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62章 李孟姜混入宫女中
热门推荐:
炮灰不按剧情走,主角全被虐成狗
快穿女武侠圆梦记
我是射手
逐斗山海
我睡了妻子偷偷去地府审案
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搞传统猎魔?
四合院之我有一分钱秒杀系统
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在宏伟壮丽的太极殿内。
唐太宗李世民身着华丽的龙袍,高坐于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
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目光如炬,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俯瞰着殿下的一切。
今日,吐蕃使者禄东赞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而来。
他肩负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殷切期望,怀揣着对大唐的敬仰与诚意,一心想要与大唐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而一场别开生面、充满挑战的考验,正如同一场神秘的棋局,在这太极殿中悄然拉开帷幕。
李世民微微抬手,那动作优雅而沉稳,尽显帝王风范。
他示意内侍呈上第一个考验之物 —— 一颗九曲明珠。
这颗明珠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晶莹剔透,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然而,它的内部结构却极为复杂,九条弯曲的通道纵横交错,仿佛是一座迷宫,让人望而却步。
每一条通道都狭窄而曲折,丝线想要顺利穿过,简直难如登天。
“听闻吐蕃使者聪慧过人,今日便请使者尝试用一根丝线穿过这九曲明珠。”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犹如洪钟般在大殿中回荡,字字句句都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禄东赞微微欠身,动作恭敬而得体,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明珠。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定,仔细端详着手中的明珠,仿佛要将其内部结构看穿。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心中迅速思索着对策。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禄东赞,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片刻后,禄东赞灵机一动,他命人取来一只蚂蚁。
那蚂蚁小巧玲珑,在他的指尖上微微颤动。
禄东赞将丝线轻轻系在蚂蚁的身上,手法娴熟而轻柔。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蚂蚁放入明珠的小孔之中。
蚂蚁在黑暗的通道中摸索前行,凭借着本能,顺着那弯曲的路径缓缓爬行。
它的触角不停地摆动着,似乎在寻找着出口的方向。
不多时,丝线便从明珠的另一端穿出,成功地穿过了九曲明珠。
殿中大臣们见状,纷纷露出惊讶之色。有的大臣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有的大臣微微点头,对禄东赞的机智暗自佩服;
还有的大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禄东赞的聪明才智。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对禄东赞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
紧接着,第二个考验开始。
李世民命人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赶到殿前的广场上。
那广场宽阔无比,马群在其中显得格外热闹。
这些马毛色各异,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乌黑发亮,有的棕黄相间。
它们或奔跑,或嘶鸣,或低头吃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世民要求禄东赞在短时间内分辨出每匹小马驹的母亲。
这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马群中马匹众多,且小马驹和母马之间的外貌差异并不明显。
禄东赞不慌不忙,他神色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仔细观察着马群的动静,目光敏锐而专注。
只见他让人将小马驹们饿上一段时间,那些小马驹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它们的眼神中透露出饥饿和渴望。
然后,禄东赞再将它们放入马群之中。饥饿的小马驹们纷纷凭借着本能,奔向自己的母亲,寻找乳汁。
它们欢快地奔跑着,发出 “嘶嘶” 的叫声,母马们也温柔地回应着,用舌头舔着小马驹们。
就这样,禄东赞轻松地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李世民面带微笑,那笑容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禄东赞的赞赏。
显然,对于禄东赞之前展现出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李世民极为满意。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真正的考验仍在后头等待着这位来自吐蕃的使者。
只见李世民微微抬手,那动作依旧优雅而沉稳,示意身旁的侍从行动起来。
很快,四百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宫女鱼贯而入。
她们步伐轻盈,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
她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每一件都绣着精美的花纹,色彩斑斓,宛如天边的彩霞。
她们头上都盖着鲜艳的红喜帕,那红喜帕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给整个宫殿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她们宛如一片绚丽的云霞飘落在宫殿之中,整齐划一地排成四排,亭亭玉立,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片红妆海洋里,隐藏着此次任务的关键人物 —— 文成公主。
而李孟姜也巧妙地混迹于其中,试图增加寻找的难度。
她自己觉得这次考验十分有趣,便偷偷地扮成宫女的模样,想要看看禄东赞是否真的有那么聪明。
禄东赞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开始仔细观察起眼前的这群宫女来。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从左至右缓缓扫过每一个宫女。
他观察着她们的举止、神态和气质,试图从中找到文成公主的线索。
突然,他留意到其中一位宫女的举止和神态有些与众不同。
尽管这位宫女努力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和其他人一样镇定自若,但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丝紧张还是被禄东赞敏锐地捕捉到了。
而且,透过那层薄薄的红喜帕,禄东赞隐约感觉到这位宫女的眼神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气质,高贵而典雅,仿佛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禄东赞心头猛地一跳,脑海中迅速闪过临行前赞普对文成公主的种种描述。
刹那间,所有的线索都在这一刻串联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向前迈进一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礼道:
“启禀天可汗陛下,在下斗胆猜测,那位头戴鲜花,气质高雅如仙的女子想必就是文成公主殿下。”
说完,禄东赞静静地注视着李世民,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他的心中既紧张又期待,汗水不知不觉地浸湿了他的后背。
李世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宫殿之中,那豪迈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
他的脸上洋溢着惊喜与赞赏之色,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禄东赞,似乎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来自吐蕃的使者竟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寻到文成公主。
只见禄东赞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低垂着头颅,语气谦卑而诚恳:
“陛下谬赞了,小臣实在愧不敢当。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吐蕃赞普对伟大唐王朝的无限敬仰之心啊!
还有他对于此次联姻之事所抱有的满满诚意,使得小臣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疏忽与懈怠呀。”
李世民微微颔首,双眼凝视着眼前这位谦逊有礼、聪明睿智的使者,心中不禁暗暗思忖起来:
看来吐蕃国真是人杰地灵,方能孕育出这般才智超群之士。
此次和亲之举,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更有望推动双方在文化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展开广泛且深入的交流合作。
想到此处,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
“好!朕甚是满意,今日便作主,将文成公主下嫁于你们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听到这话,禄东赞简直兴奋得难以自抑。
他激动万分地又一次重重跪倒在地,对着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连连叩头拜谢,声情并茂:
“多谢陛下隆恩!我吐蕃上下必将永远铭记大唐皇帝的慷慨恩赐和深情厚谊。
愿我们两国从此亲如一家,世代交好,共同开创繁荣昌盛之盛世!”
只见李孟姜走在前方,她身后紧跟着一群宫女,鱼贯而出,缓缓离开了那庄严肃穆的太极殿。
而此时,晋王李治恰好路过此地,他一眼便瞧见了人群中的妹妹李孟姜。
李治见状,不由得嘴角上扬,心中暗觉有趣。
他心想:
这小妮子平日里就古灵精怪的,没想到今日竟会扮作宫女模样在此玩耍。
想着想着,他忍不住轻声笑出了声。
就在这时,眼尖的李孟姜忽然瞥见了不远处那道熟悉的身影——正是她的九哥李治!
只见他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俊朗的面容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九哥,你怎么来啦?”李孟姜满心欢喜地迎上前去。
李治微微一笑,手中折扇轻轻抬起,然后在李孟姜的头上轻轻地敲了一下,佯装出一副严肃的模样:
“你这丫头啊,整日里就只知道调皮捣蛋!瞧瞧你今日这身装扮,像个什么样子?
若不是我认得你,旁人见了,恐怕还会误将你当作文成公主呢!
到时候,看你该如何是好哟~”
说完,他忍不住摇头轻笑起来。
李孟姜歪着头地说:
“才不会呢,我哪有文成那么端庄大方。
我就是想看看那位吐蕃使者到底有多聪明。”
李治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却满是宠溺的笑容:
“你呀,真拿你没办法。不过今日这禄东赞确实聪明过人,看来吐蕃此次联姻是真心实意的。”
李孟姜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我也觉得,他能想出那么多办法通过考验,肯定不简单。
哎,九哥,你说文成嫁给吐蕃赞普,会幸福吗?”
李治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
“这我也说不准。
不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对大唐一直很敬仰,而且此次联姻对两国都有好处。
希望文成过去能一切顺利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清凉阁走去。
唐太宗李世民身着华丽的龙袍,高坐于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
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目光如炬,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俯瞰着殿下的一切。
今日,吐蕃使者禄东赞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而来。
他肩负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殷切期望,怀揣着对大唐的敬仰与诚意,一心想要与大唐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而一场别开生面、充满挑战的考验,正如同一场神秘的棋局,在这太极殿中悄然拉开帷幕。
李世民微微抬手,那动作优雅而沉稳,尽显帝王风范。
他示意内侍呈上第一个考验之物 —— 一颗九曲明珠。
这颗明珠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晶莹剔透,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然而,它的内部结构却极为复杂,九条弯曲的通道纵横交错,仿佛是一座迷宫,让人望而却步。
每一条通道都狭窄而曲折,丝线想要顺利穿过,简直难如登天。
“听闻吐蕃使者聪慧过人,今日便请使者尝试用一根丝线穿过这九曲明珠。”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犹如洪钟般在大殿中回荡,字字句句都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禄东赞微微欠身,动作恭敬而得体,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明珠。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定,仔细端详着手中的明珠,仿佛要将其内部结构看穿。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心中迅速思索着对策。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禄东赞,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片刻后,禄东赞灵机一动,他命人取来一只蚂蚁。
那蚂蚁小巧玲珑,在他的指尖上微微颤动。
禄东赞将丝线轻轻系在蚂蚁的身上,手法娴熟而轻柔。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蚂蚁放入明珠的小孔之中。
蚂蚁在黑暗的通道中摸索前行,凭借着本能,顺着那弯曲的路径缓缓爬行。
它的触角不停地摆动着,似乎在寻找着出口的方向。
不多时,丝线便从明珠的另一端穿出,成功地穿过了九曲明珠。
殿中大臣们见状,纷纷露出惊讶之色。有的大臣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有的大臣微微点头,对禄东赞的机智暗自佩服;
还有的大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禄东赞的聪明才智。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对禄东赞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
紧接着,第二个考验开始。
李世民命人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赶到殿前的广场上。
那广场宽阔无比,马群在其中显得格外热闹。
这些马毛色各异,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乌黑发亮,有的棕黄相间。
它们或奔跑,或嘶鸣,或低头吃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世民要求禄东赞在短时间内分辨出每匹小马驹的母亲。
这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马群中马匹众多,且小马驹和母马之间的外貌差异并不明显。
禄东赞不慌不忙,他神色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仔细观察着马群的动静,目光敏锐而专注。
只见他让人将小马驹们饿上一段时间,那些小马驹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它们的眼神中透露出饥饿和渴望。
然后,禄东赞再将它们放入马群之中。饥饿的小马驹们纷纷凭借着本能,奔向自己的母亲,寻找乳汁。
它们欢快地奔跑着,发出 “嘶嘶” 的叫声,母马们也温柔地回应着,用舌头舔着小马驹们。
就这样,禄东赞轻松地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李世民面带微笑,那笑容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禄东赞的赞赏。
显然,对于禄东赞之前展现出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李世民极为满意。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真正的考验仍在后头等待着这位来自吐蕃的使者。
只见李世民微微抬手,那动作依旧优雅而沉稳,示意身旁的侍从行动起来。
很快,四百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宫女鱼贯而入。
她们步伐轻盈,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
她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每一件都绣着精美的花纹,色彩斑斓,宛如天边的彩霞。
她们头上都盖着鲜艳的红喜帕,那红喜帕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给整个宫殿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她们宛如一片绚丽的云霞飘落在宫殿之中,整齐划一地排成四排,亭亭玉立,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片红妆海洋里,隐藏着此次任务的关键人物 —— 文成公主。
而李孟姜也巧妙地混迹于其中,试图增加寻找的难度。
她自己觉得这次考验十分有趣,便偷偷地扮成宫女的模样,想要看看禄东赞是否真的有那么聪明。
禄东赞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开始仔细观察起眼前的这群宫女来。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从左至右缓缓扫过每一个宫女。
他观察着她们的举止、神态和气质,试图从中找到文成公主的线索。
突然,他留意到其中一位宫女的举止和神态有些与众不同。
尽管这位宫女努力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和其他人一样镇定自若,但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丝紧张还是被禄东赞敏锐地捕捉到了。
而且,透过那层薄薄的红喜帕,禄东赞隐约感觉到这位宫女的眼神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气质,高贵而典雅,仿佛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禄东赞心头猛地一跳,脑海中迅速闪过临行前赞普对文成公主的种种描述。
刹那间,所有的线索都在这一刻串联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向前迈进一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礼道:
“启禀天可汗陛下,在下斗胆猜测,那位头戴鲜花,气质高雅如仙的女子想必就是文成公主殿下。”
说完,禄东赞静静地注视着李世民,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他的心中既紧张又期待,汗水不知不觉地浸湿了他的后背。
李世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宫殿之中,那豪迈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
他的脸上洋溢着惊喜与赞赏之色,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禄东赞,似乎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来自吐蕃的使者竟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寻到文成公主。
只见禄东赞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低垂着头颅,语气谦卑而诚恳:
“陛下谬赞了,小臣实在愧不敢当。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吐蕃赞普对伟大唐王朝的无限敬仰之心啊!
还有他对于此次联姻之事所抱有的满满诚意,使得小臣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疏忽与懈怠呀。”
李世民微微颔首,双眼凝视着眼前这位谦逊有礼、聪明睿智的使者,心中不禁暗暗思忖起来:
看来吐蕃国真是人杰地灵,方能孕育出这般才智超群之士。
此次和亲之举,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更有望推动双方在文化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展开广泛且深入的交流合作。
想到此处,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
“好!朕甚是满意,今日便作主,将文成公主下嫁于你们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听到这话,禄东赞简直兴奋得难以自抑。
他激动万分地又一次重重跪倒在地,对着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连连叩头拜谢,声情并茂:
“多谢陛下隆恩!我吐蕃上下必将永远铭记大唐皇帝的慷慨恩赐和深情厚谊。
愿我们两国从此亲如一家,世代交好,共同开创繁荣昌盛之盛世!”
只见李孟姜走在前方,她身后紧跟着一群宫女,鱼贯而出,缓缓离开了那庄严肃穆的太极殿。
而此时,晋王李治恰好路过此地,他一眼便瞧见了人群中的妹妹李孟姜。
李治见状,不由得嘴角上扬,心中暗觉有趣。
他心想:
这小妮子平日里就古灵精怪的,没想到今日竟会扮作宫女模样在此玩耍。
想着想着,他忍不住轻声笑出了声。
就在这时,眼尖的李孟姜忽然瞥见了不远处那道熟悉的身影——正是她的九哥李治!
只见他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俊朗的面容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九哥,你怎么来啦?”李孟姜满心欢喜地迎上前去。
李治微微一笑,手中折扇轻轻抬起,然后在李孟姜的头上轻轻地敲了一下,佯装出一副严肃的模样:
“你这丫头啊,整日里就只知道调皮捣蛋!瞧瞧你今日这身装扮,像个什么样子?
若不是我认得你,旁人见了,恐怕还会误将你当作文成公主呢!
到时候,看你该如何是好哟~”
说完,他忍不住摇头轻笑起来。
李孟姜歪着头地说:
“才不会呢,我哪有文成那么端庄大方。
我就是想看看那位吐蕃使者到底有多聪明。”
李治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却满是宠溺的笑容:
“你呀,真拿你没办法。不过今日这禄东赞确实聪明过人,看来吐蕃此次联姻是真心实意的。”
李孟姜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我也觉得,他能想出那么多办法通过考验,肯定不简单。
哎,九哥,你说文成嫁给吐蕃赞普,会幸福吗?”
李治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
“这我也说不准。
不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对大唐一直很敬仰,而且此次联姻对两国都有好处。
希望文成过去能一切顺利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清凉阁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