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 第120章 这……这太离谱了!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第120章 这……这太离谱了!

    “这是电灯,用来照明的。电灯发出的光要比蜡烛强上百倍不止,黑暗中只需要一盏电灯,就如同置身于白天一样。”

    张北玄缓缓解答。

    逐渐适应光线强度后,朱元璋及其他人惊讶地注视着屋梁上的灯光。

    四周异常寂静。

    作为昔日帝王,朱元璋意识到这项发明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如果有电灯,再也没必要点蜡烛了。

    如果能在奉天殿或者皇宫内,任何地方安装上这种灯泡,黑夜和白天还有什么区别呢?

    不仅如此。

    要是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用了电灯,甚至连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装上,晚上出门也不再可怕,宵禁都可以取消!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灯泡,其实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

    未来所有人都会从这个发明受益!

    单凭这样一个贡献就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难怪张北玄如此看重此人,咱还真是低估了他的能力。

    朱元璋对方迪生的观感逐渐认真了起来。

    连一向沉稳的朱棣此刻也感到尴尬,脸上泛起了红晕,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他突然间有了新的领悟!

    以往永乐大帝达成的丰功伟业,其实不过是他个人的成绩罢了。

    无论是否为后人着想,或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定,这都不能使老年的朱棣成为一位改变世界的重要人物。

    但目前看到的这个名叫爱迪生的人,外表虽普通,却掌握着足以重塑世界的强大力量!

    仅仅是一盏灯泡,就已经彻底改写了人类历史,并创造了一段全新的时代,影响了全世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多么震撼的事实!

    更加令人惊骇的是!

    这种由爱迪生创造出来的灯泡,即便是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依旧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扪心而问。

    即便是朱棣在老年也难以企及这样的成就!

    不止是他,就连开国之君朱元璋也不可比拟。

    ‘老头我甘拜下风。’

    年迈的朱棣表示赞赏道:‘张北玄,你说的那个灯泡,就是之前有个叫富兰克林收集雷电所开发出来的吧?’

    张北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样,整个故事要从富兰克林成功地收集到雷电说起,随后这个国家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双手背于身后,朱元璋望着那个因为自己创造出灯光,而激动不已的爱迪生,淡淡开口,“单凭这一盏灯,似乎并不足以令你这样称赞?”

    见状,张北玄笑着解释,“你说得没错,这只是他们众多革新成果中很小的一部分罢了。”

    接着。

    随着张北玄轻微挥手的动作,周围景象又一次转换开来。

    当所有人重新张开双眼之时,

    发现自己正处在一间宽大的房间里,

    四周不断有穿着西服的外国人在紧张匆忙中移动,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焦急。

    ''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对此充满兴趣的朱瞻基问道。

    很快,他注意到这些人手里拿着一大张布满字迹的纸张。

    “这里是一座报业大楼”,张北玄介绍说。

    “报业?” 朱元璋不解地追问道。

    “自从人们掌握了利用电力技术之后,在此国度内便涌现出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报纸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一边说一边走近其中一张桌子前停下。

    桌上摆放了一台奇怪装置。

    恰在这时,机器启动运转,只见一张空白文件缓缓被送进上方入口,待它出来时上面已密布文字符号。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不需动笔亦无须人工,居然可以直接成文?

    朱元璋惊诧无比,两眼圆睁如牛铃一般。

    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渴望拥有的东西。

    毕竟作为明朝最着名的勤勉君王之一,每天要审阅数千上万件公文已是常态。

    尽管精力旺盛如其子朱棣对此也只能摇头赞叹,

    但再如何努力也是血肉之躯,终会感到疲惫,不愿整日埋头公务。

    然而身在其位必谋其政,

    只要有一天放松警惕,则手中的权力可能随之失去控制力。

    所以唯有坚持不懈,保持高压工作模式,方可确保政权稳固。

    直到此时,看到了眼前所谓报业机器,

    让这位曾经劳模级皇帝,脑海中浮现出无限遐想:

    假若能借由机械之力,自动转化为文书,

    那么处理政务负担,将大大减轻了吧?

    “这是一种称为打字机的新发明,可以自动运行打印文字,内部储藏油墨,从而实现书写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张北玄继续解释道。

    ‘居然这般巧妙吗? 那雷电到底又为何等神秘之物?''

    甚至连平时寡言少语的朱高炽都显得格外好奇了。

    他隐约感到,如果能够将利用雷电的方式引入大明王朝,国家的实力也许会更加壮大。

    “所谓的电力,其实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自主运作的能量,并不需要人力干涉。”

    “若能巧妙运用,电力能够替代人力做很多工作,比如书写、挖掘和建造等都可以通过这种能源来完成。”张北玄阐述道。

    也就是说,只要懂得如何运用电力,那么很多宏伟工程的实现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吧?

    年迈的朱棣眼神瞬间闪亮。

    素来热衷于宏大事业的他,在北伐抑或是城市建设上总是追求尽善尽美。

    但在某些时候,

    朱棣的一些愿望由于人力有限而难以达成。

    然而现在看来!

    电力不仅力量远胜人力,更重要的是永不知疲倦。

    倘若真能得到驾驭它的方法,许多藏于心中多年的理想或许便不再遥远。

    “没错,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这国度才能真正拥有腾飞的基础。”

    “而且你们面前的这台‘电子报机’远比想象中强大得多。”张北玄指着那机器说:

    “你们知道这些纸上的文字是怎么来的吗?”

    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等人满脸疑惑。

    “这些字是从上千里以外传来的,所需时间不过数刻钟而已。”张北玄冷笑道。

    此话一出,

    包括朱元璋以及在场的所有人如老年朱棣、朱高炽等人无不目瞪口呆。

    “你确定?只需几刻就能从遥远的地方把信息传递过来?”朱元璋惊愕地喊道。

    这简直超越了他的想象!

    作为一个军事奇才,朱元璋立刻意识到了这部机器的重要性。

    假如在战场使用,

    有如此一台‘电子报机’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宫殿内坐镇指挥,轻松获知所有前线战况。

    即使正在用餐间突现灵机妙计,也可立即传到前方将士手里,完全不耽误半分时机。

    对任何曾经带过兵的人来说,“行动迅速”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

    能在千里之遥迅速传递情报,这无疑是对帝王而言极具吸引力的一项技能!

    “无论如何代价,也必须拥有一部!”此刻朱元璋目光炯炯。

    面对他的急切,张北玄却淡然一笑:“老朱你何必为此激动不已呢?”

    非但没生气,朱元璋脸上还流露出更多喜悦之情,“还有什么呢?”

    见状,张北玄微笑着轻轻挥手。

    眼前景象随即发生变化。

    待大家定睛看时已处在一个普通人家中。

    “叮铃铃—”

    突然间一阵清脆响声吸引住所有人的注意力,

    只见桌子上摆着一件奇形怪状之物,正不断发出声响。

    \"我来了,马上接通!\" 一位身穿围裙,看起来很普通的外国女子,快步走向前,拿起那装置贴紧耳旁,开始交谈起来,仿佛与远方之人聊得十分愉快。

    看到这位女子边笑边自语的样子,老年朱棣不禁嘟囔着:

    \"这难道是个疯子不成?\"

    要说假装疯狂,谁都没有他自己拿手;

    但比起这位女子,即使是他也甘拜下风。

    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眯着眼注视着那位手握话筒独自言语的外国女士,缓缓开口:“张北玄啊,那位女士真是一位疯狂的人吗?”

    张北玄面带微笑摇头否认:“并非如此。她完全是一个理智的人,而且,她不是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在与人交谈。”

    “正在和别人谈话?!”

    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瞻基等人均大吃一惊。

    他们四处打量,除了这名中年女性外,房间内无他人,也未听到任何额外的声音。

    那她又是如何同他人对话的呢?

    若非由张北玄点破,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她在进行实际的沟通。

    “你们靠近些就明白了。”张北玄解释道。

    朱元璋思索片刻后迈步前进,在虚无中渐渐接近这位外籍女子。

    靠近时,他依稀能够捕捉到除了女子之外另一股声音的存在!

    \"咦?\"出于好奇心,朱元璋加速了脚步。

    老年的朱棣等人紧随其后。很快地,所有人便围站在女子身边。

    果然如此!

    除了该妇女的声音以外,确实还有另外一声音响动。

    但此音却并未来自房间内部,而是通过那位女性手中的话筒传递出来的!

    “这到底是何物?居然能从中传来声音?”朱元璋惊讶不已。

    年长的朱棣一行也同样困惑,他们对这种看似不可思议,却又可以即刻交流的物品感到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