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 第63章 逼宫朱元璋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第63章 逼宫朱元璋

    蓝玉这家伙胆子大,直接带头了。

    同时,也承担来自朱元璋最猛的火力。

    “蓝小二,你要反是不是!你敢逼宫!”

    “父皇息怒。”朱标拉了拉朱元璋,眼下火气别那么大。

    嗓门大也没用啊。

    蓝玉回答道,“这个天下是兄弟们打下来的,臣不可能毁了兄弟们的心血,是不可能反的,只是如今陛下年迈昏愦,竟至功臣蒙冤,臣不能眼见陛下堕迷途而不知返,兵谏于陛下,臣有罪,愿自请罚俸一年!但皇后娘娘为国为民,还请陛下纳谏!”

    “臣附议!请陛下纳谏!”

    傅友德拱手道。

    “皇后娘娘,不好了,不好了。”这时候,耿炳文赶忙跑了进来。

    马皇后眉头一皱,“怎么了?不是让你去稳定军营吗?”

    “来……来不及了,申国公邓镇嗣带头,身后跟着延安候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南雄侯赵庸,带着本部兵马冲进皇宫来了,说是要响应号召,驱逐伪帝,匡扶正统,而且京营兵马还在调动,听说陆陆续续往皇宫来。”

    耿炳文咽了咽口水,一口气把话说完。

    朱元璋脸色骤变,这些人都是要反自己的?

    朱标扶着椅子,险些没站稳。

    爹啊,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不能这么杀,这下好了吧。

    先开始弹压得多狠,现在反弹就有多大,以前是没领头的,就算有人领头也不一定敢干。

    但是现在是母后带的头,淮西弟兄们谁会不响应?

    淮西不是不敢反,是没人整合淮西并且领头。

    徐达深呼一口气,“上位,还请顺应臣心,赦免郑国公之罪,莫让功臣流血又流泪。”

    汤和拱手道,“请陛下定夺!”

    “请陛下定夺!”

    余下众人异口同声的开口道。

    这一副逼宫的架势,饶是朱元璋也没见过。

    臣子怎么敢逼宫自己这个皇帝的?

    骄兵悍将,这群骄兵悍将不除,朱家江山不稳啊。

    朱元璋坐了下来,脸上就差把不服气三个字写脸上了。

    “父皇,还请纳谏啊。”朱标也劝道。

    再怎么样,先把淮西集团安抚住才行,否则真闹起来,天下就又要乱了。

    自己早就劝过朱元璋,眼下对淮西只能是安抚为主,诛杀为辅,不能步子迈太大。

    可是偏偏朱元璋认为自己手里握着兵权,自己又是皇帝,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今之域中,是朱家之天下,尔等今日逼宫谋反,就不怕来日天打雷劈吗?”朱元璋这一次属实是被气得不轻。

    “舅姥爷,天下姓朱,可是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姓朱,我表弟也姓朱,赶紧的吧,退位,快传国给我雄英表弟。”李景隆梗着脖子道。

    前半句,是众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后半句,纯属李景隆自己的想法。

    “善长,你也要跟着他们反咱?”朱元璋压根不理会李景隆这个小屁孩儿。

    而是看向了李善长。

    李善长叹了口气,“上位,你也老了。”

    就这么一句话,朱元璋的精力好似被抽干了。

    洪武四年,李善长就因病辞官。

    然后挂着闲职,虽不管朝中诸事,但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

    老朱啊,你老了,你保证不了大家下一代的利益了,眼下没逼你退位,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准了,郑国公常茂,免罪。”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同意了这件事情。

    眼下形势所逼,不同意不行。

    马皇后带的这个头,就像是一根刺扎在了朱元璋身上,让朱元璋认清了自己的身份。

    不是自己成为皇帝了,就可以抹去自己倒插门的这个事实了。

    李善长掏出一道诏书,“陛下既已年迈,想必已无力处理国政,而太子殿下监国摄政多年,足可担江山社稷之重,恳请陛下降旨,赋予太子殿下进止之权,军国大事皆取太子殿下进止!”

    李善长把诏书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闭上了眼,这是要自己放权啊。

    不过无所谓,是放权给朱标,若不是想再扶朱标两年,自己早就把江山交给朱标了。

    只是这权力……真不想现在就放啊。

    “准了,标儿,盖印。”朱元璋同意了,不同意也不行啊。

    还好是放权给朱标,大不了自己退居幕后就是了。

    “是,爹。”朱标接过了李善长递来的诏书,拿起一旁放着的国玺,直接盖了上去。

    淮西明显不想让朱元璋再掌权了,朱元璋一味的弹压,早就已经让人怨声载道了。

    “陛下圣明。”

    众人见到朱元璋这么痛快,也是松了口气,最起码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你好我好大家好。

    紧接着,李善长又拿出了一道诏书。

    “陛下,皇嫡长孙殿下,为宗室嫡长,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是以嫡承宗,以嗣定统,恳请陛下降旨,册立皇嫡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并协理国政,以重万年之统,以安天下臣心!”

    “你说什么!”朱元璋的眼中怒火中烧,还要自己立朱雄英为太孙?

    而且还要协理国政之权?

    “陛下,虞王殿下天资粹美,必能抚御寰宇,御极万方,请陛下立虞王殿下为太孙,以固国本。”徐达也是劝道。

    冯胜拱手道,“陛下,庶人吕氏,谋害先太子妃和阴谋戕害皇嫡长孙,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看出国本不固则江山不稳!为防止再有庶出乱权,窥测神器,请陛下立皇嫡长孙为太孙,以定国本,以安臣心。”

    “陛下,居嫡长者必正储位,这是您自己定下的规矩,难道您想食言而肥吗?”傅友德拱手道。

    刚说完,外面就传来了兵马冲锋的声音。

    众人脸色齐齐一变,看向了外面。

    就见邓镇嗣带着人浩浩荡荡冲了过来,身披甲胄。

    邓镇嗣乃宁河王邓愈之子。

    邓愈封卫国公,洪武十一年薨,追封宁河王。

    其子承爵国公,朱元璋改封申国公。

    “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殿下。”邓镇嗣带头单膝跪地高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