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生这几年 > 第121章 日本围棋

人生这几年 第121章 日本围棋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非常强的棋类游戏,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以下是围棋的一些象征意义:

    ? 宇宙的象征: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棋盘上的361个点象征着一年的天数(包括闰年),而棋盘的黑白两色棋子则象征着阴阳,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阴阳哲学。

    ? 战争的象征:围棋中的对弈过程被看作是两军对垒的模拟,每一步棋都代表着战场上的一次行动或策略,体现了战争的策略性和复杂性。

    ? 智慧的象征:围棋被认为是一种智慧游戏,它要求棋手具备前瞻性、策略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因此常被视为智慧和智力的象征。

    ? 和谐与平衡:围棋中的黑白两色棋子相互对立,但又需要在棋盘上共存,这象征着生活中的和谐与平衡,以及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 人生的隐喻:围棋的对弈过程也被用来比喻人生,棋局的变化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与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相似。

    ? 文化传承:围棋在东亚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棋艺的传承,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象征着东方文化的精粹。

    ? 精神修养:在东方哲学中,围棋被视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式,通过下棋来修炼心性,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提升。

    ? 社交与交流:围棋也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围棋比赛和交流,人们可以建立友谊,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 艺术性:围棋的棋局和棋形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棋手在对弈中追求的不仅是胜利,还有棋局的美感和艺术性。

    ? 现代竞技:随着现代围棋比赛的发展,围棋也成为了一种竞技体育,象征着竞技精神和公平竞争。

    总之,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哲学内涵,是东方智慧和文化的象征。

    本因坊秀策(1829-1862),别名虎次郎,日本江户时代的大棋士,本因坊秀和迹目。

    七岁就打败了初段的棋手,被誉为神童,八岁便被推荐给本因坊丈和,十二岁便被天皇注意。

    十五岁时,秀策取得四段的认定,并改名为秀策。二十岁时,被定为第十四世本因坊的继承人,在御城棋战中保持全胜,创下十九局的全胜记录。本因坊道策的御城棋战的最好成绩也只有十四胜二负。

    御城棋是日本德川时代(江户时代)开始的一种围棋比赛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意义。以下是关于御城棋的一些基本信息:

    ? 定义:御城棋,又称为天览棋,是指围棋四大家(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棋士们每年一度聚会于江户城(东京),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局的比赛。

    ? 参赛资格:御城棋的参赛者必须是四家家元、迹目,以及达到四家协议标准(一般是七段以上)的其他棋士。

    ? 历史背景:御城棋始于宽永三年(1626年),至文久三年(1863年)最后一局止,历时250余年。在这段时间里,御城棋成为了棋界最隆重的盛会,也是四大家之间技术较量的唯一公开场合。

    ? 比赛重要性:御城棋对局的胜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本门本派的荣誉,甚至与日后棋所宝座归谁家所有有关。因此,对局者无不全力以赴,比赛紧张激烈的程度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 比赛制度:御城棋每年十一月初六报名,十一月十七举行。对弈者禁止外出,幕府为参加御城棋的棋手准备了早晚五菜两汤的料理,此外还有酒、点心、茶等等。

    ? 结束:1864年,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没有能力举办御城棋战,御城棋就此终结。

    ? 文化意义:在200多年前的日本围棋历史上,御城棋是棋四家交锋的最重要舞台,其间出现过多次经典争棋场面。御城棋制度促进了各家之间的了解,从而推动日本围棋水平在竞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御城棋作为日本围棋史上的一项重要赛事,不仅体现了围棋竞技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一部分。

    秀策的棋风以简明见长,妙入精微,尤其将“见合”之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后世的“秀策流布局”。

    见合是一种预见性的思维方式,能在多种选择下,选择最优的下法。

    可惜英年早逝,江户第三次霍乱大流行,秀策不幸染上不治。

    在秀策之后,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日本围棋在迎来的真正的大爆发。

    秀策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本因坊秀和(1829-1884)继承了家督。

    秀和之后,秀荣、秀元、秀甫和秀悦等多人多次担任家督,其中秀荣四次担任家督。

    本因坊家族里出现多位高水平的棋手,或者说没有人能够实力超群,前后近四十年,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到秀哉的出现。

    1879年,本因坊秀荣成立了方圆社,这是日本第一个正式的围棋组织。

    19世纪末,随着报业的发展,围棋出现在报纸上,极大的提高了围棋的社会影响力。

    1883年,本因坊和方圆社共同确立了名人的升段制度,使围棋手段位评定更加正规化。

    这一时期,日本围棋逐渐从传统的师徒制转向更加开放和竞争的现代体系。

    围棋比赛也开始采用限时制,使对局更加公平和激励。

    1908

    年,本因坊秀哉成为家督,他棋艺高超,被誉为“不败的名人”

    就在这一时间,围棋得到普及,日本的围棋人口大幅度增加。

    日本围棋和中国、韩国的围棋界交流有所增加。

    本因坊秀哉(1874-1940),是日本明治和昭和时代着名的棋手。原名田村保寿。

    他是日本第二十一世本因坊,第十位名人。1908年袭名本因坊,1914年,被推举为名人。