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 第8章 品质极佳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第8章 品质极佳

    没有收取额外的食材费用,却收到了四盒精美的甜点,每盒样式各异,品质极佳。

    当他和何雨雨走出大门时,等待已久的司机立刻迎上来,邀请他们坐进厂长的专车。

    此时,张秘书也在车上!

    “张大哥,您辛苦了。”

    何宇柱感激地对张秘书说,并将手里的点心递给他们,“还有这位司机师傅,请你们一定收下这些点心。”

    何宇柱和何雨雨坐在后座,亲自将点心分发给前面的司机和张秘书。

    张秘书笑着说道:“我们本来就是要为领导服务,真正辛苦的其实是你。

    既然你这么客气,我们也不矫情了,这些点心的确看起来很不错。”

    这种相互间的客套和照顾一直维持着双方的关系,今天的聚会上高厂长并没有出现。

    这次是家里的宴请,大领导曾品尝过何宇柱的川菜,特地请他来制作午餐而非晚餐。

    毕竟是春节期间,邀请别人来家里做饭,大领导也不想显得太张扬。

    大领导特意去厨房看望,一是为了表示感谢,二是顺带检查一下。

    何宇柱始终没有多问什么,显得非常可靠。

    因此,大领导让夫人送行,没有付钱而是送了点心,并表示以后可以多来几次。

    如果对何宇柱不太满意,大领导或许会直接给他一些酬劳就不再找他了。

    许大冒的家中也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全家四口人齐聚一堂:他的父母、妹妹还有他自己。

    经过上次被何宇柱教训后,许大冒近来受敛了不少,毕竟何宇柱那一顿痛打和严厉的警告让他心有余悸。

    再加上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许大冒变得比以往更加低调。

    “大冒,马上要上高三了,你得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以后也能做个公职人员。”

    许父边喝着酒,边耐心地叮嘱儿子。

    学校春季开学的时间渐近,过完年后许大冒就要读高中了。

    “爸爸,您放心,我会努力考上大学的。”

    许大冒信心满满地回答,不过对于将来能否如愿,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等我成为公职人员,一定要好好教训那个何宇柱。”

    “你先少去招惹他吧。”

    许父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何宇柱的父亲何达清会动脑子,但这个何宇柱只懂暴力。

    你去找他的麻烦,不等于自找苦吃吗?”

    “那易忠海也似乎受了不少气。”

    许大冒带着一丝好奇问,“爸,易忠海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何达清离开那天,易忠海还和何宇柱喝酒来着。”

    许父解释说,“结果这俩人现在几乎不再搭理对方了,你说这不明摆着吃亏吗?”

    “何宇柱当时骂了何达清,但第二天又怎么样了?”

    “第二天何宇柱就没再多提了,而且被提升为食堂七级炊事员,当上了食堂班长。”

    许父继续说道,“他现在的月工资足以养活他自己和妹妹,有时候还会带些剩菜回家,家里的生活也不错。”

    听了这些,许大冒还是有些疑惑,“爸,易忠海到底吃了什么亏?”

    “哎,你啊……”

    许父略显无奈,觉得儿子还欠缺智慧,“易忠海已经多大年纪了,至今没有孩子,将来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他想把贾东旭当成自己的依靠,两家现在亲如一家,每天一起进出,不就是为了找个保障吗?”

    “何达清一走,何宇柱家没了长辈,易忠海自然看得上他。”

    “至于易忠海具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显然他没有得逞。”

    许大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仍然有些不解,“易忠海已经有了贾东旭,为什么还盯上何宇柱?”

    “仅凭一个贾东旭不足以稳定他的未来,毕竟贾张氏不是省油的灯。

    易忠海这一举动显然是为了多留一条后路,所以这次的确是他吃了亏。”

    许父若有所思地说,“再者,何宇柱或许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傻’。”

    “如果他真的不傻,那还有谁更傻呢?”

    许大冒愤愤不平地回答。

    许父看了一眼儿子,最后叹息一声,毕竟骨肉至亲,还是要顾及儿子的感受,不能太过打击他。

    ……

    日复一日,生活如往常般平静而缓慢地延续着。

    直到1956年3月10日,这天何宇柱带着妹妹何雨雨回到他们居住的四合院。

    当晚特意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何宇柱下午看望了妹妹之后,便接她去厂里的食堂吃饭。

    餐桌上的菜式相当丰盛,只要是领导能享用的,这对兄妹也一概不例外,因为他们已经是家中的唯一支柱了。

    这一天正值何宇柱20岁生日,意味着他已成年,可以开始考虑婚姻大事了。

    最近他一直为此感到焦虑。

    “你们吃饱了就快点回来?”

    前院的三叔阎埠贵看到他们归来时问道。

    现在没有人再叫何宇柱“傻柱”

    了,因为过去两年中,他每个月都会送两次饭盒到三叔家。

    “嗯,今晚又加班了。”

    何宇柱随手递上一个饭盒,“晚上剩的比较多,如果您不嫌弃,就拿回家吧。”

    “饭盒明天早上我会带回来。”

    何宇柱补充道。

    “啊,这怎么能行。”

    阎埠贵眼睛一亮,连忙接过来,“我家最近又要多一个人了,靠着我这点工资过得十分拮据!”

    “雨雨,你先骑车回去吧。”

    何宇柱把自行车交给妹妹,随手摸出一根烟递给阎埠贵,但知道三叔平时从不抽烟,因为那是项不小的开销。

    何宇柱自己点上烟说:“三叔,今天是我生日,已经二十岁了。”

    “是吗?”

    阎埠贵惊讶之余随即反应过来,“确实是啊,这么一来,你也可以考虑结婚了!”

    “没错,只是咱们钢厂女工实在太少,食堂那边大多是中年妇女,哪里有个小姑娘啊。”

    何宇柱愁眉不展地说道。

    “你这两年对三叔太好了。”

    何宇柱带着期待地说,“三叔您看能不能在学校帮我找个合适的对象?”

    “不用说,这些年来你对我们的照顾,三叔都记在心里。”

    阎埠贵立即应道,“我帮你留意看看,说不定还真能找到一个!”

    阎埠贵的脸色露出沉思,心里其实已经开始算账——这些年何宇柱对他们家的帮助不小,每月送来的饭盒里全是好东西。

    如果能帮他找到对象,这岂不是一件美事?这样一来,以后得到的好处只会更多!

    不过,他还是显得有些为难:“柱子,我想过了,现在学校里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

    “怎么可能?”

    何宇柱也很意外,“你们学校没有新老师吗?”

    “这所学校可不年轻了,大部分老师在解放前就已经在此教书,新来的也大多年龄不轻。”

    阎埠贵解释说,“要是想找合适的,你得去新建的小学看看。”

    “最近我们在组织一些学习活动,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学校的老师,要不我也帮打听打听?”

    “那可真是多谢了,要是真能成事,您就是我的大恩人,这份谢礼一定让您满意。”

    何宇柱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虽然他在工厂里人缘不错,但在这件事上资源还是很匮乏,休假期还得去联系媒婆,不能全依赖于三大爷。

    “好吧,你就等我的消息吧!”

    阎埠贵痛快地答应了,随后两人分道扬镳。

    阎埠贵回到家,看到三大娘已经在等他了,“老伴儿,这饭盒是不是柱子送来的?”

    “对,你把里面的饭菜先取出来,明天晚上我们也不用做饭了。”

    阎埠贵一脸愉悦地开了盒盖,果然全是荤菜,“真是不错,有了柱子送来的饭盒,我们家每顿都能少做一个菜!”

    “那我就去把饭取出来,顺便把饭盒洗洗干净。”

    三大娘也十分高兴,家里多了一个吃饭的,前头三个儿子,这个小女儿叫阎解娣。

    幸好医院现在可以做绝育手术了,不然再多一个,真的是养不起了。

    何宇柱回到家里,烧了水准备洗漱。

    何雨雨正坐在他的房间里看书,已经被他培养得不错,学会了打扫房间和做家务。

    ……

    自1954年春天起,何宇柱就开始倒腾各种物资,还收购了许多,比如鸡、兔、猪、羊、鱼等等。

    在养殖空间里,这些动物各有领地,不需要时便停止繁殖,需要时再命令它们繁殖。

    而在种植空间里更是品种繁多,无论是小麦、水稻,还是各种蔬菜、水果,想种什么都可以,只需保存好种子即可。

    当下的种子并未经过现代改良,但在空间里种植出来的作物品质都非常高,让何宇柱手里积攒了大量物资。

    他把这些物资带到各个市场出售,积累了不少资金,即使在粮票制度实施后,也只是对粮食进行了管控,其他物资还没有采取票据制度。

    何宇柱暂时停止买卖,打算等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时再继续,现在冒险行为不太明智。

    此外,他还买了很多自行车、收音机和手表,包括各种款式的男女手表。

    除了这些大件,还包括布料、棉花、烟酒茶糖等生活必需品,只要是将来可能短缺的,他都尽量多储备。

    他从不同地方少量多次地购买这些物品,利用空间的方便性,确保这些物品在他这里不会变质,只需存起来就好。

    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逐渐展现出其优势,虽然何宇柱囤积了大量物资,但因每次购买量少且分散,所以并未引起任何怀疑。

    在关键时刻停售物品,他成功避开了一个 ** 的危机。

    ……

    “哥,我快要上初中了,住校的话会很远!”

    何雨雨突然说。

    “嗯?”

    何宇柱先是一愣,接着反应过来,“你是想要自行车吧?”

    “对呀!”

    何雨雨兴奋地跑过来,“哥,你能帮我买一辆吗?”

    “行,给你买一辆!”

    何宇柱爽快地答应,“顺便再给你配一块手表,但别太过显眼。”

    “好的,哥哥你真好!”

    何雨雨高兴地跳了起来。

    对何宇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妹妹的满意,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

    自1955年第一版人民币停用,新币开始流通后,何宇柱每月的工资为41.5元。

    作为食堂班长,他还有每月2元的补贴,使他在大院里的同事中成为了收入最高的一个。

    周末和晚上,他经常被请去主持婚礼或葬礼,虽然酬劳可观,但他只接上级安排的任务。

    尽管大家都知道何宇柱收入颇丰,但具体的数额却无人知晓,尤其是他在私活上的 earnings,更没有人能说得清。

    自1955年起,自行车销量低迷,直到同年9月价格才有所下降。

    最初得知这一消息时,何宇柱感到意外,但转念一想也觉得合情合理——国家刚成立不久,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

    到了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购物需要凭票证时,大家的储蓄也慢慢增加了。

    那时,何雨雨已经长高了很多,十三岁的她已有1.6米的身高,每年都需要更换新衣。

    青春期的女孩成长得特别快,未来还能长高多少更是难以预测!

    第二天休息日,何宇柱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妹妹前往王府井百货。

    因为离春节不远,大部分市民手头紧,商场里顾客不多。

    何雨雨活泼地走在前面,很快就找到了卖自行车的地方。

    何宇柱紧跟其后,来到柜台前,售货员问:“您好,请问想要什么牌子的?”

    那时市场上主流的是28英寸的车型,何宇柱看了一眼后眼前一亮,“就那一款!”

    “这是一辆26英寸的小型自行车,售价190元,您要吗?”

    售货员解释道,“这是新款,还在试产阶段,预计明年才会大量生产。”

    “我可以看一下吗?”

    何宇柱问。

    “当然可以。”

    售货员态度非常友好,这种服务态度在六七十年代也许不太常见了。

    何雨雨好奇地看着没有大梁的小自行车,“哥,你真的给我买这款吗?”

    “没错,二八寸的大自行车对女孩子来说太大,又有横梁,夏天穿裙子怎么骑啊?”

    何宇柱答道,“这款适合你,穿裙子也可以轻松骑行。”

    “对啊!”

    何雨雨兴奋极了,对这款新车还不太熟悉。

    听何雨雨这么一说,售货员眼前一亮:“同志,您说得有道理,这确实更适合被称为女式自行车。”

    “我只是随口说说罢了!”

    何宇柱显得有些惊讶,难怪他们在介绍时提到这是款轻便自行车。

    他在这一方面确实知之甚少。

    “帮我加个车筐!”

    何宇柱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为给何雨雨增加便利,“另外,我也要给自己装一个车筐。”

    “好的,您请稍等!”

    售货员忙着手开票。

    现在几乎没有人再买自行车,自去年以来自行车就开始滞销。

    然而,今天的这位顾客竟然买了一辆试验型轻便自行车,他还真有一番道理,这车确实更适合女性骑行。

    买好自行车后,何雨雨兴奋得忘记了还要买手表,拿了发票就想去提车。

    “雨雨,手表还没买呢?”

    何宇柱只好提醒她。

    何雨雨一愣:“对啊,哥哥,我们快去买手表吧!”

    明明自己只有二十岁,何宇柱却有种当上了老父亲的感觉。

    不过看到何雨雨如此活泼,他也感到很欣慰。

    现在的何雨雨不再常常想起何达清,即使偶尔想到,也不再会哭得那么厉害。

    何宇柱对她的关怀无微不至。

    两人愉快地完成了购物,接着去给新车打钢印。

    路过一家修车铺时,何宇柱花了五分钱,将单独购买的车筐装到了自己的车上。

    回到大院后,阎埠贵眼睛一亮:“柱子,这什么型号的车啊?”

    “给雨雨买的。”

    何宇柱回答。

    “是给她买的?”

    阎埠贵追问道。

    “是啊,给雨雨买的。

    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长高了很多,也能骑车了。”

    何宇柱解释道,“售货员说这是试验型的轻便车,有26英寸的轮子。”

    “竟然没有横梁!”

    阎埠贵好奇不已。

    可惜的是,他根本买不起这种车,更不敢妄想,“啧啧,我们大院里就数你们家强了!”

    “一大爷、二大爷工资更高,他们只是不愿意买而已。”

    何宇柱略带谦虚地说,“三大爷,以后还请多关照!”

    “你放心,我明天就帮你打听打听,遇到其他学校的老师一定帮你除查问。”

    阎埠贵满口应允。

    尽管何宇柱没有事先给他任何礼品,但他允诺以谢媒礼来吊住阎埠贵的兴趣。

    人不能太早给人东西,否则谁知道会怎么算计呢!

    “那就好,我们先回去了,中午还没吃饭呢!”

    何宇柱推着自行车回家,发现何雨雨已经把车停在廊下,正蹲在那里细细端详。

    她时不时地看看手腕上的新手表,而院子中间并没有太多人围观看热闹。

    ……

    第二天,阎埠贵果真参加了一个学习活动。

    自1951年起,我国开始发行第一套中小学通用教材。

    今天准备推出第二版,所以教师们需要先进行自学,以便熟悉新教材并依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阎埠贵来到学习地点,专心听课。

    直到中午休息时间,他才与重工机械厂附属小学的教师们交谈。

    这所机械厂位于东直门以东的一个新成立区域,其中一些零部件就来自附近的轧钢厂。

    “李老师!”

    阎埠贵拿着饭盒,走近一位熟识的老师。

    “阎老师!”

    李老师客气地回应。

    “我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阎埠贵满脸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