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 第49章 气的老朱猛抽华子!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第49章 气的老朱猛抽华子!

    王承恩提议道:“那不如让老奴出去为陛下买些上好的饭菜吧?”

    “现今天色已晚,陛下不妨畅饮一番,好好休息一晚?”

    朱由检惊讶地盯着王承恩问道:“大伴,你手头有钱?”

    “一顿饭菜,老奴还能负担得起。”

    “那不如将钱给朕,就算作是你请朕吃了饭怎样?”

    面对这请求,王承恩只好将手中的几百文铜钱递给了朱由检。

    看着兴高采烈的朱由检,王承恩的眼眶却湿润了。

    “唉!”

    “真是可悲啊!”

    突然,朱由检的大喊声将王承恩从回忆中拉回。

    只见面前的朱由检手中酒壶已被砸碎,愤怒地大吼大叫着:

    “崇祯十年的时候!”

    “朕……已经找到了瓦解几路叛军的办法!”

    “为什么!为什么就是不给朕时间!”

    “隔了一年,多尔衮带兵入关。”

    “那些酒囊饭袋,偏偏要与武将闹矛盾,这让朕如何是好?!”

    “如今,朕连圣旨都没办法传这皇宫之外,朕……又能怎么办!”

    此刻,崇祯帝朱由检似乎已无力支撑,瘫软在地上,手指天穹继续大声质问:

    “接下来两年,大明……瘟疫又爆发数次,朕反复下罪己诏,祈求老天开眼!”

    “可是这一切又能改变什么呢?”

    “除了朕以外,谁还会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

    “朕不是让大明气数殆尽的皇帝!”

    “你们这些臣子,才是令国家衰败的罪魁祸首!朕对士大夫也并不苛刻,为何到此地步,竟无一人愿意追随?”

    朱由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着外面怒吼道。

    ……

    听到这里,朱元璋沉默了。

    “张北玄,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片刻沉默后,朱元璋再次开口问道。

    “是的,朱由检确实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皇帝,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张北玄直言不讳地说道。

    他承认,朱由检做事认真,为明朝操劳一生,但他实在称不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只能说他能忍受艰苦、有毅力,但在治理国家方面,能力着实欠缺。

    被那些文官牵制,后期甚至连诏书,都无法传达至皇宫之外,简直就是一种失败!

    他!

    在位十七年间,没有一位官员因上书纳谏而获罪。

    这样可以说崇祯,不是一个贤明的皇帝吗?

    然而,整个朝中的文官集体却排挤他,打压有才能之人,生怕出现一个受宠信的大臣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团体,先是逼死了袁崇焕,后来又通过伪造圣旨害死了孙传庭。

    这无异于亲手葬送了大明最后的一丝希望!

    大明气数已尽!

    一旁的朱棣,同样也不禁怒火冲天。

    “这废物,这些文官有什么用?”

    “胆敢如此胡言乱语,直接杀了岂不是更好?!”

    “怎么能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地压制皇帝?!让皇帝给他们当牛做马?”

    朱棣咬牙切齿地说。

    “你也不是废物吗?!”

    朱元璋怒目相向,瞪着朱棣说道:“如果不是你,没给后代树立好样子,他又怎么会变成这样?!”

    “咱早就说过,文官和贪官都是一样的,必须要杀!有多少,杀多少!”

    “若你们都如此,那些文官、贪官又岂敢这般欺上?”

    朱元璋满脸怒容,凶狠地盯着朱棣斥责道,把气撒在了朱棣身上。

    越看朱棣越不爽。

    索性朱元璋一把夺过朱棣夹着的烟头,放到自己嘴里有模有样吸了两口。

    嘶!

    还真不错啊!

    回头找张北玄要一点!

    张北玄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这老朱啊,真是脾气大!

    “我直接带你们去明末看吧!”

    大手一挥,五彩光芒凭空闪过,几人的身影,直接来到了朱由检决定上吊的前一天。

    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今天来到了煤山之上。

    “大伴啊,此处背靠大山,一览众山小,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啊。”

    尽管煤山不高,但从这里却能尽览整个皇宫的壮丽景色。

    看着眼前的红墙黄瓦,朱由检不禁赞叹道。

    “是啊陛下,这里确实是极佳之地。”王承恩附和着说。

    “京城已经守不住了。”

    “估计,明日李自成就要攻进京城了。”

    朱由检注视着城外,缓缓说道。

    “陛下,或许可以考虑暂时退往金陵,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承恩从来没有跟朱由检谈论过朝政之事。

    即便是皇帝提问,他也常常缄默不语

    然而,今日局势危急,才不得不提出建议。

    “大伴啊,你以往不是从不与朕谈政事吗?”带着几分好奇,朱由检一边走到山腰处的寿皇亭,一边问道。

    “老奴是心疼陛下,若再多给陛下几年时光,以陛下的能耐,天下必定安宁!”

    声音中带着悲伤,王承恩继续劝道:“陛下,不如暂时撤至金陵,大明仍有机会重振雄风。”

    “只要有您在,大明江山便不会倾覆。”

    听罢此言,朱由检摇头道:“够了,不要再说了。”

    “就当朕没听见吧。”

    “根据祖训,宦官不得干预朝政,这是太祖立下的规矩!”

    “朕乃大明的天子,定要守护国门,以帝王之躯殉社稷!”

    “不放弃半寸国土,不割让寸土尺疆,不以公主和亲来求苟安,绝不称臣纳贡!”

    “这些都是朕老朱家代代相传的家法。”

    “即便朕是亡国之君,也不能背弃这些祖宗教诲!”

    说着,朱由检瞥了一眼身边的那棵老歪脖子树,满意地说:

    “大伴啊,你看,这棵树很不错,长成这样,依旧意志顽强!”

    “你怎么看?”

    见主子心意已决,王承恩叹了口气,随之应道:“是啊,那边的海棠树也颇为合衬,适合奴才。”

    “大伴啊,你不必如此,偌大的明朝,朕这一辈子都没机会好好看看这个国家。”

    “等朕走了以后,望你能替朕多多看看这片江山。”

    朱由检深叹一声,宽慰王承恩道。

    “陛下,老奴真的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唯愿终生侍奉于您身边,若您愿意,老奴即使黄泉之下也愿相随左右。”

    说完这话,王承恩自觉是尽忠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