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债务迷局 > 第2章 分道扬镳

债务迷局 第2章 分道扬镳

    岁月如同无声的溪流,悄然淌过,两人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心中对于外面广阔世界的向往,就像春日里疯长的野草,愈发强烈而不可遏制。

    陈良才,这个向来以聪明头脑和无畏勇气着称的年轻人,望着村庄外的远方,心中满是雄心壮志。他坚信自己能够在那繁华喧嚣、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城市中崭露头角,于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他怀揣着梦想,立志要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陈良才初到大城市,望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内心既兴奋又紧张。为了寻找商机,他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各个市场和写字楼之间。他穿着那套廉价但整洁的西装,脚上的皮鞋因为频繁的行走而磨损。

    他住的是狭小简陋的出租屋,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晚上回到出租屋,他常常累得倒头就睡,但第二天又会精神抖擞地出去奔波。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的早餐只是一个干瘪的馒头和一杯白开水。

    经过一番努力,陈良才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商业机会。他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与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开始扩大规模,招聘员工。然而,随着生意的发展,压力也随之而来。他要不断地应酬客户,在灯红酒绿的酒桌上推杯换盏,喝酒喝到胃出血。有时候为了一个重要的合同,他整夜整夜地修改方案,眼睛布满了血丝。

    有一次,陈良才遇到了一个极其挑剔的客户,对方对方案提出了无数次的修改意见,陈良才不得不陪着笑脸,耐心地一次次调整。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他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好好休息,最终成功拿下了这个大单子,可他自己也累得瘦了一圈。

    还有一回,陈良才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供应商催款催得紧,员工的工资也等着发。他四处求人,低声下气地去借钱,受尽了冷眼和嘲讽。那段时间,他几乎崩溃,但还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而陈浩昌,在审视自身后,深知自己没有陈良才那样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冒险精神。他明白,自己更适合走一条踏实务实的道路。于是,他背起那略显沉重的行囊,独自一人远赴他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投身于艰苦的挖掘机工作之中。

    陈浩昌初到工地时,面对巨大且陌生的挖掘机,心中既充满了好奇,又夹杂着一丝忐忑。他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操作学起,每一天都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度过。夏日里,骄阳似火,工地上没有一丝阴凉之处,他坐在狭小闷热的驾驶室内,汗水如雨般不停地流淌,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咬着牙,紧紧握住操作杆,眼睛紧盯着前方的土地,不敢有丝毫懈怠。

    冬天,寒风刺骨,工地上的风似乎能穿透每一层衣物。可即便双手被冻得通红,几乎失去知觉,陈浩昌依然坚持在岗位上。有时为了赶工期,他甚至顾不上吃饭,随便啃几口冷硬的馒头,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他常常累得瘫倒在床上,浑身的骨头仿佛都要散架了一般。

    起初,他们还通过电话和信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陈良才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分享着城市的繁华与种种机遇,讲述着高楼大厦的雄伟、商业谈判的激烈和各种新奇的事物。而陈浩昌则在电话这头,讲述着工地上的汗水与坚持,描述着挖掘出的每一铲土、铺设的每一段路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繁忙逐渐显露出它的威力。陈良才在城市中为了生意四处奔波,应酬不断,每天都疲惫不堪。而陈浩昌在工地上,工程一个接着一个,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他们联系的时间越来越少,从每周一次的电话,到每月一次,再到后来几个月才能通上一次话。

    信件也变得越来越稀疏,从长长的几页纸,到简短的问候。但尽管联系渐渐变得稀少,那份深藏心底的情谊却从未褪色。在他们内心的深处,始终为对方保留着一个特殊的位置,那是属于他们童年和少年时期最纯真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