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 第122章 飞机???啥玩意!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第122章 飞机???啥玩意!

    “这般盛大的聚会,岂能少得了我老李?”

    李世民用爽朗的笑声回应。

    一番问候过后,宾客们相继落座,文武百官和功勋人物也几乎悉数到达。

    朱元璋首先站起,大声宣布:“诸位无需紧张,今日大阵仗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大家准备了一场好戏。”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露诧异。

    好戏?

    太上皇今日为何会有此雅兴,请大家观赏表演?

    ……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朱元璋自鸣得意地说道:

    “今日的好戏,咱敢保证你们以前从未见过。待会儿你们看过后,必定对咱感激不尽。”

    群臣官员虽口头上纷纷应和,心中却不以为然。

    在他们看来,朱元璋不过是一介粗人,即便近年来读了些书,在饱读经书的人眼中也不过是秀才水平罢了。

    他还真能整出什么新鲜玩意?

    然而,这种质疑谁也不敢明说,毕竟一旦触及忌讳,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坐在龙椅边上的张北玄微微一笑,觉察到了众人的内心想法。

    朱元璋却浑然不知,仍旧挺直了腰板站在那儿,显得气势磅礴。

    “老朱啊,别卖关子了,快点开始吧。好不容易神仙才把我们带来,可不是来听你说大话的。”

    李世民在一旁笑着打趣。

    两人性格相似,言语间颇为亲切。

    毕竟皇帝都是孤独的,难得有朋友。

    但同为君王,他们之间建立友情自然不难理解。

    秦始皇赢政虽沉默不语,眼中的期待却难以掩饰。

    对于能让朱元璋如此夸赞的大戏,他也充满好奇。

    “姐姐,你知道是什么好戏吗?”

    长孙无垢抑制不住好奇心,悄悄问起身边的马皇后。

    “妹妹呀,说出来怕是你会吃惊不已——这场戏确实令人震惊,或许连我和重八都未曾料到其中奥妙。”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张北玄呢。”

    讲到这里,马皇后目光温和地看向远方的张北玄,

    她的声音也传遍全场。

    此时文武百官及功勋们的脸色,终于有些微妙变化了。

    即使可以轻视朱元璋,但他们绝不敢小觑这位不起眼的年轻人。

    他可是真正的神仙!

    若真由其主导,或许正如所言,将给所有观者带来震撼。

    随着奉天殿渐渐沉静下来,朱元璋也不再故弄玄虚,缓缓来到张北玄面前,笑道:“张北玄啊,接下来就看你的了,让大伙开开眼界。”

    张北玄点了点头,

    “No问题。”

    说罢,轻轻挥动拂尘,令人惊叹之事随即发生。

    顿时乌云密布于殿内,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中,周遭景象迅速改变。

    惊惧之下,朝中文武皆面无人色,场面一度混乱。

    正当一片茫然之际,一声响雷般的命令骤然响起。

    “所有人冷静!不得喧哗! 有陛下沉稳坐镇, 我也在场, 不允许任何擅自行动!”

    众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徐达大将军挺身而出。

    他目光犀利,面容庄重,宛如一座不屈的丰碑,坚定地站在众人面前。

    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朝臣和贵族,这才略微恢复了一些冷静。

    “果然不愧为大明第一战将,真可谓是实至名归。”

    看着徐达面对危难却从容不迫的模样,甚至还能稳住人心,李世民不由得称赞了一句。

    “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令朕想起昔日的大秦良将王翦,同样是我们朝代的支柱人物,可惜啊……”

    赢政叹息了一声。

    有时他会思索,假如王翦能多活几年,后来那些不幸的事情也许就能被避免了,而赵高也不可能这样恣意妄为。

    “当然,徐达确实是咱们明朝的定国神针!”

    听到两位君主对自己将领的夸奖,朱元璋颇为得意,但随后又板起了面孔扫视全场,并责备道:

    “瞧瞧你们这点胆量,一点小动静就把你们吓成这样?”

    所有的朝臣以及功勋贵人,闻言纷纷低头,满头大汗。

    他们清楚激怒朱元璋意味着什么——那将是血雨腥风。

    “父皇,他们也是首次见到这种情况,情有可原,请勿过多苛责。”

    朱标赶紧出来调停。

    “哼!”

    见儿子站出来求情,朱元璋只是冷哼一声便不再说什么了。

    终于,殿堂内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马皇后主动上前安慰道:“诸位不必担心,这些都是张北玄仙人的幻术。”

    “它能使我们置身于梦境之中,让我们亲身体验过去与未来的景象,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依然在这个大厅里没有移动。”

    “皇后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所见都非真实存在的吗?”

    其中一位地位颇高的大臣大胆提问。

    “没错,因此请大家放心,这些都不是实物。”

    得到此答案后,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如果只是一种虚拟现象而非事实发生的话,也就没什么好惧怕的了。

    看起来,由朱元璋口中预告的好戏,确实与众不同。

    光是开场就让大家感到十分震撼。

    “张北玄,别理会其他人了,开始你的演示吧。”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张北玄应了一声,继续施展其法力。

    接着画风突变。

    大家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山水景观,或者宏伟建筑,而是蓝天白云下的一片虚空。

    “老天哪!”

    “救命啊!谁来帮帮我们!”

    “为何我们会飘浮在空中?”

    惊讶中发现自己在半空中漂浮着,在古代官宦们的眼里,这种景象前所未闻;

    即使明白这仅是虚象,内心的恐慌依然挥之不去,有些怯懦之人更是干脆瘫倒在地,

    唯恐一不小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即便坐在龙椅之上,看似稳如泰山的朱元璋等人,此刻也是惊出一身冷汗。

    尤其对恐高的朱元璋来说,看到这一幕后直接坐回到椅子上,紧紧抓着两边扶手以保持镇静。

    忽然间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

    “这是什么声音?”

    率先察觉异常的依旧是徐达,随即聚精会神望去。

    众人亦跟着转头寻找声源方向——

    不多时。

    只见一个外形奇特、全身覆盖着金属片的巨大飞行物,正迅速向这边驶来。

    见到此情此景,奉天殿内的所有人,无不变色,慌乱退避;

    甚至稳坐在金銮宝座上的朱元璋三人,此时也露出了少有的惊讶表情。

    特别是朱元璋,嘴张得老大。

    要不是明白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虚构出来的幻影,他肯定会被吓得跳起来。

    自然。

    朱元璋尚能稳得住,但年轻气盛的小朱棣却按捺不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

    朱棣兴奋地站起身来,眼中不仅毫无惊慌之色,反而闪烁着极大的好奇。

    身边的朱标早已被这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马皇后与长孙无垢姐妹俩也是一样的反应,皆是大睁着眼睛。

    在场之人无一不为所动。

    “这乃是飞行器,能够载人翱翔天际,一日间便可行数千里的距离,从应天府至顺天府,不过只需一时辰。”

    张北玄坦然回应道。

    吸!

    听闻此言,奉天殿内的所有人都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何出此言?从应天府到顺天府竟然只需一时辰?”

    “简直是天方夜谭,绝对不可能!应天府到顺天府少说也有近两千里,即便是最疾驰的八百里加急信使日夜兼程,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啊!”

    “不错,怎么可能有比这更快的运输方式呢?”

    诸多固执的老臣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超乎他们的想象范畴。

    对于那些自视博学的老学者而言,最无法接受的就是出现前所未见的事物。

    这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哼!”

    朱元璋轻蔑一笑,瞥向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他对此等人再清楚不过——表面光鲜亮丽实则满腹私欲。

    “张北玄,这飞机是否亦来自那鹰国之创造?”

    朱元璋凝视不远处那位少年神仙,若非曾亲眼目睹过那个令人心悸帝国中的一切,连他自己都可能难以置信。

    “确实如此。”

    张北玄轻轻点头确认。

    “短短一个时辰,即可覆盖两千里之距,真可谓神物也!倘若它存在于贞观年间,我大唐开疆辟土岂非易如反掌?”

    李世民目光炙热,注视着幻想中的飞机,内心澎湃。

    假如有机会乘坐飞机,巡游中华大地,将是多么宏伟壮观的一幕!

    当然。

    这还不是其价值所在的核心。

    关键之处在于有了这样的工具,在仅仅一天时间内,就能抵达大唐境域任意一隅。

    不管大唐哪边边境发生状况,皆能在第一时间作出部署。

    以一生之宿敌突厥帝国为例。

    突厥人常年骚扰大唐边界,即便国力雄厚时期,李世民对其仍感到无奈。

    由于他们机动灵活、来去自如,使得大唐屡次受挫。

    然而,一旦拥有了飞行器,情势就会截然不同:能够在短时间内跨越千里追剿敌人。

    真正的闪电战术!

    “若握此宝器,大秦开辟盛世有何不可?”

    始皇帝嬴政再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

    飞机这种未来千余年之产物,让他深刻体会到时代的进步及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