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 第50章 相处融洽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众禽 第50章 相处融洽

    许大冒微笑着说,“孩子们还小,将来善待他们,一定会相处融洽的。”

    “小孩很容易相处的。”

    易忠海略微惊讶,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因为他自己没有养过孩子,觉得看着别人的子女长大也很不易。

    像是刘海中的家庭、阎埠贵的家庭,各自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让易忠海有些困惑。

    在他看来,唯有听话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他渴望掌控一切,包括将来的依靠。

    ……

    听说许大冒要娶梁拉娣后,何宇柱感叹不已。

    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文雯丽,提到了许大冒要迎娶一位寡妇。

    文雯丽听了连连摇头,“许大冒居然会娶个寡妇,还找你帮忙,真让人想不到。”

    “他一向与我争强好胜,”

    何宇柱补充道,“不过现在似乎有所改变,可能是不能生育对他影响很大。”

    “这么改变也有道理,许大冒肯定也在考虑将来。

    现在的改变挺好,希望他会坚持下去。”

    他们对这件事没有多谈,毕竟这不关他们的事。

    谈了一会儿后,他们便转向了其他话题。

    随后的几天,许大冒家异常忙碌,施工队进驻搭起了阁楼,整个工程进展迅速。

    紧接着,许大冒和梁拉娣领了结婚证,正式成为夫妻。

    接着,许大冒租了辆车接梁拉娣及她的全家人,包括她的家人和行李,一齐搬进了院内。

    周末下午,何宇柱办完事回到家,先忙着为家人做饭。

    大概午后两点,许大冒带着梁拉娣和四个孩子挨家挨户分发喜糖,队伍也来到了何宇柱家门口。

    许大冒激动地说:“你看看我现在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三男一女。”

    “是啊,以后要好好过日子,让生活越来越红火。”

    何宇柱感叹道,“对了,你老婆是不是在机修厂工作?”

    “是的,我想请人把她调过来。”

    许大冒回答。

    那天晚上,许大冒的父母也赶来了,一家人在没有请何宇柱帮忙的情况下,一起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席间,许父看了看梁拉娣带的四个孩子,非常满意。

    这些孩子们非常守规矩,即便大人不在桌前,也安安静静、有礼有节。

    显然,新儿媳平时的教育做得很好,不仅干活利索,还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相比起来,她远比娄小娥能干得多。

    饭后,许父和许母离开,梁拉娣在安顿孩子们睡觉后,回到了卧室。

    两人上床后,并没有进行夫妻生活,因为许大冒需要计算日期并调整身心。

    “媳妇,你现在已经成我家的人,往后要在这座大宅子生活,有些事我要提前跟你说明白,日后需得注意一些。”

    许大冒缓缓开口道。

    梁拉娣微微一怔,问道:“要留意哪些方面呢?”

    “这座宅子会有什么风险吗?”

    “其实没什么实质上的危险,不过你未曾住过这么复杂的大宅子,情况确实繁多。”

    许大冒解释道:“我们这座宅子里住着三位大爷,住在东厢房的是易忠海大爷,家里只有老两口,并无后代。”

    “所以,他的晚年如何安置成为他的一个心结。

    他曾有个徒弟名叫贾东旭,但遗憾的是,他去年因为厂里的意外不幸离世。”

    “他本想着让何宇柱接替,但如今何宇柱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两人之间有了不少矛盾。”

    听至此,梁拉娣好奇地问:“那为何他不考虑领养一个呢?难道养不起吗?”

    “这……谁知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许大冒淡淡地回应:“别看是一两个,就算是三五个他也供养得起。

    易忠海在厂里有着八级钳工的身份,他是咱们院工资最高的人。”

    “啊,八级工!”

    梁拉娣忍不住轻声惊叹,她对自己的五级电焊水平颇感自豪,没想到在这个院子里还有这样的高手。

    “没错,高工资给了他更多可能,即便是收养一些孩童,自己抚育培养,到了将来,也无需担忧自己的晚年。”

    许大冒继续说着:“可是,他偏偏不愿这样做。

    过去,他对贾东旭非常好,技术也是毫不保留,可惜命运弄人,贾东旭就这么走了。”

    “贾家人住在中院的西厢,现下住着贾东旭的母亲、妻子及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贾母的脾气极差,稍有不合心意就大吵大闹,你得多加留心才是。”

    “我可不怕这些。”

    梁拉娣轻蔑地笑了笑,“她再怎么样,又能怎样?”

    “这个……”

    许大冒微微一愣,感觉似乎小看了自家的新媳妇,是否对她要求过高了?

    “你就说吧!”

    梁拉娣轻轻用肘部碰了一下许大冒。

    许大冒回过神来,说道:“哦,对了,易忠海对南易颇为关照,非常在意南易的到来。”

    “南易?”

    梁拉娣眉头轻蹙,“南易还当过我们的月老,要不去提点提点他?”

    “这些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吧。”

    许大冒急忙回应:“再说,南易一人生活,只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如果他愿意在晚年来照顾易忠海,那就随他好了。”

    “不过,易忠海家住的是个大房子,而且还得负责照顾后院耳聋的老人家,虽说是院子中最年长的,但也有些偏心。”

    “老人应该也有她的私人房间,最终会不会归给易忠海呢?”

    “所以说,这种事情咱们不宜多管。”

    梁拉娣轻轻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确实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好的,以下是改写的版本:

    ---

    “那好,我们来谈谈我们这儿的事吧。

    对面住着的是刘海中一家,除了他和他的老伴儿,还有三个儿子。

    大儿子刘光齐已经结婚搬出去了。”

    许大冒继续介绍刘海中的情况。

    “现在家里还有刘光天和刘光达两个儿子,你平时要提醒孩子们别经常去那儿玩。”

    “刘海中很偏爱他的大儿子,而二儿子和小儿子经常挨揍,打得相当严重,几乎不考虑他们的生死。”

    “嘶——那可是亲生的孩子啊?”

    梁拉荻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对自己的儿子能这样?”

    “刘海中在工厂里是一名七级钳工,一直渴望升职为干部,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始终没有成功。

    他对‘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套理论坚信不疑,却唯独不对大儿子动手,儿子结婚时他还花了很大一笔钱。”

    “听了这些,原来还有个七级工。”

    梁拉娣感慨道,“你们这个大院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八级、七级的工人比比皆是。”

    “可不是,这儿还有我这个独一无二的电影放映员呢。”

    许大冒自豪地笑了笑,“至于住在院子正房的何宇柱,他是六级厨师,在厂里也算是一流了。”

    “的确,让人敬佩。”

    梁拉娣赞叹道,这里确实是藏龙卧虎之地。

    “关于刘海中的情况就说到这里吧。

    他们一家人其实不算太坏,就是刘海中总是自以为像一个干部。”

    许大冒接着谈到了前院的邻居,“前院要特别留意的是三大爷家。”

    “三大爷家的孩子也不少,两位老人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在家里的状况和我们差不多,不过他们有两间房子。”

    “一间是前面的屋子,另一间在正房的后面。

    家里全靠三大爷一人挣钱养家。”

    “他们家的大儿子刚参加工作,是个学徒,特别喜欢占便宜。

    每次我从乡下回来,都得给他带点礼物。”

    梁拉荻笑着说:“你这个人还挺懂得关心别人的嘛?”

    “哪是心善,只是考虑周到罢了。”

    许大冒回应道,“你也得多小心,三大爷一有机会就爱沾光。

    我说这事儿就是想提醒你,他手上总是有半瓶酒,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跟人干杯。”

    “那不是挺好的吗?”

    梁拉荻说,“至少他还乐意请客呢。”

    “你真是单纯。”

    许大冒道,“那是掺了水的酒,有一次我喝了之后,拉了三天肚子。”

    “哈哈,”

    梁拉荻大笑道,“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

    许大冒肯定地说,“这事整个院子的人都知道,现在就算喝酒,也没人敢让他带酒了。”

    “我们在大院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贾家。”

    许大冒最后提到了贾家。

    “贾家不就剩下孤儿寡母了吗?”

    梁拉荻问,“这有什么需要留意的?”

    ---

    “当然要注意这一点,”

    许大冒续道,“贾张氏是农村出身,当初为多占地盘迟迟未把户口转入城市,随后想迁时已是不可。”

    “贾东旭的配偶秦淮茹也是农村来的人,起初也没办户口迁移,因此贾家现今除了贾东旭本人,余者皆持农村户口。”

    “在 ** 年间,他们家庭分得的粮食总是捉襟见肘,易忠海便发动了一个月月捐赠的行动,而非一次性的善举。”

    “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

    梁拉娣了解在 ** 年代粮食之紧缺。

    “之后贾东旭去世,易忠海迅即再次倡议了捐助,仅仅提到遗孀孤儿生活的艰辛,避谈丧葬补助事宜,此事却被何宇柱搞得一团糟。”

    许大冒进一步阐述,“大院多数人在工厂供职,不过鲜少有人提及此类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