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 第113章 战神查案,商税改制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第113章 战神查案,商税改制

    朱雄英说道,“曹国公,下回腿别抖了,不然孤都要以为你心虚了,既然是举荐李景隆,孤也觉得可以。

    就加李景隆为太子少傅衔,军职仍为从四品显武将军,即日起,奉旨钦差,前往凤阳开始彻查抚恤金贪污一案。

    查察大案,便宜行事,所至之处,如帝亲临,并赐便宜行事之权,可提调涉案当地一切军政大权。

    三品以下文武百官,李景隆都可先斩后奏,专职调查军中贪污抚恤一事,即日赶赴凤阳,不得有误。”

    朱雄英也认为让李景隆去镀金一波也好。

    而且李景隆这家伙年轻,极容易被忽视,恰巧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镀金一事,自古有之,就比如朱标,也镀金了。

    洪武四大案,虽然说朱标办了三个,但是东宫属官并没有参政权,朱标监国可也没有独立决策权。

    朱元璋把权力抓的很紧,至死才放权。

    淮西集团本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共用班底,不存在为朱标培养什么。

    朱标参与洪武四大案其中三个,更像是去镀金,虽然是朱标办的,但是决策权不在朱标手里。

    李文忠神色一惊,便宜行事?

    我的天……那意思不就是要一查到底?军中恐怕要掀起一股滔天杀戮了。

    “臣代臣子谢殿下信任。”李文忠行了一礼,站回原位。

    朱雄英嗯了一声,“别说孤不近人情,在被查到自身之前,主动检举揭发,坦白从宽,上交贪墨的抚恤金,孤仅抄没五成家产,职降三级,戴罪留用,此事翻篇,可若是等查到自己身上来了,依律从重问罪,任何求情者,同罪!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雄英知道,淮西这群高层肯定干不出这事儿,但是下面的人就不一定呢。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也是给个机会,把不把握得住,就看他们自己了。

    “殿下仁德。”众臣异口同声的高呼道。

    此时徐达、汤河等一众淮西扛鼎人物眉头紧锁。

    并不高兴。

    淮西之强大,本就遭忌惮,如今因为从龙之功,和朱雄英的距离拉近。

    若是因为贪污抚恤一事遭到朱雄英的猜忌或者是疏远,绝对是淮西最大的损失。

    看来……此次涉案的有关人等,不能保了。

    必须拿出个态度来。

    徐达和汤河对视一眼,两人都已明白对方的想法,相互点了点头。

    这一路给李景隆大开绿灯,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孤自御极以来,废奴隶制、废分封制,废户籍种姓制等等,今天还有一事,大明要提高商税,按顶格制税。”

    朱雄英扔下一个重磅炸弹。

    提高商税!

    “殿下,万万不可,士农工商,商排最末,乃贱籍,提高商税有与民争利之嫌,殿下三思。”

    “臣附议,此举万万不可为!”

    “是啊,殿下,商税一旦提高,那么商人就提高了地位,若人人效仿之,大明国将不国啊!”

    “殿下,提高商税,祸国殃民啊!”

    “殿下,商税不可轻动啊!”

    文官集团这边麻溜的站出来反对,这可不行啊。

    尤其是江南派系的。

    这特么的不知道名下多少商业,这要是提高商税,那不等于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吗?

    这可不行。

    朱雄英听后,靠在了龙椅上,“孤记得大明律规定,为官者不得从商,孤今儿个把话挑明了说。

    支持孤提高商税的,这事儿翻篇,不支持的,孤就命锦衣卫彻查,但凡官员有从商者,一律罢官夺爵,抄家灭族!

    你们自己想想自己屁股底下干不干净,这事儿现在就表态吧,孤提高商税,谁赞成,谁反对?嗯?”

    朱雄英这么一句话,堵得刚刚说话的那群官员纷纷哑口无言。

    完啦,这下子被朱雄英抓到小辫子了。

    “臣等盛赞殿下灼见。”

    众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同意了。

    比起抄家,那还是多交点钱,破财免灾吧。

    “商税最低两成,最高四点五成,挣得越多,税交得越多,着户部拟一个标准出来,明年开始付诸实施。

    同时立法,偷税漏税者死罪,偷税漏税万两银子以下,补齐税款,并处税款的五成为罚金,并斩立决。

    偷税漏税一万两银子以上,三万两银子以下者,满门抄斩,资产充公,三万两银子以上,夷三族,其余六族遇赦不赦。

    并即日起,大明废除官员不可从商的规定,废除商人不可穿绸缎的规定,即刻实施,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朱雄英的话说完,文官集团人傻了。

    这么高的税?

    你抢钱啊!

    抢钱也没有这么抢的吧!

    四点五成的税,那岂不是挣的钱,差不多一半要拿来交税?

    而且还不能偷税漏税,敢犯就是死?

    你妹的……黑心!真他娘的黑心啊。

    “殿下圣明。”文官集团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咽了。

    不然逼朱雄英动武的话,他们可不觉得自己的脖子比刀硬。

    “没错没错,殿下圣明,此后定可以成为太上皇那般的千古一帝!”某官员一个马屁送上。

    朱雄英脸色一黑,“你说太上皇是千古一帝?”

    朱雄英记得后世有史学家点评,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天下既定后,尽取天下之人杀之,其残忍前古未有。

    可以算一算,朱元璋封的公侯,从他手上活下来善终的,才多少?

    这个官员瞬间跪下,完犊子了。

    好像马屁拍马腿上面了。

    “臣可以说臣口误吗?臣收回臣刚刚说的话,殿下恕罪。”

    这官员哐哐磕头。

    下回再也不多话了,呜呜呜。

    “说起千古一帝,孤倒也想说一说了,太上皇凭什么位列千古一帝?是凭他倒插门,还是凭他那掺了水分摘桃子的驱鞑复中?你们拍马屁之前,能不能过下脑子?”

    朱雄英面色古怪,千古一帝的标准都这么低吗?

    纵观有明一朝,抛开滤镜不谈,能位列千古一帝的,也只有那位几千年来唯一封狼居胥的皇帝吧?

    朱元璋一个驱鞑复中,那滤镜最起码盖了八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