路程。

    但曹操感觉这一路,时间竟是过得那么慢。

    在这个没有手机的世界里,马车空间又那么小,很容易没事找事干。

    当邹凤撺掇冯玉,开始练习各种精湛骑术时,曹操只能是欲罢不能。

    弟有心,而哥力不足。

    邹凤和冯玉的轮番夹击,让曹操真的有点扛不住了。

    五日后,许都城终于在望。

    曹操瞧着一左一右,满脸期待的邹凤和冯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哥哥,我又饿啦。”邹凤见曹操喜爱“哥哥”这个称呼,便也学冯玉这般称呼曹操。

    曹操身子一晃,险些瘫倒在马车里,苦着脸道:“乖,已经到许都了,我稍后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改日、改日吧!”

    邹凤捂嘴轻笑,说道:“哥哥可要言而有信,你可是应允了的,每月至少要至我们姐妹处就寝四次。”

    曹操拍拍胸口,豪迈道:“没问题,我老曹龙精虎猛、正当壮年,这点小事不在话下。”

    冯玉面露娇羞道:“哥哥,往后还是莫要三人一同玩耍了吧,我担心你身子吃不消。”

    “不,就得三人一起才有趣,人少了哪够我老曹施展的。”曹操似乎忘却了,自己的手还一直扶着腰,竟如此大言不惭。

    “嘻嘻嘻,哥哥真厉害!”冯玉也不点破,顺势夸赞了曹操一句。

    忽然,马车外传来曹昂的声音:“父亲,文若先生率领百官在城外十里处迎候您,是否相见?”

    两女赶忙正襟危坐,摆出大家闺秀的仪态。

    曹操掀开帘子,说道:“昂儿,既然人都来了,那就见见吧。”

    两刻钟后。

    曹操统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许都城外十里的风波亭。

    官道旁,荀彧引领着朝中百官恭敬相迎。

    “恭贺主公凯旋!”

    “恭贺主公凯旋归来!”

    “恭迎曹公凯旋归来!”

    “恭迎曹司空大人归来!”

    “恭迎……

    百官齐声高呼,声浪在旷野中回荡。

    曹操昂首站于马车之上,向着众人威严地挥了挥手,沉声道:“诸位皆辛苦了。”

    荀彧趋步向前,双手恭敬地抱拳作揖,说道:“主公此番出征,战功赫赫,如今安然归来,实乃我大汉之福泽。”

    曹操打量着眼前这位被‘自己’称之为王佐之才的儒雅文士,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荀彧的一生,虽对大汉的忠心,更甚于对他曹操。

    然而,无人能够忽视与抹灭荀彧为曹操霸业倾尽全力、立下的不朽功勋。

    只是谁能料到,曾经志同道合、携手共进的主臣两人,

    最终,竟因各自坚守的理想相悖,而反目成仇。

    曹操难以容忍荀彧对汉室的执念。

    荀彧亦无法接受曹操的勃勃野心。

    尽管直至生命尽头,两人的宏愿皆未达成,但往昔的情谊终究还是心散了,人亦去了,唯空余遗憾。

    曹操伸手轻轻扶起荀彧,微笑点头:“文若辛苦了,吾出征期间,许都诸事全赖你费心操办。”

    荀彧谦逊地微微一笑,轻声应道:“与主公在外栉风沐雨、征战沙场相比,彧于许都所做之事,实在是不值一提。”

    “主公,您是先行前往毓秀台,还是直接回司空府?”荀彧拱手问询。

    毓秀台,乃汉献帝刘协现今临时理政之所。

    新皇宫尚在营建之中,预计年末方能竣工。

    曹操略作思忖,缓缓说道:“文若,今日天色已晚,且将士们一路劳顿,吾便先回司空府吧。”

    言罢,曹操目光扫过荀彧,又补充道,“一会儿你将司空府的几位同僚唤来,吾有要事与大家商议。”

    “诺,属下遵命!”

    荀彧神色微微一变,连忙拱手领命。

    随后,曹操又与前来迎接的董承、杨彪、蔡邕、伏完等几位汉臣,一一寒暄问候。

    曹操大手一挥。

    下令曹洪、黄忠率领两万大军前往许都城外军营安营扎寨。

    其余众人,则随他一同回城。

    ……

    司空府。

    议事堂中,文臣分列两边依次就坐。

    左侧分别是:荀彧、荀攸、陈群、杨修、华歆、郗虑、祢衡……等。

    右侧分别是:程昱、郭嘉、贾诩、枣袛,任峻、毛玠、鲍信……等。

    曹操特别吩咐荀彧,今日商议的是内政,则武将一个都没召集。

    免得一众武夫们胡搅蛮缠,浪费时间。

    荀彧跟贾诩曾经在洛阳是老相识。

    俩人无需郭嘉介绍,便趁着议事没开始,有说有笑了起来。

    荀攸大概知道曹操要商议什么,一人正沉默不语。

    程昱则跟毛玠、鲍信二人,绘声绘色讲着这次出征的精彩之处。

    其余人均侧耳倾听。

    当他们听到曹操一人,主导了宛城的全部战略布局后,均齐齐对曹操敬仰万分。

    当程昱讲到汝南的战役,全部由贾诩一力谋划时。

    众人又纷纷朝贾诩投去了敬畏且忌惮的目光。

    何为毒士,他们今日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不久,等人都到齐了,荀彧让曹昂去通知曹操。

    片刻后。

    重新穿戴整齐的曹操,龙行虎步般走进议事堂。

    “见过主公。”

    “……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曹操高坐于主位之上,目光扫视一圈,缓缓开口道:“吾此番征战,历时两月有余,终于收复了南阳郡全境,以及汝南……”

    曹操洋洋洒洒,把此次出征的全部经过,跟众人详细讲述了一番。

    虽然,众人刚才听过程昱的讲了个大概。

    但是,此番再由曹操口中讲出,众人还是听得忍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此番征战,也算是出去开疆拓土了。

    自己阵营的地盘大了,他们这些人分得的好处就越多。

    因此,对于这种捷报,众人无不表现得极为兴奋。

    曹操继而提及,宛城周边的小县,因久经战乱,民生艰难,政务也已荒废多时。

    当务之急是选派贤才前往,以振兴民生,恢复农耕,使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自此,曹操算是把即将讨论的问题,给提前铺垫完了。

    说完后,曹操虎目环视一圈众人。

    最后,曹操把目光落在荀彧身上,问道:“文若,对于某刚才说的人才选派之事,你有何高见?”

    荀彧微微皱起眉头,拱手答道:“主公,自陛下移驾许都后,已有众多饱学之士前来应举孝廉入仕。”

    “依彧之见,或可从中挑选,只是不知主公所需人数几何?”

    曹操略作沉吟,转而看向程昱,说道:“仲德,统计之事一直由你负责,便与文若说说吧。”

    “诺!”

    程昱先向曹操行了一礼,继而面向荀彧,若有所思说道:“文若,且说南阳郡,其境内有二十七县,其中……”

    程昱详述了约一盏茶的工夫,才将南阳郡、汝南郡的政务现状讲完。

    这段时日,程昱随侍曹操左右,对各县政务之事了如指掌。

    此时娓娓道来,竟无一字差错,最终得出各级内政官员共需三百六十二人。

    荀彧闻之,顿时面露惊色,疑惑道:“仲德,怎会需如此之多?这岂不是意味着当地内政官员已十不存一了?”

    程昱苦笑着回应:“正是如此。之前的各级政务官员,或年迈致仕,或奔走逃亡,或死于战乱,还有些被刘表招揽至荆州。”

    “总之,如今是百废待举之状。”

    “嘶……

    众人听后,皆倒吸一口凉气。

    其实想想也正常,自初平元年至今,七八年的时间里,南阳郡与汝南郡屡遭战火。

    近年除军队驻防外,政务几近停滞,也是情理之中。

    荀彧轻抚短须,面露愁容:“主公,如今我手中仅有一百余名士子,远远不够。”

    “彧欲回颍川,破格招募一些士子来投。”

    “倘若仍有不足,便只能恳请孔融、郑玄等大儒举荐了。”

    曹操微微蹙眉,淡淡地看了荀彧一眼,未发一言。

    荀彧心中忐忑,不明曹操之意。

    此时,郭嘉心中苦笑,明白该自己出面了。

    他深知,一旦开口,必然会触怒天下士子和世家大族。

    但,那又如何!

    郭嘉毅然起身,稳步向前。

    荀攸见郭嘉站出,脸色微变,心中暗呼一场将席卷大汉十三州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程昱则不然,只见他神色一振,准备要开启一场唇枪舌战的大戏。

    贾诩轻轻挑眉,目光从对面的陈群、杨修等人身上扫过,似在寻觅对手。

    郭嘉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地望向曹操,拱手道:“主公,嘉以为,值此人才匮乏之际,主公当效法古之圣贤,广纳天下贤才,不论出身门第,但求才德兼备!”

    郭嘉话音落下。

    刹那间,

    全场皆寂,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