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七零养我妈 > 第26章 赵春华

我在七零养我妈 第26章 赵春华

    大妹说的赵婶子,是村头张大伟家的媳妇,她叫赵春华,李诗意能记住她的名字,是因为她男人的桃色新闻。

    张大伟是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平时张大伟就在县里钢铁厂上班。

    因为单位房源紧张,张大伟没有分到房子,只能住厂里的单身宿舍。

    而且赵春华的粮食关系也在大队里,所以赵春华只能带着孩子呆在农村,张大伟周末或者节假日才会来一次。

    可即使两地分居,夫妻也没有办法,只因在这个时代,工人算是顶顶好的职业了。

    相较于每天在田地间辛苦劳作挣工分,当工人明显要好多了。

    许多福利都能拿到,甚至钢铁厂这种大厂,分到工业用具的机会也多,赵春华家里上至铁锅下至洗脸盆,应有尽有。

    所以即使夫妻俩两地分居,还是有很多女人暗暗羡慕赵春华。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下岗潮也随之降临。

    张大伟也是下岗的一员。

    不过,张大伟也算是有点头脑。下岗之后,抓住了机会奔赴南方淘金。

    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舍得吃苦的性子,张大伟慢慢地累积起了一点财富,后面更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由于长期在外奔波忙碌,他与妻子赵春华相聚的时间变得屈指可数,夫妻俩的感情也因此日渐冷淡。

    在不知不觉间,张大伟迷失在了外面花花世界之中,与外面的一个女人纠缠不清。

    这个女人不仅毫无廉耻之心,甚至还嚣张跋扈地跑到他们家中,当着赵春华的面冷嘲热讽,讥讽她年老色衰。

    还公然叫嚷着要她跟张大伟离婚,这事闹的全生产队都沸沸扬扬。

    然而即使面对如此羞辱,赵春华都不肯轻易让步。

    毕竟在她看来,自己一个人在家努力带大两个儿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眼看着要享福了,反而让别的女人来截胡?

    可谁知,时间一长,张大伟夹在两边左右不是人,左右逢源让他逐渐对这种生活充满厌烦。

    回到家里便大发雷霆,将在外面受的怨气全都撒在赵春华身上。

    更有时候,当情绪失控时,他竟然会对赵春华拳脚相加,毫不留情。

    所幸的是,赵春华的两个儿子都长大了。

    从小到大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兄弟俩,对母亲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

    他们实在无法忍受父亲这般薄情寡义,都鼓励母亲结束这段不堪的婚姻。

    最终,赵春华下定决心与张大伟离婚,两个儿子也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母亲一同生活。

    由于两个儿子都坚决不跟自己生活,张大伟翻脸无情,后来甚至连抚养费都不再给赵春华。

    没有了收入,又要养活两个儿子,赵春华只好在镇上开设一家裁缝铺子。

    每天起早贪黑,靠着一针一线的缝缝补补,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儿子慢慢抚养成人。

    值得欣慰的是,她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争气,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他们先后成功考入理想的大学。

    大儿子进入了行政机关工作,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

    就在叶秋重生以前,大儿子赵志宇已然官至省委副书记,一时赵家风光无限。

    然而,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但终究还是降临在了张大伟身上。

    原来,那个小三后来也生下一个儿子。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孩子年纪轻轻就不幸患了白血病。

    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治疗急需找到合适的骨髓进行配型。可是,经过多次尝试和配对,始终未能找到匹配成功的骨髓。

    走投无路之下,张大伟终于想起了被自己狠心抛弃的那两个儿子。

    于是,他厚着脸皮带着小三一同来到赵春华面前,涕泪横流地苦苦哀求,希望赵春华能够说服两个儿子前去做骨髓配型。

    而此时的一家三口,对张大伟当年的所作所为仍然耿耿于怀,甚至连面都不见他的。

    这件事很快便在整个县城传得沸沸扬扬,众人纷纷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来看待。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感叹天道好轮回,报应不爽。

    “行,那咱就去赵婶子家。”

    李诗意悠悠地从上辈子的回忆中逐渐清醒过来。

    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找赵春华帮忙做衣服。

    她走进厨房,拿起一个大碗,盛满了满满一大碗大米。

    接着,她又仔细地将之前买的布料整理好,一切准备就绪后,唤来家中那三个孩子,一行人兴高采烈地朝着赵春华家走去。

    赵春华家距离她们家并不算太远,一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丝丝凉爽与惬意。

    不一会儿功夫,他们便来到了赵春华家门前。

    只见赵春华家也是当时那个年代极具特色的泥瓦房,虽然看上去有些陈旧,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房屋外面有一块宽敞的青石板院坝,围绕着院坝四周的,是一圈错落有致地竹篱笆。

    正当李诗意想要上前敲门并开口询问时,突然听到房子里面传来了一声惊恐的尖叫。

    “儿啊!你怎么了!你可别吓妈妈啊!”

    “救命啊!”

    李诗意一听不对,招呼也来不及打,推开院门就朝声音发出的屋子走去。

    当李诗意匆匆赶到门口时,眼前呈现这样一幅画面。

    只见一名约莫三十多岁的女子,满脸惊恐,怀中紧紧搂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孩,正悲痛欲绝地又哭又叫。

    她的一只手慌乱而急切地在孩子口中不停抠挖着,仿佛想要掏出什么东西来。

    在这对母子身旁,还呆呆站立着一个年龄约十岁出头的小男孩。

    他瞪大双眼,面色苍白如纸,显然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得不知所措,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再往旁边看去,一张桌子上凌乱地散落着一堆剥开的花生壳,以及一些尚未吃完的花生。

    而此时那个被抱在女人怀中的小孩子,面色青紫得吓人,呼吸也变得极为困难,每一次喘息都像是用尽全身力气。

    看到这样的情景,李诗意立刻意识到,这孩子肯定是被异物给卡住了喉咙。

    就在女人拼命抠挖却毫无进展之际,李诗意毫不犹豫地上前一步,猛地一把抢过孩子。

    她迅速从小孩身后紧紧环抱过去,动作娴熟且果断。

    紧接着,她左手握拳,并将拇指一侧稳稳地抵在小孩的腹部位置,然后用右手握住左拳,开始反复向内按压起来。

    然而,那位刚刚被抢走孩子的女人见状,瞬间急红了眼。

    她根本来不及思考李诗意此举的用意,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一边焦急地大声呼喊着。

    “你是谁啊?赶紧放开我的儿子!快点放开我儿子!”

    同时伸出双手用力拍打起李诗意来。

    李诗意救人心切,见女人跟她抢夺孩子,一把推开女人,接着还是不停按压。

    “不想害死你儿子就别阻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