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第37章 君臣配合
热门推荐:
疯狂一晚,病娇财阀爱我入骨
末世归来之80年代小甜妻!
跟着莫大游历笑傲江湖
四合院:绝世家族
穿进洞房被撵,丑女带着空间雄起
穿越七十年代之酥软又甜甜
综影视之为了吃,我跟系统签合约
放开,为师不是这样的人!
我是精神念师,夺舍太古神虫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吓坏了众人,他们没想到,苏云居然那么够胆!
带兵入殿,这可是谋反的大罪!
在座的大多是军功二代,他们哪见过这种场面?
一时间,大家都僵住了,谁也不敢乱动、乱说话了。
有几个胆大的想上前,指责苏云的谋反罪,也被刘恒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在这情况下,刘恒不开口,谁还敢随便说话?
当然了,也该到刘恒开口的时候了。
“好了!
大朝会之上,岂容如此放肆?”
听了这话,苏云朝着刘恒行了个礼,“臣有罪,惊扰了陛下,还望陛下治罪。”苏云边说边吩咐士兵退下。
群臣纷纷效仿,朝着刘恒行礼,“臣等有罪,望陛下恕罪。”
“诸位臣工,这次是朕的错,朕不该纵容自己的弟弟,朕有错,朕向天下人检讨。
就按照长青侯说的,削去淮南王刘长的一个郡作为惩罚,以儆效尤。
朕在这里向各位保证,以后凡是不犯都汉律者,朕一律不会动他。
对各位功臣和其后代们,犯大汉律者,朕以后也会从轻处罚,只要不造反,最严重的朕也不会削其爵位,让你们爵位传给子孙后代。”刘恒说得情真意切,眼角竟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泪来。
皇帝如此袒露心迹,群臣自然也上了头,纷纷用袖子掩着面容哭泣。
况且这话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功臣集团,功臣们见好就收、借坡下驴,纷纷站了出来赞同了刘恒的话。
“陛下圣明!”
为了彻底堵住大家的嘴,刘恒又罚了苏云一年俸禄。
群臣现在正在高兴的头上,陛下有罚的心就行,大家肯定不会计较罚了多少……
……
其实,这场大朝会都是苏云下的一个套。
不亮亮自己的手段,群臣还真以为自己好欺负!
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苏云唱着白脸,和群臣彻底决裂;刘恒就唱起了红脸,让群臣可以借坡下驴,顺势结束这次闹剧。
刘恒妥协了,群臣也妥协了,只能说在第一场的交锋中,互有胜负。
当然,这次和群臣的交锋中,刘恒只要没输,保持朝廷的正常运作,便是大赢。
不然要真闹大了,群臣集体罢工,让朝廷运转不起来,那刘恒可就惹了大事了。
大汉这时的选官制度可不是科举制,皇帝没法在短时间内将朝臣全部大换血,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好自己的势力。
唯独苏云,几乎和群臣站在了对立面。
不过现在的苏云也不一样了,在经过刘恒同意后,苏云也开了丞相府,意味着苏云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之前苏云几乎是独自一人,承担一个类似皇帝参谋的角色,不掌握实权,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从今天开始,苏云要渐渐走向一个权臣之路!
这一切都是凌驾在刘恒的信任之上,在经历过上次的误会之后,刘恒现在对云哥是绝对信任。
毕竟高祖严选,那必为精品。
当然,刘恒也是有要求的;
就是苏云丞相府里的所有属官,都必须和太子亲近。
这是一个要求,也可以说请求,并不是刘恒对苏云权力的限制。
太子本来也需要培养太子府的属官,直接让苏云一步到位,再当上太子太傅,这样苏云培养多年的官员就可以直接被太子直接利用,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
在刘恒之前的皇位,就没几个传稳的,刘恒现在一定要保证皇位在自己这支里传下去,打破凡皇位交接必不稳定的流言。
—————————
在这场大朝会上,分成了那么几派,被刘恒看在了眼里。
一是那些要和刘恒对峙的臣子,二是现在懂得明哲保身的周勃及其党羽,三则是一些没有站队的人。
第三派则是袁盎、贾谊等人。
他们都是朝廷的新人,无论群臣怎么闹,他们都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干脆就不站队,静静地看着。
以他们这种层次,即便是不站队,也不会招来大家的记恨。
袁盎是真心直谏,要削减刘长封地就是袁盎提出来的。
袁盎认为刘长此举太过嚣张跋扈,只有对他小有惩戒,引起他的重视,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保护。
刘恒本来不予采纳的,直到云哥提出了这次的计划。
恰巧苏云的计划和袁盎的建议相吻合,刘恒最后还是采纳了袁盎的建议,削去了刘长的一个郡,以示惩戒。
贾谊不同,他是从中看到了一展才华机会。
当然他也不傻,这次的事情中,他也看到了苏云的能力和皇帝对苏云的信任,于是他就先来到了苏云的家。
要是直接在朝堂上给刘恒提这建议,那贾谊这辈子可就不敢再出门了,说不定躺床上睡觉都能被人刺杀。
贾谊是全程参加了这次朝会的,现在他可把苏云当成他佩服的偶像。
贾谊来到了苏云家,得到了苏云的热情招待。
苏云正好也想去见见他,毕竟自己小时候也背过他的《过秦论》,当时学过他的人物生平,苏云还是想劝劝他,在朝堂上不要那么显眼。
“苏丞相,你可是老帅了啊,简直就是我的偶像。”贾谊倒也不客气,“谊这次来是有一计给陛下献上,但是拿不定主意,想让丞相来帮我看看。”
“哪里哪里,贾大夫有什么国策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
苏云对贾谊的行为还是很满意的,他还是懂得藏些锋芒,说明还有救。
贾谊开门见山:“陛下所虑者,乃功臣列侯也,这一次的事情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当然,功臣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很快就能反映出端倪来,再次抱团抵抗。
此时要做的就是必须打散他们的团结,让他们成为一盘散沙,陛下方可从中斡旋。
功臣及功臣二代们,之所以在朝堂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呆在京城,他们互相之间都有联系。
要知道,他们之间有着兄弟情,这都是过命的交情,即便是二代,他们之间也保持着深厚的朋友情谊。
上下级之上还有提拔的友情,功臣之间还有相互联姻所形成的亲情,另外还有为了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团结之情。
由此,他们之间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牢不可破,即便是陛下,也只能妥协。
我认为,只有让列侯们各自回到各自的封地,不让他们留在长安,断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他们打成一盘散沙,他们彼此之间情谊就会越来越小;
慢慢的,陛下在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的打压,削弱他们的权力。
如此,便可瓦解功臣集团。
此,便是列侯就国之计也。”
……
带兵入殿,这可是谋反的大罪!
在座的大多是军功二代,他们哪见过这种场面?
一时间,大家都僵住了,谁也不敢乱动、乱说话了。
有几个胆大的想上前,指责苏云的谋反罪,也被刘恒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在这情况下,刘恒不开口,谁还敢随便说话?
当然了,也该到刘恒开口的时候了。
“好了!
大朝会之上,岂容如此放肆?”
听了这话,苏云朝着刘恒行了个礼,“臣有罪,惊扰了陛下,还望陛下治罪。”苏云边说边吩咐士兵退下。
群臣纷纷效仿,朝着刘恒行礼,“臣等有罪,望陛下恕罪。”
“诸位臣工,这次是朕的错,朕不该纵容自己的弟弟,朕有错,朕向天下人检讨。
就按照长青侯说的,削去淮南王刘长的一个郡作为惩罚,以儆效尤。
朕在这里向各位保证,以后凡是不犯都汉律者,朕一律不会动他。
对各位功臣和其后代们,犯大汉律者,朕以后也会从轻处罚,只要不造反,最严重的朕也不会削其爵位,让你们爵位传给子孙后代。”刘恒说得情真意切,眼角竟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泪来。
皇帝如此袒露心迹,群臣自然也上了头,纷纷用袖子掩着面容哭泣。
况且这话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功臣集团,功臣们见好就收、借坡下驴,纷纷站了出来赞同了刘恒的话。
“陛下圣明!”
为了彻底堵住大家的嘴,刘恒又罚了苏云一年俸禄。
群臣现在正在高兴的头上,陛下有罚的心就行,大家肯定不会计较罚了多少……
……
其实,这场大朝会都是苏云下的一个套。
不亮亮自己的手段,群臣还真以为自己好欺负!
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苏云唱着白脸,和群臣彻底决裂;刘恒就唱起了红脸,让群臣可以借坡下驴,顺势结束这次闹剧。
刘恒妥协了,群臣也妥协了,只能说在第一场的交锋中,互有胜负。
当然,这次和群臣的交锋中,刘恒只要没输,保持朝廷的正常运作,便是大赢。
不然要真闹大了,群臣集体罢工,让朝廷运转不起来,那刘恒可就惹了大事了。
大汉这时的选官制度可不是科举制,皇帝没法在短时间内将朝臣全部大换血,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好自己的势力。
唯独苏云,几乎和群臣站在了对立面。
不过现在的苏云也不一样了,在经过刘恒同意后,苏云也开了丞相府,意味着苏云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之前苏云几乎是独自一人,承担一个类似皇帝参谋的角色,不掌握实权,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从今天开始,苏云要渐渐走向一个权臣之路!
这一切都是凌驾在刘恒的信任之上,在经历过上次的误会之后,刘恒现在对云哥是绝对信任。
毕竟高祖严选,那必为精品。
当然,刘恒也是有要求的;
就是苏云丞相府里的所有属官,都必须和太子亲近。
这是一个要求,也可以说请求,并不是刘恒对苏云权力的限制。
太子本来也需要培养太子府的属官,直接让苏云一步到位,再当上太子太傅,这样苏云培养多年的官员就可以直接被太子直接利用,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
在刘恒之前的皇位,就没几个传稳的,刘恒现在一定要保证皇位在自己这支里传下去,打破凡皇位交接必不稳定的流言。
—————————
在这场大朝会上,分成了那么几派,被刘恒看在了眼里。
一是那些要和刘恒对峙的臣子,二是现在懂得明哲保身的周勃及其党羽,三则是一些没有站队的人。
第三派则是袁盎、贾谊等人。
他们都是朝廷的新人,无论群臣怎么闹,他们都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干脆就不站队,静静地看着。
以他们这种层次,即便是不站队,也不会招来大家的记恨。
袁盎是真心直谏,要削减刘长封地就是袁盎提出来的。
袁盎认为刘长此举太过嚣张跋扈,只有对他小有惩戒,引起他的重视,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保护。
刘恒本来不予采纳的,直到云哥提出了这次的计划。
恰巧苏云的计划和袁盎的建议相吻合,刘恒最后还是采纳了袁盎的建议,削去了刘长的一个郡,以示惩戒。
贾谊不同,他是从中看到了一展才华机会。
当然他也不傻,这次的事情中,他也看到了苏云的能力和皇帝对苏云的信任,于是他就先来到了苏云的家。
要是直接在朝堂上给刘恒提这建议,那贾谊这辈子可就不敢再出门了,说不定躺床上睡觉都能被人刺杀。
贾谊是全程参加了这次朝会的,现在他可把苏云当成他佩服的偶像。
贾谊来到了苏云家,得到了苏云的热情招待。
苏云正好也想去见见他,毕竟自己小时候也背过他的《过秦论》,当时学过他的人物生平,苏云还是想劝劝他,在朝堂上不要那么显眼。
“苏丞相,你可是老帅了啊,简直就是我的偶像。”贾谊倒也不客气,“谊这次来是有一计给陛下献上,但是拿不定主意,想让丞相来帮我看看。”
“哪里哪里,贾大夫有什么国策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
苏云对贾谊的行为还是很满意的,他还是懂得藏些锋芒,说明还有救。
贾谊开门见山:“陛下所虑者,乃功臣列侯也,这一次的事情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当然,功臣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很快就能反映出端倪来,再次抱团抵抗。
此时要做的就是必须打散他们的团结,让他们成为一盘散沙,陛下方可从中斡旋。
功臣及功臣二代们,之所以在朝堂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呆在京城,他们互相之间都有联系。
要知道,他们之间有着兄弟情,这都是过命的交情,即便是二代,他们之间也保持着深厚的朋友情谊。
上下级之上还有提拔的友情,功臣之间还有相互联姻所形成的亲情,另外还有为了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团结之情。
由此,他们之间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牢不可破,即便是陛下,也只能妥协。
我认为,只有让列侯们各自回到各自的封地,不让他们留在长安,断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他们打成一盘散沙,他们彼此之间情谊就会越来越小;
慢慢的,陛下在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的打压,削弱他们的权力。
如此,便可瓦解功臣集团。
此,便是列侯就国之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